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未来世界”中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意义——吕杨杕小说《寓言家:赌徒、侦探与使者》阅读札记
1
作者 张灵 李京宬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2021年,“元宇宙”概念一下吸引了全球性的广泛关注。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人类生产、生活、交往方式全面、深度地实现了媒介化表达与操控,这不仅意味着产业领域的巨大变革和新机遇的出现,而且人类未来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等... 2021年,“元宇宙”概念一下吸引了全球性的广泛关注。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人类生产、生活、交往方式全面、深度地实现了媒介化表达与操控,这不仅意味着产业领域的巨大变革和新机遇的出现,而且人类未来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等等也将发生深刻变化。然而元宇宙概念所潜含的科学命题和关于人类的本性与人类社会运转规律的认知等问题,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的科学探索和文艺创造的悠久历程之中。文学新人吕杨杕创作的《寓言家:赌徒、侦探与使者》可以看作是对时代最前沿的元宇宙话语的一种小说想象与反思;作品用元宇宙时代的思维方式、世界景观来演绎、模拟人类未来社会生活,对世界人生的一些重大命题如“精英”治理的合法性、生命的意义、爱情与理性的关系等给予了富有深度的演绎、探求。小说不仅展示了新一代小说家们新颖的想象世界,而且显示了他们对人类社会和人生重大命题的严肃关切和别样思考。作品具有寓言、推理、科幻、言情等多重小说艺术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寓言家:赌徒、侦探与使者》 寓言 预言 治理合法性 科幻
下载PDF
我心目中的寓言家——在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上的发言
2
作者 曹治国 《枣庄师专学报》 1999年第1期48-49,共2页
作者因创作寓言曾受到江青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迫害,深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寓言创作又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突出的表现是写作寓言由个人自觉到集体自觉,形成了受重视、作品多、作者多的新局面。
关键词 寓言家 中国 寓言文学 21世纪 写作
下载PDF
“浪荡子”、寓言家与孤独者:本雅明论波德莱尔 被引量:8
3
作者 魏天无 《华中学术》 CSSCI 2015年第2期16-27,共12页
本雅明的'艺术政治学'批判理论在其《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主要体现在,围绕一位现代主义的悲剧英雄来探讨时代的精神状况,透过'浪荡子'发现商品的价值属性,在其与都市人群的奇异关系中批判大众及其审美趣味,... 本雅明的'艺术政治学'批判理论在其《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主要体现在,围绕一位现代主义的悲剧英雄来探讨时代的精神状况,透过'浪荡子'发现商品的价值属性,在其与都市人群的奇异关系中批判大众及其审美趣味,以表达破坏、颠覆既有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革命激情。'浪荡子'、寓言家和孤独者,是本雅明在波德莱尔、也是在自己身上发现的三种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波德莱尔 “浪荡子” 寓言家 孤独者
原文传递
恋物、悼亡与家国寓言——黄锦树《鱼骸》的离散诗学 被引量:1
4
作者 汪荣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黄锦树是马华文学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于1995年的短篇小说《鱼骸》是其写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鱼骸》用浑厚沉郁的文字风格,讲述了一个旅台马华学者的现实境况与往事追忆,对离散华人的原乡想象与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深... 黄锦树是马华文学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于1995年的短篇小说《鱼骸》是其写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鱼骸》用浑厚沉郁的文字风格,讲述了一个旅台马华学者的现实境况与往事追忆,对离散华人的原乡想象与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鱼骸》全篇散发着热带的气息与神秘的中国氛围,故事怪诞且意象充盈,将文化政治寓于美学的经营之中,在表面的情节背后潜藏着浓郁的象征意味,构成了独特的“离散诗学”。而《鱼骸》表述中的种种暧昧与悖论也是黄锦树自己的困惑与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锦树 《鱼骸》 寓言 离散诗学
下载PDF
危亡之际的家国寓言——以《娜拉》中国的传播为中心
5
作者 李金龙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7-100,103,共5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娜拉》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从《娜拉》莅临中国之日起,它就是作为一个负载着政治意蕴和思想内涵的复杂文本而被解读和接受的。围绕《娜拉》形成的一系列文本,互相缠绕纠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寓言系统。
关键词 娜拉 出走 寓言
下载PDF
“寓言式批评”理论的创立与成熟——本雅明文艺美学思想探讨之一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立元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共7页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成员之一,德国新马克思主义前期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美学家。他在世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论著,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算很大。然而,50—6...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成员之一,德国新马克思主义前期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美学家。他在世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论著,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算很大。然而,50—60年代,由阿多诺等人编辑、出版了他好几本论文、书信集,后又在欧美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广为传播,使他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被重新发现,一时名声大振,形成所谓的“本雅明复兴”。美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弗里德里克·杰姆逊即称本雅明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波德莱尔 寓言家 文艺美学 游手好闲者 思想探讨 马克思主义原理 阿多诺 文学批评 巴罗克
下载PDF
哲理的诗——略论寓言
7
作者 金江 《浙江学刊》 198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寓言是什么?照字面来解释,就是“寓意于言”。一个人想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就编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听的人从故事里体会道理。这种故事就叫寓言。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生动活泼,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寓言是什么?照字面来解释,就是“寓意于言”。一个人想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就编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听的人从故事里体会道理。这种故事就叫寓言。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生动活泼,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从文学史来看,寓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它的产生比小说剧本都早。外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印度有《五卷书》(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最早的寓言集),希腊有《伊索寓言》。我国二千多年前,在《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列子》等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家 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 文学体裁 文学史 具体形象 寓言 韩非子 小说 表现手法
下载PDF
“家”的守望者——巴金小说的思想性
8
作者 孙新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27-229,共3页
巴金以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心中的革命热情,表达对黑暗的控诉与对光明的呼唤。作品凝结着"家"的情结,他也成为了一个"家"的守望者。《家》继续了《红楼梦》的大家庭崩溃的主题,进一步揭示了"家"的破败,《... 巴金以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心中的革命热情,表达对黑暗的控诉与对光明的呼唤。作品凝结着"家"的情结,他也成为了一个"家"的守望者。《家》继续了《红楼梦》的大家庭崩溃的主题,进一步揭示了"家"的破败,《憩园》和《寒夜》是《家》的续篇,老姚和汪文宣就是觉慧出走后的两个选择,都昭示新"家"的成立与夭折,他的小说表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新型家庭的建立与夭折的历史。他像一个虔诚的教徒,翘首期盼着理想的社会秩序,守望着家的乐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寓言 父权文化 母权文化 ”的守望者
下载PDF
从《行路难》之一管窥李白和柳宗元的美学思想
9
作者 张露娜 《心事》 2014年第10期125-125,共1页
提起李白,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他的诗歌本身的美学风格;提起柳宗元,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寓言。但同为在政治上拥有远大抱负的两位伟人,他们在政治思想方面还是有所差别的:一个是想八仕却报国无门的“仙人”,一个是少年得志却多次... 提起李白,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他的诗歌本身的美学风格;提起柳宗元,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寓言。但同为在政治上拥有远大抱负的两位伟人,他们在政治思想方面还是有所差别的:一个是想八仕却报国无门的“仙人”,一个是少年得志却多次遭贬的“寓言家”。一首《行路难》道出两位诗人心中的无限哀愁,也显露出他们政治思想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路难 李白 柳宗元 仙人 寓言家
下载PDF
伊索的“庐山真面目”
10
《编辑之友》 1984年第3期233-234,共2页
有人曾把《伊索寓言》评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西方文坛,一直把伊索奉为“寓言之祖”。可是近几年来一个新的结论轰动了整个世界:“伊索”不是希腊人而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寓言家陆克曼。原来希腊人把埃塞俄比亚的寓言翻译成希... 有人曾把《伊索寓言》评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西方文坛,一直把伊索奉为“寓言之祖”。可是近几年来一个新的结论轰动了整个世界:“伊索”不是希腊人而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寓言家陆克曼。原来希腊人把埃塞俄比亚的寓言翻译成希腊文,以“伊索”署名,取其所含埃塞俄比亚人的意义。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人 伊索寓言 寓言家 希腊人 希腊文 世界 翻译 非洲 署名 西方
下载PDF
英语词语典故(九则)
11
作者 庄和诚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87年第2期12-14,11,共4页
a flea in one’s ear 此一成语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西方史学中有“史学之父”之称的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在其所著史书中记述了一段故事。公元前六世纪小亚细亚吕底亚国(Lydia)的国王克罗伊斯(Croesus)要萨... a flea in one’s ear 此一成语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西方史学中有“史学之父”之称的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在其所著史书中记述了一段故事。公元前六世纪小亚细亚吕底亚国(Lydia)的国王克罗伊斯(Croesus)要萨摩斯岛(Samos)向他进贡。萨摩斯人在寓言家伊索(Aesop)影响之下,决定予以回绝,并用讥诮话把来使气走了,尽管这有可能导致战争。希罗多德在文中使用了相当于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多德 成语 公元前 英语词语 西方史学 希腊时代 历史学 寓言家 小亚细亚 罗伊斯
下载PDF
第15届法文书展在巴黎举行
12
作者 越人 《出版参考》 1995年第11期10-10,共1页
全球规模最大的法文书展——第15届法文书展3月15日至22日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场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十七世纪的诗人兼寓言家拉封丹和西班牙。此次展览共设415个摊位,有1556个出版商参展,其中法国本国参展者有782个。参展的外国出版商主... 全球规模最大的法文书展——第15届法文书展3月15日至22日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场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十七世纪的诗人兼寓言家拉封丹和西班牙。此次展览共设415个摊位,有1556个出版商参展,其中法国本国参展者有782个。参展的外国出版商主要来自比利时、加拿大、瑞士和这次书展的荣誉来宾西班牙。 在今年的书展上,主办者安排了70场演讲或辩论会,并邀请了800多位作者到场为读者签名。第五届杂志展今年首次加入凡尔赛门的大书展中,该展共展出500多种法国和外国的期刊。另外,第十一届音乐及第八届艺术书节与书展同时举行。据书展主办者初步统计,今年参观书展的读者达20万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文 巴黎 主办者 凡尔赛 出版商 寓言家 拉封 展览场 西班牙 十七世纪
下载PDF
真假朋友
13
作者 杨桂红 《写作(中)》 2008年第4期25-25,共1页
孔子曾言:"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古希腊寓言家伊索说:"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关键词 朋友 真假 古希腊 寓言家 日常生活 孔子 明代 友善 鸡鸣 过失
下载PDF
忍“痒”说
14
作者 曹顺利 《湖南经济》 1997年第8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精神文明建设 免疫功能 反腐倡廉 立党为公 肤洁灵 内分泌 寓言家 两手抓 战争年代
下载PDF
孙重贵获冰心奖
15
《贵阳文史》 2001年第2期48-48,共1页
[香港中通社2000年11月11日电]香港诗人、作家孙重贵的诗作《大陆漂移》和寓言选集《香港寓言选》於2000年10月在首都北京分别荣获“第八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及“第十一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出版该书的香港雅苑出版社亦荣获“出版奖”。
关键词 孙重贵 冰心 儿童图书 香港 寓言家 大陆漂移 中国现代文学馆 2000年10月 首都北京 民族诗歌
下载PDF
威廉·戈尔丁《蝇王》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修齐 《外国语言文学》 1986年第1期39-44,共6页
一九八三年瑞典文学学院在把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七十二岁的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时说,把文学奖颁发给戈尔丁是“因为他的小说具有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技巧和虚构故事的多面性和普遍性,显示出当今世界... 一九八三年瑞典文学学院在把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七十二岁的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时说,把文学奖颁发给戈尔丁是“因为他的小说具有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技巧和虚构故事的多面性和普遍性,显示出当今世界人类的情境。”这里所说的“虚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丁 杰克 《蝇王》 拉尔夫 蝇王 寓言编撰 哲学派 威廉
下载PDF
The Parable of the Three Rings
17
作者 Claudio Tugnol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3期146-154,共9页
Which is the true religion? In the Middle Ages, the parable of the three rings, in all its versions, is a subtl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which uses a persuasive allegory. The allegory of the three rings refers to a ... Which is the true religion? In the Middle Ages, the parable of the three rings, in all its versions, is a subtl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which uses a persuasive allegory. The allegory of the three rings refers to a previous allegory, represented by three gems, one real and two fakes. The religion of the philosophers was born from the hidden meaning of the same allegory: universalism, brotherhood of men as children of the one and only God, the transcendence of a single God that cannot be reduced to any particular representation, and love for one's neighbors. The three sons who receive the inheritance of the ring, given by their father, are all loved by him and all three receive a gem that could be the real one. The similarity of the position of the three sons is equivalent to the moral element shared by the three religions: All those who believe in God and his justice put into practice the fundamental teachings of the philosophers. The meaning of the allegory is evident: None of the three sons can claim with certainty the possession of the real ring, but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their faith can remain clear, removed from the temptation of pursuing someone because of that person's reli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egory of three rings the true religion transcendence of God the religion of philosophers religioustolerance UNIVERSALISM brotherhood of men
下载PDF
克雷洛夫的幽默感
18
《苏联文学》 1985年第5期130-130,共1页
俄家著名寓言家克雷洛夫的生活曾经十分贫困,但即使在困难中,他始终充满着幽默感.一次,克雷洛夫和他的房东订租契.房东在租契上写明,假如克雷洛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房子,必须赔偿一万五千卢布.
关键词 幽默感 克雷洛夫 寓言家 房东 贫困 火灾 赔偿 生活 困难 房子
原文传递
神龟的秘密
19
作者 王位 《金色少年(读写小达人)》 2005年第3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寓言家 乌龟 秘密 梁柱 古刹 发现 消息 两个世界 媒体 食物
原文传递
与蚊共处
20
作者 葛肖杏 《中学生(初中作文版)》 2004年第10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共处 皮肤 江苏省 沈复 中学 古希腊 寓言家 过去时 罪魁祸首 巴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