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史迁笔法:寓论断于序事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李洲良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5-109,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春秋笔法的现代阐释>成果
编号:04BZW016
-
文摘
如果说孔子“春秋笔法”主要表现在“一字定褒贬”的修辞层面上,那么史迁笔法则将其扩大为篇章的叙事结构上,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乃至《史记》全书的整体布局上。寓论断于序事作为史迁笔法之一,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述而不作,借史料之取舍传心中之隐曲;据事直书,词不迫切而意独至;侧笔旁议,托他人之口代作者之言。
-
关键词
“春秋笔法”
史迁笔法
寓论断于序事
-
Keywords
"The Spring and Autumn way of writing"
SIMA Qian's way of writing
judgment based on narrative
-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寓论断于序事”:古典史学对新闻写作的贡献
- 2
-
-
作者
郑晓华
-
机构
滁州学院报
-
出处
《新闻世界》
2009年第11期101-102,共2页
-
文摘
"寓论断于序事"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最突出的笔法之一,其述而不作,据事直书,托他人之口写我言的表现,对新闻写作中的"用事实说话"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寓论断于序事
用事实说话
直接引语
新闻背景
-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略论《史记》的寓论断于序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栗玉芳
-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
出处
《中国商界》
2008年第8期256-256,共1页
-
文摘
"太史公笔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塑造历史人物的重要手法,而寓论断于序事则是其手法之一,主要表现在"原始察终"和"见盛观衰"两个层面。
-
关键词
寓论断于序事
太史公笔法
原始察终
手法
历史人物
见盛观衰
司马迁
塑造
-
分类号
F7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新闻写作应“寓论断于序事”
- 4
-
-
作者
温焜
曾志锋
-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04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蕴涵闪光的史家精神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历来为世人所称颂。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六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寓论断于序事"("序事"同"叙事")法确为《史记》的一大特点,并由司马迁发挥至出神人化之境。这一技法对于今天的新闻写作应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关键词
新闻写作
寓论断于序事
史家之绝唱
《日知录》
新闻背景
新闻报道
直接引语
南方周末
新闻评论
文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寓论断于叙事
- 5
-
-
作者
徐淳
-
机构
北京市第五中学
-
出处
《语文学习》
2024年第2期25-26,共2页
-
文摘
师: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同学们怎么理解“寓论断于序事”的含义?生:我认为“寓论断于序事”就是通过不直接发表评论意见和见解,在叙事的过程中传递作者主观的情感态度。
-
关键词
《日知录》
太史公
寓论断于序事
顾炎武
情感态度
叙事
论断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史传传统与古代历史小说的作者
- 6
-
-
作者
江守义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6期216-216,共1页
-
文摘
史传传统在叙事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实录原则、春秋笔法、“典型化”特征、寓论断于序事、假论赞而自见等,这些特点对占代历史小说的作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小说的教化功能,作者“按鉴”演义时不仅有实录,还要有虚构,以达到“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的济世情怀。
-
关键词
历史小说
史传传统
济世情怀
春秋笔法
论赞
按鉴
教化功能
寓论断于序事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