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雍正帝察吏之术探微——以《朱批谕旨》为考察中心
1
作者 孙兵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3期48-54,共7页
雍正借助引见制度考察臣僚,于一面之际考察官员的见识、才能、性情等等,但它难以准确反映官员的真实情况,误察、失察在所难免;他利用密折奏报监察百官的任职、品性、操守等等,洞微察隐,鉴察严明;但诈伪之辈往往"挟保荐而放恣上司&q... 雍正借助引见制度考察臣僚,于一面之际考察官员的见识、才能、性情等等,但它难以准确反映官员的真实情况,误察、失察在所难免;他利用密折奏报监察百官的任职、品性、操守等等,洞微察隐,鉴察严明;但诈伪之辈往往"挟保荐而放恣上司",官场舆论真伪莫辨,雍正也难免遭受欺隐蒙蔽。其统揽大权,穷一人之力无法明察天下百官,是其察吏之术的根本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 察吏 察吏之术
下载PDF
张居正选才、用人、察吏思想述要
2
作者 龙兴武 《管理观察》 2009年第13X期255-256,共2页
"政以才治,国以人兴"是历经历史验证的亘古不变的真理,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改革成功的政治家、改革家均有一套可供后人借鉴的人才思想。发生于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之所以成功,也有赖于张居正长期练就形成的一套"公诠选... "政以才治,国以人兴"是历经历史验证的亘古不变的真理,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改革成功的政治家、改革家均有一套可供后人借鉴的人才思想。发生于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之所以成功,也有赖于张居正长期练就形成的一套"公诠选、专责成、重久任、严考察、明赏罚"的选才、用人和察吏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居正 选才 用才 察吏
下载PDF
康熙的选才、用人、察吏
3
作者 邢玉林 《江汉论坛》 1982年第5期50-55,共6页
清朝皇帝康熙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人物。他懂得政无大小,得人为本的道理。登基不久,他就指出:“致治之道,首重人才”,(《清圣祖实录》卷44,页11。以下凡引此书,只注明卷数与页码),“治国家者,在有治人不患无治法耳”(卷83,页17)。他在位... 清朝皇帝康熙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人物。他懂得政无大小,得人为本的道理。登基不久,他就指出:“致治之道,首重人才”,(《清圣祖实录》卷44,页11。以下凡引此书,只注明卷数与页码),“治国家者,在有治人不患无治法耳”(卷83,页17)。他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对选才、用人、察吏始终殚心竭力、慎密图维,虽谈不上能知奇士,善驭雄才,但却扭转了登基伊始文治不光的局面,一度“廉吏辈出”(《清史稿》卷111《考绩》),成为他在守成之中兼寓创业之勋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本 十三年 察吏 十七年 清史稿 大学士 于成龙 康熙朝 文集 治人
下载PDF
康熙察吏安民简论
4
作者 孟昭信 《史学集刊》 1986年第4期18-26,共9页
吏治,向来是国家盛衰治乱的关键。我国史学界对康熙一生业绩,倾向于肯定,而对其吏治则多有批评。不必否认,康熙朝吏治问题较多,但观其总体,应予肯定部分仍占主导地位。其有关吏治思想和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
关键词 察吏 治思想 经验教训 康熙朝 主导地位 史学界 业绩 治乱 风闻言事 于成龙
下载PDF
唐宋监察制度初探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青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中国封建时代的监察制度在世界法制史上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唐宋两代的监察制度尤其具有代表性。唐代是封建盛世,唐代的监察制度基本上达到完型,是反映中华法系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宋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朝代,随着皇权的... 中国封建时代的监察制度在世界法制史上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唐宋两代的监察制度尤其具有代表性。唐代是封建盛世,唐代的监察制度基本上达到完型,是反映中华法系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宋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朝代,随着皇权的加强,监察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对于地方监察活动日趋法律化,对于监察官的资格与任职要求更加严格。唐宋两代的监察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具有可咨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宋朝 制度 范围 察吏 谏官素质
下载PDF
左宗棠吏治思想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占元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78-81,共4页
左宗棠吏治思想述论孙占元吏治,指官吏治事的方法和成绩。晚清著名政治家左宗棠讲求吏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吏治务求予以整饬,并通过“察吏”来革庸奖循;二是主张以“训吏”和“恤吏”来提倡为官之道。-、整饬吏事与“察吏”吏... 左宗棠吏治思想述论孙占元吏治,指官吏治事的方法和成绩。晚清著名政治家左宗棠讲求吏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吏治务求予以整饬,并通过“察吏”来革庸奖循;二是主张以“训吏”和“恤吏”来提倡为官之道。-、整饬吏事与“察吏”吏治的好坏,关系到统治机制能否正常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宗棠 治思想 整顿 述论 宝山空回 察吏 山东师范大学 清王朝 嘉庆皇帝 儒家政治思想
下载PDF
救时的偏方——论阎敬铭对山东吏政的“徐图补救”(1863-1867)
7
作者 程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4-106,共13页
同治二年(1863年),阎敬铭蒙清廷重托,赴山东整饬省政。面对"吏道之堕,心术之坏,至今已极"的局面,阎氏通过明察暗访,逐渐认识到造成该省政情恶化的缘由,并提出"安民必先察吏"的睿见,围绕官吏任用与奖惩两个方面开展... 同治二年(1863年),阎敬铭蒙清廷重托,赴山东整饬省政。面对"吏道之堕,心术之坏,至今已极"的局面,阎氏通过明察暗访,逐渐认识到造成该省政情恶化的缘由,并提出"安民必先察吏"的睿见,围绕官吏任用与奖惩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而其间清查钱粮亏空则为其革新山东吏政的大端。尽管阎敬铭能使山东吏政壁垒一新,但其改革理路依旧是"鉴古"传统下的消耗性转化,与近代化的趋向背道而驰,只能算作"救时偏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敬铭 安民必先察吏 钱粮亏空
下载PDF
论林则徐整饬吏治
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林则徐认为,官吏的贤愚、勤惰、廉贪,于国计民生、地方治乱,关系重大,故封疆大吏应以整饬吏治为要务。林则徐历任所经,无不对官场营伍,严加整顿:警告劝诫,除弊惩恶,奖勖贤能,正己率属,且成效可睹。林则徐之所以如此,除家庭... 林则徐认为,官吏的贤愚、勤惰、廉贪,于国计民生、地方治乱,关系重大,故封疆大吏应以整饬吏治为要务。林则徐历任所经,无不对官场营伍,严加整顿:警告劝诫,除弊惩恶,奖勖贤能,正己率属,且成效可睹。林则徐之所以如此,除家庭教育及师友影响外,其报答君恩,忠于职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整饬 察吏 勤慎清廉
下载PDF
李士桢《抚粤政略》文献价值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关汉华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316,321,共5页
李士桢于清代康熙中期任粤抚六年,政绩卓著,所撰《抚粤政略》,是他成功治粤的一份全纪录。书中辑录了大量原始的《奏疏》、《符檄》、《文告》及《批答》,内容翔实,可信度很高,对于深入研究清初广东政局演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史、政制史... 李士桢于清代康熙中期任粤抚六年,政绩卓著,所撰《抚粤政略》,是他成功治粤的一份全纪录。书中辑录了大量原始的《奏疏》、《符檄》、《文告》及《批答》,内容翔实,可信度很高,对于深入研究清初广东政局演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史、政制史、外贸史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角度说,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桢 《抚粤政略》 察吏安民 恤商裕课 文献价值
下载PDF
清代前期广东巡抚考述
10
作者 关汉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97-103,共7页
清代前期 ,巡抚已正式成为封疆大吏 ,其治绩优劣 ,实与一省之吏治民生、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自顺治至道光前期出任粤抚之人选进行了历史考察 ,并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 ,对他们在稳定社会秩序、振兴社会经济以及盐政、粮政、开放海禁... 清代前期 ,巡抚已正式成为封疆大吏 ,其治绩优劣 ,实与一省之吏治民生、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自顺治至道光前期出任粤抚之人选进行了历史考察 ,并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 ,对他们在稳定社会秩序、振兴社会经济以及盐政、粮政、开放海禁、开发矿藏、加强海防、严禁鸦片、遏制民间械斗等领域之施政得失 ,作出详尽的考察与评述。其正反事例均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广东 巡抚 察吏安民
下载PDF
左宗棠廉政思想及活动述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觉民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18-122,共5页
在晚清官宦中,左宗棠不仅是少数几位坚持爱国主义、为捍卫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有着卓越贡献的功臣之一,同时也是很少几位注重廉政、为官清廉的督抚之一。本文试图对左宗棠的廉政思想及活动作一略论,以稍补目前史学界对左宗棠研究之不足。
关键词 左宗棠 廉政思想 贪官 久安 察吏 裁革 书牍 新疆
下载PDF
《清帝东巡》序言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逸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49-149,共1页
天子出巡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大政治活动,在最早的经典中即有所反映。《书·舜典》说:“岁二月,东巡狩。”《孟子·梁惠王》说:“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帝王,如秦皇、汉武都曾巡行各地。人... 天子出巡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大政治活动,在最早的经典中即有所反映。《书·舜典》说:“岁二月,东巡狩。”《孟子·梁惠王》说:“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帝王,如秦皇、汉武都曾巡行各地。人们对天子出巡,议论颇多。有人认为:巡狩是为了蒐军察吏、观民问俗,是最高统治者接触下层社会、履行统治职责的重要活动。也有人认为:天子巡幸,糜费钱财,扰害百姓,只是满足帝王个人治游的欲望,有害无益,是一大弊政。在这个问题上,百家争鸣,分歧甚大。看来需要具体分析,帝王出巡往往有利有弊,每次出巡都要动用大量财力物力,耗费甚多,但在当时条件下,又不失为整军经武、接触社会、了解官方民情的一种方式。每个皇帝每次出巡的目的、性质、规模、耗费亦有所不同,未可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巡狩 政治活动 统治者 孟子 察吏 弊政 诸侯 官方 康熙帝
下载PDF
有感于“廉阿爷”的“关系”
13
作者 龚成香 尤志骧 《农村工作通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41,共1页
清时,于成龙治理罗城,兴利除弊,察吏安民,廉洁奉公,与百姓建立了家人父子般的关系,百姓亲热地称他"廉阿爷",老百姓见于成龙生活十分清苦,自发凑钱馈之,于成龙笑着谢绝说:"我一人在这里为官,哪要得许多东西?你们把钱拿回... 清时,于成龙治理罗城,兴利除弊,察吏安民,廉洁奉公,与百姓建立了家人父子般的关系,百姓亲热地称他"廉阿爷",老百姓见于成龙生活十分清苦,自发凑钱馈之,于成龙笑着谢绝说:"我一人在这里为官,哪要得许多东西?你们把钱拿回孝敬父母,如同我接受啦。"于成龙与百姓的密切关系,虽已时过境迁,但他的这种精神仍值得称道。我们干群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的鱼水关系,应该是"仆人"与"主人"的关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每个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时下一些农村干部却倚仗行政手段强行"为农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成龙 人民群众 干群关系 孝敬父母 鱼水关系 为农服务 密切关系 老百姓 察吏 治理
下载PDF
“林公井”和“林公车”
14
作者 李晓巧 《廉政瞭望》 2023年第20期65-65,共1页
“花从淡处留香久,果为酸余得味甘。”提到中国近代史,不可不说林则徐,这是他60岁时写的诗句,不仅是他的人生思考,也摹画了他的一生,受尽磨炼捶打和苦楚酸辛,终至干古流芳。历史上,林则徐是众所周知的禁烟民族英雄,其实他也是治理地方... “花从淡处留香久,果为酸余得味甘。”提到中国近代史,不可不说林则徐,这是他60岁时写的诗句,不仅是他的人生思考,也摹画了他的一生,受尽磨炼捶打和苦楚酸辛,终至干古流芳。历史上,林则徐是众所周知的禁烟民族英雄,其实他也是治理地方的良吏。道光十二年(1832年),时任江苏巡抚林则徐曾上一道奏折:“察吏莫先于自察,必将各属大小政务,逐一求尽于心……如大吏之心先未贯彻,何从察其情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江苏巡抚 林则徐 察吏 民族英雄 人生思考
下载PDF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15
《党员之友(新疆)》 2020年第9期54-55,共2页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原典】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尽,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原典】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尽,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第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纪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 州郡 名臣 察吏 班固 茂才异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