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取1950年察隅Mw8.6级地震的地震动空间分布规律,探讨震源模型对模拟地震动影响以及地震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区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别建立单断层和双断层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综合考虑中国内地岩石圈速度结构模型USTClitho1.0和全...为获取1950年察隅Mw8.6级地震的地震动空间分布规律,探讨震源模型对模拟地震动影响以及地震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区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别建立单断层和双断层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综合考虑中国内地岩石圈速度结构模型USTClitho1.0和全球地壳模型Crust1.0,分别构建单断层模型场地和双断层模型场地对应的地下一维速度结构,采用谱元法对察隅Mw8.6地震开展了目标区域地震动合成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目标区域4个观测点的模拟加速度时程、反应谱与前人研究结果的异同,验证了本文所构建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地震动强度大,断裂带投影区域,单、双断层模型最大PGA分别达1050和1145 cm s^(2),最大PGV分别达472和291 cm s,最大PGD分别达107和652 cm;(2)震源模型对模拟地震动影响大,单、双断层模型断裂带地表投影区最大PGA、PGV和PGD分别差95 cm s^(2)、181 cm s及545 cm;(3)单断层模型地震动随断层距的衰减拟合效果优于双断层模型地震动,除双断层模型EW分量PGD值随断层距增大而衰减的速度慢于其他两分量外,单、双断层模型的PGA、PGV及其余各分量的PGD随断层距增大的衰减速度相当;上盘地震动随断层距增加的衰减速率快于下盘;(4)察隅Mw8.6级地震在各拟建工程场点均产生了较强的地震动和明显的永久地表位移,为防止大震可能造成的严重地震灾害,建议各工程场点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震害损失。展开更多
文摘为获取1950年察隅Mw8.6级地震的地震动空间分布规律,探讨震源模型对模拟地震动影响以及地震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区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别建立单断层和双断层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综合考虑中国内地岩石圈速度结构模型USTClitho1.0和全球地壳模型Crust1.0,分别构建单断层模型场地和双断层模型场地对应的地下一维速度结构,采用谱元法对察隅Mw8.6地震开展了目标区域地震动合成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目标区域4个观测点的模拟加速度时程、反应谱与前人研究结果的异同,验证了本文所构建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地震动强度大,断裂带投影区域,单、双断层模型最大PGA分别达1050和1145 cm s^(2),最大PGV分别达472和291 cm s,最大PGD分别达107和652 cm;(2)震源模型对模拟地震动影响大,单、双断层模型断裂带地表投影区最大PGA、PGV和PGD分别差95 cm s^(2)、181 cm s及545 cm;(3)单断层模型地震动随断层距的衰减拟合效果优于双断层模型地震动,除双断层模型EW分量PGD值随断层距增大而衰减的速度慢于其他两分量外,单、双断层模型的PGA、PGV及其余各分量的PGD随断层距增大的衰减速度相当;上盘地震动随断层距增加的衰减速率快于下盘;(4)察隅Mw8.6级地震在各拟建工程场点均产生了较强的地震动和明显的永久地表位移,为防止大震可能造成的严重地震灾害,建议各工程场点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震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