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故事的五重审美育人旨趣——以《仓老鼠和老鹰借粮》为例
1
作者 赵凯宁 《江苏教育》 2024年第25期35-37,48,共4页
经典的民间故事普遍具备五重审美育人旨趣:音乐感、角色感、层次感、智慧感和幽默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领会这五感相融的育人旨趣,引导学生注重诵读涵泳、戏剧表演、创新复述、内心体验及读写融通,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民间... 经典的民间故事普遍具备五重审美育人旨趣:音乐感、角色感、层次感、智慧感和幽默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领会这五感相融的育人旨趣,引导学生注重诵读涵泳、戏剧表演、创新复述、内心体验及读写融通,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民间故事 《仓老鼠和老鹰借粮》 旨趣
下载PDF
充盈的对待与空灵的飘飞——王静纸上刀绘的生命气韵与审美旨趣
2
作者 吴玉杰 孙冬迪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53,共5页
王静在28年间绘制出二百余幅刀绘作品。她的纸上刀绘作品融合了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表达事物的内在精神实质。作品塑造出表现对象的外在形象,又将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关联,有序表现对象与环境之间的纽带,用充盈的对待关系显示饱满生动的生... 王静在28年间绘制出二百余幅刀绘作品。她的纸上刀绘作品融合了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表达事物的内在精神实质。作品塑造出表现对象的外在形象,又将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关联,有序表现对象与环境之间的纽带,用充盈的对待关系显示饱满生动的生命气韵。同时王静以独到的艺术眼光和技巧,处理作品中诸多各自独立又互为补充的关系,以神思妙想建构作品的艺术张力。王静在空灵的飘飞中意象化地表现审美旨趣,展现思想化的力量,表达独特的艺术理想,个性化风格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上刀绘 对待关系 生命气韵 空灵 旨趣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女性题材审美及抒情艺术的比较分析——以“宫体诗”“花间词”和《红楼梦》为例
3
作者 赵军英 李佳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92-194,共3页
“宫体诗”“花间词”和《红楼梦》主要以女性题材为切入点,但由于创作主体所处时代、地域、环境不同,以及思想文化的差异,其对女性的审美旨趣和抒情艺术也各有特色。
关键词 宫体诗 花间词 《红楼梦》 旨趣 抒情艺术
下载PDF
唐代权贵阶层审美旨趣中的“红配绿”
4
作者 于思思 《流行色》 202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厚葬风俗伴随佛道两教在唐代的兴盛迅速发展,皇亲贵戚鸠工造陵、广建庙宇。墓室明器象征着唐人对今生所得的呈现与来世所盼的预卜,而供奉神祇则象征唐人对安乐生活的祈望与对多舛命运的阻遏。因此,墓葬文化及宗教信仰更多地承担起世人... 厚葬风俗伴随佛道两教在唐代的兴盛迅速发展,皇亲贵戚鸠工造陵、广建庙宇。墓室明器象征着唐人对今生所得的呈现与来世所盼的预卜,而供奉神祇则象征唐人对安乐生活的祈望与对多舛命运的阻遏。因此,墓葬文化及宗教信仰更多地承担起世人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重现和对理想世界的世俗化表达之功用。文章以唐墓出土明器中的女性形象及初、盛及晚唐时期敦煌石窟中的神祇造型为主要分析对象,探寻唐代权贵阶层服饰文化之中切实存在之“红配绿”的审美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绿配色 汉族文化 唐代服饰 旨趣
下载PDF
在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中探索美术创作研究与传播
5
作者 李玉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88-89,共2页
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美术馆连接着艺术品和观众,从作品收藏、学术研究到艺术品展示、公共艺术教育,如何运用馆藏艺术品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作用,艺术品、观众、美术馆之间正在呈现出从相互独立到相互联系的状态,因此美术馆在实践层... 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美术馆连接着艺术品和观众,从作品收藏、学术研究到艺术品展示、公共艺术教育,如何运用馆藏艺术品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作用,艺术品、观众、美术馆之间正在呈现出从相互独立到相互联系的状态,因此美术馆在实践层面面临着如何在“物”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性关系,即如何创造出一种生动的形式在艺术家的审美旨趣与观众的审美反应之间激发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 术创作 旨趣 公共文化空间 术馆 学术研究 反应 作品收藏
下载PDF
中国动画的传承与创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当代之路
6
作者 管敏波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4期20-21,共2页
中国动画源起于20世纪20年代,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顽强奋斗的伟大跨越、复兴伟业的恢宏气象,迎来了“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的使命”。中国学派动画,作为当代中国... 中国动画源起于20世纪20年代,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顽强奋斗的伟大跨越、复兴伟业的恢宏气象,迎来了“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的使命”。中国学派动画,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早期中国学派代表作《大闹天宫》到近年来的《中国奇谭》《斑羚飞渡》等作品,中国动画在不断传承中创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独特故事和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 《大闹天宫》 当代中国文化 顽强奋斗 中国学派动画 文化魅力 旨趣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严羽复古诗学以“浑”为美的旨趣及理论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万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严羽认为宋诗笔力之劲健不减唐人,而气象之浑厚却差之甚远。他的复古诗学正在于提倡浑然之美,试图全面恢复汉魏盛唐诗以浑为美的诗学传统。在《沧浪诗话》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诗美主张,即上乘诗作应具有古朴浑厚、整一无间的气象,妙悟浑成... 严羽认为宋诗笔力之劲健不减唐人,而气象之浑厚却差之甚远。他的复古诗学正在于提倡浑然之美,试图全面恢复汉魏盛唐诗以浑为美的诗学传统。在《沧浪诗话》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诗美主张,即上乘诗作应具有古朴浑厚、整一无间的气象,妙悟浑成、兴发无痕的诗法和物我浑融、超形入神的意境。"妙悟""兴趣"与"入神"等诗学理论正是围绕他以浑为美的复古旨趣提出的。自严羽后,以浑论诗逐渐成为潮流,谢榛和王夫之等全面承袭并发展了严羽的浑然美学,并将其推向了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复古 旨趣
下载PDF
袁中道晚年审美旨趣与文学态度转变及成因探微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尊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93,共7页
本文对袁中道晚年文学思想的转变问题做出了两点补证:由“素淡”而“清寒”的审美旨趣和从“寄”到“弃”的文学态度,并将其置于万历、天启间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想的整体转变中,结合袁中道独特的人生际遇与个性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态变... 本文对袁中道晚年文学思想的转变问题做出了两点补证:由“素淡”而“清寒”的审美旨趣和从“寄”到“弃”的文学态度,并将其置于万历、天启间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想的整体转变中,结合袁中道独特的人生际遇与个性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态变化,对其晚年文学思想的转变原因做出适度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旨趣 文学态度 转变成因 心态变化
下载PDF
审美旨趣的嬗变——从宫体诗到花间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晓明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从宫体诗到花间词,其审美旨趣存在着清晰的嬗变轨迹。花间词更加关注动态行为的美,摆脱了宫体诗静物写生般的凝滞,同时,较之宫体诗,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在表现人物外在形象的同时,或借助外界环境含蓄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或借助人物... 从宫体诗到花间词,其审美旨趣存在着清晰的嬗变轨迹。花间词更加关注动态行为的美,摆脱了宫体诗静物写生般的凝滞,同时,较之宫体诗,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在表现人物外在形象的同时,或借助外界环境含蓄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或借助人物的直接抒情酣畅地表达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词 宫体诗 旨趣 动态行为 内心世界
下载PDF
庄子的“天论”及其审美旨趣
10
作者 马征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庄子的“天论”即“自然论”亦为“道论”。庄子认为“天”是“美”的本源 ,其“天论”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价值依托。基于此 ,庄子推崇素朴美、自然美、大美 ,以此作为对当时社会审美文化感性化、生理享乐化倾向的反拨与否定 ,对审美自由... 庄子的“天论”即“自然论”亦为“道论”。庄子认为“天”是“美”的本源 ,其“天论”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价值依托。基于此 ,庄子推崇素朴美、自然美、大美 ,以此作为对当时社会审美文化感性化、生理享乐化倾向的反拨与否定 ,对审美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论 旨趣 素朴 自然
下载PDF
王维画作审美旨趣与南宗宗主地位的确立
11
作者 胡友慧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182-185,共4页
王维成为南宗宗主的主要原因是:一、王维文学成就显著,画里透射着"文"气,是文人画家中"文"的杰出代表;二、王维进可仕退可隐,文人气质鲜明,是文人画家理想人格的范本;三、王维首引书法用笔、独创水墨画先河,初显了... 王维成为南宗宗主的主要原因是:一、王维文学成就显著,画里透射着"文"气,是文人画家中"文"的杰出代表;二、王维进可仕退可隐,文人气质鲜明,是文人画家理想人格的范本;三、王维首引书法用笔、独创水墨画先河,初显了文人画的表象特征;四、王维的画淡泊空寂、意境深远,代表了南宗画派的独特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旨趣 南宗宗主 确立
下载PDF
中日现当代重彩画创作规律与审美旨趣比较研究
12
作者 牛金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6,共6页
重彩画是中日两国兼有的典型艺术表现形式,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民族审美习惯和受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影响的程度不同,中日重彩画在创作手法和审美旨趣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重彩山水画属于典型的意象艺术,山水画家面对自然山... 重彩画是中日两国兼有的典型艺术表现形式,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民族审美习惯和受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影响的程度不同,中日重彩画在创作手法和审美旨趣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重彩山水画属于典型的意象艺术,山水画家面对自然山川进行观物摹写,抒发情怀,其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将“平远、高远、深远”所观之景融为一体,而日本的重彩风景画受西方绘画影响较大,已经与自身传统及中国重彩山水画相去甚远,具有具象、抽象等多种表现形式,且已从根本上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日本重彩画具有较强的制作性、装饰性和独特的民族性格。整体上来说,日本现当代重彩画在艺术美学上呈现出明显的“小美”倾向,和中国尚大尚强的“大美”绘画品格形成鲜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重彩画 日本重彩画 旨趣
下载PDF
从辛沪光作品看中国单簧管音乐的民族性及审美旨趣
13
作者 刘洋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辛沪光的单簧管音乐创作经历了中国单簧管音乐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初步探索期和八九十年代的繁荣成熟期。为数不多的几首作品中却深深印刻着中国单簧管音乐的发展轨迹,从创作手法、音乐内蕴中都能感受到几代人前赴... 辛沪光的单簧管音乐创作经历了中国单簧管音乐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初步探索期和八九十年代的繁荣成熟期。为数不多的几首作品中却深深印刻着中国单簧管音乐的发展轨迹,从创作手法、音乐内蕴中都能感受到几代人前赴后继为之做出的努力。但无论在那个阶段上,民族性以及富有民族情趣的审美韵味总包容在每首作品当中,成为中国单簧管音乐的一大特色。辛沪光的单簧管音乐亦不例外,她把"大"民族的关照和"小"民族(蒙古族)的映衬融入作品当中,恰好的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共同追求的那种特有的审美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沪光 单簧管 民族性 旨趣
下载PDF
中国诗意纪录片审美旨趣探微
14
作者 杨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44,共4页
"诗意"的概念是一个在发展中不断更新的命题,迁移至电影学领域,"诗意"亦具有丰富的内涵。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学派提出:"电影就其素材而言,与造型艺术和空间艺术即绘画相近,而就其素材的展开而言,则与时间艺术即... "诗意"的概念是一个在发展中不断更新的命题,迁移至电影学领域,"诗意"亦具有丰富的内涵。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学派提出:"电影就其素材而言,与造型艺术和空间艺术即绘画相近,而就其素材的展开而言,则与时间艺术即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相近。""电影从镜头到镜头之间是跳跃式的,就象诗从一行到一行的跳跃一样。"[1]这一点使得电影与诗的类比成为可能,也使得来自于诗歌的诗意化的研究可以为电影艺术的诗意化表达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旨趣 俄国形式主义 语言艺术 跳跃式 理论学派 诗意化 纪录片 丰富的内涵
下载PDF
中国宫廷人物画的审美旨趣与艺术特征
15
作者 高毅清 《艺术探索》 2010年第2期48-52,共5页
以皇帝为首的宫廷不但在政治、经济方面掌控着世道运作,在文化方面也采取各种手段引导着民众的审美趋向。中国宫廷人物画标示着皇室贵族的品位,也提领着时代的思想意识和艺术风尚。正是皇室的统摄,推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并形成了典雅... 以皇帝为首的宫廷不但在政治、经济方面掌控着世道运作,在文化方面也采取各种手段引导着民众的审美趋向。中国宫廷人物画标示着皇室贵族的品位,也提领着时代的思想意识和艺术风尚。正是皇室的统摄,推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并形成了典雅的传统。严谨的构图,准确的造型,工细的笔致,浓艳的色彩,有着不同凡俗的价值,反映了特定时代艺术家们的杰出贡献,尽管后世对其有不同评判,但反思和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有益于当今人物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宫廷人物画 旨趣 艺术特征
下载PDF
宋徽宗《红蓼白鹅图》的道家审美旨趣
16
作者 刘永霞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47,209,共4页
宋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宋徽宗赵佶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宋徽宗崇尚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派人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在其书画作品中也多见道教的色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宋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宋徽宗赵佶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宋徽宗崇尚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派人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在其书画作品中也多见道教的色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瑞鹤图》、《红蓼白鹅图》等。本文深入分析了《红蓼白鹅图》的构图和意境,阐释了其蕴涵的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道家审美旨趣"由此推及宋徽宗的追求与内心世界。绘画本身的审美情操并无关乎政治,而在于表现大自然的"和谐"、"宁静"、"安逸"之美方面,仅就艺术品质而言,此画无疑是一幅精品。但画家的身份及其成败,则会让人质疑他的责任的缺失。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对宋徽宗的政治抱负进行批判时未能充分展示社会背景,未将政治身份与艺术追求分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旨趣 道家 白鹅 中国古代历史 艺术造诣 诗词歌赋 皇帝
下载PDF
展现国际影视前沿 反映时代审美旨趣——第十三届“金熊猫”奖国际电视剧(短片)评选思考
17
作者 张金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3,共3页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四川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国际影视节——第十三届四川电视节的"金熊猫"奖国际电视剧(短片)初评工作已告一段落。总体而言,本届"金熊猫"奖国际电视...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四川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国际影视节——第十三届四川电视节的"金熊猫"奖国际电视剧(短片)初评工作已告一段落。总体而言,本届"金熊猫"奖国际电视剧(短片)参评国多,片源丰富,题材广泛,佳作迭出,体现了"金熊猫"奖的国际性,展现了国际影视剧艺术前沿,反映了人类的时代审美旨趣和审美精神,同时也传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意蕴和精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旨趣 四川电视节 佳作迭出 意蕴 精神 电视电影 男演员 这里黎明静悄悄 历史题材 家庭
下载PDF
多义的正义与多姿的美——刑事审判的审美旨趣刍议
18
作者 杨丙宏 张雷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1-94,123,共5页
刑事审判作为实现“正义”的一种方式,具有多义性。从审美的视角分析,刑事审判蕴涵多姿的美:既有建筑美、音乐美、仪式美、人格美等形式表征,又有正义美、和谐美、自由美、悲剧美等内在要素。刑事审判的审美价值在于用审美的视角去发现... 刑事审判作为实现“正义”的一种方式,具有多义性。从审美的视角分析,刑事审判蕴涵多姿的美:既有建筑美、音乐美、仪式美、人格美等形式表征,又有正义美、和谐美、自由美、悲剧美等内在要素。刑事审判的审美价值在于用审美的视角去发现诉讼法的形体、理念、精神和司法活动中的美,并为刑事审判的建构提供某种可以参照的美学标准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判 旨趣 的范畴 建构 正义
下载PDF
试论宋代画院的发展及其审美旨趣
19
作者 胡友慧 《理论与创作》 2007年第3期117-120,124,共5页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这个时代对外失却了唐代的强悍之势,但是其文化繁荣,思想蓬起,人才辈出,却远非唐人可比。“汉学”与“宋学”成为两朵奇葩交相辉映于唐前宋后,在“宋学”极度繁荣与发展的过程中,宋代的美学...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这个时代对外失却了唐代的强悍之势,但是其文化繁荣,思想蓬起,人才辈出,却远非唐人可比。“汉学”与“宋学”成为两朵奇葩交相辉映于唐前宋后,在“宋学”极度繁荣与发展的过程中,宋代的美学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并构成宋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拟以宋代绘画艺术美中的画院绘画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宋代画院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宋代画院绘画艺术的审美旨趣,以期对宋学的研究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旨趣 宋代 画院 绘画艺术 文化繁荣 中国历史 宋学 艺术
下载PDF
从音乐的审美旨趣谈《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法
20
作者 戚琳 《新校园(上旬刊)》 2012年第10期37-37,共1页
《音乐鉴赏》课是音乐文化教育和艺术修养类课程,是培养高校学生鉴赏音乐、感知生活的良好手段,立足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审美旨趣。从多听、积累知识、教与学的方法、重视角度等方面实施《音乐鉴赏》课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 《音乐鉴赏》课是音乐文化教育和艺术修养类课程,是培养高校学生鉴赏音乐、感知生活的良好手段,立足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审美旨趣。从多听、积累知识、教与学的方法、重视角度等方面实施《音乐鉴赏》课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鉴赏 旨趣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