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寰枢关节不稳定之解剖学因素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2 位作者 彭明惺 彭庆恩 廖素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儿寰枢椎关节不稳定的解剖依据。方法 对16例小儿和8例成人尸体的枕寰枢复合体进行解剖、观测,比较成人和小儿枕寰枢复合体的解剖学差异。结果 小儿组横韧带和翼状韧带较成人组小,而枢椎上关节面的弧度大于成人组,两组枕寰... 目的 探讨小儿寰枢椎关节不稳定的解剖依据。方法 对16例小儿和8例成人尸体的枕寰枢复合体进行解剖、观测,比较成人和小儿枕寰枢复合体的解剖学差异。结果 小儿组横韧带和翼状韧带较成人组小,而枢椎上关节面的弧度大于成人组,两组枕寰枢关节中滑膜皱襞大小不同。结论 小儿和成人的寰枢关节在解剖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两组间关节稳定性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寰枢关节不稳定 解剖学 横韧带 翼状韧带 滑膜皱襞
下载PDF
寰枢关节后路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鲁世保 池永龙 +5 位作者 海涌 徐华梓 毛方敏 黄其衫 王胜 方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比较寰枢椎后路手术中常用的Gallie、Brooks、Magerl双螺钉、Magerl单螺钉等内固定方法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术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C1~C5)标本,固定C1和C2~C5,仅保留C1~C2... 目的:比较寰枢椎后路手术中常用的Gallie、Brooks、Magerl双螺钉、Magerl单螺钉等内固定方法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术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C1~C5)标本,固定C1和C2~C5,仅保留C1~C2之间活动。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定。每个标本依次行Magerl单螺钉、Magerl双螺钉、Gallie、Magerl单螺钉+Gallie、Magerl双螺钉+Gallie、Brooks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应用位移控制法测定各组的稳定性,前屈和侧屈的位移定为1mm,旋转角度为3°。测定正常组、损伤组及内固定各组在前屈、双侧侧屈和旋转状态下的刚度,比较内固定各组的稳定性。结果:在各组内固定中,Magerl双侧侧块螺钉+Gallie刚度最大,最稳定。Magerl单螺钉+Gallie和Magerl双螺钉相比,在各种状态下,二者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旋转状态下,其刚度值分别为1.55±0.07Nm/3°和1.44±0.13Nm/3°(P>0.05);而Magerl单螺钉的刚度在各种状态下均明显低于Magerl双螺钉(P<0.05),其中在旋转状态下分别为0.96±0.17Nm/3°和1.44±0.13Nm/3°(P<0.05)。结论:Magerl单螺钉+Gallie钢丝固定稳定性好,可替代Magerl双螺钉,而Magerl单螺钉固定效果不佳,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不稳定 侧块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寰枢关节前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鲁世保 池永龙 +5 位作者 海涌 徐华梓 毛方敏 黄其衫 王胜 方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17-620,共4页
目的:比较寰枢关节前、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效果,并测定其双侧、单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C1 ̄C5,用牙托粉和螺钉固定C1和C2-C5,保留C1-C2之间的活动。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 目的:比较寰枢关节前、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效果,并测定其双侧、单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C1 ̄C5,用牙托粉和螺钉固定C1和C2-C5,保留C1-C2之间的活动。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定,每个标本依次行前路单侧、前路双侧、Margel单侧、Margel双侧侧块螺钉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应用位移控制法测定6种状态下的稳定性,前屈和侧屈的位移定值为1mm,旋转角度为3°。测定完好标本、损伤后及各种内固定下在前屈、双侧侧屈和旋转状态下的刚度,比较其稳定性。结果:所有内固定组的刚度均明显高于损伤组及完好组的刚度,前路双侧侧块螺钉和后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前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在前屈、左侧屈、右侧屈、旋转时的稳定性高于前、后路单侧侧块螺钉;前路单侧侧块螺钉与后路单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前、后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效果好,可单独应用于临床;而单侧侧块螺钉稳定性不足,术后需加用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不稳定 侧块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圣林 杨钟玮 +1 位作者 闫明 刘忠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49.9岁。16例中12例为陈旧性寰枢... 目的:探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49.9岁。16例中12例为陈旧性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4例为C2齿突新鲜骨折、脱位。16例中14例进行了寰枢椎植骨融合术,2例仅寰枢椎固定、未进行植骨。术中CT使用时机:(1)在术中置钉前CT扫描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2)术中寰枢椎椎弓根穿刺过程中,CT扫描引导穿刺方向(其中2例患者联合使用3D打印个体化导板和术中CT引导寰枢椎置钉);(3)置钉完成后应用多平面CT重建图像评估螺钉位置及寰枢关节复位情况。计算术中CT扫描的次数,将同期实施徒手寰枢椎内固定的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的置钉准确性。结果:本组11例术中CT扫描1次、4例2次、1例3次,平均1.4次。16例中CT扫描发现2例寰椎螺钉位置不佳,在术中进行了修正,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伤口感染病例。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7个月。16例术后寰枢关节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3个月复查CT见寰枢融合良好(14例),齿突骨折骨性愈合(2例)。11例术前合并脊髓病患者脊髓功能改善,平均JOA评分由12.1分提高至14.4分。至最后一次随访均未发现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准确性比较,发现16例CT组所有寰枢椎螺钉位置均满意,而徒手置钉组19例中有2例4枚的螺钉位置不佳(10.5%)。结论:应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提高了寰枢椎置钉的准确性,判断寰枢关节复位程度更加精确,术中即刻了解螺钉位置,一定程度上避免返修,显示该术式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不稳定 寰枢关节脱位 内固定术 术中CT 3D打印导板
下载PDF
寰枢椎内固定对陈旧齿状突骨折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闫明 王超 王圣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0-876,共7页
目的:观察陈旧齿状突骨折患者在后路寰枢椎坚强内固定融合术后骨折端的变化,探索采用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尤其是新鲜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2月~2012年8月采取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82例陈旧性齿状突... 目的:观察陈旧齿状突骨折患者在后路寰枢椎坚强内固定融合术后骨折端的变化,探索采用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尤其是新鲜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2月~2012年8月采取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8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1月~2012年8月42例有完整的术前、术后CT资料可供分析骨折端变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伤后手术时间3~8周5例、8周以上~36周30例、36周以上7例,40例选择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寰椎后弓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术,2例选择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时间截至寰枢间植骨融合为止。结果:所有患者寰枢椎间后方植骨发生融合,其中30例齿状突骨折也发生愈合,4例疑似愈合,8例未愈合。齿状突骨折端愈合时间:28例发生于术后4个月,1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1例发生于术后9个月。结论:对陈旧齿状突骨折患者经后路寰枢椎间内固定可为齿状突骨折愈合提供可靠的稳定性,为采用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尤其是新鲜骨折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寰枢关节不稳定 脱位 陈旧性
下载PDF
骨科——脊柱
6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外科解剖学研究;用Gallie术式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临床问题研究;枢椎椎体骨折;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道瘘的诊断与治疗;颈部旋转与侧屈活动对椎动脉血供的影响;颈脊柱姿势及预负荷史对压缩强度影响...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外科解剖学研究;用Gallie术式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临床问题研究;枢椎椎体骨折;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道瘘的诊断与治疗;颈部旋转与侧屈活动对椎动脉血供的影响;颈脊柱姿势及预负荷史对压缩强度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并四肢瘫痪;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脱位合并颈髓不全损伤27例;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短节段内固定、ACPC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观察;颈椎疾病前后路手术的选择与并发症的防治(附512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 前路寰枢椎复位 寰枢关节不稳定 齿状突骨折脱位 骨科 颈椎前路手术 生物力学研究 围手术期观察 解剖学研究 钢板内固定 诊断与治疗 内固定治疗 上颈椎损伤 节段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前后路手术 问题研究
下载PDF
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的枕颈融合术 被引量:50
7
作者 王超 尹绍猛 +2 位作者 阎明 周海涛 党耕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07-711,共5页
目的 观察一种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枕颈固定装置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效果。方法 从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3月用自行设计的一套由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组成的枕颈固定器 ,治疗了 38例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患者 ,其中 2 4例有... 目的 观察一种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枕颈固定装置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效果。方法 从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3月用自行设计的一套由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组成的枕颈固定器 ,治疗了 38例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患者 ,其中 2 4例有寰椎枕骨化。沿枢椎椎弓峡部的纵轴安置椎弓根螺钉 ,将枕颈固定板预弯后固定于枕骨 ,用螺母锁定固定板与椎弓根钉的过程中 ,利用固定板的曲度 ,使寰枢关节充分复位。植骨于枕骨与枢椎后弓间。结果  36例获得了随访 ,平均 18个月 ,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和断钉、断板的病例。结论 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的枕颈固定器不仅有可靠的、短节段固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椎弓根螺钉 枕颈固定板 枕颈融合术 寰枢关节不稳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