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吴冀 郭群峰 +4 位作者 杨军 陈飞 武乐成 祝静雨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72岁(45.2±17.1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根据所行植骨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28例患者纳入A组,男9例,女19例,年龄42.1±20.2岁;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的21例患者纳入B组,男8例,女13例,年龄49.3±19.8岁。记录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CT上测量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的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和神经损伤。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性低于B组(210.2±26.6mL vs 230.5±6.2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寰枢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显著性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仍显著性高于A组(P<0.05)。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中采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能够实现良好的骨融合,可应用于后弓缺失等不能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植骨术的患者,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寰枢椎的关节间隙高度,增强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 后路结构性植骨 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
下载PDF
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寰枢椎侧块关节影像学分型 被引量:3
2
作者 马飞 廖晔晖 +5 位作者 王清 李广州 唐强 唐超 罗宁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3-620,共8页
目的:分析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患者颅颈交界区三维CT影像学特征,提出寰枢椎侧块关节分型,探讨其对手术决策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纳入11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91例,年龄12~74岁(46... 目的:分析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患者颅颈交界区三维CT影像学特征,提出寰枢椎侧块关节分型,探讨其对手术决策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纳入11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91例,年龄12~74岁(46.7±8.9岁).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且不伴枕颈区病变的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14~76岁(45.8±9.4岁).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枕颈区三维CT影像学资料,测量对比两组患者三维CT中寰枢椎侧块关节在冠状面、矢状面上的倾斜角.将观察组侧块关节在冠、矢状面倾角作为寰枢椎侧块关节分型依据,侧块关节滑脱及侧块关节融合作为分型修正指标,制定侧块关节分型.观察组中寰枢椎侧块关节冠状面倾角在对照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上限外,则视为冠状面倾斜;矢状面倾斜角在对照组95%CI外,则视为矢状面倾斜.根据侧块关节冠、矢状面倾斜分型:观察组中双侧侧块关节均无冠状面、矢状面倾斜,则为Ⅰ型;单侧或双侧侧块关节矢状面倾斜,无冠状面倾斜,则为Ⅱ型;单侧或双侧侧块关节冠状面倾斜,无矢状面倾斜,则为Ⅲ型;单侧或双侧侧块关节同时存在冠、矢状面倾斜,或者双侧侧块关节分别为冠状面倾斜和矢状面倾斜,则为Ⅳ型.根据侧块关节融合与滑脱情况进行分型修正:不伴侧块关节融合F0,侧块关节前缘或后缘小面积量骨性融合为F1,侧块关节大面融合为F2;不伴滑脱为D0,伴冠、矢状面部分滑脱为D1,完全滑脱或伴侧块关节绞锁为D2.通过术中全麻下颅骨牵引评估观察组患者复位难易,统计不可复型患者在侧块关节各分型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分型与复位难易相关性.结果:对照组30例中60侧侧块关节冠、矢状面倾角分别为25.4°±4.1°和2.4°±5.8°.观察组冠状面倾斜角95%CI为17.2°~33.6°,矢状面倾斜角95%CI为-9.2°~14.0°.观察组115例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分型:Ⅰ型22例(19.1%),Ⅱ型59例(51.3%),Ⅲ型8例(7.0%),Ⅳ型26例(22.6%).Ⅰ型中伴D1患者7例,伴F1、F2、D2 0例;Ⅱ型中伴F11例,F22例,D1 42例,D2 2例;Ⅲ型中伴F1 1例,D1 5例,伴F2、D2 0例;Ⅳ型中伴F1 1例,F21例,D118例,D2 3例.Ⅰ型22例中不可复型患者2例(9.1%),Ⅱ型23例(39.0%),Ⅲ型3例(37.5%),Ⅳ型12例(46.2%).观察组115例患者牵引下评估为不可复型40例.Ⅰ型不可复型患者占比显著低于Ⅱ与Ⅳ型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F1、F2及D2共11例均为不可复型.伴D1患者中不可复型患者占比显著高于D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的三维CT影像学特征提出寰枢椎侧块关节分型,有助于术前评估颅底凹陷症复位难易,对伴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的手术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寰枢椎侧块关节 影像学分型
下载PDF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CT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强 王清 +4 位作者 马飞 廖晔晖 唐超 何洪淳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0-826,共7页
目的:观察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三维CT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纳入标准共纳入21例作为观察组(A组);选择年龄段、性... 目的:观察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三维CT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纳入标准共纳入21例作为观察组(A组);选择年龄段、性别与观察组患者相匹配的21例三维CT未提示枕颈区及颈椎病变或下颈椎曲度异常改变者作为对照组(B组)。在二维CT图像上测量对比两组寰枢椎侧块关节冠、矢状面倾斜角,并将此两指标作为侧块关节形态改变定量评价指标;检验B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信度,测量由两名脊柱外科医师分别独立完成,间隔1周重复测量。统计A组患者骨折病程及寰枢椎侧块关节矢状面倾斜角,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骨折病程与侧块关节矢状面倾斜角相关性。根据颈椎过伸位或全麻颅骨牵引下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将A组患者分为可复型(复位≥50%)与不可复型(复位<50%);统计不可复型患者在伴或不伴侧块关节形态改变患者中的占比,分析侧块关节形态改变与寰枢椎脱位复位难易的相关性;比较伴侧块关节形态改变患者与不伴侧块关节形态改变患者寰齿前间隙(ADI)及JOA评分。结果:B组侧块关节冠、矢状面倾斜角测量结果观察者间信度值分别为0.923和0.902,观察者内信度值分别为0.934和0.909。B组42侧侧块关节冠、矢状面倾斜角分别为24.6°±3.9°与14.8°±2.7°;A组41侧(1例伴单侧侧块关节融合无法测量)侧块关节冠状面倾斜角为25.2°±4.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矢状面倾斜角(8.2°±4.9°)小于B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骨折病程与双侧寰枢椎侧块关节矢状面倾斜角呈负相关(左:r=-0.702,P<0.01;右:r=-0.605,P<0.05)。A组患者中12例出现侧块关节塌陷、穹隆状及鱼唇样形态学改变(单侧6例,双侧6例);经全麻下颅骨牵引评估,可复型为10例,不可复型为11例,伴有侧块关节形态改变的患者中不可复型占比为75%(9/12),无关节形态改变的患者中不可复型占比为22.2%(2/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中伴侧块关节形态改变患者ADI与JOA评分分别为10.3±1.6mm与9.6±3.2分,与不伴侧块关节形态改变患者(7.2±3.1mm、14.6±3.3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部分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伴有寰枢椎侧块关节形态学改变,侧块关节形态学的改变与寰枢椎脱位的发生发展及复位难易有一定的相关性;三维CT评估寰枢椎侧块关节形态对手术决策及术中操作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侧块关节 倾斜角 寰枢椎脱位 CT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置入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胜华 汪康 +2 位作者 夏良政 徐宏光 吴连仲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了解国人寰枢椎侧块关节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为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准确、安全置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人尸体标本20具,冠状面上观察寰枢椎侧块关节后缘周围解剖关系;平枢椎侧块上关节面后缘测量C1、2间椎动... 目的了解国人寰枢椎侧块关节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为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准确、安全置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人尸体标本20具,冠状面上观察寰枢椎侧块关节后缘周围解剖关系;平枢椎侧块上关节面后缘测量C1、2间椎动脉内缘至颈髓硬脊膜外缘的距离,确定手术冠状位的“安全操作空间”;测量枢椎下关节突后内缘的纵垂线与枢椎椎弓上缘交点(G点)至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延长线的水平距离,确定手术切入点。结果“安全操作空间”为(19.72±1.84)mm,水平距离为(2.23±0.45)mm。寰枢椎后膜下的静脉丛主要集中在寰枢椎侧块关节的外缘、上方和内缘,其下方尤其枢椎椎弓根上缘的静脉丛稀疏。位于寰椎椎弓根下方、寰枢椎侧块关节内上侧的C2神经根,距颈硬脊膜外缘5~7mm处膨大成颈神经节,并发出前、后支。结论G点恒定在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延长线的内侧2.5mm处,以此点向外水平旁开2.5mm,向上推开寰枢后膜,内上骨膜下剥离并沿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一并剥离枢椎椎弓根骨膜和寰枢椎侧块关节囊,即可显露寰枢椎侧块关节并置入融合器。以此人路在“安全操作空间”内置入融合器,可避免切开寰枢后膜而损伤血管和神经。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侧块关节 融合器置入术 应用解剖 定量测量
原文传递
Magerl技术结合单椎板夹固定术治疗对寰枢椎脱位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魏文智 李全义 王秋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1期2148-215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Magerl)技术结合单椎板夹固定术治疗对寰枢椎脱位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确诊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Magerl板夹组和...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Magerl)技术结合单椎板夹固定术治疗对寰枢椎脱位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确诊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Magerl板夹组和单纯Magerl组,每组60例。单纯Magerl组患者给予单纯Magerl技术固定术治疗,Magerl板夹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单椎板夹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法评估治疗疗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骨性融合、颈椎功能锻炼时间、并发症和治疗前后寰枢椎稳定性[左和右侧颈椎旋转活动度、脊髓有效空间(SAC)及寰齿前间隙(ADI)、寰枢椎不稳定指数(APAII)];观察治疗后3、6个月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Magerl板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高于单纯Mager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骨性融合、颈椎功能锻炼时间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erl板夹组患者治疗后左和右侧颈椎旋转活动度、SA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Magerl组,前者治疗后ADI、APAII水平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erl板夹组和单纯Magerl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优良率和JOA得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治疗后6个月的优良率和JOA得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erl板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Mager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rl板夹组和单纯Magerl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ADL得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治疗后6个月的ADL得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gerl技术结合单椎板夹固定术治疗对寰枢椎脱位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无显著提升作用,但可有效促进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枢椎稳定性的恢复和缩短骨性融合、颈椎功能锻炼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且无增加患者手术创伤、并发症发生、术后身体恢复等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技术 单椎板夹固定术 生活质量 寰枢椎稳定性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