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桂燕 胡筱敏 +3 位作者 周启星 史济月 赵志龙 王亚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6-159,共4页
以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Marking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的单一毒性作用时,24、48、72和96 h对二氯苯对... 以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Marking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的单一毒性作用时,24、48、72和96 h对二氯苯对草鱼的LC50分别是10.11、9.04、8.52和7.83 mg/L;24、48、72和96 h镉对草鱼的LC50分别是40.02、35.05、28.99和24.41mg/L,因此对二氯苯的毒性大于镉的毒性.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作用,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729、6 h时AI>0,联合作用结果为协同作用,而当采用浓度1∶1进行试验时,表现出暴露时间为24、48、72 h的AI<0,联合作用结果表现为拮抗作用,而暴露时间为96 h时AI>0,联合作用结果则为协同作用,即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对二氯苯和镉的联合毒性作用从拮抗作用转变为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氯苯 联合毒性 草鱼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下载PDF
铅与对二氯苯复合污染对小麦和大白菜种子发芽及幼苗期生长的毒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晁雷 周启星 +2 位作者 崔爽 陈苏 孙铁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44-949,共6页
在草甸棕壤条件下,测定了铅(Pb2+)与对二氯苯(PDB)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和大白菜种子发芽率、幼苗生物量(鲜重、干重)、芽伸长抑制率和根伸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源污染物的敏感顺序为根伸长抑制率>芽伸长抑制率>幼苗鲜... 在草甸棕壤条件下,测定了铅(Pb2+)与对二氯苯(PDB)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和大白菜种子发芽率、幼苗生物量(鲜重、干重)、芽伸长抑制率和根伸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源污染物的敏感顺序为根伸长抑制率>芽伸长抑制率>幼苗鲜重>发芽率和幼苗干重。Pb2+与PDB复合污染的条件下,Pb2+的浓度为500 mg.kg-1时,Pb2+与PDB处于协同效应。Pb2+的浓度为2 000 mg.kg-1时,Pb与PDB联合毒性比较复杂。但不论对于小麦还是大白菜,Pb与PDB的联合作用更多的是依靠Pb2+的作用而不是PDB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毒理 对二氯苯 复合污染 小麦 大白菜
下载PDF
四氯乙烯和对二氯苯对草鱼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桂燕 周启星 +2 位作者 胡筱敏 王国清 李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7-390,共4页
采用水生污染暴露试验和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研究了四氯乙烯(PCE)和对二氯苯(P-DC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结果表明,PCE和P-DCB的单一毒性均为高毒,且P-DCB的毒性大于PCE.PCE和P-DCB对草鱼的... 采用水生污染暴露试验和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研究了四氯乙烯(PCE)和对二氯苯(P-DC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结果表明,PCE和P-DCB的单一毒性均为高毒,且P-DCB的毒性大于PCE.PCE和P-DCB对草鱼的联合染毒在浓度1:1时,暴露时间为24,48,72,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26,0.37,0.78,0.98,联合毒性为相加作用.PCE与P-DCB对草鱼的联合染毒在毒性1:1时,暴露时间为24,48,72,96h的AI分别为-0.15,0.24,0.83,1.30,联合毒性主要是相加作用,但是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由相加作用向协同作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四氯乙烯(PCE) 对二氯苯(P-DCB) 联合毒性 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溶析结晶法分离提纯对二氯苯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乐清华 苏继新 涂晋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6,共6页
提出了溶析结晶法从邻、对位二氯苯混合物中分离提纯对二氯苯的新工艺。选用乙醇作为主溶剂,水作为析出剂,测定了物系的溶解度关系,研究了溶剂配比,结晶温度,投料比等工艺操作条件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影响。实验证明,在温度为5~10... 提出了溶析结晶法从邻、对位二氯苯混合物中分离提纯对二氯苯的新工艺。选用乙醇作为主溶剂,水作为析出剂,测定了物系的溶解度关系,研究了溶剂配比,结晶温度,投料比等工艺操作条件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影响。实验证明,在温度为5~10℃,溶剂体积比(水∶乙醇)为0.25~0.35的条件下,采用溶析结晶法可从对二氯苯含量为77%~85%的原料中,分离出纯度为99.7%以上的对二氯苯产品,收率可达7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氯苯 二氯苯 分离 提纯 溶析结晶法
下载PDF
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卫生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秀珍 李延平 +2 位作者 尹先仁 徐强 曹阳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制定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卫生标准。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雌、雄2组,进行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采用Wistar大鼠进行急性经呼吸道半数致死浓度(LC50)试验(急性吸入染毒2h),并进行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遗传... 目的制定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卫生标准。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雌、雄2组,进行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采用Wistar大鼠进行急性经呼吸道半数致死浓度(LC50)试验(急性吸入染毒2h),并进行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14、28d)。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皮肤、眼刺激试验。在卧室衣柜内悬挂对二氯苯防虫饼104g,在卫生间放置对二氯苯除臭剂100、120g,在书房的2只书橱内各放置52g对二氯苯防霉剂,测定正常使用情况下空气中浓度,每日1次,共测定6d。结果雌性小鼠对二氯苯原药急性经口LD50为5129mg/kg,雄性小鼠LD50为5012mg/kg,雌、雄动物混合计算时,二者均为低毒级,弱蓄积性。对二氯苯原药和制剂大鼠急性经呼吸道LC50分别大于12.8、11.99g/m3,均属于低毒级,亚急性吸入染毒(0~528mg/m3)14d和28d未见肝、肾、脾脏异常的病理改变,未见体重改变。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眼一次性刺激为阴性,皮肤长时间反复作用具有刺激性。正常使用情况下,卧室空气中对二氯苯浓度为0.14~0.3mg/m3,卫生间、书房空气中对二氯苯浓度≤0.3mg/m3。结论参照国外对二氯苯的容许限值及有关标准、法规、建议及室内外环境数据等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氯苯 空气污染 室内 卫生标准
下载PDF
对二氯苯释放及影响因素的环境测试舱模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立鑫 崔珩 +3 位作者 杨知还 白郁华 刘兆荣 李金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2,共8页
利用自制环境测试舱模拟室内环境,研究了对二氯苯(p-DCB)释放过程,确定释放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参数(温度、空气流量/流速和相对湿度)条件下,p-DCB释放速率不同温度升高,p-DCB释放速率增大;空气流速增加,p-DCB释... 利用自制环境测试舱模拟室内环境,研究了对二氯苯(p-DCB)释放过程,确定释放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参数(温度、空气流量/流速和相对湿度)条件下,p-DCB释放速率不同温度升高,p-DCB释放速率增大;空气流速增加,p-DCB释放速率加快;相对湿度增大,释放速率同样有增大趋势,但是与温度和空气流速对p-DCB释放速率的影响相比较小.环境参数和p-DCB表面积一定,则p-DCB释放速率恒定,因此,可根据防虫防霉片剂使用量预测室内p-DCB浓度.预测值与文献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与文献实测值基本上在同一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测试舱 对二氯苯 模拟 室内
下载PDF
水析结晶精制对二氯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玉胜 张祥福 +2 位作者 张勇 冯学武 李建勋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27,共3页
水析结晶精制对二氯苯的新方法 ,即加水使溶解于有机溶剂里的混二氯苯 (对二氯苯、邻二氯苯 )中的对二氯苯优先结晶析出 ,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文中选用水溶性有机溶剂 ,研究了溶剂量、溶剂配比、结晶温度等因素对晶体产品的收率及纯度... 水析结晶精制对二氯苯的新方法 ,即加水使溶解于有机溶剂里的混二氯苯 (对二氯苯、邻二氯苯 )中的对二氯苯优先结晶析出 ,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文中选用水溶性有机溶剂 ,研究了溶剂量、溶剂配比、结晶温度等因素对晶体产品的收率及纯度的影响 ,并提出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将对二氯苯的纯度从 75%一次提高到 99.7%以上 ,收率可达到 6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析结晶 分离 对二氯苯
下载PDF
用精馏-降膜结晶耦合技术提纯对二氯苯 被引量:5
8
作者 叶青 裘兆蓉 +1 位作者 钟秦 孙玉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用精馏-降膜结晶耦合工艺分离对二氯苯。考察了降膜结晶操作中冷却剂温度、发汗升温速率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剂的温度为38℃,发汗速率为0. 5℃/min,可使w(对二氯苯)≥99 7%,单程收率>58%。与使用精馏工艺相比,总能耗下降71 7%。
关键词 精馏 降膜结晶 对二氯苯
下载PDF
对二氯苯和邻二氯苯在X、Y型分子筛上的选择吸附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春华 王金渠 +1 位作者 张永春 陈方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用各种不同阳离子交换的X、Y型分子筛吸附剂,对p-DCB和o-DCB混合溶液进行了吸附平衡的试验,取得了选择性和吸附量等数据。同时测定了不同吸附空速、温度、压力和混合液浓度条件下的动态吸附参数和总传质系数。
关键词 对二氯苯 二氯苯 吸附 分子筛
下载PDF
对二氯苯的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苏华 陈传芬 陆荣柱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首次 检出 对二氯苯 人群 职业接触 生物标志物 制剂 使用量 杀真菌剂 产量
下载PDF
对二氯苯对小鼠肝肾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苏华 尹常庆 +3 位作者 陆荣柱 邢光伟 韩方岸 任春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478-480,共3页
目的:评价对二氯苯(p-DCB)亚急性染毒对小鼠的氧化性应激效应。方法:选用36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0(溶剂对照),450,900 mg/kg,每天灌胃1次,连续染毒1周。以丙二醛(MDA)作为脂质过氧化的产物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评价对二氯苯(p-DCB)亚急性染毒对小鼠的氧化性应激效应。方法:选用36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0(溶剂对照),450,900 mg/kg,每天灌胃1次,连续染毒1周。以丙二醛(MDA)作为脂质过氧化的产物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代表抗氧化酶、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代表非酶性抗氧化物综合评价氧化应激效应。结果:染毒后各组间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别;染毒组肾体系数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小鼠肝脏及肾脏中SOD水平无显著性变化;高剂量组肾脏中G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染毒组肝脏和肾脏中MDA水平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高剂量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结论:p-DCB能降低小鼠组织的抗氧化功能,氧化性损伤可能是其重要的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氯苯 氧化性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还原性谷胱甘肽 丙二醛
下载PDF
超声波降解水溶液中对二氯苯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小佳 林逢凯 胥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9,共5页
采用超声波降解含对二氯苯(p-DCB)的溶液,研究了p-DCB降解的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超声波降解水溶液中的p-DCB,随着p-DCB初始浓度的增加降解率减小;p-DCB的超声波降解反应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规律。(2)增大超声波频率和功率以... 采用超声波降解含对二氯苯(p-DCB)的溶液,研究了p-DCB降解的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超声波降解水溶液中的p-DCB,随着p-DCB初始浓度的增加降解率减小;p-DCB的超声波降解反应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规律。(2)增大超声波频率和功率以及双频率联合使用可以增大p-DCB的降解率和一级反应速率常数。(3)弱酸性或中性环境更有利于p-DCB的降解进行。(4)反应时的搅拌和自由基清除剂的投加都降低了p-DCB的降解率,这是因为超声波降解时空化气泡内的热裂解和自由基作用的削弱。(5)在单一体系中,p-DCB比对氯苯胺(p-ClA)更易降解。在混合体系中,p-ClA的加入没有显著降低p-DCB的去除效果,因为亲水的p-ClA不易挥发,难以进入空化气泡竞争能量和自由基,其存在对空化气泡内混合气体的比热容比影响较小;而p-DCB的存在却明显降低了p-ClA的降解效果,因为疏水的p-DCB易挥发进入空化气泡竞争能量和自由基,并降低混合气体的比热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降解 对二氯苯 氯苯 竞争
下载PDF
对二氯苯与Cd复合污染对毫米级根际微域土壤酶活性的联合毒性效应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福红 周启星 陈艳卿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71-578,共8页
通过多隔层根际箱培养试验研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对二氯苯(1,4-DCB)和重金属Cd单一与复合污染对不同作物毫米级根际微域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的毒性效应,并利用联合作用模型分析二者联合毒性效应的作用类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4-... 通过多隔层根际箱培养试验研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对二氯苯(1,4-DCB)和重金属Cd单一与复合污染对不同作物毫米级根际微域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的毒性效应,并利用联合作用模型分析二者联合毒性效应的作用类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4-DCB单一胁迫抑制大豆各毫米级根际微域土壤脱氢酶活性,但能促进脲酶活性;低浓度1,4-DCB抑制小麦根际微域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高浓度1,4-DCB则促进近根际区域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低浓度Cd胁迫促进大豆根际微域土壤脱氢酶活性,高浓度Cd则起抑制作用;脲酶活性则随Cd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均高于对照组;Cd抑制小麦各毫米级根际微域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随根际距离增加,大豆近根际区域(1 mm)土壤脲酶活性受到诱导,而小麦中央区域和1、2 mm近根际区域土壤脱氢酶活性被显著抑制。二者复合污染对植物毫米级根际微域土壤酶活性的联合毒性效应与其浓度组合、植物种类、根际距离以及酶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氯苯 复合污染 脲酶 脱氢酶 联合毒性效应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的对二氯苯与六氯苯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琦 董慧茹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1,共4页
采用国产新型D4020大孔吸附树脂作固定相。用自制的玻璃富集柱研究了柱长、上样速度、样品溶液的pH、盐度等因素对对二氯苯与六氯苯吸附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固相萃取条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水中痕量对二氯苯与六氯苯... 采用国产新型D4020大孔吸附树脂作固定相。用自制的玻璃富集柱研究了柱长、上样速度、样品溶液的pH、盐度等因素对对二氯苯与六氯苯吸附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固相萃取条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水中痕量对二氯苯与六氯苯的分析方法;不同加标水平的对二氯苯与六氯苯的回收率为86.4%~93.9%,RSD≤4.2%,检出限分别为0.85和0.10 ng/mL;方法已用于实际水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对二氯苯 氯苯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防蛀剂中对二氯苯和萘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慧 王喜贵 张强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1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防蛀剂中对二氯苯和萘的含量 .测定中分别选择了(81 9± 3)cm-1 和 (782± 3)cm-1 峰为对二氯苯和萘的定量峰 .并采用峰高、峰面积、一阶导数(最大、最小、区间 )、二阶导数等方法 ,所得对二氯苯和萘标准曲...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防蛀剂中对二氯苯和萘的含量 .测定中分别选择了(81 9± 3)cm-1 和 (782± 3)cm-1 峰为对二氯苯和萘的定量峰 .并采用峰高、峰面积、一阶导数(最大、最小、区间 )、二阶导数等方法 ,所得对二氯苯和萘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在 0 .996~0 .999、0 .993~ 0 .996之间 ,当样品中对二氯苯和萘的含量在 0 .0 0 1 5~ 0 .0 1 5mg·mL-1 时 ,其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对二氯苯 定量分析 防蛀剂
下载PDF
居室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污染与测定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薇 肖上甲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88-189,共2页
目的 :探讨居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测定方法及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测定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结果 :方法的最小检出浓度为 0 .0 2 mg/ m3 (采气 48升 ) ,解吸效率为 92 .3 %~ 98.4% ,相对标准偏差小... 目的 :探讨居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测定方法及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测定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结果 :方法的最小检出浓度为 0 .0 2 mg/ m3 (采气 48升 ) ,解吸效率为 92 .3 %~ 98.4%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10 % ,不同模拟实验条件下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浓度为 0 .19~ 4.2 2 mg/ m3 。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靠 ,可用于居室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室空气污染 对二氯苯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市售防蛀剂(含对二氯苯)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寇宇 项华 +1 位作者 章晓玲 查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6-37,47,共3页
目的 研究市售含对二氯苯防蛀剂的急性毒性。方法 急性经口毒性选大鼠和小鼠各 60只 ,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10只 ,雌雄各半 ,按霍恩氏 (Horn)法 ,大鼠以 0、2 10 0、2 62 5、3 2 81、410 1、5 12 6mg/kg,小鼠以 0、2 3 15、3 2 41、45 ... 目的 研究市售含对二氯苯防蛀剂的急性毒性。方法 急性经口毒性选大鼠和小鼠各 60只 ,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10只 ,雌雄各半 ,按霍恩氏 (Horn)法 ,大鼠以 0、2 10 0、2 62 5、3 2 81、410 1、5 12 6mg/kg,小鼠以 0、2 3 15、3 2 41、45 3 7、63 5 2、8893mg/kg防蛀片一次性灌胃。急性吸入毒性选用 60只大鼠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10只 ,雌雄各半 ,以 0、3 0 0 6、45 10、6765、10 14 7、15 2 2 0mg/m3 防蛀片吸入 2h。急性皮肤刺激实验选用白色豚鼠 4只 ,雌雄各半 ,以 0 .5 g/只涂皮 4h。结果 大鼠急性经口LD50 为 3 181.10m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 为 3 843 .66mg/kg,大鼠急性吸入毒性LC50为 885 8mg/m3 。急性皮肤刺激实验结果属无刺激反应。结论 根据《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判定标准 ,3种试验结果分别属低毒级和无刺激性 ,但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蛀剂 对二氯苯 动物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皮肤刺激 急性吸入毒性 急性经口毒性
下载PDF
对二氯苯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尹先仁 秦钰慧 +1 位作者 郭润荣 张丽霞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7-378,共2页
结果表明蓄积毒性作用不明显(蓄积系数>5),对眼无刺激性,对皮肤无致敏作用,但在皮肤多次刺激试验中具有轻度刺激作用;亚急性吸入试验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及其病理组织学改变;遗传毒性研究表明,在Ames试验和中国仓鼠肺细胞... 结果表明蓄积毒性作用不明显(蓄积系数>5),对眼无刺激性,对皮肤无致敏作用,但在皮肤多次刺激试验中具有轻度刺激作用;亚急性吸入试验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及其病理组织学改变;遗传毒性研究表明,在Ames试验和中国仓鼠肺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系统中,无致突变作用。对二氯苯属低毒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氯苯 毒性研究
下载PDF
对二氯苯的格氏试剂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泽斌 张增佑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1-212,共2页
以普通镁和对二氯苯为原料,以四氢呋喃为溶剂,选用合适的配比,在氮气氛中成功地制备出对二氯苯的格氏试剂,Cl-MgCl的收率达90%以上。并对影响该格氏反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对二氯苯 格氏试剂 二氯苯 四氢呋喃
下载PDF
对二氯苯致突变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派欣 杨卫超 +3 位作者 姜红 袁树华 徐颖 高屹福 《职业与健康》 CAS 2003年第10期53-55,共3页
目的 研究对二氯苯的致突变性。方法 Ames试验用TA97、TA98、TA10 0和TA10 2菌株 ,加与不加S 9试验 (剂量设为 0 2 5、0 5、1 0、2 0、5 0mg/皿 ) ;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剂量设为 10 0、2 0 0、40 0、80 0mg/kg)和小鼠睾... 目的 研究对二氯苯的致突变性。方法 Ames试验用TA97、TA98、TA10 0和TA10 2菌株 ,加与不加S 9试验 (剂量设为 0 2 5、0 5、1 0、2 0、5 0mg/皿 ) ;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剂量设为 10 0、2 0 0、40 0、80 0mg/kg)和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剂量设为 2 5 0、5 0 0、10 0 0mg/kg)。结果 Ames试验中各测试浓度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然回变菌落数 2倍 ;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各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该试验范围内 ,未见对二氯苯有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氯苯 AMES试验 微核 染色体 致突变性 杀虫剂 杀菌剂 遗传毒性 农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