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十二病方》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解析
1
作者 周德生 颜思阳 +3 位作者 周达宇 陈瑶 马强 卢圣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五十二病方》基于“病类或病种-症状群或症状-复方或单药方”临床模式,具备了理法方药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集体表象、互渗律和原逻辑为特征的原逻辑思维应用;直观思维和表象思维为特... 《五十二病方》基于“病类或病种-症状群或症状-复方或单药方”临床模式,具备了理法方药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集体表象、互渗律和原逻辑为特征的原逻辑思维应用;直观思维和表象思维为特征的初级逻辑思维应用;原始认知和实证使用的经验型逻辑思维应用。由此构建了初始的临床医学体系,医巫分道扬镳。这种方症对应的思维特征,直接引发创新性的逻辑思维,为辨病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之缘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医学 《五十二病 辨病论治 对应 规律 临床思维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病-证-方对应关系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琳 李苒 +3 位作者 高杉 张砚 张敏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病-证-方对应关系是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模式相结合,研究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网络药理学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与传统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相互吻合。运用网... 病-证-方对应关系是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模式相结合,研究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网络药理学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与传统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相互吻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病-证-方对应关系,可以揭示疾病、证候、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网络调控机理,从而更深入的把握辨证论治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对应关系 网络药理学 研究思路
下载PDF
《温病条辨》脉方对应关系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相颖 郑虎占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3期194-196,共3页
对清代医家吴瑭所著《温病条辨》中主要以脉象为用方凭据的18种脉象与方剂之对应关系进行整理、分析,即浮脉-银翘散,浮洪脉-白虎汤,沉数有力-大承气汤,沉数无力-二加减复脉汤,左脉沉-加减桃仁承气汤,右寸大-清营汤去黄连,左寸盛-栀子豉... 对清代医家吴瑭所著《温病条辨》中主要以脉象为用方凭据的18种脉象与方剂之对应关系进行整理、分析,即浮脉-银翘散,浮洪脉-白虎汤,沉数有力-大承气汤,沉数无力-二加减复脉汤,左脉沉-加减桃仁承气汤,右寸大-清营汤去黄连,左寸盛-栀子豉汤,右寸实大-宣白承气汤,右脉洪数-麻杏石甘汤,左脉弦-青蒿鳖甲汤,右脉弦-加减泻心汤,弦紧脉-大黄附子汤等,以冀为临床合理应用温病方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脉象 对应 学术探讨
下载PDF
“方-证-剂对应”思想在愈肠宁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严倩茹 韩丽 +3 位作者 史亚军 王淼 黄娟 杨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95-1598,共4页
将中医药"方-证-剂对应"思想用于愈肠宁方的研制,研制出具有胃-结肠两步释药特点、整体与局部治疗兼顾的愈肠宁胃-结肠分释胶囊。通过药效学评价,显示出该制剂疗效明显。这一指导思想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研制提供一种新的研... 将中医药"方-证-剂对应"思想用于愈肠宁方的研制,研制出具有胃-结肠两步释药特点、整体与局部治疗兼顾的愈肠宁胃-结肠分释胶囊。通过药效学评价,显示出该制剂疗效明显。这一指导思想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研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剂对应 愈肠宁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苓桂剂“方-证要素对应”解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町囡 郑丰杰 孙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689-693,共5页
苓桂剂是以茯苓、桂枝为主要配伍组合,具有通阳化气行水之功,用于治疗水气病的一类方剂。"方—证要素对应"是指"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其中蕴含着病机归纳、以证导方、以方归素等一... 苓桂剂是以茯苓、桂枝为主要配伍组合,具有通阳化气行水之功,用于治疗水气病的一类方剂。"方—证要素对应"是指"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其中蕴含着病机归纳、以证导方、以方归素等一系列法则,是辨证论治临证组方过程中的重要依据。解析苓桂剂群的方证要素对应关系,旨在探寻其衍化规律和配伍特点,以期对临床组方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要素对应 苓桂剂
下载PDF
从“方-证要素对应”角度探讨三承气汤及其衍化方演化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艳红 李宇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索三承气汤及其衍化方演化规律,为现代临床应用和化裁承气汤提供参考。方法:从"方-证要素对应"角度总结三承气汤及其衍化方遣药组方情况,得出它们的制方规律。结论:三承气汤及其衍化方变化虽多,其中总不离基本证候要素... 目的:探索三承气汤及其衍化方演化规律,为现代临床应用和化裁承气汤提供参考。方法:从"方-证要素对应"角度总结三承气汤及其衍化方遣药组方情况,得出它们的制方规律。结论:三承气汤及其衍化方变化虽多,其中总不离基本证候要素(阳明腑实)、基本治法(泻热导滞)、基本方剂要素(大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要素对应 承气汤 衍化 演化规律
下载PDF
泻心汤类方及其衍化方演化规律中的“方-证要素对应”思想探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鑫蕾 王町囡 孙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754-758,共5页
泻心汤类方为治疗心下痞的一类方剂,辛开苦降以平调寒热、恢复气机升降。"方-证要素对应"是指"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属于临证组方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是辨证论治临证组方过程中的重... 泻心汤类方为治疗心下痞的一类方剂,辛开苦降以平调寒热、恢复气机升降。"方-证要素对应"是指"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属于临证组方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是辨证论治临证组方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强调"理法方药"之间的逻辑关系,组方药物靶向明确、药味多而不杂,少而易明。剖析泻心汤类方及衍化方的演化规律,深入探究其中的"方-证要素对应"思想,明晰仲景泻心汤类方的加减思路,以期拓宽医者辨证论治的思路,并为更好地临床辨证用药指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心汤类 -证要素对应 衍化 演化规律
下载PDF
从“方-证要素对应”探讨栀子豉汤及其衍化方的演化规律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梦莹 张鑫蕾 孙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590-1593,1597,共5页
栀子豉汤在《伤寒论》中为治疗心中懊恼、烦、热和不得眠等症的主方,后世对其发展应用治疗诸多病症,且疗效颇佳。“方-证要素对应”是在“方证相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于探究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属于临证组方... 栀子豉汤在《伤寒论》中为治疗心中懊恼、烦、热和不得眠等症的主方,后世对其发展应用治疗诸多病症,且疗效颇佳。“方-证要素对应”是在“方证相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于探究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属于临证组方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同时更加强调“理、法、方、药”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配伍组方药物的靶向更加明确。用“方-证要素对应”理论对栀子豉汤及其衍化方进行剖析,探究其演化规律,以扩大栀子豉汤及其衍化方在临床中的应用,拓展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要素对应 栀子豉汤 衍化 演化规律 伤寒论 心中懊恼 不得眠
下载PDF
经方方证要素解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丰杰 孙燕 李宇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6,12,共7页
据证立法、依法选方或遣药组方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具体体现。"方-证要素"对应强调了方剂中主要药物组成(即方剂要素)与其所主治的病机单元(即证候要素)的相互对应关系。解析《伤寒论》六经辨证代表方证"方剂要素"... 据证立法、依法选方或遣药组方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具体体现。"方-证要素"对应强调了方剂中主要药物组成(即方剂要素)与其所主治的病机单元(即证候要素)的相互对应关系。解析《伤寒论》六经辨证代表方证"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的对应关系、理解经方配伍规律,对指导临床选用经方或合理组方,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剂要素 证候要素 -证要素对应
下载PDF
复合结构智能化辨证选方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璐 李光庚 +2 位作者 孙燕 郑岩 李宇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479-483,共5页
通过回顾机器学习中的C4.5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算法的原理与在中医辨证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创新设计出一种复合结构的智能化辨证选方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现与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性高于仅使用单... 通过回顾机器学习中的C4.5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算法的原理与在中医辨证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创新设计出一种复合结构的智能化辨证选方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现与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性高于仅使用单一算法建立的辨证选方模型,这为进一步与"方-证要素对应"的组方原则相结合,建立适用于复杂病机的临床诊疗辅助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证要素对应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方证要义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开元 范东东 +1 位作者 张宁 郑丰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920-923,共4页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表里双解之剂,外可解表邪闭遏,内能清湿热蕴结郁蒸,《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瘀热在里发黄。除急性黄疸初起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还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瘙痒症。本文结合仲景论...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表里双解之剂,外可解表邪闭遏,内能清湿热蕴结郁蒸,《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瘀热在里发黄。除急性黄疸初起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还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瘙痒症。本文结合仲景论湿热发黄证治,解析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方证要义、配伍规律和方-证要素对应关系、临床辨证要点、并佐以医案实录,以期为临床辨证选用、针对病机加减化裁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表里双解 原则 湿热发黄 证相应 -证要素对应 皮肤瘙痒
下载PDF
谈半夏泻心汤之演化方半芥泻心汤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宇航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半芥泻心汤系半夏泻心汤加白芥子而成。如此配伍有两个特点,一是增强本方豁痰开结之力,弥补因半夏毒性而用量受限的缺憾;二是增加本方疏肝气之功效。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阐述如此配伍的理论依据,并附临床验案3则。希... 半芥泻心汤系半夏泻心汤加白芥子而成。如此配伍有两个特点,一是增强本方豁痰开结之力,弥补因半夏毒性而用量受限的缺憾;二是增加本方疏肝气之功效。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阐述如此配伍的理论依据,并附临床验案3则。希望通过优化方剂配伍,实现其增效减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 增效减毒 半夏泻心汤 -证要素对应 半芥泻心汤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吴茱萸汤治疗头痛方证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玲玉 李春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8期99-100,共2页
在头痛的治疗中,吴茱萸汤得到广泛应用,然众医家对头痛的病位及病机认识不一。围绕临证医案,并参考相关书籍及文献,提出吴茱萸汤的病位为太阴病,病机为脾胃虚寒、浊阴上逆,并认为其临床应用,应立足六经辨证,从方证对应出发,有是证用是方... 在头痛的治疗中,吴茱萸汤得到广泛应用,然众医家对头痛的病位及病机认识不一。围绕临证医案,并参考相关书籍及文献,提出吴茱萸汤的病位为太阴病,病机为脾胃虚寒、浊阴上逆,并认为其临床应用,应立足六经辨证,从方证对应出发,有是证用是方,不必受限于其原文所在病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应用 应立足六经辨证 对应出发 有是证用是 不必受限于其原文所在病篇.关键词 吴茱萸汤 临床应用 太阴病
下载PDF
中医临床方病对应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玥 史大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2-885,共4页
"辨病论治、方病对应",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模式,其虽源于《内经》,但少有系统论述。现代中医临床面对的多是西医学诊断相对明确、具有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疾病,中医如何认识这些特定的病理生理变化,发挥自身优势,提... "辨病论治、方病对应",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模式,其虽源于《内经》,但少有系统论述。现代中医临床面对的多是西医学诊断相对明确、具有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疾病,中医如何认识这些特定的病理生理变化,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现代中医临床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中医"方病对应"关系的历史发展、临床应用及其与"方证对应"的差异进行系统阐述,提出中医临床应"方病对应"和"方证对应"相结合,以病为主轴,总结疾病辨治规律,提高中医方药治疗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应 对应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病证结合
原文传递
基于“方-证要素对应”的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敏 李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甘麦大枣汤是《金匮要略》治疗脏躁的著名方剂。通过总结历代医家相关认识,探讨脏躁的内涵。认为其病机为五脏功能失调,不能潜敛所藏之神,致脏神浮越、心神不安。根据"方-证要素对应"的组方原理,进一步解析甘麦大枣汤的组方... 甘麦大枣汤是《金匮要略》治疗脏躁的著名方剂。通过总结历代医家相关认识,探讨脏躁的内涵。认为其病机为五脏功能失调,不能潜敛所藏之神,致脏神浮越、心神不安。根据"方-证要素对应"的组方原理,进一步解析甘麦大枣汤的组方用药规律及脏躁的病机特点,并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研究进展,分析本方药效物质基础,否定所谓安慰剂效应的观点。甘麦大枣汤组方严谨,构思巧妙,与群方之冠之桂枝汤有相似之处,两方均立足于调和阴阳,故皆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且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麦大枣汤 脏躁 -证要素对应
原文传递
借助亲似变换解题一例
16
作者 顾大鹏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解画法几何的综合题过程中,常会遇到求解时所用轨迹是圆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圆的投影多是椭圆,而椭圆的画法是近似的,因此求得的解山属近似。
关键词 画法几何 近似法 辅助面 对应 正圆锥面 圆半径 对应方 鲁达 近似解 锥底
下载PDF
一个问题的争论引发的思考
17
作者 张金刚 《数学之友》 2017年第4期29-29,33,共2页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题目:“王师傅是卖鱼的,一斤鱼进价45元,现亏本大甩卖,顾客35元买了一公斤,给了王师傅100元假钱,王师傅没零钱,于是找邻居换了100元.事后邻居存钱过程中发现钱是假的,被银行没收了,王师傅又赔了邻居100,请问王...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题目:“王师傅是卖鱼的,一斤鱼进价45元,现亏本大甩卖,顾客35元买了一公斤,给了王师傅100元假钱,王师傅没零钱,于是找邻居换了100元.事后邻居存钱过程中发现钱是假的,被银行没收了,王师傅又赔了邻居100,请问王师傅一共亏了多少?”笔者把题目抛给办公室的老师们:谢老师:“55+6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师傅 一个问题 对应方 中发 分桃 竖式 学习过程 三分之一 除式 陈老师
下载PDF
依据“方-证要素对应”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肺纤维化疾病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川锋 王振兴 +3 位作者 杨昆 杨晗 潘怡 王飞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6-1408,共3页
补阳还五汤是《医林改错》益气活血通络代表方。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并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的疾病。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肺痿""肺痹"范畴,... 补阳还五汤是《医林改错》益气活血通络代表方。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并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的疾病。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肺痿""肺痹"范畴,核心病机是气虚血瘀、肺络闭阻。依据"方-证要素对应"原理,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肺纤维化疾病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要素对应 补阳还五汤 肺纤维化
原文传递
新医药学与转化医学 被引量:19
19
作者 罗国安 王义明 +2 位作者 梁琼麟 谢媛媛 范雪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动物-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新医药学 结合-整合-融合 “系统-系统”相互作用 整体系统生物学 “病证结合”临床诊断模式 、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 “临床-动物-临床”的新药研发模式 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 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
下载PDF
谈“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李宇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基于证候要素(证素)理论,提出方剂要素(方素)的概念,并在"方证对应"的辨证论治原则基础上,提出"方-证要素对应"的方剂组成原则,进而探讨"方-证要素对应"与"君臣佐使"方剂组成原则的关系,认为... 基于证候要素(证素)理论,提出方剂要素(方素)的概念,并在"方证对应"的辨证论治原则基础上,提出"方-证要素对应"的方剂组成原则,进而探讨"方-证要素对应"与"君臣佐使"方剂组成原则的关系,认为两种配伍原则存在着纵横呼应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对于充实方剂配伍规律的理论内涵,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等,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要素 剂要素 -证要素对应 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