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方国家对缔结对德和约问题的态度
1
作者
何理良
《国际问题研究》
1959年第S3期76-78,共3页
1月10日,苏联政府关于缔结对德和约的建议发表后,美、英、法、西德政府一方面纷纷表示反对苏联的建议,另一方面对苏联建议紧张地进行了研究。在华盛顿组织了专家工作组,草拟对苏联照会的复文。由于各国在这个问题上利害冲突严重。
关键词
西方国家
苏联政府
杜勒斯
德
国
表示反对
态度
对德和约问题
美国政府
利害冲突
艾森豪威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布列斯特和约的启示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继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5-20,共6页
一九一七年底,一九一八年初,围绕对德和约问题,刚刚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党内,就展开了一场历时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这是俄国党史上的一次严重危机,几乎使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陷于绝境。因而,列宁称之为:“不幸的和约”、“严重的教训”。...
一九一七年底,一九一八年初,围绕对德和约问题,刚刚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党内,就展开了一场历时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这是俄国党史上的一次严重危机,几乎使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陷于绝境。因而,列宁称之为:“不幸的和约”、“严重的教训”。这桩公案,虽然早已作了定论,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昔日的斗争,总结历史的教训,重温联共党对犯错误同志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自觉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看待和处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齐心协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仍然是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德和约问题
托洛茨基
布尔什维克党
九一八
苏维埃共和国
布哈林
苏维埃政权
护国主义
全俄肃反委员会
立宪民主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处理党内意见分歧的典范——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过程中列宁的民主作风和可鉴经验
3
作者
孙景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4期1-7,共7页
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应付当时国内外重重困难而与德国签订的“不幸的和约”,它的签订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内经历了一个激烈争论和斗争的过程。列宁关于立即签约的正确主张也经历了一个由少数到多数...
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应付当时国内外重重困难而与德国签订的“不幸的和约”,它的签订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内经历了一个激烈争论和斗争的过程。列宁关于立即签约的正确主张也经历了一个由少数到多数,最后为全党所接受的过程,列宁的民主作风在这个旷久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而具体的体现,为我们处理党内意见分歧作出了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政权
意见分歧
托洛茨基
布哈林
彼得格勒
左派共产主义者
布尔什维克党
全俄苏维埃
新生婴儿
对德和约问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大国对德国统一态度的演变
4
作者
杨成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48-54,共7页
德国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诸多矛盾的集结点之一,而四大国(苏、美、英、法)对德国统一态度的变化又是德国问题的关键环节,此种变化既影响德国战后历史的发展道路,又影响到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进程。如今德国已经重新统一,它标志着战后...
德国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诸多矛盾的集结点之一,而四大国(苏、美、英、法)对德国统一态度的变化又是德国问题的关键环节,此种变化既影响德国战后历史的发展道路,又影响到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进程。如今德国已经重新统一,它标志着战后德国分裂的历史已经结束。战后德国是怎样被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四大国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后来四大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态度又有过哪些变化等等,这些就是本文试予探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
国统一
问题
东西方关系
德
国人
德
国
问题
尼斯河
柏林危机
当代国际关系
集结点
丘吉尔
对德和约问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战后苏联关于德国统一与对德和约的主张
5
作者
姜耀莲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4年第5期37-41,59,共6页
本世纪前期,俄国和苏联的安危首先系于对德关系。二次大战后,苏联的军事、政治力量越出国界,深入中欧和东欧,与美国在中欧形成对峙的局面,这时,对美关系成了苏联防务与安全方面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美国主要是在欧洲与苏联争夺与对峙;...
本世纪前期,俄国和苏联的安危首先系于对德关系。二次大战后,苏联的军事、政治力量越出国界,深入中欧和东欧,与美国在中欧形成对峙的局面,这时,对美关系成了苏联防务与安全方面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美国主要是在欧洲与苏联争夺与对峙;扶持与恢复联邦德国(德国西占区)的实力。从政治、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
国人民
苏联政府
主要
问题
德
国
问题
对德和约问题
外长会议
西占区
二次大战
东西方
德
国分裂
原文传递
巴黎和会中国拒约问题研究
被引量:
10
6
作者
邓野
《中国社会科学》
1986年第2期131-146,共16页
本文认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的推动。但拒约的实现,与当时掌握签字决定权的北洋政府和中国代表团的特殊状况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不从人民群众的反抗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两个...
本文认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的推动。但拒约的实现,与当时掌握签字决定权的北洋政府和中国代表团的特殊状况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不从人民群众的反抗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两个方面来认识,拒约问题便得不到科学的说明。作者具体考察了北洋政府各派系和中国代表团内部围绕着对德和约问题进行的种种活动以及前后主张变化的复杂原因和曲折过程,指出,拒约的实现,与当时中国呈现的分裂型政治有关,由于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地位极为脆弱,竟致于无力对签约问题作出任何决定。于是.签约决定权最终落在实际主持中国代表团交涉事务的年轻外交官顾维钧身上。顾力主拒约,坚持在交涉中与列强抗争,表现出一个外交官应有的勇气和贵任感。由于列强专横.一再拒绝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拒约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作者认为,拒约实现的过程表明,历史是多种矛盾、多种利害互相冲突的总和,而不是单方面意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
研究
巴黎和会
北洋政府
中国代表团
顾维钧
签字
山东
问题
五四运动
对德和约问题
陆征祥
原文传递
题名
西方国家对缔结对德和约问题的态度
1
作者
何理良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1959年第S3期76-78,共3页
文摘
1月10日,苏联政府关于缔结对德和约的建议发表后,美、英、法、西德政府一方面纷纷表示反对苏联的建议,另一方面对苏联建议紧张地进行了研究。在华盛顿组织了专家工作组,草拟对苏联照会的复文。由于各国在这个问题上利害冲突严重。
关键词
西方国家
苏联政府
杜勒斯
德
国
表示反对
态度
对德和约问题
美国政府
利害冲突
艾森豪威尔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布列斯特和约的启示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继才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5-20,共6页
文摘
一九一七年底,一九一八年初,围绕对德和约问题,刚刚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党内,就展开了一场历时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这是俄国党史上的一次严重危机,几乎使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陷于绝境。因而,列宁称之为:“不幸的和约”、“严重的教训”。这桩公案,虽然早已作了定论,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昔日的斗争,总结历史的教训,重温联共党对犯错误同志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自觉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看待和处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齐心协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仍然是有裨益的。
关键词
对德和约问题
托洛茨基
布尔什维克党
九一八
苏维埃共和国
布哈林
苏维埃政权
护国主义
全俄肃反委员会
立宪民主党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处理党内意见分歧的典范——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过程中列宁的民主作风和可鉴经验
3
作者
孙景峰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4期1-7,共7页
文摘
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应付当时国内外重重困难而与德国签订的“不幸的和约”,它的签订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内经历了一个激烈争论和斗争的过程。列宁关于立即签约的正确主张也经历了一个由少数到多数,最后为全党所接受的过程,列宁的民主作风在这个旷久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而具体的体现,为我们处理党内意见分歧作出了表率。
关键词
苏维埃政权
意见分歧
托洛茨基
布哈林
彼得格勒
左派共产主义者
布尔什维克党
全俄苏维埃
新生婴儿
对德和约问题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大国对德国统一态度的演变
4
作者
杨成竹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48-54,共7页
文摘
德国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诸多矛盾的集结点之一,而四大国(苏、美、英、法)对德国统一态度的变化又是德国问题的关键环节,此种变化既影响德国战后历史的发展道路,又影响到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进程。如今德国已经重新统一,它标志着战后德国分裂的历史已经结束。战后德国是怎样被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四大国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后来四大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态度又有过哪些变化等等,这些就是本文试予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
德
国统一
问题
东西方关系
德
国人
德
国
问题
尼斯河
柏林危机
当代国际关系
集结点
丘吉尔
对德和约问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战后苏联关于德国统一与对德和约的主张
5
作者
姜耀莲
出处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4年第5期37-41,59,共6页
文摘
本世纪前期,俄国和苏联的安危首先系于对德关系。二次大战后,苏联的军事、政治力量越出国界,深入中欧和东欧,与美国在中欧形成对峙的局面,这时,对美关系成了苏联防务与安全方面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美国主要是在欧洲与苏联争夺与对峙;扶持与恢复联邦德国(德国西占区)的实力。从政治、经济。
关键词
德
国人民
苏联政府
主要
问题
德
国
问题
对德和约问题
外长会议
西占区
二次大战
东西方
德
国分裂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题名
巴黎和会中国拒约问题研究
被引量:
10
6
作者
邓野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1986年第2期131-146,共16页
文摘
本文认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的推动。但拒约的实现,与当时掌握签字决定权的北洋政府和中国代表团的特殊状况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不从人民群众的反抗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两个方面来认识,拒约问题便得不到科学的说明。作者具体考察了北洋政府各派系和中国代表团内部围绕着对德和约问题进行的种种活动以及前后主张变化的复杂原因和曲折过程,指出,拒约的实现,与当时中国呈现的分裂型政治有关,由于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地位极为脆弱,竟致于无力对签约问题作出任何决定。于是.签约决定权最终落在实际主持中国代表团交涉事务的年轻外交官顾维钧身上。顾力主拒约,坚持在交涉中与列强抗争,表现出一个外交官应有的勇气和贵任感。由于列强专横.一再拒绝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拒约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作者认为,拒约实现的过程表明,历史是多种矛盾、多种利害互相冲突的总和,而不是单方面意志的结果。
关键词
问题
研究
巴黎和会
北洋政府
中国代表团
顾维钧
签字
山东
问题
五四运动
对德和约问题
陆征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方国家对缔结对德和约问题的态度
何理良
《国际问题研究》
195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布列斯特和约的启示
李继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处理党内意见分歧的典范——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过程中列宁的民主作风和可鉴经验
孙景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四大国对德国统一态度的演变
杨成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战后苏联关于德国统一与对德和约的主张
姜耀莲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4
0
原文传递
6
巴黎和会中国拒约问题研究
邓野
《中国社会科学》
1986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