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协商性的程序正义 被引量:77
1
作者 陈瑞华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共20页
传统的程序正义理论适用于对抗性司法程序,对于新出现的协商性司法程序不具有完整的解释力。根据认罪认罚程序和刑事和解程序的实施经验,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协商性的程序正义理论。所谓协商性的程序正义,属于一种基于结果控制而实现的诉... 传统的程序正义理论适用于对抗性司法程序,对于新出现的协商性司法程序不具有完整的解释力。根据认罪认罚程序和刑事和解程序的实施经验,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协商性的程序正义理论。所谓协商性的程序正义,属于一种基于结果控制而实现的诉讼价值,被裁判者自愿放弃了无罪辩护权,也放弃了部分诉讼参与机会,却有可能通过协商、对话和达成妥协,对诉讼结局发挥影响、塑造和控制的作用,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实体收益。协商性的程序正义建立在诉讼主体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功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可以被延伸适用于更多的非对抗性司法程序之中。从实质上看,协商性的程序正义理论并不是对传统程序正义理论的否定或取代,而属于一种必要的理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性的程序正义 协商性的程序正义 诉讼主体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功利主义哲学
原文传递
刚性维权与动态维稳——“权利本位说”在维稳时代所遭遇的挑战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0,共8页
上世纪90年代,在"对抗正义观"的笼罩和驱动下,作为中国法学研究的主流理论,"权利本位说"实际促成了法律实践中的刚性维权机制。然而,刚性维权机制无法有效面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要求。本世纪以来,建立... 上世纪90年代,在"对抗正义观"的笼罩和驱动下,作为中国法学研究的主流理论,"权利本位说"实际促成了法律实践中的刚性维权机制。然而,刚性维权机制无法有效面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要求。本世纪以来,建立在"动态维稳"话语之上的法律实践逐渐替代刚性维权机制,"调解"的复兴与"能动司法"的提出展现了这一趋势。在社会现实面前,"权利本位说"必须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本位说 对抗正义 刚性维权 动态维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