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抗记忆: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63-68,共6页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家》中呈现了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记忆,这段记忆是不同于美国"官方记忆"的"对抗记忆"。在官方的记忆中,人们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生活安定、富足,然而莫里森提供的&...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家》中呈现了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记忆,这段记忆是不同于美国"官方记忆"的"对抗记忆"。在官方的记忆中,人们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生活安定、富足,然而莫里森提供的"对抗记忆"却显示,对于非裔美国人而言,无论是关于"家"的记忆,还是个体成长的记忆,都充满了创伤。他们被排斥在"美国梦"之外,身处无"家"可归的绝望中,他们甚至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不得不接受身体被利用和被践踏的残酷现实。不过莫里森提供的"对抗记忆"并非只是灰暗的,非裔美国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乐观地生存让人看到这段记忆中的亮色。对于莫里森,在记忆领域展开争夺战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非裔美国人在美国历史中是否被遗忘或者记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无家可归 救赎 对抗记忆 托妮·莫里森
下载PDF
地图·命名·历史——《天堂树》中的对抗记忆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葵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88,共3页
在后殖民理论中 ,地图总是理解一个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很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去殖民化地图”中 ,格莱翰·胡根提倡通过考察地名的文化意义来发掘被掩藏和遗忘的历史。本文运用这一理论分析了华裔美国作家徐忠雄的小说《天堂树》中主... 在后殖民理论中 ,地图总是理解一个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很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去殖民化地图”中 ,格莱翰·胡根提倡通过考察地名的文化意义来发掘被掩藏和遗忘的历史。本文运用这一理论分析了华裔美国作家徐忠雄的小说《天堂树》中主人公任士福·张追寻早期华工和移民在美国西部的足迹的过程 ,探讨了重绘华美地图与构建华美“对抗记忆”的关系 ,并指出对一些华工和华人移民作出重要贡献的地名进行重新命名是小说中发掘华裔美国人的被遗忘或被压制的历史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 命名 对抗记忆
原文传递
历史是战争,写作即战斗——赵建秀《唐老亚》中的对抗记忆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葵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0-126,共7页
挖掘早期美籍华人的历史一直是华裔美国作家赵建秀关注的主题。本文运用米歇尔·福柯关于历史、尤其是关于“对抗记忆”的理论 ,解读了他的小说《唐老亚》中所体现的华工修建第一条美国横贯铁路的经历 ,揭露了华美历史在美国历史教... 挖掘早期美籍华人的历史一直是华裔美国作家赵建秀关注的主题。本文运用米歇尔·福柯关于历史、尤其是关于“对抗记忆”的理论 ,解读了他的小说《唐老亚》中所体现的华工修建第一条美国横贯铁路的经历 ,揭露了华美历史在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被恶意歪曲或抹煞的事实 ,并分析了作者“历史就是战争、写作即战斗”的文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建秀 《唐老亚》 美国 对抗记忆”理论 小说
原文传递
挣脱“创伤性记忆”的怀抱
4
作者 孙国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2-25,共4页
福柯的"对抗记忆"理论强调主体的"儹越式感性体验",帮助我们充盈和纠正被建构的"记忆";本文以"创伤性记忆"为切入点,揭示当下"新历史主义话语"与"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之间... 福柯的"对抗记忆"理论强调主体的"儹越式感性体验",帮助我们充盈和纠正被建构的"记忆";本文以"创伤性记忆"为切入点,揭示当下"新历史主义话语"与"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之间微妙的同构关系;小说《人面桃花》再现中国革命中被遗忘和遮蔽的"感性"因子,凸现"感性革命"柔软,而又不乏"原始强力"的特质,完成了对"新历史主义"话语的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记忆 对抗记忆 感性革命 原始强力
下载PDF
《姿态人生》的记忆书写与历史重构
5
作者 张国庆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9-104,共6页
李昌来的小说《姿态人生》采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老兵的记忆叙事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慰安妇"历史,驳斥日本政府关于"慰安妇"的谎言,谴责日军的滔天罪行。以记忆为视角,探究个体记忆与身份建构、对抗记忆与宏... 李昌来的小说《姿态人生》采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老兵的记忆叙事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慰安妇"历史,驳斥日本政府关于"慰安妇"的谎言,谴责日军的滔天罪行。以记忆为视角,探究个体记忆与身份建构、对抗记忆与宏大历史的复杂关系,指出记忆是个人身份认同的基础,压抑创伤记忆导致个人身份危机。承担记忆责任联结过去与现在,有助于叙述者重构身份认同,并实现正义责任。叙述者的记忆构成对抗记忆,再现被忽视、隐藏、歪曲的边缘群体记忆,质疑官方历史和宏大叙事,揭示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人生》 身份 记忆责任 对抗记忆 历史重构
下载PDF
张贵兴的南洋“神话”——阅读《顽皮家族》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咏冰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在《顽皮家族》中,旅台马华小说家张贵兴以轻松戏谑的笔调书写南洋华人移民的欢乐传奇,其家族神话的寓意、魔幻写实的手法等,均构成了对权威历史论述的对抗叙事。小说通过传奇内容和叙事策略同时解构了华人移民及其南洋殖民者的刻板形... 在《顽皮家族》中,旅台马华小说家张贵兴以轻松戏谑的笔调书写南洋华人移民的欢乐传奇,其家族神话的寓意、魔幻写实的手法等,均构成了对权威历史论述的对抗叙事。小说通过传奇内容和叙事策略同时解构了华人移民及其南洋殖民者的刻板形象。《顽皮家族》中的南洋对于张贵兴来说便是他想象中的故国,也是他个人文化认同之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贵兴 《顽皮家族》 华人移民 对抗记忆 想象南洋
下载PDF
美国的中国形象与华裔美国文学 被引量:1
7
作者 薛伟中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49,共3页
为了纠正白人主流社会霸权话语对美国华裔的种族定型,汤婷婷、赵健秀和徐忠雄等华裔作家试图在作品中颠覆美国的东方主义叙述,建立华美英雄传统。他们运用米歇尔·福柯的"对抗记忆"理论,解构美国社会霸权话语对中国形象... 为了纠正白人主流社会霸权话语对美国华裔的种族定型,汤婷婷、赵健秀和徐忠雄等华裔作家试图在作品中颠覆美国的东方主义叙述,建立华美英雄传统。他们运用米歇尔·福柯的"对抗记忆"理论,解构美国社会霸权话语对中国形象的套话,重构曾被静音、扭曲和误现的美国华裔和华美历史,使得华裔在美国争得发言权,以此填补美国历史的"断层"。这就是美国华裔文学应该肩负起来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对抗记忆 套话
下载PDF
历史·族裔·性别——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生存空间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海霞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
论文以《唐老亚》《凤眼》《莫娜在希望之乡》三部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作为例,从历史空间、族裔空间、性别空间三个方面对华裔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华裔作家在主题特征上呈现出多元化和世界主义的后现代倾向,但其作品的生命力依... 论文以《唐老亚》《凤眼》《莫娜在希望之乡》三部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作为例,从历史空间、族裔空间、性别空间三个方面对华裔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华裔作家在主题特征上呈现出多元化和世界主义的后现代倾向,但其作品的生命力依然根植于对华裔生存空间的关怀。对抗记忆的建构构成美国华裔族群身份确立的现代隐喻;流动性族裔空间的开拓揭示华裔生存阈限思考的相对化和复杂化;双性同体的性别操演宣布种族和性别联姻的去合法化,暗示华裔生存空间关注的个性化转向。对华裔历史、族裔和性别空间的大胆勾勒映射出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对其民权运动后生存状态的递进式反思以及对其生存空间现实性和可能性的积极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裔文学 华裔作家 族裔研究 对抗记忆
下载PDF
N.K.杰米辛《破碎的地球》三部曲中的非洲未来女性主义书写
9
作者 覃露珊 谷红丽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破碎的地球》三部曲(2015—2017)是当代非裔美国作家N. K.杰米辛三次荣获雨果奖的作品。三部曲讲述了世界末日背景下一群被压迫的后人类黑人女性领导同类拯救世界的故事,体现了近年来科幻研究领域出现的非洲未来女性主义思想。一方面... 《破碎的地球》三部曲(2015—2017)是当代非裔美国作家N. K.杰米辛三次荣获雨果奖的作品。三部曲讲述了世界末日背景下一群被压迫的后人类黑人女性领导同类拯救世界的故事,体现了近年来科幻研究领域出现的非洲未来女性主义思想。一方面,三部曲通过科幻形式和多元视角描绘后人类黑人遭受的结构性压迫和集体创伤,体现了对非裔族群历史的再认识和对帝国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建构了区别于殖民主义宏大叙事的小历史,亦即“非洲未来女性主义”思想中的“对抗性记忆/历史”。另一方面,三部曲把后人类黑人女性塑造成未来世界变革的主要力量,寄托了作者构建美丽新世界的乌托邦愿景,这与“非洲未来女性主义”思想中的“对抗性未来”不谋而合。杰米辛的三部曲呈现出一种非洲未来女性主义的典型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杰米辛 《破碎的地球》三部曲 非洲未来女性主义 对抗记忆/历史 对抗性未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