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体外冲击波对骨搬移术后对接端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石林
张丽
杨瑞芳
郭再冉
钟文龙
-
机构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与关节感染一科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8期40-43,共4页
-
基金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编号:2019ZY2090)
2020年洛阳市医疗卫生计划项目(编号:2040005A)。
-
文摘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对骨搬移术后对接端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我院骨髓炎诊疗中心行骨搬移术搬移到位的34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固定加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搬移到位时及冲击波治疗15d、45d、90d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骨和功能评价,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缺损长度、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67~23.48个月,平均(18.11±1.99)个月。外固定时间治疗组为11.67~18.40个月,平均(14.29±1.57)个月;对照组为11.68~20.31个月,平均(15.74±2.05)个月。骨愈合时间治疗组为9.84~16.57个月,平均(12.46±1.58)个月;对照组为10.01~18.64个月,平均(14.06±2.06)个月。两组外固定时间和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搬移到位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治疗15d、45d、90d治疗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和功能评价治疗组优良率88.2%(15/17),对照组优良率29.4%(5/17);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治疗组优良率88.2%(15/17),对照组优良率23.6%(4/17),两组间骨和功能评价以及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能有效促进骨搬移术后对接端愈合,缩短患者外固定时间,可使患者尽早行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骨搬移术后
对接端不愈合
外固定加压
-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17例
- 2
-
-
作者
王石林
钟文龙
郭再冉
陈江非
王新卫
-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平乐正骨学院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
出处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61-65,共5页
-
基金
2020年洛阳市医疗卫生计划项目(2040005A)。
-
文摘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治疗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3~65岁,平均(40.06±12.28)岁;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压砸伤1例;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4例;骨缺损长度为5~10 cm,平均缺损长度为(7.55±1.80)cm。不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48±1.57)个月。记录患者外固定佩戴时间、冲击波治疗后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ASAMI骨与肢体功能评分和Paley功能评价对优良率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4~23个月,平均为(18.11±1.99)个月。外固定佩戴时间为11~18个月,平均为(14.29±1.57)个月。骨痂形成时间为14~21 d,平均为(16.31±1.64)d。骨愈合时间为9~16个月,平均为(12.46±1.58)个月。1例患者愈合后再次骨折,行自体髂骨植骨后痊愈;其余均骨愈合,无再次骨折。ASAMI骨愈合结果: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ASAMI功能结果:优1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Paley功能评价: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冲击波
骨搬移术
对接端不愈合
延迟愈合
-
Keyword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bone transported surgery
refractured healing
bone delayed union
-
分类号
R681.8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