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明清中国绘画的对日传播交流及艺术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59,共6页
明代中国水墨汉画的东传奠定了该画种在日本画坛的主流地位,并实现了水墨画样式的民族化改造。清代以来,随着各类画谱、明清插图小说的东传以及民间画师的赴日交流,日本文人画、写生画和浮世绘版画应运而。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日本绘画是... 明代中国水墨汉画的东传奠定了该画种在日本画坛的主流地位,并实现了水墨画样式的民族化改造。清代以来,随着各类画谱、明清插图小说的东传以及民间画师的赴日交流,日本文人画、写生画和浮世绘版画应运而。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日本绘画是在中国绘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并与明清绘画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中国绘画 对日传播 渊源关系 艺术影响
下载PDF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日学人与中国文化的对日传播
2
作者 元青 王建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北洋时期,中国留日学人在引进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与日本友人移书论学、切磋交流中国传统学术问题,在日本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传统学术的论著等方式,努力向日本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在日发表诗歌、小说,授课、赠书等方式,... 北洋时期,中国留日学人在引进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与日本友人移书论学、切磋交流中国传统学术问题,在日本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传统学术的论著等方式,努力向日本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在日发表诗歌、小说,授课、赠书等方式,介绍传播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友人诗词唱和,增进中日知识界的交往与友谊,也弘扬了中国文化传统;组织参与中国传统戏曲对日演出,推动了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推动中国绘画艺术作品在日本展出,为中日美术交流做出贡献。留日学人自觉不自觉地向日本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真正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时期 学人 中国文化 对日传播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织物艺术的对日传播研究
3
作者 叶磊 钱露露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0年第5期73-77,共5页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通过传统织物艺术的对日传播,日本的织物工艺得到了快速发展。南北朝以前,中国养蚕和织布工艺的传日以及缝纫工人的东渡,改变了古代日本原始简陋的衣着方式,实现了布、绢、纱等织物的规模化生产;隋唐时期,中国的...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通过传统织物艺术的对日传播,日本的织物工艺得到了快速发展。南北朝以前,中国养蚕和织布工艺的传日以及缝纫工人的东渡,改变了古代日本原始简陋的衣着方式,实现了布、绢、纱等织物的规模化生产;隋唐时期,中国的提花罗织物、缂丝加金织物以及“纬锦”工艺等流入日本,从而极大促进了日本丝织业的发展;宋元时期,中国的绸缎纺织工艺、显纹纱袈裟以及织金、绣金技艺等传入日本,日本在东传工艺的基础上创立了“博多织”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染织纹样“苇手纹”;明清时期,中国织物新技法的传入促进了“西阵织”的形成以及日本地方民族纺织业的繁荣。研究表明,迄自清代前期的中国传统织物艺术的对日传播主要是以日本向中国的单方面传承为特征,日本通过不断学习和汲取中国先进的织造工艺,使本国织物艺术得到了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陶瓷艺术 对日传播
下载PDF
18世纪中国文学对日传播实证研究
4
作者 徐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6-101,共6页
18世纪的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和贸易限制,中国文学对日传播途径简单,但传播内容繁多,传播效果深远。从传播途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四个方面考察18世纪中国小说、诗话和戏曲对日传播的基本情况,评价中国文学对日传播的效果和影... 18世纪的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和贸易限制,中国文学对日传播途径简单,但传播内容繁多,传播效果深远。从传播途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四个方面考察18世纪中国小说、诗话和戏曲对日传播的基本情况,评价中国文学对日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包括在日本引起的汉籍收藏现象,总结了18世纪中国文学对日传播的特点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中国文学对日传播 小说 诗话 戏曲 特点 启示
下载PDF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的对日传播
5
作者 吕玉元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93-97,共5页
隋唐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同时期的日本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极其需要学习周边先进国家的先进文化,所以隋唐文化对日传播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基本走向。隋唐时期日本通过各种途径充分移植和吸收先... 隋唐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同时期的日本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极其需要学习周边先进国家的先进文化,所以隋唐文化对日传播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基本走向。隋唐时期日本通过各种途径充分移植和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促进了自身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渡,推动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文化交流 对日传播
下载PDF
日本对华舆情调查及中国的对日传播策略研究
6
作者 杨本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1-32,共2页
日本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和消极报道导致了日本民众对华感情的持续恶化,日本民众对华好感度的持续降低使中日两国关系雪上加霜。研究日本主流媒体对华报道的框架和特点,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对华舆情 新闻媒体 报道特点 对日传播策略
下载PDF
浅谈如何在公共外交中讲好“中国梦”——以对日传播为例
7
作者 杨宏明 《新闻世界》 2014年第6期313-314,共2页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作为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扮演着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作为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扮演着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中国梦"到底是怎样的梦,也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梦";如何告诉世界"中国梦"不是称霸的梦,不是威胁的梦成为了对外传播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公共外交作为一种独特的外交形式,可以通过在与外国公众的直接交流中向他们诠释真实的"中国梦",从而能够消除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梦的偏见和误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对日传播 公共外交
下载PDF
“OOJ三件套”对日传播新模式初探--以《中日新视界》涉疫报道为例
8
作者 沈林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2年第3期150-155,共6页
2022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来势汹汹。受其影响,上海4月起进入全城封控状态。疫情走势如何?何时解封?如何消杀?封控期间种种疑问令市民关注,也让外界关切。因外出受限,网络和广播电视成为人们了解疫情变化和社会动态的重... 2022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来势汹汹。受其影响,上海4月起进入全城封控状态。疫情走势如何?何时解封?如何消杀?封控期间种种疑问令市民关注,也让外界关切。因外出受限,网络和广播电视成为人们了解疫情变化和社会动态的重要窗口,其中,包含外语新闻在内的各类涉疫电视报道,被视为政府发布信息的主流渠道。本文将结合传播学理论及重大舆情引导机制的应用法则,分析点击量数据和受众反馈,探索、研究涉疫报道对日传播的采编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疫报道 对日传播 采编模式 三件套
下载PDF
我国主流媒体对日传播的现状及改进建议--以人民网、新华网推特日文账号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曾玉婷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5-77,共3页
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对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意义重大。本文以人民网、新华网推特日文账号为例,考察在精准化成为国际传播特征、媒体融合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国主流媒体发挥新媒体优势对日精准传播的现状,通过对成效与... 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对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意义重大。本文以人民网、新华网推特日文账号为例,考察在精准化成为国际传播特征、媒体融合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国主流媒体发挥新媒体优势对日精准传播的现状,通过对成效与不足的剖析,探讨进一步提升中国主流媒体对日传播效果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对日精准传播 人民网 新华网 推特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对日精准传播新格局
10
作者 苏蕾 管泽楷 《新闻前哨》 2024年第4期14-16,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纲领性、统领性方针,是我国对日本传播开拓新格局的动力来源和思想宝库。《人民中国》作为对日精准传播的重要力量,遵循价值、人民、关系的实践逻辑,传递了既追求高质量发展也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反映了兼具公共价...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纲领性、统领性方针,是我国对日本传播开拓新格局的动力来源和思想宝库。《人民中国》作为对日精准传播的重要力量,遵循价值、人民、关系的实践逻辑,传递了既追求高质量发展也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反映了兼具公共价值信念和美好生活方式的人民面貌,展现了中国社会和谐共生的社会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对日传播 实践逻辑
下载PDF
近代汉字新词对日传播的历史成因解读
11
作者 陶金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4年第1期82-88,共7页
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产生的汉字新词主要通过文字接触的途径实现了对日传播,为近代日语汉字新词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养料和参考,最终与大量在日本创造出来的汉字新词一起在近代日本社会传播并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为20世纪初叶日语词汇流入... 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产生的汉字新词主要通过文字接触的途径实现了对日传播,为近代日语汉字新词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养料和参考,最终与大量在日本创造出来的汉字新词一起在近代日本社会传播并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为20世纪初叶日语词汇流入汉语提供了可能。本文对汉字新词对日传播并实现新生的过程进行了梳理,立足于中国和日本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分析了这一语言现象背后隐含着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揭示了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的特殊性、文化心理的差异性以及语言文化发展的规律性等因素对汉字新词传播流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字新词 对日传播 文化要因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对日传播与回流研究
12
作者 叶磊 《艺术学界》 2020年第1期-,共15页
在持续两千多年中日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浪潮中,中国的密陀绘、描金、螺钿、雕漆、戗金等漆工艺相继传入日本,从而极大推动了日本传统漆器艺术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出莳绘、镰仓雕、根来涂等本民族的漆工艺。与此同时,随着日本国风文化和漆... 在持续两千多年中日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浪潮中,中国的密陀绘、描金、螺钿、雕漆、戗金等漆工艺相继传入日本,从而极大推动了日本传统漆器艺术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出莳绘、镰仓雕、根来涂等本民族的漆工艺。与此同时,随着日本国风文化和漆工艺的不断成熟,日本的漆器艺术也实现了反向传播,并给中国的漆工艺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影响。可以说,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对日传播是一种伴随着传播与回流的双向互动式的交流模式,东传与西渐几乎贯穿了两国传统漆器艺术传播交流活动的始终,中日两国传统艺术也因此在不断交融中走向臻于至善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漆器艺术 对日传播 西渐回流
原文传递
“意见气候”与“嫌中”情绪——对日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路径探析
13
作者 张腾飞 《公共外交季刊》 2021年第4期51-58,122,共9页
中美战略博弈的扩大化导致近一年来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呈牵制态势,日本公众对中国的评价和认知也在持续下降。作为美国维持亚太地区霸权和遏制中国的重要同盟,日本的对华政策对当前大国间战略竞争的过程和走向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由于... 中美战略博弈的扩大化导致近一年来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呈牵制态势,日本公众对中国的评价和认知也在持续下降。作为美国维持亚太地区霸权和遏制中国的重要同盟,日本的对华政策对当前大国间战略竞争的过程和走向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由于日本社会组织的特性和日本公众对中国既有刻板印象等原因,对外宣传和国际传播对于日本的影响力相对较难抵达。本文认为通过发挥多元行为体在对外传播中的“自塑”效能、借助本土融合媒体和关键传播者的“他塑”效能、运用和转化大众文化对国家形象传播的载体作用可增强对日传播和外交实践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华政策 外交实践 载体作用 国家形象传播 对外宣传 对日传播 对外传播 刻板印象
原文传递
论唐代的对日文学传播
14
作者 柯卓英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5期76-81,共6页
中日两国时空间距离的接近、社会经验范围的相似、人际间的相互吸引等因素,有效地促进了唐代对日文学的传播。唐代对日文学传播以诗歌语言的交流为主,满足个性化需求以调节人们的心态,信息的互动有利于人际间的交流,其意义在于思想心灵... 中日两国时空间距离的接近、社会经验范围的相似、人际间的相互吸引等因素,有效地促进了唐代对日文学的传播。唐代对日文学传播以诗歌语言的交流为主,满足个性化需求以调节人们的心态,信息的互动有利于人际间的交流,其意义在于思想心灵的沟通与默契、社会文化的传递与认知、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对日文学传播 人际原因 特点 意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流媒体对外传播实践演进——以对日传播为例
15
作者 邓德花 《国际传播》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对日传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发展历程。本文从战争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四个阶段,考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流媒体对外传播实践的演进,为进一步探索提...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对日传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发展历程。本文从战争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四个阶段,考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流媒体对外传播实践的演进,为进一步探索提升对外传播实践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对外传播 主流媒体 对日传播
原文传递
从对日传播的历史沿革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16
作者 王洋 《国际传播》 2021年第6期79-84,共6页
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始于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日广播的开播。80年来,国际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媒体技术与应用的飞速发展给传播手段带来巨大变革。回顾对日传播的历史沿革,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在新形势... 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始于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日广播的开播。80年来,国际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媒体技术与应用的飞速发展给传播手段带来巨大变革。回顾对日传播的历史沿革,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在新形势下建构中国国家形象、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日传播 国家形象 融合传播
原文传递
从文化互动看中日同形词“银行”的生成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慧颖 刘凡夫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28,127,共3页
中日间的大量汉字同形词源于两国间的语言文化交流,而近代中日间的语言交流是双向型的。通过对文献语料的发掘,判明汉语原有的"银行"一词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词义发生了转换:其作为新语词首先被输出到日语中,... 中日间的大量汉字同形词源于两国间的语言文化交流,而近代中日间的语言交流是双向型的。通过对文献语料的发掘,判明汉语原有的"银行"一词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词义发生了转换:其作为新语词首先被输出到日语中,并很快被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接受和使用,19世纪末又通过文化互动回归到汉语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形词 银行 文化互动 对日传播
下载PDF
日本主流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媒介框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天奇 张敏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5-20,26,共7页
新冠肺炎的肆虐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既有格局,疫情期间日本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于中国疫情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关注中国抗疫进展的同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框架,以"他者"的角度塑造中国抗疫形象。研究采取框架分... 新冠肺炎的肆虐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既有格局,疫情期间日本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于中国疫情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关注中国抗疫进展的同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框架,以"他者"的角度塑造中国抗疫形象。研究采取框架分析法,选取了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日本5大主流媒体的1090则日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题材框架、议题框架、叙事框架、态度框架四个维度探析了日本主流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媒介框架。研究发现日本主流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题材框架注重延伸解读,议题框架上中美关系贯穿整个议程,叙事框架被西方强调冲突的新闻价值观所绑架,态度框架借西方信源表达负面情绪。整体报道情况虽然呈现出中立偏负面的态度,但正面解读仍不可忽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今后中国提升对日传播效果、促进两国民意相通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媒体 疫情报道 新闻框架 对日传播
下载PDF
中国IP网络动画在日本的传播研究
19
作者 赖春凤 魏然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1,共7页
2016—2022年,多部中国IP网络动画出口到日本,通过电视台、视频网站及DVD租售,逐渐在成熟的日本动漫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其中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仙侠奇幻类及反哺日本市场的战斗类作品相对较多。这些作品的内容独创性及绘画技术赢得... 2016—2022年,多部中国IP网络动画出口到日本,通过电视台、视频网站及DVD租售,逐渐在成熟的日本动漫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其中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仙侠奇幻类及反哺日本市场的战斗类作品相对较多。这些作品的内容独创性及绘画技术赢得了日本受众的积极评价,但仍需在挖掘人类共同价值、塑造中国风格、突破文化壁垒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IP网络动画 对日传播 文化折扣
原文传递
外宣期刊本土化的探索与尝试——以《人民中国》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春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年第3期18-20,共3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对外宣传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渐凸现,并严重制约着外宣事业的发展。为此,中国规模最大的外文出版发行机构——中国外文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本土化"尝试。其旗下的对日...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对外宣传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渐凸现,并严重制约着外宣事业的发展。为此,中国规模最大的外文出版发行机构——中国外文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本土化"尝试。其旗下的对日传播月刊《人民中国》,便借此机遇大力进行本土化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对日传播 外宣期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