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爱恨交织到决裂的心路历程——中国现代作家的对日认识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1,共5页
在现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过程中,作家是一个主要群体。中国现代作家中的许多人,青年时代负笈东瀛,早年的留日经历,使他们对日本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形成了爱恨交织的情感基调。9.18事变和1.28事变,中日两国进入局部战争状态,迫使作家们... 在现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过程中,作家是一个主要群体。中国现代作家中的许多人,青年时代负笈东瀛,早年的留日经历,使他们对日本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形成了爱恨交织的情感基调。9.18事变和1.28事变,中日两国进入局部战争状态,迫使作家们面临艰难的思考和痛苦的选择。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形成了以邹韬奋为代表的激进派、以胡适及其《独立评论》派同仁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分野,鲁迅、蔡元培、周作人等也持有理性的态度,不断告诫中国的年轻人保持冷静。同时,巴金、陶亢德等人数度警告日本人。到了1935年之后,随着日本军部势力的步步紧逼,不论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认识到中日大战已然无法避免,中国现代作家的主流层面,经历了由惋惜到决裂的心路历程。可以说,中国现代作家的对日认识,是爱恨交织、惋惜、再到决裂的三部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作家 对日认识
下载PDF
抗战爆发前中国民众的对日认识——《某国人在中国》评介
2
作者 徐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1937年由宇宙风社出版的《某国人在中国》,是考察中日大战爆发前中国民众对日认识的一个透视镜。书中收录了当年中国各地民众评论日本人的文章20篇,用亲身经历记述了他们的丑行。透过该书可以看到中日两国由冲突走向战争的进程中,中国... 1937年由宇宙风社出版的《某国人在中国》,是考察中日大战爆发前中国民众对日认识的一个透视镜。书中收录了当年中国各地民众评论日本人的文章20篇,用亲身经历记述了他们的丑行。透过该书可以看到中日两国由冲突走向战争的进程中,中国民众的情绪由积淀到升温的过程,可以为探讨大战爆发原因,获得一种历史的参照和见证。笔者认为,当代中日纠纷的核心,在于历史认识的差异。而当代中国人的对日认识,与战前不可分割,是一种因果和链接关系。因此,在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中考察战前中国民众对日认识的形成过程、主要特征,对于解释当代中国人的对日态度,具有追根朔源的意义。就今天谈今天,有时会陷入表象的干扰,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怪圈中徘徊,难以接近事物的本质。《某国人在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众对日认识的一个层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众 对日认识 某国人 中国
下载PDF
东游运动与潘佩珠日本认识的转变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先飞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5期69-73,共5页
《潘佩珠自判》呈现出了东游运动前后潘佩珠对日认识的变化。赴日前,潘佩珠认为日本是同文同种的新兴强国,期望日本军事援助越南。东游运动失败后,潘佩珠认为日本背弃了黄种人和亚洲,是个重强权、轻道义的国家。他对日本国民素质则始终... 《潘佩珠自判》呈现出了东游运动前后潘佩珠对日认识的变化。赴日前,潘佩珠认为日本是同文同种的新兴强国,期望日本军事援助越南。东游运动失败后,潘佩珠认为日本背弃了黄种人和亚洲,是个重强权、轻道义的国家。他对日本国民素质则始终赞赏,以之为越南人的学习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佩珠 东游运动 对日认识
下载PDF
L2MSS与动机学习行为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轶群 具志坚伸隆 麻生迪子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85-94,共10页
本文通过对386名日语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对日认识、L2MSS与动机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日认识对动机学习行为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二语学习体验和理想二语自我间接影响动机学习行... 本文通过对386名日语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对日认识、L2MSS与动机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日认识对动机学习行为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二语学习体验和理想二语自我间接影响动机学习行为。低学年学生的应该二语自我对其动机学习行为的影响与高学年学生相比更为显著。本研究为日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提升学习者的对日认识激发学习动机这一教学策略提供清晰、具体的路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专业学生 对日认识 L2MSS 动机学习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