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对双下肢CT动脉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
1
作者 高丹丹 张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43-0146,共4页
分析降低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对双下肢CT动脉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6月-2023年06月间100例接受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管电压,高对比剂浓度)、观察组(低管电压,低对... 分析降低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对双下肢CT动脉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6月-2023年06月间100例接受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管电压,高对比剂浓度)、观察组(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各50例,比较效果。结果 两组各指标有意义(P<0.05);两组图像主观评价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双下肢动脉CTA检查中,降低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仍然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图像质量,但可减少辐射剂量,降低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更具安全性,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压 对比剂浓度 CTA 图像质量 辐射
下载PDF
探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在320排CT冠脉成像中的应用
2
作者 武海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71-0174,共4页
分析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在320排CT冠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体检时发现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一、二两组,两组使用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浓度有所差异。然后分别选择东芝320排CT进行冠脉扫描,评估两组扫描图像结果... 分析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在320排CT冠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体检时发现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一、二两组,两组使用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浓度有所差异。然后分别选择东芝320排CT进行冠脉扫描,评估两组扫描图像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在CTDI,DLP及ED值方面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图像质量主观节段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的左冠脉开口处CT强化值和SD值均高于二组(均P<0.05),但两组在SNR、CNR之间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进行320排CT冠脉成像检查时,选择低管电压技术联合低碘浓度对比剂,可以同时兼顾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碘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在获得满足质量要求的图像时,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及碘摄取量,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冠脉成像 低辐射 对比剂浓度
下载PDF
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差值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颜立群 张景坤 +4 位作者 汪国石 王文燕 康建丽 穆晓丹 韩娟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4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corrected coronary opacification,CCO)差值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左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99例,以血管狭窄率≥70%为界...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corrected coronary opacification,CCO)差值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左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99例,以血管狭窄率≥70%为界分为狭窄率<70%组40例和狭窄率≥70%组59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经过CT图像工作站的后处理,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段前后的CCO值,并计算CCO差值;分析CCO差值与血管狭窄率及心肌梗死溶栓(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危险评分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CCO差值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最佳截断点;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采用诊断试验四格表法计算CCO差值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狭窄率≥70%组TIMI危险评分高于狭窄率<70%组,CCO差值低于狭窄率<7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124,P<0.001;Z=6.318,P<0.001);CCO差值与血管狭窄率及TIMI危险评分均呈正相关(r=0.807,P<0.001;r=0.84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最佳截断点为0.1947;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0.1947为CCO差值截断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率≥70%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8.0%。结论 CCO差值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望成为筛查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颜立群 康建丽 +3 位作者 穆晓丹 韩娟 董倩波 田哲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21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70%为严重狭...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21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70%为严重狭窄组(n=121)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50%的轻度狭窄组(n=90)。所有患者均进行CCO差值、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参数(静息BW和SD、负荷BW和SD)检测,观察分析对应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冠心病密切关联的指标,与CCO差值进行联合检测。采用ROC曲线分析具有差异的指标来预测冠心病预后的效能。结果:严重狭窄组患者的CCO差值、BW(静息)、SD(静息)、BW(负荷)、SD(负荷)均高于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CO差值、BW(静息)、BW(负荷)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率≥70%的危险因素。单独进行CCO差值的检测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率的灵敏度80.17%,特异度78.89%;CCO差值联合心肌灌注显像BW(静息)及BW(负荷)检测的灵敏度为92.56%,高于单独检测值,特异度为65.56%,低于单独检测值。分析CCO差值、BW(静息)、BW(负荷)在预测冠心病预后的AUC面积为:CCO差值(0.675)、BW(静息)(0.868)、BW(负荷)(0.850),并以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CCO差值、BW(静息)、BW(负荷)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其中CCO差值截止值为0.190(敏感度=72.30%,特异性=69.80%);BW(静息)截止值为0.534(敏感度=82.20%,特异性=88.90%);BW(负荷)截止值为0.473(敏感度=83.40%,特异性=86.20%)。结论: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联合心肌灌注显像检测能够提高灵敏度,降低特异度,从而显著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对预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 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对比剂浓度与DynaCT影像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黄奋尧 俞家熙 +2 位作者 陈智杰 方鸣 宋玉全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9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剂浓度对DynaCT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一组:选用内径3mm的塑料管,在管内充盈不同浓度的对比剂进行DynaCT摄影,评价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影像质量的干扰程度。实验二组:分别选用不同内径的塑料管,在管内分两组各充盈浓度200mg... 目的探讨对比剂浓度对DynaCT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一组:选用内径3mm的塑料管,在管内充盈不同浓度的对比剂进行DynaCT摄影,评价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影像质量的干扰程度。实验二组:分别选用不同内径的塑料管,在管内分两组各充盈浓度200mg/m L、100mg/m L的对比剂,并进行DynaCT摄影,评价不同管径时对比剂对影像质量的干扰程度。结果 (1)对比剂浓度越大,对DynaCT影像的干扰越严重,随着浓度的降低,干扰逐渐减少,当对比剂浓度为100mg/m L时,干扰基本消失。(2)对比剂浓度一定时,管径越大,干扰越严重。结论在DynaCT摄影中,应根据目标血管管径的大小,选用不同浓度的对比剂,以减少对比剂对DynaCT影像质量的影响,目标血管大多在3mm以下时,对比剂浓度应选择不高于100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浓度 DYNACT
下载PDF
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云飞 谢毅 焦成文 《肝脏》 2020年第11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初步分析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影像学结果诊断的进一步精确化及碘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抽... 目的初步分析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影像学结果诊断的进一步精确化及碘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及肿瘤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等额分配至不同碘对比剂浓度组[A组为300 mg I/mL(1.90 mL/kg),B组为380 mg I/mL(1.50 mL/kg)]并行多排螺旋CT检查,同时分析不同碘对比剂浓度组CT检测结果及与肝癌血流参数间的关系。结果高碘对比剂浓度组的肝实质门脉期CT值、主动脉动脉期CT值、门静脉门脉期CT值、动脉期检出敏感性均显著高于低碘对比剂浓度组,而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量(HAP)均显著低于低碘对比剂浓度组(均有P<0.05)。结论较高碘对比剂浓度[380 mg I/mL(1.50 mL/kg)]组在64排MDCT检测原发性肝癌过程中有更好的敏感性,同时该组对应的血流灌注各项参数提示患者的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压力值均相对较低,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MDCT 对比剂浓度 原发性肝癌 血流灌注参数
下载PDF
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荣娟 虞云杰 +1 位作者 王正磊 李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4期4242-4244,共3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200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前者检查时管电压...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200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前者检查时管电压100kV、对比剂碘美普尔浓度400mgI/ml,后者检查时管电压80kV、对比剂碘佛醇浓度350mgI/ml。统计对比两组辐射剂量、图像CT值、图像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明显更低(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的CT值明显更高(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各个血管段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出现轻微热感以及明显热感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可保障图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不易引起不良反应,应用效果显著且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双源CT 低管电压 对比剂浓度 辐射 图像质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浓度对肝癌检出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唐鲤榕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期186-187,190,共3页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在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中,运用不同浓度对比剂在病灶检出率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在2015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10例,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进行多排螺旋CT双动脉...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在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中,运用不同浓度对比剂在病灶检出率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在2015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10例,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进行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观察组注射370 mg I/m L(1.5 m L/kg)碘帕醇对比剂,对照组注射300 mg I/m L(1.85 m L/kg)。分析两组诊断敏感性情况。结果被证实的肝癌病灶270个,≤2 cm及>2 cm的肝癌病灶分别有105个和165个。在≤2 cm病灶的诊断中,观察组诊断敏感性较高(P<0.05),且在所有病灶中,观察组动脉早期、晚期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4.81%、91.85%均高于对照组65.93%、82.96%(P<0.05);但在门脉期诊断中,其诊断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脉早期和晚期诊断中,高浓密度对比剂能够使肝癌检出率提高,而对于小于或等于2 cm的肝癌病灶,其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双动脉期 增强扫描 对比剂浓度 肝癌检出率
下载PDF
不同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对肾脏增强扫描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义蔓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6期3052-3053,共2页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无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以及并未对CT对比剂检查过敏,并排除各种有腹部占位性疾病的患者。根据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0例,...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无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以及并未对CT对比剂检查过敏,并排除各种有腹部占位性疾病的患者。根据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0例,比较不同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对肾脏增强扫描的影响,观察相同浓度不同注射速度对比剂碘海醇下肾脏增强扫描的CT值,以及相同注射速度不同浓度对比剂碘海醇下肾脏增强扫描CT值。结果 C组患者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CT对比剂采取高浓度以及高注射速度能有效提高肾脏增强CT扫描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对比剂浓度 CT对比剂注射速度 肾脏增强扫描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浓度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田中雨 李博 +1 位作者 宋海林 赵智东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1期46-46,共1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浓度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泛影葡胺组)和C组(...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浓度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泛影葡胺组)和C组(10%泛影葡胺),各100例。给A组患者口服水,给B组患者口服2%泛影葡胺,给C组患者口服10%泛影葡胺。观察并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结果:B组的诊断灵敏度(95.89%)高于A组(89.04%)和C组(83.56%),B组的诊断特异度(44.44%)低于A组(59.26%)和C组(70.37%),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诊断的准确率(70.00%)高于A组(55.00%)和C组(45.00%),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管电压联合口服低浓度造影剂能够有效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高,并且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种诊断方式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对比剂浓度 胃肠道恶性肿瘤 供血动脉 CT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不同对比剂浓度对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影响对比研究
11
作者 陈谦 《饮食科学》 2018年第5X期110-110,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多种先进的仪器都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例如多层螺旋CT。采用多层螺旋CT给予患者进行腹部动脉血管成像,其中应用不同对比剂浓度能够对患者的成像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多种先进的仪器都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例如多层螺旋CT。采用多层螺旋CT给予患者进行腹部动脉血管成像,其中应用不同对比剂浓度能够对患者的成像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多层螺旋CT为16层螺旋CT,并选用三组患者,分别采用浓度为300mgl/mL、320mgl/mL以及370mgl/mL的对比剂给予患者进行腹部动脉血管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对比剂浓度 多层螺旋CT 腹部动脉血管成像 影响
下载PDF
不同浓度对比剂和注射速率在锥光束乳腺CT中的应用比较
12
作者 周春妍 何浩强 +1 位作者 何妮 伍尧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碘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对锥光束乳腺CT增强扫描(CE-CBBCT)病灶强化的影响,以期探讨较为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58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均行CE-CBBCT。根据增强扫描所用碘对比剂浓度(370 mgI... 目的分析碘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对锥光束乳腺CT增强扫描(CE-CBBCT)病灶强化的影响,以期探讨较为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58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均行CE-CBBCT。根据增强扫描所用碘对比剂浓度(370 mgI/ml,350 mgI/ml)不同分为370组186例和350组172例,观察病灶的强化效果。结果静脉注射对比剂2 min病灶的强化CT值>1 min病灶的强化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的注射速率,370组和350组病灶的强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0组和370组随着注射速率的增加,病灶强化逐渐增加,370组病灶强化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0组病灶强化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 min病灶的强化CT值优于1 min。相同注射速率,350组对比剂病灶强化CT值和37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370 mgI/ml对比剂可适当降低注射速率,使用350 mgI/ml对比剂可适当加快注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对比剂浓度 注射速率 锥光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低kVpCT扫描技术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沈璐 梁妍 +4 位作者 衣闯 王岩 尹永芳 冯艳 陈志仁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8期957-961,共5页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早期结直肠癌多无临床症状,其诊断主要通过对无症状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主要筛查手段有粪便隐血筛查、T抗原筛查、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筛查和纤维结肠镜筛查、CT结肠成像扫描等[1]。结肠CT增强检查在临床结直肠...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早期结直肠癌多无临床症状,其诊断主要通过对无症状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主要筛查手段有粪便隐血筛查、T抗原筛查、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筛查和纤维结肠镜筛查、CT结肠成像扫描等[1]。结肠CT增强检查在临床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结肠成像 抗体筛查 CT增强检查 结直肠癌 无症状 CT扫描技术 T抗原 浓度对比剂
下载PDF
评估高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管电流在克罗恩病CTE检查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
14
作者 王晓红 郭庆强 宋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目的这项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对比剂联合不同管电流在克罗恩病患者的腹部CT血管成像质量及肠壁相对强化值,从而探讨高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管电流扫描方式在克罗恩病患者小肠CT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连续患者随机分为低浓度组(A组)和高... 目的这项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对比剂联合不同管电流在克罗恩病患者的腹部CT血管成像质量及肠壁相对强化值,从而探讨高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管电流扫描方式在克罗恩病患者小肠CT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连续患者随机分为低浓度组(A组)和高浓度组(B组),两组患者均行CTE检查,扫描时应用相同的管电压、注射速率、对比剂用量,将动脉期扫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A组(碘浓度为300mg/mL的碘普罗胺)使用自动mAs,B组(碘浓度为400mg/mL的碘美普尔)使用0.6倍自动mAs;比较A组和B组有效辐射剂量及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强化程度、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主观评价指标,病灶区域肠壁强化进行以CT值测量为基础的客观评价。结果B组较A组有效剂量降低约40%;B组在动脉期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的CT值(366.9±56.5)及相对强化值(321.4±56.4)均高于A组在动脉期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的CT值(286.1±36.2)及相对强化值(240.9±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在动脉期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的CNR(30.4±8.9)及SNR(36.4±10.0)均高于A组在动脉期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的CNR(22.0±5.4)及SNR(27.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在动脉期病变肠壁的CT值(111.7±13.8)及相对强化值(72.5±12.8)均高于A组在动脉期病变肠壁的CT值(94.1±18.2)及相对强化值(48.2±20.7),并且B组在动脉期病变肠壁的相对强化CT值>50HU;A、B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04±0.445)、(4.15±0.464),A、B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克罗恩病患者CTE检查中应用高浓度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低管电流,能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对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强化程度更高、图像质量更佳,对病变肠壁强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对比剂 低管电流 克罗恩病 小肠CT造影 图像质量 辐射
下载PDF
双源CT低管电压与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方案应用于冠脉CTA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周浪 王婵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7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与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方案应用于冠脉血管成像(CTA)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行冠脉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扫描方案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60)设置扫描...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与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方案应用于冠脉血管成像(CTA)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行冠脉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扫描方案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60)设置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370 mgI/mg,双低模式组(n=60)设置扫描参数为管电压80 kV、对比剂浓度300 mgI/mg。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冠脉CTA影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客观评价指标[血管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水平差异。结果:双低模式组CTDI_(vol)、DLP、E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A影像质量主观评分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模式组升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血管CT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升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噪声以及SNR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管电压与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方案应用于冠脉CTA患者中能降低辐射剂量,且能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管成像 双源CT低管电压 浓度对比剂
下载PDF
CT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吕蓉 韩宇欣 +2 位作者 李娜 孙诚 于长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CT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配制浓度为0.5~50.0 mg/ml,间隔0.5 mg/ml的100份对比剂样本,在15种不同扫描条件下扫描,测量并记录CT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分析其是否与扫描条件有关,以及CT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 目的探讨CT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配制浓度为0.5~50.0 mg/ml,间隔0.5 mg/ml的100份对比剂样本,在15种不同扫描条件下扫描,测量并记录CT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分析其是否与扫描条件有关,以及CT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浓度的关系。不同扫描条件下CT图像噪声是否有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辐射剂量与扫描条件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T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浓度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并计算其回归方程,根据方程建模计算CT图像噪声及辐射剂量同时为最低的节点。结果不同扫描条件下,CT图像噪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剂量与管电压及管电流均有相关性(r=0.996~1.000,P<0.05)。CT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方程分别为100 m A:N100mA=-37.565Ln(D100mA)+164.893,R2=0.905,P=0.013;200 m A:N200mA=-32.711Ln(D200mA)+167.456,R2=0.935,P=0.007;280 m A:N280mA=-29.549Ln(D280mA)+158.628,R2=0.925,P=0.009。其两者同时最小的节点分别为100 m A:N100mA=31.81,D100mA=34.56 m Gy·cm;200 m A:N200mA=47.33,D200mA=39.34 m Gy·cm;280 m A:N280mA=50.62,D280mA=38.68 m Gy·cm(D为辐射剂量,N为图像噪声,R2为决定系数)。CT图像噪声与对比剂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512~0.777)。结论 CT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浓度有一定相关性,实际工作中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利用其达到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辐射剂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压 管电流 CT图像噪声 辐射 对比剂浓度
原文传递
320排CT在肝脏灌注检查中注射速率及对比剂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凌云 覃杰 +4 位作者 周小香 赖丽莎 谢斯栋 王劲 陈妙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32期3874-3876,共3页
目的比较肝脏灌注检查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浓度和两种不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CT显影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护理影响因素。方法104例患者,分别用欧乃派克350和优维显370,再随机分两小组不同流率:4ml/s和6ml/s的注射速率进行320俳cT肝脏灌注... 目的比较肝脏灌注检查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浓度和两种不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CT显影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护理影响因素。方法104例患者,分别用欧乃派克350和优维显370,再随机分两小组不同流率:4ml/s和6ml/s的注射速率进行320俳cT肝脏灌注检查,检测肝动脉CT峰值和血管重建图像质量;总结护理影响因素。结果欧乃派克350与优维显370的肝动脉CT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ml/s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低于6ml/s的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20排CT肝脏灌注检查中不同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显影及图像质量的对比中,高浓度及商注射速率在肝动脉灌注中CT值及图像质量达到3级以上,良好的护理措施能解除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也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肝脏灌注 CT峰值 注射速率 对比剂浓度 护理
原文传递
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夏振营 祁征 +2 位作者 张爱东 李宏军 宋文艳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4年第2期285-292,共8页
目的:评价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及临床应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进行腹部增强扫描:A组对比剂为碘海醇300(300 mgI/mL),B组对比剂为优维显370(370 mgI/mL... 目的:评价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及临床应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进行腹部增强扫描:A组对比剂为碘海醇300(300 mgI/mL),B组对比剂为优维显370(370 mgI/mL)。注射速率均为3.0 mL/s。分别测量动脉期轴位扫描腹腔干水平、肾动脉水平、髂动脉分叉水平腹主动脉CT值,并进行比较。图像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法,分析不同浓度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增强显示情况,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B组腹主动脉各水平的CT强化平均值较A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VR法行肝动脉血管成像,B组对比剂对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时,在注射速率相同的情况下,B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少于A组,但动脉显示效果好于A组,即采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要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对比剂浓度
下载PDF
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静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宁 李高阳 +3 位作者 张丹 邢媛媛 李潇 米楠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时,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经直接法下肢静脉检查的患者,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m L/s,延时时间50s,扫描时间20s,按照不同浓度进行分组,获取原始图像数据,并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时,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经直接法下肢静脉检查的患者,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m L/s,延时时间50s,扫描时间20s,按照不同浓度进行分组,获取原始图像数据,并经后处理进行图像重建分析,对所获图像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40例,80侧下肢深静脉,其中各组的评分结果如下,其中浓度1:4(对比剂碘帕醇370mg I/m L与生理盐水的稀释比例)组中,1分的为13.04%,2分的为52.17%,3分的为34.79%;浓度1:6组中,1分的为11.11%,2分的为22.22%,3分的为66.67%,其中浓度1:7组中,1分的为18.18%,2分的为18.18%,3分的为63.64%;其中浓度1:9组中,1分的为0,2分的为24%,3分的为76%;结论:本研究表明应用对比剂浓度1:6、1:7、1:9的对比剂,均可获得清晰的血管影像,但对比剂浓度设置1:9时不仅可为临床提供最佳的影像资料,而且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可被认为是下肢静脉CTV的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计算机断层成像 对比剂浓度
下载PDF
BSA指导下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肝动脉增强效能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振营 丁金立 +2 位作者 尹悦 孙汉臣 李宏军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9年第3期291-298,共8页
目的:探讨以体表面积(BSA)为指导评价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MSCT肝动脉增强效能中的作用对比。方法:以328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比剂浓度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400 mgI/mL对比剂,对照组使用370 mgI/m... 目的:探讨以体表面积(BSA)为指导评价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MSCT肝动脉增强效能中的作用对比。方法:以328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比剂浓度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400 mgI/mL对比剂,对照组使用370 mgI/mL对比剂。对比剂用量按照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注射流率均为2.5 mL/s。所有患者均行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并对肝动脉进行重建。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水平腹主动脉强化值、肝动脉各级分支显示率及肝动脉图像质量。结果:研究组在肝门水平、腹腔干水平及肾动脉水平的强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肝动脉各级分支显示率上,二者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肝动脉图像质量较对照组更加清晰且边缘更锐利。结论:按照BSA计算对比剂的用量实现了对比剂的个性化用药,400mgI/mL对比剂的使用,减少了对比剂的使用剂量,提高了腹主动脉强化效能,优化了肝动脉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动脉 血管成像 对比剂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