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模式减影血管造影遥控对比剂跟踪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启龙 牡丹 施健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模式对长段血管进行一次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对本院介入中心179例长段血管的DSA检查,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依据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病变选用合适的对比剂跟踪模式。结果合理应用遥控对比剂跟踪造影,取得了满...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模式对长段血管进行一次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对本院介入中心179例长段血管的DSA检查,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依据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病变选用合适的对比剂跟踪模式。结果合理应用遥控对比剂跟踪造影,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一次成功率达96%。结论对比剂跟踪技术能在一次造影中完整地显示长段动脉的影像,节约对比剂的使用剂量,缩短造影时间,降低造影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跟踪技术 膝关节到达时间 自动模式 互动模式 手动模式
下载PDF
解析16排螺旋CT预扫描及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的应用
2
作者 高克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1期136-137,共2页
目的对16排螺旋CT预扫描以及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临床患者198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问顺序分成对照组和... 目的对16排螺旋CT预扫描以及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临床患者198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问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增强扫描时接受预扫描和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对照组未采取预扫描和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对这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图像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CT增强扫描造影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在CT增强扫描中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CT图像质量,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预扫描 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经验法和对比剂跟踪技术在上腹部增强CT动脉期显示中的应用比较
3
作者 邓又文 杨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3期146-147,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验法和对比剂跟踪技术在上腹部增强CT动脉期显示的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使用Philips64排128层螺旋CT行上腹部增强CT患者共1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A组80例使用经验法进行扫描;B组80例使用对比剂跟踪... 目的:对比研究经验法和对比剂跟踪技术在上腹部增强CT动脉期显示的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使用Philips64排128层螺旋CT行上腹部增强CT患者共1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A组80例使用经验法进行扫描;B组80例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进行扫描。由一名放射技师将所得数据图像选取相同感兴趣区(膈下腹主动脉),相同的面积30 mm^(2),测量其CT值。并采用容积再现方法(volume rendering,VR)观察分析上腹部各动脉分支血管显示情况。结果:经验法得到的上腹部动脉期图像膈下腹主动脉CT值平均值为(149.32±34.16)HU,VR所见各分支动脉血管显示不佳的有9例;主观法评价为5分6例,4分16例,3分49例,2分6例,1分3例,等于或大于3分代表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合格率为88.75%;对比剂跟踪技术得到的上腹部动脉期图像膈下腹主动脉CT值平均值为(223.67±37.19)HU,VR所示各分支动脉血管均清晰显示,主观法评价结果5分67例,4分8例,3分5例,2分0例,1分0例,合格率为100.00%。结论:对比剂跟踪技术在上腹部增强CT动脉期中的显影质量高于经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法 对比剂跟踪技术 上腹部 增强CT动脉期 应用比较
下载PDF
小剂量测试技术和对比剂团注跟踪自动触发技术在肺动脉CT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翟红伟 李添 +2 位作者 吴守红 林圣美 杜瑞宾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27-29,9,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小剂量测试技术和对比剂团注跟踪自动触发技术在肺动脉CTA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患者7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5例),组1用小剂量测试技术扫描方式,组2用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自动触发扫描,所有数据... 目的对比研究小剂量测试技术和对比剂团注跟踪自动触发技术在肺动脉CTA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患者7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5例),组1用小剂量测试技术扫描方式,组2用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自动触发扫描,所有数据均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 planar reformatting,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现(volume rendering,VR)后处理,由两名高年资(主治职称以上)医生采用双盲法行主观评价,然后在工作站上测量肺动脉干、肺静脉和升主动脉CT值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扫描方式所获图像质量在主观评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肺动脉干、肺静脉和升主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剂量测试扫描方法所用造影剂剂量更少。结论两种扫描方案(小剂量测试技术和对比剂团注跟踪自动触发技术)检查肺动脉所得图像中,主观影像质量评估无统计学差异,而客观影像质量评估(肺动脉干、肺静脉和升动脉CT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剂量测试扫描方式所用造影剂的剂量较少,故应用小剂量测试技术进行肺动脉CTA的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A 量测试 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
下载PDF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畅 左晨 +3 位作者 许水妹 王晓阳 陈振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以...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以下3组:采用对比剂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且监测位置设于肺动脉的肺动脉组(30例,对比剂优维显370 mgI/ml,用量为40 ml)、监测位置设于上腔静脉的上腔静脉组(24例,对比剂用量为40 ml)和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的测试技术组(26例,小剂量测试团注对比剂15 ml,注射对比剂25 ml),3组其他扫描参数均相同。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对所得的CTPA影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主观评分,对比3组横断面图像测量的肺动脉干、肺静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结果:80例患者中76例患者肺动脉干及>3级肺动脉分支均显影,静脉污染在可接受水平,达到诊断要求。3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6,P<0.05)。3组肺动脉干平均CT值均>250 HU,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组和测试技术组的肺静脉平均CT值均低于肺动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75,t=12.687;P<0.05);测试技术组的上腔静脉平均CT值低于肺动脉组和上腔静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9.394,t=20.290;P<0.05)。结论: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相对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可精确获得对比剂在肺动脉的峰值时间,所得到的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 肺栓塞 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 对比剂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不同造影剂追踪位置对主动脉夹层成像质量的研究
6
作者 白汉林 尤璐璐 +2 位作者 张丽华 李敏 郑一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4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干追踪位置与常规的降主动脉追踪位置在主动脉夹层检查中对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按体重70kg为界限,交替进入降主动脉追踪位置组和肺动脉干追踪位置组,分别给予造影剂85ml,给药速度5ml/s,把主动脉进行MIP,VR,CPR重... 目的探讨肺动脉干追踪位置与常规的降主动脉追踪位置在主动脉夹层检查中对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按体重70kg为界限,交替进入降主动脉追踪位置组和肺动脉干追踪位置组,分别给予造影剂85ml,给药速度5ml/s,把主动脉进行MIP,VR,CPR重建,评价血管的图像质量。结果肺动脉追踪位置和常规的降主动脉追踪位置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主动脉夹层时,肺动脉追踪位置获得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的降主动脉追踪位置所获得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对比剂跟踪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