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对比噪声比对肝占位性病变微血管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汪剑 陆建平 +3 位作者 王一 王涛 高莉 李倩玉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研究肝良恶性病变微血管密度(MVD)与动态增强MRI对比噪声比(CNR)之间的联系,以建立通过MRI评估微血管分布的理论基础,为临床诊断治疗HCC提供依据。方法:115例肝细胞癌(HCC),6例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14例胆管细胞癌,3例局灶性结节... 目的:研究肝良恶性病变微血管密度(MVD)与动态增强MRI对比噪声比(CNR)之间的联系,以建立通过MRI评估微血管分布的理论基础,为临床诊断治疗HCC提供依据。方法:115例肝细胞癌(HCC),6例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14例胆管细胞癌,3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例肝腺瘤,4例坏死肝癌,3例慢性肝脓肿,3例凝固坏死,4例腺瘤样增生,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炎性假瘤,1例纤维炎性坏死结节,1例嗜酸性肉芽肿及1例神经纤维瘤。MRI检查后手术切除全部病灶,切除标本经CD3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计数MVD。测量病灶信号强度SI灶,肝实质信号强度SI肝和背景噪声信号强度SI噪,分别计算各时相CNR=(SI灶-SI肝)/SI噪。按病灶直径<3cm,>3cm分组分别计算动态增强各时相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按病理诊断分组分别对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CNR与病灶MVD计数行Pear-son相关分析。HCC组按病灶最大径<3cm和>3cm分为两组。结果:两组HCC各时相CNR与MVD计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其余病变未显示明显相关。结论:MRI对比噪声比可用于评估HCC微血管密度,动态增强MRI对于显示HCC病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血管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最佳对比噪声比后处理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凌翔 廖国芬 杨洋平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8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最佳对比噪声比(CNR)选择最理想的单能量图像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宝石能源CT检查的68例下肢动脉病变(PAD)患者的CTA图像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仪进行扫描,以ADW4.4工作站和GSI-... 目的:探讨利用最佳对比噪声比(CNR)选择最理想的单能量图像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宝石能源CT检查的68例下肢动脉病变(PAD)患者的CTA图像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仪进行扫描,以ADW4.4工作站和GSI-view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得质量控制图像,系统默认keV值单能量图像以及利用最佳CNR获得的单能量图像。比较质量控制、系统默认keV及最佳CNR获得的CT图像质量、噪声和对比度。结果:利用最佳CNR得到CTA的单能量平均值(51.34±6.81)keV。68例患者共获得637段下肢动脉段,利用最佳CNR得到的keV值单能量图像质量平均分值、对比度和噪声均高于得到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最佳CNR获得keV值单能量图像,可提高下肢动脉显示的清晰度,提高CT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噪声比 下肢动脉病变 CT血管成像 宝石能谱CT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肝脏实性小占位对比噪声比与病灶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静静 王滨 +3 位作者 孙西河 周茂义 李丽新 常光辉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研究对比噪声比 (CNR)在区分肝脏实质性小占位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病例共 67例 ( 10 1个病灶 )行前瞻性磁共振成像 ( 0 .5T) ,计算病灶的CNR值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T1W... 目的 研究对比噪声比 (CNR)在区分肝脏实质性小占位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病例共 67例 ( 10 1个病灶 )行前瞻性磁共振成像 ( 0 .5T) ,计算病灶的CNR值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T1W图像及质子加权像上 ,CNR值对区分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肝转移瘤无价值。在T2 W图像上 ,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的CNR值均显著小于血管瘤的CNR值 ,TE =60ms时CNR区分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的诊断正确率为 83 % ;TE =90ms时诊断正确率为 84 % ;TE =12 0ms时诊断正确率为 88% .结论 在T1W图像及质子加权像上 ,CNR对区分肝脏实质性占位的性质无明确价值 ,T2 W图像上测得的CNR值可用于区分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 ,且TE =12 0ms时诊断正确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 磁共振成像 对比噪声比 肝肿瘤
下载PDF
自主研发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在3.0 T磁共振设备成像价值的评估
4
作者 王晓 郑福玲 +8 位作者 陆晓平 李娟 张鹏 刘梦超 金川 张宏宇 王天娇 王沄 薛华丹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2,17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16通道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16C)在3.0 T盆腔MR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招募35例行盆腔MRI的患者,分别用16C线圈和32通道的体部线圈(32C)采集相同的轴位和矢状位T2WI序列。比较相同序列图像中第三骶椎、子宫...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16通道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16C)在3.0 T盆腔MR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招募35例行盆腔MRI的患者,分别用16C线圈和32通道的体部线圈(32C)采集相同的轴位和矢状位T2WI序列。比较相同序列图像中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直肠壁和闭孔内肌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由两位诊断医师各自对两组图像质量和直肠轴位图像直肠壁分层结构的显示度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线圈相同序列的T2WI矢状位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和轴位闭孔内肌的S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和轴位直肠壁对肌肉的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高于32C组。两组线圈相同序列的T2WI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图像质量更优。在轴位T2WI直肠壁分层结构的显示度评价方面两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更优。结论16C线圈在3.0 T磁共振设备上成像质量更好,更有利于盆腔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线圈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三维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在腰骶丛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5
作者 李运运 彭传勇 +2 位作者 吴宗山 徐启兰 陈琪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讨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3D GEMEC)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以腰腿疼为主诉的32例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8(60.1±15.8)岁。在不同1.5T平台上分... 目的 探讨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3D GEMEC)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以腰腿疼为主诉的32例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8(60.1±15.8)岁。在不同1.5T平台上分别完成腰骶丛3D GEMEC序列和三维T2加权快速梯度回波(3D T2 FFE)序列,比较两种序列腰骶丛神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主观显示效果。结果 3D GEMEC序列腰骶丛神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显示效果与3D T2 FFE序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0、0.146、0.083)。结论 3D GEMEC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并抑制背景信号,在腰骶丛神经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技术 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光梭径向采集技术在屏气配合欠佳状态下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邓和平 张宇 +6 位作者 杨学刚 卢予婕 王丹 董晓蕾 何雅坤 陈佳 王闽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光梭径向采集(uCSR)技术在屏气配合欠佳患者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5例无法配合屏气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由呼吸状态下采用uCSR序列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该序列扫描结束后立即进行3D-VIBE序列... 目的:探讨光梭径向采集(uCSR)技术在屏气配合欠佳患者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5例无法配合屏气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由呼吸状态下采用uCSR序列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该序列扫描结束后立即进行3D-VIBE序列扫描。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采用5分法分别对uCSR重建的各期相准确性、uCSR序列延迟期与3D-VIBE序列延迟期总体图像质量及呼吸运动伪影抑制效果进行评分。由两位高年资技师对uCSR序列延迟期和3D-VIBE序列延迟期图像进行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值测量。结果:两位医师对uCSR重建的各期相准确性评分均高于4.0分(分别为4.86±0.355、4.83±0.382),表明uCSR序列能获得准确的肝脏动态增强扫描期相。对3D-VIBE序列和uCSR序列扫描的延迟期图像进行总体质量评分,结果显示uCSR图像明显优于3D-VIBE(Z=-5.241,P=0.000)。对3D-VIBE序列与uCSR序列延迟期图像的呼吸运动伪影抑制效果进行评分,结果显示uCSR图像更优(Z=-5.279,P=0.000)。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显示3D-VIBE图像的SNR稍优于uCSR(Z=-2.359,P=0.018),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53,P=0.08)。结论:对于屏气配合欠佳的患者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时,uCSR序列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压缩感知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法提高磁共振高分辨海马冠状位图像质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晶 李琼阁 +3 位作者 吴涛 齐志刚 赵澄 卢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4,30,共5页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在提高高分辨率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序列海马冠状位MRI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6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高分辨...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在提高高分辨率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序列海马冠状位MRI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6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高分辨率海马T2-FLAIR冠状位扫描,并对图像进行DLR,对原始重建(origin reconstruction,OR)图像和DLR图像的噪声、伪影、海马结构辨识度、病灶可识别度和诊断接受度进行主观评价,测量并计算两组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双侧海马信号强度差值。结果DLR的T2-FLAIR海马冠状位图像噪声、海马结构辨识度、病灶可识别度和诊断接受评分均高于OR T2-FLAIR海马冠状位(P<0.001),伪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0;P=0.084);DLR T2-FLAIR海马冠状位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明显高于OR T2-FLAIR海马冠状位(t=-13.061;P<0.001和t=-16.224;P<0.001);两组图像双侧海马信号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0;P=0.977)。结论 DLR不延长扫描时间就可以明显提高高分辨T2-FLAIR海马冠状位图像的海马结构和小病灶的清晰度,降低噪声,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深度学习重建法 癫痫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SPIR与mDIXON技术在儿童磁共振颈椎增强中脂肪抑制效果分析
8
作者 欧阳铭蕾 宋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38-41,4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频率选择饱和法(SPIR)与改良水脂分离技术(mDIXON)在儿童MRI颈椎增强脂肪抑制中的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MRI颈椎增强检查的患者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为1~15岁,平... 目的:对比分析频率选择饱和法(SPIR)与改良水脂分离技术(mDIXON)在儿童MRI颈椎增强脂肪抑制中的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MRI颈椎增强检查的患者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为1~15岁,平均(9.0±4.0)岁。所有患者均在飞利浦1.5T磁共振设备上进行颈椎增强MRI检查,分别采用SPIR与mDXION两种脂肪抑制技术行增强后T1加权矢状位扫描。采用客观评价法对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客观评价指标包括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并对两组间扫描时间进行比较。测量颈椎C3~C7椎体、C3~C7椎间盘、颈椎段脊髓以及颈部脂肪的MR平均信号强度(SI),选择颈椎C3~C5水平颈部后方空气区域作为背景区域并记录其SI和标准差。结果:2名观察者对SPIR和mDIXON组图像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CC值均>0.75)。mDIXON技术脂肪抑制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SPIR技术,具体表现为mDIXON组图像的颈椎C3~C7椎体、C3~C7椎间盘、脊髓和组织的SNR和CNR均高于SPIR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DIXON组扫描时间较SPIR组却减少约45.26%。结论:在儿童颈椎增强MRI检查中推荐选择mDIXON技术进行脂肪抑制,其可在保证较高图像质量的同时缩短扫描时间,提高临床效率,增加患儿检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频率选择饱和法 水脂分离 颈椎磁共振成像 信噪比 对比度噪声比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三种增强序列对骨和软组织病变增强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昕 韦超 +3 位作者 李信响 曹锋 陈东 董江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目的:比较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系统的T1快速自旋回波(T1FSE)序列、T1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成像(T1IDEAL)序列及T1容积加速肝脏采集(T1LAVA-Flex)序列3种增强序列成像在骨和软组织病变中的增强效能,以提高四肢软组织MRI增强的质量和... 目的:比较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系统的T1快速自旋回波(T1FSE)序列、T1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成像(T1IDEAL)序列及T1容积加速肝脏采集(T1LAVA-Flex)序列3种增强序列成像在骨和软组织病变中的增强效能,以提高四肢软组织MRI增强的质量和效率。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1例行骨盆及下肢软组织MRI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每例患者在平扫的基础上同时予以T_(1) FSE、T_(1) IDEA和LAVA-Flex增强序列检查的结果分别纳入T_(1) FSE组、T_(1) IDEA组和LAVA-Flex组,比较3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背景信号的标准差(SD)、病灶边缘的清晰度及伪影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和LSD两两比较的方法比较3组序列的增强效能,并进行图像清晰度及伪影评分比较。结果:3组中的31例患者T1FSE、T1IDEAL和T1LAVA-Flex序列增强图像的SNR、CNR和SD比较,T1IDEAL组SNR、CNR和SD最佳,其余依次为T1FSE组、T1LAVA-Flex组,3组SNR、CNR和S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759,F=5.362,F=109.33;P<0.05)。T1FSE组和T1IDEAL组图像显示病灶边缘清晰度均优于T1LAVA-Fl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χ^(2)=5.429;P<0.05);但伪影T1IDEAL组和T1LAVA-Flex组高于T1FSE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5,P<0.05)。结论:T1IDEAL增强序列成像在骨与软组织病变中具有最高的SNR、CNR和清晰度,以及较少的伪影,可作为骨及软组织病变增强扫描的首选序列,T1 FSE可以做为基本的增强序列,T_(1) LAVA-Flex增强序列可降低增强扫描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与软组织 磁共振成像(MRI) 增强扫描 信噪比(SNR) 对比噪声比(CNR)
下载PDF
光梭径向采集与T1-quick3D序列肝动脉期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邓和平 张宇 +3 位作者 卢予婕 董晓蕾 王闽 杨学刚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光梭径向采集技术(uCSR)对于肝脏动脉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者的动脉期图像,其中79例采用uCSR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63例采用T1三维容积内插值法屏气检查(T1-quick3D)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光梭径向采集技术(uCSR)对于肝脏动脉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者的动脉期图像,其中79例采用uCSR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63例采用T1三维容积内插值法屏气检查(T1-quick3D)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由两名医师采用5分法对两组动脉期图像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动脉期期相准确性、动脉期图像总体质量及图像伪影情况,由两名技师对动脉期图像进行测值并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两名医师及两名技师对图像质量的各项评价的一致性较好或很好。动脉期期相准确性评分结果显示uCSR组[5(5,5)]优于T1-quick3D组[5(4,5)](P=0.001);总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显示uCSR组[4(4,5)]与T1-quick3D组[4(4,5)]一致,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7);图像伪影评分结果显示uCSR组[4(4,5)]图像伪影较T1-quick3D组[5(4,5)]明显(P=0.003);T1-quick3D组的SNR值(285.40±46.430)及CNR值(107.64±34.900)均高于uCSR组的SNR值(205.41±48.147)及CNR值(95.98±34.542)。结论uCSR的图像质量(SNR、CNR及图像伪影)劣于T1-quick3D序列,但uCSR能获得更准确的动脉期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动脉期 信号噪声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磁共振图像特征及其对比机制(二):图像对比与对比度噪声比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中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5期430-433,共4页
获得较高信噪比的图像一直是磁共振成像追求的目标,但高信噪比的图像并不意味着图像对比就高。符合诊断需要的图像还必须能够区分不同的成像组织,如果没有对比差异,再高的信噪比也无助于诊断。MRI图像的对比取决于多个变量,如软硬... 获得较高信噪比的图像一直是磁共振成像追求的目标,但高信噪比的图像并不意味着图像对比就高。符合诊断需要的图像还必须能够区分不同的成像组织,如果没有对比差异,再高的信噪比也无助于诊断。MRI图像的对比取决于多个变量,如软硬件配置、脉冲序列及其参数以及人体组织固有的磁场特性等,改变这些变量不仅能够获得解剖学信息,还能够获得反应生理功能甚至分子水平的信息,从而拓宽了MRI的临床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图像特征 对比度噪声比 MRI图像 高信噪比 人体组织 软硬件配置 脉冲序列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在改善磁共振神经黑色素图像质量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阳 赵澄 +2 位作者 齐志刚 吴涛 卢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 DL Recon)在改善神经黑色素MRI序列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5月10日至2022年5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正常志愿者30例,并对每位志愿者进行DL Recon 2D...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 DL Recon)在改善神经黑色素MRI序列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5月10日至2022年5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正常志愿者30例,并对每位志愿者进行DL Recon 2D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 FSE)T1WI序列及临床传统2D FSE T1WI扫描,并保存DL Recon 2D FSE T1WI原始图像(即未施加DL Recon的图像),扫描结束后对3组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主观评价采用“五分法”分别对图像均匀度、锐利度、伪影、图像整体质量进行评分,结果采用四分位间距M (P25, P75)进行统计描述;客观评价从中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 SN)、蓝斑(locus ceruleus, LC)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以及上述区域与周边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 CNR)进行评价,采用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L Recon 2D FSE T1WI图像、原始图像及临床传统2D FSE T1WI图像均匀度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4,5)、4(4,5)、4(4,5)(Z=1.31,P>0.05);锐利度评分为4(4,5)、3(3,4)、3(3,4)(Z=2.57,P<0.001);伪影评分为3(3,4)、4(4,5)、4(4,5)(Z=3.43,P<0.001);图像整体质量评分为4(4,5),3(2,3),3(3,4)(Z=2.77,P<0.001)。在对3组图像的主观评分中,图像均匀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锐利度、伪影和图像整体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 Recon 2D FSE T1WI图像、原始图像及临床传统2D FSE T1WI图像客观评价结果为:SNRSN 250.38±9.02、66.19±7.32、110.91±10.10,SNRLC 220.41±12.02、 50.26±5.89、 90.38±11.70;CNRSN25.30±3.42、 7.87±1.12、 8.01±1.38;CNRLC30.17±2.23、 10.54±2.08、11.11±1.89。DL Recon 2D FSE T1W1组在显示SN和LC方面的SNR、CNR值均高于原始图像和传统2D FSE T1WI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L Recon 2D FSE T1WI序列通过采用原始K空间数据深度学习降噪算法,在保证空间分辨率的情况下,改善原始序列图像SNR及CNR,并且可大幅度缩短扫描时间,有望成为神经黑色素MRI的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 蓝斑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深度学习重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快速智能磁共振技术在颈椎磁共振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徐敏 吴瑜 +3 位作者 刘键 王荣品 徐睿 曾宪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快速智能磁共振(intelligent quick magnetic resonance,IQMR)技术在颈椎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疑颈椎病变患者临床资料50例,纳入颈椎T2WI常规图像、IQMR原始图像及IQMR重建图像。采用ANOVA检... 目的 探讨快速智能磁共振(intelligent quick magnetic resonance,IQMR)技术在颈椎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疑颈椎病变患者临床资料50例,纳入颈椎T2WI常规图像、IQMR原始图像及IQMR重建图像。采用ANOVA检验比较三组图像的客观评分[感兴趣区域信号强度(signal strength,SI)、平均背景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之间的差异,采用多样本秩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评价主观评分之间的差异性,并比较三组图像的病灶检出情况与扫描时间。结果 IQMR颈椎矢状位T2WI序列扫描平均时间约1 min 17 s,与常规MRI相比时间缩短约57%;与原始图像相比,经过IQMR重建所得图像的SD背景下降21%,SNR提升28%,CNR提升30%;与常规图像相比,经过IQMR重建所得图像SD下降43%,SNR提升50%、CNR提升68%;三组图像之间SI脊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图像之间SI脑脊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常规图像SI脑脊液低于IQMR原始图像及IQMR重建图像。结 论IQMR技术在颈椎MRI中能降低SD、提高SNR及CNR,从而提高图像质量,因此IQMR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缩短扫描时间、提高颈椎MRI的扫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快速智能磁共振技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压缩感知技术对乳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的成像影响及序列优化
14
作者 宁宁 梁泓冰 +8 位作者 张丽娜 张楠 田佳禾 宋清伟 吴祺 王卓 李远飞 赵思奇 杨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6-121,131,共7页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e,CS)技术对乳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enhanced-T1 high resolution isotropic volume excitation,e-THRIVE)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并优化乳腺e-THRIVE序列。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行...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e,CS)技术对乳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enhanced-T1 high resolution isotropic volume excitation,e-THRIVE)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并优化乳腺e-THRIVE序列。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行乳腺MRI检查的43名乳腺患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平台型),采用3.0 T MRI设备在e-THRIVE序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敏感度编码(sensitivity encoding,SENSE)技术AF=4,CS AF=4,CS AF=5,CS AF=6,CS AF=7]对患者行乳腺MRI增强扫描。本研究在注射对比剂后的e-THRIVE序列上进行。由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计算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以及相对对比度(relative contrast,RC)。采用Friedman检验对客观评分及主观评价进行组间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后续多重比较。结果 两位观察者客观评分及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不同AF图像间SNR腺体、CNR腺体、SNR病灶、CNR病灶及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F图像间RC腺体-病灶、RC病灶-肌肉和RC腺体-肌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表明SENSE AF=4、CS AF=4和CS AF=5图像的SNR腺体、CNR腺体、SNR病灶、CNR病灶及主观评分均大于CS AF=6和CS AF=7(P<0.05)。结论 综合考虑扫描时间和图像质量,乳腺e-THRIVE序列推荐选择AF=5的CS序列,较常规扫描并行采集缩短26.7%的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癌 乳腺纤维腺瘤 动态增强 压缩感知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技术改善前列腺T2WI图像质量的研究
15
作者 可赞 李亮 +5 位作者 宋鑫洋 文之 高宇凡 刘薇音 权光南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7,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based reconstruction, DLR)技术对前列腺T2WI图像质量及诊断置信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行前列腺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扫描序列包括传统T2WI(conventional T2WI, T2WI_C)...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based reconstruction, DLR)技术对前列腺T2WI图像质量及诊断置信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行前列腺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扫描序列包括传统T2WI(conventional T2WI, T2WI_C)及基于DLR技术的T2WI(T2WI_(DL)),二者扫描参数及时间相同。对所有患者的T2WI_C及T2WI_(DL)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及诊断置信度评价。主观评价及诊断置信度评价由两名具有不同影像诊断经验(3年、7年)的医师(阅片者1、阅片者2)依据Likert Scale评分法进行双盲评价(5分:优,1分:极差),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及Kappa统计法评估两位阅片者间评分的差异性及一致性;T2WI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前列腺包膜清晰度、病灶对比度及边缘锐利度、解剖细节的显示、盆腔肌肉及骨骼的清晰度及整体图像质量;T2WI诊断置信度评价指标包括:病灶位置及形态识别、病灶良恶性的初步判断。分别记录两位阅片者浏览每一组图像及作出初步诊断的用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价包括测量T2WI_C及T2WI_(DL)图像前列腺病灶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使用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78例患者年龄(67.1±9.9)岁。基于主观评分标准,两名阅片者T2WI_C图像的总评分分别为(3.4±0.7)、(3.0±0.8)分,T2WI_(DL)图像的总评分分别为(4.6±0.6)、(4.3±0.7)分;两名阅片者对T2WI_(DL)图像评分一致性为0.6~0.8,在解剖细节及整体图像质量方面,两名阅片者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置信度评价方面,两名阅片者总评分和用时分别为T2WI_C图像:(3.8±0.4)分、(3.7±0.5)分和(36.6±12.6)s、(25.0±5.7) s;T2WI_(DL)图像:(4.8±0.3)分、(4.8±0.4)分和(28.6±11.0) s、(20.6±5.4) 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客观评价,T2WI_(DL)图像的SNR及CNR均高于T2WI_C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恶性病灶T2WI_C和T2WI_(DL)的SNR分别为(12.4±2.4)、(10.1±1.8)和(28.7±8.1)、(27.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恶性病灶有无DL的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WI_(DL)图像主观评分高、病灶对比度明显、SNR及CNR均高于传统T2WI_C图像,且诊断医师对T2WI_(DL)图像诊断信心更足、诊断用时更少。故相同扫描时间内,基于DLR技术有助于提高前列腺T2WI图像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癌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能谱纯化技术在不同BMI体检者胸部CT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袁保锋 姜立美 +1 位作者 李郑 焦志云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纯化技术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体检者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以制定更合理的胸部CT体检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及2021年均进行胸部CT扫描体检者100例,BMI(kg/m^(2))<18.5、18.5≤BMI<24、2... 目的探讨能谱纯化技术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体检者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以制定更合理的胸部CT体检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及2021年均进行胸部CT扫描体检者100例,BMI(kg/m^(2))<18.5、18.5≤BMI<24、24≤BMI<28、28≤BMI<32、BMI≥32各20例。2021年扫描方案为研究组,2020年扫描方案为对照组。研究组扫描参数:管电压Sn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40 mAs,螺距均为1.5;对照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参考管电流240 mAs,螺距均为1.5;2组均采用CARE Dose 4D技术。2名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价,评价一致性检验行Kappa分析,2组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及辐射有效剂量(ED)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比较不同BMI体检者的辐射剂量及辐射剂量降低幅度。结果不同BMI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肺窗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隔窗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值、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8.5、18.5≤BMI<24、24≤BMI<28、28≤BMI<32、BMI≥32研究组较对照组ED降低幅度依次为70.5%、72.2%、75.4%、77.7%、80.2%,辐射剂量降低幅度与BMI的大小成正比。结论与传统100 kV扫描技术相比,采用能谱纯化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胸部CT体检者的辐射剂量,且更有利于降低BMI偏高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能谱纯化技术 辐射剂量 噪声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多序列图像及定量参数对髌骨软化症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张佳乐 赵朋 +1 位作者 王勇 李少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多序列图像及定量参数对髌骨软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髌骨软化症120例,均经关节镜检查确诊。所有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多序列检查,分析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3D-DWPSIF)、...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多序列图像及定量参数对髌骨软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髌骨软化症120例,均经关节镜检查确诊。所有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多序列检查,分析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3D-DWPSIF)、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平衡稳态自由进动(DW-bSSFP)、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平面回波成像(DW-EPI)序列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析DW-bSSFP序列ADC、SNR、CNR与髌骨软化症分级的相关性。结果DW-bSSFP序列诊断髌骨软化症分级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最高(P<0.01)。Ⅰ~Ⅱ级髌骨软化症患者3D-DWPSIF、DW-EPI序列检测ADC低于Ⅲ~Ⅳ级,DW-bSSFP序列检测ADCⅠ级<Ⅱ级<Ⅲ级<Ⅳ级(P<0.05)。不同分级髌骨软化症患者DW-bSSFP序列检测SNR高于3D-DWPSIF序列、DW-EPI序列(P<0.01);Ⅰ级髌骨软化症患者3D-DWPSIF序列、DW-EPI序列检测SNR低于Ⅱ、Ⅲ、Ⅳ级,Ⅱ、Ⅲ级低于Ⅳ级,DW-bSSFP序列检测SNRⅠ级<Ⅱ级<Ⅲ级<Ⅳ级(P<0.05)。不同分级髌骨软化症患者DW-bSSFP序列检测CNR高于3D-DWPSIF序列、DW-EPI序列(P<0.01);Ⅰ级髌骨软化症患者3D-DWPSIF序列、DW-EPI序列检测CNR高于Ⅱ、Ⅲ、Ⅳ级,Ⅱ、Ⅲ级高于Ⅳ级,DW-bSSFP序列检测CNRⅠ级>Ⅱ级>Ⅲ级>Ⅳ级(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3D-DWPSIF序列、DW-EPI序列、DW-bSSFP序列均对髌骨软化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尤其DW-bSSFP序列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一致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弥散磁共振成像 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 平衡稳态自由进动 平面回波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技术在膀胱癌MRI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馨心 王绎忱 +4 位作者 王思聪 李敏 胡满仓 陈雁 赵心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 DLR)技术对膀胱癌MRI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初诊患者分别行膀胱MRI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 echo, FSE)-T2WI和DLR快速FSE-T2WI...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 DLR)技术对膀胱癌MRI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初诊患者分别行膀胱MRI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 echo, FSE)-T2WI和DLR快速FSE-T2WI扫描,并保存未使用DLR的原始快速FSE-T2WI。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三组T2WI(常规FSE-T2WI、快速FSE-T2WI和DLR快速FSE-T2WI)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图像伪影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5分标准)。由1名放射科医师测量病变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病变与髂腰肌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对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Friedman检验,比较分析三组T2WI的主观评分和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Weighted-Kappa检验比较组间及组内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2例膀胱癌患者,年龄39~93(65±11)岁。缩短扫描时间的快速FSE-T2WI的整体图像质量、伪影评分、SNR(63.2±25.5 vs. 94.7±40.8,P<0.05)、CNR(40.0±19.0vs. 59.6±29.8,P<0.05)均显著低于常规FSE-T2WI;应用DLR显著提高快速FSE-T2WI的整体图像质量、伪影评分、SNR(256.7±102.9 vs. 63.2±25.5,P<0.05)、CNR(168.0±77.3 vs. 40.0±19.0,P<0.05);DLR快速FSE-T2WI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及SNR(256.7±102.9 vs. 94.7±40.8,P<0.05)和CNR(168.0±77.3 vs. 59.6±29.8,P<0.05)显著高于常规FSE-T2WI。结论 DLR可以缩短图像扫描时间,并在定量和定性方面提高图像质量,使膀胱癌患者更快完成MRI检查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深度学习重建 磁共振成像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联合大螺距CT扫描优化主动脉根窦部图像质量的研究
19
作者 蒋磊 谢志远 +1 位作者 高永斌 蔡中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0期2481-2483,共3页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联合大螺距扫描在主动脉扫描中提高主动脉根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及瓣膜部)显示及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46例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联合大螺距扫描在主动脉扫描中提高主动脉根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及瓣膜部)显示及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46例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23例。A组正常进行胸部主动脉增强扫描,B组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加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增强扫描。两组患者扫描管电压均为120 kV,采用自动毫安秒技术。观察两组患者主动脉根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及瓣膜部)的清晰显示率并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主观评价其图像质量。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瓣膜处三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比较两组患者图像中主动脉根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及瓣膜部)显示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主动脉根部,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瓣膜、斜方肌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主动脉根部,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瓣膜SNR值及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增强扫描获得的主动脉根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及瓣膜部)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增强扫描组,同时对图像SNR值及CNR值无明显影响。因此,针对主动脉根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及瓣膜部)的扫描,可以选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以获得更加优质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回顾性心电门控 信噪比 对比度噪声比 主动脉根窦部
下载PDF
双源CT低流率联合低管电压技术在肿瘤患者化疗术后影像评估中的可行性研究
20
作者 魏楠楠 刘杰 郑颖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流率联合低管电压技术在肿瘤患者化疗术后影像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双源CT上腹部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的患者共90例,将患者按照检查时间分为A、B、C三组,... 目的:探讨双源CT低流率联合低管电压技术在肿瘤患者化疗术后影像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双源CT上腹部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的患者共90例,将患者按照检查时间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中A组采用120 kVp扫描,药量448 mgI/kg;B组采用100 kVp扫描,药量336 mgI/kg;C组采用70 kVp扫描,药量224 mgI/kg。A、B两组流速=药量/30 s,C组流速=药量/20 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动脉期和静脉期重建后图像的主观评分、信噪比(signal to noise,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e,CNR)、注射流率、辐射剂量。结果:三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5,P=0.258)。三组图像质量动脉期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38,P=0.358),静脉期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5,P=0.025)。三组腹主动脉图像的SNR、CNR差异显著(F=17.469、21.539,P<0.01);肝门静脉期图像的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1,P=0.023),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55,P=0.148)。三组方案的注射流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46,P<0.01)。结论:与120 kVp扫描上腹部增强图像相比,70 kVp联合低流率可以较好地弥补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管差的缺陷,获得图像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流率 辐射剂量 上腹部增强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