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对流凝结潜热作用对非均匀饱和大气中非地转湿Q矢量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曹钰 苗春生 +1 位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6,共11页
结合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福建省引发的强降水过程,通过考虑对流凝结潜热加热,探讨了对非均匀饱和大气中非地转湿Q矢量(Qum)的改进。结果表明:(1)2009年8月9日08:00(北京时,下同)~10日08:00台风"莫拉克"给... 结合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福建省引发的强降水过程,通过考虑对流凝结潜热加热,探讨了对非均匀饱和大气中非地转湿Q矢量(Qum)的改进。结果表明:(1)2009年8月9日08:00(北京时,下同)~10日08:00台风"莫拉克"给浙江大部分地区和福建中北部地区带来了一次暴雨过程,WRF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了此次强降水过程。(2)850hPa Qum矢量散度场对同期降水落区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散度辐合强度变化与降水强度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3)此次暴雨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对流凝结潜热释放,最大潜热中心主要位于600hPa。(4)考虑对流凝结潜热加热作用得到改进的Qum矢量,600hPa改进后的Qum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期降水落区的指示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诊断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Q矢量 对流凝结潜热 台风“莫拉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岛屿地形和对流凝结潜热对登陆台风“黄蜂”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袁金南 万齐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81-87,共7页
采用广州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以登陆台风“黄蜂”(0214号)为例,研究海南岛屿地形和对流凝结潜热对登陆台风“黄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黄蜂”从海南岛东侧附近经过时,海南岛屿地形对登陆台风“黄蜂”的移动路径影响不明显,但是... 采用广州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以登陆台风“黄蜂”(0214号)为例,研究海南岛屿地形和对流凝结潜热对登陆台风“黄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黄蜂”从海南岛东侧附近经过时,海南岛屿地形对登陆台风“黄蜂”的移动路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海南岛附近的降水有明显影响,模式中有无对流凝结潜热加热对台风“黄蜂”的移动路径和降水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和对流凝结潜热 登陆台风“黄蜂” 有限区域数值模式
下载PDF
台风凤凰形成发展过程中对流凝结潜热和感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裕禄 方祥生 +1 位作者 金飞胜 方素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1-57,共7页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分析了台风凤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积云对流潜热加热和海面感热通量。表明:感热释放通过海气相关作用使海面风及对流层涡度增强,可能是台风初始低压的形成机制;积云对流潜热释放不但使台风中心增暖并使台风中间...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分析了台风凤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积云对流潜热加热和海面感热通量。表明:感热释放通过海气相关作用使海面风及对流层涡度增强,可能是台风初始低压的形成机制;积云对流潜热释放不但使台风中心增暖并使台风中间层上升运动增强,从而促使台风加强和发展,因此,对流凝结潜热是台风凤凰维持和发展的主要热力和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对流凝结潜热 感热通量 平均涡度
下载PDF
梅雨锋暴雨过程潜热及反馈机理个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晓芳 陆汉城 《气象科技》 2006年第5期567-573,共7页
在对2003年6月24-25日的一次江南北部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合理模拟的基础上,应用模式输出资料,系统分析了暴雨过程中大尺度稳定凝结加热(Hs)及对流凝结加热(Hc)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其潜热在暴雨过程中的反馈作用。研究表明在这次暴... 在对2003年6月24-25日的一次江南北部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合理模拟的基础上,应用模式输出资料,系统分析了暴雨过程中大尺度稳定凝结加热(Hs)及对流凝结加热(Hc)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其潜热在暴雨过程中的反馈作用。研究表明在这次暴雨过程中,主要以Hc为主,平均的Hs、Hc均主要分布在900~250hPa,最大值位于400hPa附近;在暴雨发展过程中,Hs、Hc随暴雨的增大而增大,且加热层次不断加深;去除潜热的“干”敏感性试验表明,潜热释放加热了深厚的大气层,使得高层加压辐散,暴雨北侧高空西北急流加强,低层减压辐合,暴雨南侧的低空西南急流加强,同时使得低层的切变线得以维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热 大尺度稳定凝结潜热 对流凝结潜热 梅雨锋暴雨 反馈机制
下载PDF
一次梅雨暴雨过程中潜热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林开平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8-473,共6页
本文针对1991年7月5日20时-6日20时一次江淮梅雨过程,计算了潜热的释放,并揭示出潜热具有以下特点: (1)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有大量凝结潜热释放,且在梅雨锋暴雨的强盛时期潜热释放最多。 (2)在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对流凝结潜... 本文针对1991年7月5日20时-6日20时一次江淮梅雨过程,计算了潜热的释放,并揭示出潜热具有以下特点: (1)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有大量凝结潜热释放,且在梅雨锋暴雨的强盛时期潜热释放最多。 (2)在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明显大于大尺度稳定凝结潜热的释放,且主要集中在650hPa—550hPa,它的强弱变化与实际降水强度变化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凝结潜热 大尺度稳定凝结潜热 梅雨锋暴雨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华南汛期暴雨过程的潜热计算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廖胜石 罗建英 林开平 《广西气象》 2005年第2期4-8,共5页
利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1°×1°网格资料,计算了发生在华南汛期一次强暴雨过程中的潜热,并探讨了这次强暴雨过程中潜热的演变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南汛期暴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潜热,其变化与暴雨强度的演变... 利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1°×1°网格资料,计算了发生在华南汛期一次强暴雨过程中的潜热,并探讨了这次强暴雨过程中潜热的演变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南汛期暴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潜热,其变化与暴雨强度的演变相一致。暴雨区上空强烈的对流凝结潜热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在垂直方向上对流凝结潜热的极大值呈双峰型特征,极大值所在高度随着暴雨的增强有上传的趋势。大尺度凝结潜热的极值大小及其所出现的高度层都异于对流凝结潜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热 对流凝结潜热 大尺度凝结潜热 华南暴雨
下载PDF
Effect of condensation latent heat release on the relative vorticity tendency in extratropical cyclones:a case study 被引量:1
7
作者 SHEN Yang SUN Yana LIU Duany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0年第4期275-285,共11页
Taking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that produced extreme precipit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condensation latent heat release(LHR)to relative vorticity tendency based on the com... Taking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that produced extreme precipit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condensation latent heat release(LHR)to relative vorticity tendency based on the complete-form vertical vorticity tendency equ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ing rate of convectional condensation LHR can reach up to about 40 times that of stable condensation LHR.Both the stable and convectional heating centers are higher than 700 hPa,which would cause∂Q/∂z>0 and a positive vorticity source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The vertical gradient of stable condensation LHR contributes little to the growth of relative vorticity,while the relative vorticity tendency associated with the vertical gradient of convectional condensation LHR can be an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e former.The positive vorticity source is always located right below the latent heating center,and its maximum value can always be foun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Convectional LHR is the primary factor for cyclon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batic heating.The horizontal gradient of total condensation LHR can contribute about 65%of the actual vorticity growth,but the effect of the vertical gradient of convectional condensation(LHR)can reach twice as much.The adiabatic heating from LHR can cause vorticity tendency directly.However,it can also change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gradient of potential temperature,which can further induce vorticity tend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te-form vertical vorticity tendency equation stable condensation latent heat convectional condensation latent heat vorticity tenden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