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郑彬 林爱兰 +1 位作者 谷德军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的最新研究概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TBO的专门研究和近年来国内外的TBO研究工作,对TBO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最新研究指出,热带...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的最新研究概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TBO的专门研究和近年来国内外的TBO研究工作,对TBO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最新研究指出,热带暖海区的海-气耦合过程可以维持TBO循环而无需热带东太平洋的参与,表明了TBO确实是独立于ENSO而存在的海-气耦合系统,但是对于TBO的本质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综述 海-气相互作用 际变率
下载PDF
东亚季风演变与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崇银 阙志萍 潘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2863-2868,共6页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BO)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揭示出的新现象,其机理尚未完全搞清楚.用ECMWF逐日格点再分析资料(1961~2000年)以东亚季风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对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都具有一定表征能力的区域,根据风场(东北-西南向风速)定...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BO)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揭示出的新现象,其机理尚未完全搞清楚.用ECMWF逐日格点再分析资料(1961~2000年)以东亚季风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对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都具有一定表征能力的区域,根据风场(东北-西南向风速)定义了一个冬、夏季统一的通用东亚季风指数(EAMI),它既可描写东亚冬季风,也可以描写东亚夏季风,还能反映东亚冬季风和东亚夏季风之间的转换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东亚冬季风和东亚夏季风的变化之间有很好的联系.一般,强东亚冬季风活动有利于其后东亚夏季风偏强;反之,弱东亚冬季风活动则有利于其后东亚夏季风偏弱.但是,强(弱)东亚夏季风活动却有利于其后东亚冬季风偏弱(强).因此,东亚季风异常的这种循环变化特征,也就是东亚夏季风与东亚冬季风的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是导致东亚地区出现TBO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际变化 相互作用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TBO)机制
原文传递
对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彬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6,共8页
对流层大气环流和气象气候要素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被称为Tropospheric(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综述了各种TBO现象及其机理研究。目前发现对流层中温度、气压、风场、降水以及季风、副高等系统都存在TBO变化;其机理... 对流层大气环流和气象气候要素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被称为Tropospheric(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综述了各种TBO现象及其机理研究。目前发现对流层中温度、气压、风场、降水以及季风、副高等系统都存在TBO变化;其机理研究表明,热带海洋(主要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和平流层QBO在TBO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欧亚雪盖和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可能也会影响T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周期振荡(TBO) 热带海洋 平流层周期振荡(QBO)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空间分布及背景场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贾建颖 王永 +2 位作者 孙照渤 刘毅 陈海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00-2309,共10页
本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使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1 951~2005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空间模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场.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降水季节性差... 本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使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1 951~2005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空间模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场.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降水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是主要的降水期并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TBO)特征,中国东部地区是降水TBO方差变化最大的区域.(2)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存在两个主要的空间模态,第1模态以27°N为界南北成反位相的变化关系,降水振幅较大;第2模态降水振幅相对较小,大值中心位于河套华北地区.(3)形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的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环流背景场明显不同.第1模态与西太平洋海温成正相关,与东太平洋海温成负相关.第2模态则主要与日本海附近的海温成正相关.当夏季降水TBO以江淮偏多时(第1模态),西太平洋海温偏高,东太平洋海温偏低,中国东部及沿海上空850 hPa有异常反气旋,500 hPa高度相关场东亚上空呈"正负正"波列特征,200 hPa南亚高压加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当夏季降水TBO降水位置偏北时(第2模态),中国东部及沿海上空有异常气旋,200 hPa南亚高压偏弱,西风急流位置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时空分布 环流 海温
下载PDF
南亚季风区TBO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琳 李崇银 阙志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1961—2000年的ECMWF逐日格点资料和印度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别是印度的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准两年振荡(TBO)特征。为了研究南亚地区TBO的机理,定义了一个统一的南亚季风指数来描述南亚冬季风和南亚夏季风以及两者... 1961—2000年的ECMWF逐日格点资料和印度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别是印度的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准两年振荡(TBO)特征。为了研究南亚地区TBO的机理,定义了一个统一的南亚季风指数来描述南亚冬季风和南亚夏季风以及两者之间的转换特征。通过研究南亚季风指数的异常变化特征,发现南亚冬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通常来说,强(弱)的南亚冬季风后南亚夏季风活动一般偏弱(强);另外,偏强(弱)的南亚冬季风一般发生在强(弱)南亚夏季风活动后。南亚夏季风和南亚冬季风的这种循环演变特征可能是南亚地区出现TBO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南亚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BO) 季风
下载PDF
集成物理统计模型在南海夏季风预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郑彬 李春晖 +2 位作者 林爱兰 谷德军 何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9-588,共10页
利用影响南海夏季风年际变化的主要气候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和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相关的气候因子,提出了以过程判别函数确定物理过程的持续性,建立年际尺... 利用影响南海夏季风年际变化的主要气候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和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相关的气候因子,提出了以过程判别函数确定物理过程的持续性,建立年际尺度的集成物理统计预测模型,而非年际尺度变率由经验统计模型预测,二者相结合,发展了集成物理-经验统计预测模型。经验模型在拟合时段的回报结果很好,但在独立样本预测时效果明显降低,其中预测评分(PS)降低了23%,距平相关系数(ACC)降低了63%;相比之下,集成物理-经验统计预测模型在独立样本预测时比经验模型有更好的预测结果(PS评分提高了9.5%,ACC提高了75%),且预测结果相对稳定。此外,集成物理-经验统计预测模型对南海夏季风降水的空间分布也有一定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物理统计模型 经验统计模型 南海夏季风
下载PDF
New Metrics of the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 i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Its Interdecadal Shift
7
作者 DAI Zhi-Xi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3年第6期440-444,共5页
This study designed a simple index for measuring irregular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 activities, which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at the TBO i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the most important summer ... This study designed a simple index for measuring irregular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 activities, which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at the TBO i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the most important summer precipitation system for China, has strengthened rather than weakened 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lead/la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ASM and tropical Indian-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sugges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basin SST and EASM coupling processes and that this alternative correlation pattern is likely related to TB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ccurred only in recent decades, which implies a reinforcement of TBO in the EASM. From records of representative points in the Indian-Pacific, the interdecadal intrinsic SST modes of the areas can be obtained with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owing to its good temporal locality.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Indian-Pacific SST interdecadal trends that include out-of-phase and in-phase warm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late 1970s, respectively, 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TBO interdecadal augmentation present since the late 197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O interdecadal shift EASM Indian-Pacific S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