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共生式发展:从病态到常态 被引量:12
1
作者 武小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6,共7页
"共生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和认识论,为中国社会转型以及中国社会"二重性"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依据共生理论分析,"二元病态共生"是建国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具体表征,主要包括计划经济... "共生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和认识论,为中国社会转型以及中国社会"二重性"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依据共生理论分析,"二元病态共生"是建国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具体表征,主要包括计划经济时期的"寄生共生"、改革开放时期的"偏利共生"、后税费时期的"非对称式互惠共生"三种关系形态,并且这种"二元病态共生"的表达形态实质反映为对社会正义的缺失、偏离和违背。根据共生理论预设,"对称互惠共生"是共生系统的演化方向,对此,从"政治共信、经济共享、生态共荣、社会共识、文化共存"五个维度对"对称式互惠共生"这一城乡"常态"关系进行理论建构,可在"双向、合作与多元"的后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社会正义理念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城乡二元性 社会正义 对称式互惠共生
下载PDF
共生式课堂教学的演变:从病态异化到常态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波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6-40,共5页
"共生理论"作为一种重要分析范式和认识论,为课改以及师生主体"二元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依据共生理论分析,课堂教学的场景主要表现为"偏利共生、非对称式互惠共生、对称式互惠共生"三种关系,而... "共生理论"作为一种重要分析范式和认识论,为课改以及师生主体"二元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依据共生理论分析,课堂教学的场景主要表现为"偏利共生、非对称式互惠共生、对称式互惠共生"三种关系,而"对称式互惠共生"是一种"双赢"和"多赢"的理想模式,代表着共生发展的总趋势和演化的总方向。为此,从"思想互信、利益同享、生态共荣、责任共担、文化共融"五个维度对"对称式互惠共生课堂"进行解构,可在后课改阶段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和实现从知识到思维再到人格、从自主到自发再到自觉等理念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师生二元性 对称式互惠共生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