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例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患者MR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舒红格 周舒畅 +1 位作者 李丽 张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患者的MR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特点。结果:肿瘤性病变5例,病毒性脑炎7例,代谢性病变肝豆状核变性4例,急性动脉性脑梗死5例,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伴双侧丘...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患者的MR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特点。结果:肿瘤性病变5例,病毒性脑炎7例,代谢性病变肝豆状核变性4例,急性动脉性脑梗死5例,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伴双侧丘脑静脉性梗死3例。MRS有助于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弥散受限;ESWAN对顺磁性物质敏感;MRV可直观显示脑静脉。结论:双侧丘脑对称性改变可见于多种疾病,其常规MR表现类似,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功能MR,有利于正确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 MR成像 临床表现
下载PDF
颈部动静脉瘘致颅内双侧对称性病变1例报告
2
作者 邹璇 邢永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6-67,共2页
颅内双侧对称性病变常见于脑梗死、缺血缺氧脑病、感染中毒性脑病、代谢性脑病、静脉窦血栓、硬脑膜动静脉瘘[1]、变性疾病、肿瘤等。其病因复杂,鉴别困难,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颈部动静脉瘘致颅内双侧对称性病变的... 颅内双侧对称性病变常见于脑梗死、缺血缺氧脑病、感染中毒性脑病、代谢性脑病、静脉窦血栓、硬脑膜动静脉瘘[1]、变性疾病、肿瘤等。其病因复杂,鉴别困难,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颈部动静脉瘘致颅内双侧对称性病变的病例汇报交流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颅内对称性病变
下载PDF
以双侧颅内多发对称性病变为影像表现的神经精神狼疮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嘉欣 韩宇娟 +2 位作者 杨苗苗 胡健 曹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产生过多的自身核酸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侵犯机体各个组织器官,诱发炎症反应和损伤[1]。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产生过多的自身核酸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侵犯机体各个组织器官,诱发炎症反应和损伤[1]。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死性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各异、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本文将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双侧白质、基底神经节、丘脑、脑干及脊髓的罕见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双侧颅内对称性病变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脑内对称性病变的CT诊断
4
作者 刘生荣 李焕吉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3期20-20,46,共2页
关键词 脑内对称性病变 CT诊断 CT表现
原文传递
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胡东劲 严建春 张卫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 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各种疾病 ,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 1 6例 ,其中肝豆状核变性 5例 ,EB病毒性脑炎 3例 ,一氧化碳中毒 8例。均行CT平扫。结果  1 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 (壳核、苍白球... 目的 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各种疾病 ,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 1 6例 ,其中肝豆状核变性 5例 ,EB病毒性脑炎 3例 ,一氧化碳中毒 8例。均行CT平扫。结果  1 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 (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 )对称性低密度 ,其中 1对、2对或 3对核团同时受累。结论 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疾病很多 ,其中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性脑炎和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一定CT特征。了解具有以上CT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查 ,豆状核低密度影消失 (图 3、4 ) ;累及双侧豆状核和尾状核者 1例 ,经治疗 1个月后复查 ,仅尾状核低密度影消失而豆状核低密度影仍存在 (图 5、6)。一氧化碳中毒 8例均为非急性期 ,均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 ,且境界清楚 (图 7)。3 讨论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疾病较多 ,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3.1 代谢性疾病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代谢性疾病中 ,以肝豆状核变性最常见。本病又称Wilson病 ,是一种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肝脏不能将铜分泌入胆道 ,致使铜沉积在器官和组织中而造成损害[1 ] 。临床上按病变发展过程分为症状前期、肝期和脑期 ,各期脑CT均可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基底核 对称性低密度病变 CT 诊断
下载PDF
双眼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雪菲 单飞雪 张晓梅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84-385,共2页
目的 归纳与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几个眼部因素 ,并确定抑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的眼内保护性因素及促进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的眼内危险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6例具有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眼... 目的 归纳与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几个眼部因素 ,并确定抑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的眼内保护性因素及促进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的眼内危险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6例具有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眼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另一眼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且保持该状态 2年或超过 2年 (平均 3.6年 )的病例 ,并分析与之形成有关的眼内保护性因素及眼内危险性因素。结果 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是促进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眼内危险性因素 ,而广泛的视网膜脉络膜瘢痕是抑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眼内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保护性因素 危险性因素
下载PDF
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眼局部相关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小川 余杨桂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asymmetricdiabeticretinopathy)与眼局部因素的关系 ,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保护因素或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4 0例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资料。结果 完...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asymmetricdiabeticretinopathy)与眼局部因素的关系 ,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保护因素或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4 0例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资料。结果 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和近视为DR的保护因素 ;部分PVD、视网膜静脉阻塞为DR的危险因素。结论 与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的诸多眼内保护性因素或危险性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局部因素
下载PDF
MRI诊断乳腺X线非对称性致密影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志梅 肖建云 孙蓉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0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乳腺X线非对称性致密影病变中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2月的80例乳腺X线非对称性致密影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变无肿块、钙化、结构扭曲等,全部采用MRI扫描,观察病灶的形态、分布、动态... 目的:探讨MRI诊断乳腺X线非对称性致密影病变中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2月的80例乳腺X线非对称性致密影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变无肿块、钙化、结构扭曲等,全部采用MRI扫描,观察病灶的形态、分布、动态增强、时间-曲线和周围影像学改变。结果:肿块型强化15例,非肿块型强化65例;病灶强化均匀9例,不均匀71例;其中伴有多发脓肿、壁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3例;病变乳内血管异常改变4例,皮肤表面增厚4例,皮下水肿2例,淋巴结增大1例;时间-曲线Ⅰ型39例,Ⅱ型24例,Ⅲ型17例。乳腺恶性病变31例(其中导管原位癌7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小叶原位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乳腺血管肉瘤3例,乳腺导管癌合并乳腺小叶癌8例);良性病变49例(其中乳腺增生病6例,硬化性腺病10例,慢性炎症7例,肉芽肿性乳腺炎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6例,囊肿伴感染4例,纤维腺瘤3例)。结论:MRI能发现乳腺X线非对称性致密影病变的良、恶性病变,特别是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 对称性致密影病变 MRI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恩再适联合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9
作者 孙海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8-89,91,共3页
目的观察恩再适(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48例糖尿病对称性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组,24例采用恩再适联合疏血通静点治疗,另外24例采用甲钴胺肌注治疗作对照组,2周后比... 目的观察恩再适(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48例糖尿病对称性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组,24例采用恩再适联合疏血通静点治疗,另外24例采用甲钴胺肌注治疗作对照组,2周后比较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恩再适加疏血通方案治疗症状改善有效率达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没有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结论恩再适联合疏血通是治疗糖尿病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再适 疏血通注射液 糖尿病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表现为双侧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江飞 李洪亮 +6 位作者 周然 蔡皓冰 黄清 杨欢 李静 周昊 曾秋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报道一例表现为双侧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具有双侧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影像表现的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2019-10-12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的1... 目的报道一例表现为双侧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具有双侧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影像表现的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2019-10-12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的1例具有双侧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影像表现的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同时系统性回顾具有双侧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的NMOSD文献,分析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共检出6篇文献6例存在双侧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的NMOSD患者,包括本次报告1例共7例患者纳入分析。患者均为女性,首次发病年龄14~58岁〔中位数(四分位数)29(21,38)岁〕,发现脑白质病变的年龄为48~69岁〔中位数(四分位数)54(48,67)岁〕,病程9~37年,中位病程(四分位数)30(12,37)年。患者起始症状为视力下降5例,肢体无力2例。所有患者均有视神经炎发作,5例患者有脊髓炎发作,其中3例为纵向延伸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7例患者中有2例合并干燥综合征。所有患者均为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患者。脑脊液异常5例,均寡克隆带阳性,微量蛋白升高1例,白细胞轻度增高1例。7例患者磁共振成像均存在双侧弥漫对称的脑白质病灶,均累及双侧对称皮质下、侧脑室旁,其中累及脑干、小脑及颞极各6例、累及基底节4例。急性发作期5例患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同时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序贯治疗中应用硫唑嘌呤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吗替麦考酚酯各2例。随访期内1例发生了3次复发。7例患者总体残疾程度较高,5例患者有明显的视力受损,3例患者行走功能明显受损。结论表现为双侧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的NMOSD临床罕见,本组7例患者均为长病程女性患者,AQP4抗体均为阳性、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率高,临床后期总体残疾程度较高。早期有效治疗可能减少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双侧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 抗AQP4抗体 寡克隆带
下载PDF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发病机理与CT诊断
11
作者 刘静才 李欣 《中华综合医学》 2001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基底节区 对称性低密度病变 发病机理 CT诊断
下载PDF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发病机制与CT诊断
12
作者 刘静才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31-432,共2页
关键词 脑部疾病 影像学 发病机制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 CT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宁光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5期17-20,共4页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因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任何部分,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复杂的并发症,累及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慢性感觉运动性的对称性...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因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任何部分,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复杂的并发症,累及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慢性感觉运动性的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本文将重点介绍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常是一个隐匿、渐进的过程,其病理改变的严重性与症状的出现及其严重性往往不一致,通常先引起患者感觉异常(感觉减退、缺失),继而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以至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病变诊断 慢性高血糖状态 神经系统损伤 病理生理改变 自主神经病变 感觉减退
下载PDF
针药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6例临床观察
14
作者 张亚平 王晓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508-2509,共2页
目的探讨针药治疗糖尿病并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6例病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针药治疗和普通治疗,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二、三疗程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治疗糖尿病并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 目的探讨针药治疗糖尿病并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6例病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针药治疗和普通治疗,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二、三疗程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治疗糖尿病并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方法治疗,其原因可能是针刺疗法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胰岛功能、扶正祛邪,提高人体免疫力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糖尿病 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对称性大脑底节病变的磁共振成像所见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世和 赵节绪 +1 位作者 江新梅 宋晓楠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对称性大脑底节病变 磁共振成像 神经变性病 中毒 缺血 缺氧 感染
原文传递
肌醇片分组配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杨桂云 尹永英 刘德学 《医药论坛杂志》 1995年第5期19-19,共1页
肌醇片分组配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杨桂云,尹永英,刘德学(河南省南阳卫生学校南阳市473058)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的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对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改变有了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但... 肌醇片分组配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杨桂云,尹永英,刘德学(河南省南阳卫生学校南阳市473058)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的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对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改变有了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但其临床治疗尚无统一的较好疗法。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 疗效分析 治疗糖尿病 精制蝮蛇抗栓酶 甲襞微循环 血流变 脉络宁 肌醇 山梨醇 药物疗效
下载PDF
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肖华 郑玉萍 +2 位作者 熊全臣 权彦龙 余华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双眼非对称性改变的原因。方法收集非对称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根据双眼病变的不对称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不对称和重度不对称两组。对每组病人分析可能引起非对称性病变的多种因素,包括:颈动...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双眼非对称性改变的原因。方法收集非对称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根据双眼病变的不对称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不对称和重度不对称两组。对每组病人分析可能引起非对称性病变的多种因素,包括: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双侧眼动脉血流速峰值,眼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发生和是否行白内障手术。结果在轻度不对称的病例组中,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相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眼动脉的血流速度减慢和眼压升高。在重度不对称病例组中,病变较重侧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64%,较轻侧为18%,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明显的危险因素,而且双侧眼动脉血流速度和眼压的不平衡程度亦更明显。两组患者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是否行白内障手术均与病变的不对称程度无关。结论双侧眼灌注的不平衡是发生非对称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而单侧颈动脉的血流障碍是加重双眼病变不对称程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眼灌注
原文传递
眼压与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部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瑶 安建斌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眼压与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部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① 12例患者 (内分泌科诊断为 2型糖尿病 ;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血液病等全身病 ;结合直接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非对称性糖尿病... 目的 探讨眼压与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部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① 12例患者 (内分泌科诊断为 2型糖尿病 ;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血液病等全身病 ;结合直接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每位患者较重眼归为一组 ,较轻眼归为一组 ,共两组。②采用日本产TOPCON自动眼压仪测量眼压 ;采用美国产HDL -5 0 0 0型彩色多普勒仪检测患者颈部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③统计学处理 (SPSS10 0版统计软件 ) :两组眼压采用配对t检验 ;眼压与同侧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做相关分析。结果 ①较轻组眼压为 16 5 8± 1 5 1mmHg ,较重眼组为 18 42± 1 62mmHg ,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②颈内动脉(ICA) :较轻组I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SV )为 47 47± 8 62cm/s ,与眼压无相关性 (r =-0 160 ,P =0 619) ;较重组PSV为 43 63± 9 16cm /s ,与眼压无相关性 (r =-0 5 2 9,P =0 0 77)。③眼动脉 (OA) :较轻组PSV为 2 7 2 7± 12 2 0cm/s ,与眼压呈负相关 (r =-0 60 0 ,P =0 0 3 9) ;较重组PSV为 2 0 0 2± 5 3 2cm/s ,与眼压呈负相关 (r =-0 72 1,P =0 0 0 8)。④视网膜中央动脉(CRA) :较轻组PSV为 8 41± 2 0 5cm /s ,与眼压呈负相关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颈部血管 球后血管 血流动力学 微血管并发症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糖尿病患者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路玫 李昆珊 王佳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患者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和西药组(29例)。两组皆进行基础治疗,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此基础上,针刺...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患者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和西药组(29例)。两组皆进行基础治疗,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此基础上,针刺组予以针刺膈俞、胃脘下俞、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阿是穴等进行治疗;西药组采用硫辛酸0.6g、前列地尔10mg静脉滴注。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d,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各自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两组间腓总神经SNCV及MNCV比较,针刺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间正中神经MNCV比较,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正中神经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9%(26/31),优于西药组的62.1%(18/29,P<0.05)。结论:针刺和常规西药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皆具有良好的疗效,针刺在改善患者感觉障碍、反射及肌力减弱等临床体征、提高患者神经的传导性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针刺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婴儿脚气病致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表现(附25例分析)
20
作者 李军 赵家年 +1 位作者 蒋会东 韦树华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12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婴儿脚气病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 CT扫描 临床资料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