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对称野在共面相邻照射中的剂量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穆向魁 孙磊 +1 位作者 陈庆 杨兴纲 《齐鲁肿瘤杂志》 1999年第3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对称野 相邻照射 剂量分布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乳腺癌锁骨上野与切线野邻接非对称照射野的放疗摆位及照射方法
2
作者 张声江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锁骨上 切线 对称照射 放疗摆位 照射方法 放疗
下载PDF
非对称野校正系数的测量
3
作者 黄金汉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4年第9期45-45,共1页
独立准直器已成为直线加速器的标准配置,准直器的四个叶片分别由四个电机驱动,可形成射野中心偏离线束中心轴的射野,此类射野称非对称或偏轴射野,非对称野在用干共面或非共面相邻野的衔接时,可避免在相邻区出现剂量不均匀的现象,... 独立准直器已成为直线加速器的标准配置,准直器的四个叶片分别由四个电机驱动,可形成射野中心偏离线束中心轴的射野,此类射野称非对称或偏轴射野,非对称野在用干共面或非共面相邻野的衔接时,可避免在相邻区出现剂量不均匀的现象,在放疗过程中需要缩野,扩野或复发再程治疗时,可使用非对称野,而保持等中心位置不变。随着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对非对称野校正系数的测量就显得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野 校正系数 测量 独立准直器 剂量计算
原文传递
动态楔形因子在肿瘤放射治疗临床剂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振桁 杨文 +2 位作者 吴弟群 曹洋 唐武兵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3350-3353,共4页
目的:动态楔形技术即在加速器治疗时用计算机控制铅门的运动以使X线在所设定的照射野和深度处得到治疗所需要的楔形等剂量线分布,以代替传统的物理楔形板。在1978年,P.K.Kijewski等人[1]提出动态楔形技术(DW)之后,上个世纪90年代,John.P... 目的:动态楔形技术即在加速器治疗时用计算机控制铅门的运动以使X线在所设定的照射野和深度处得到治疗所需要的楔形等剂量线分布,以代替传统的物理楔形板。在1978年,P.K.Kijewski等人[1]提出动态楔形技术(DW)之后,上个世纪90年代,John.P.Gibbons[2]提出了将动态楔形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对Varian加速器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Siemens医用直线加速器报道尚少。方法:本文以Siemens Primus医用直线加速器为研究对象,在水箱中放入0.6 cc电离室并与NE2620型剂量仪相连,分别对6 MV和15 MV光子线在dmax深度处进行测量。通过实验,找出适合Siemens Primus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动态楔形临床剂量计算公式。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按照经验公式所拟合出来的公式与通过与Siemens Primus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动态楔形因子的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出现的参量[3]的理论值比较,即文中的公式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比较,在用于临床时,我们发现,实验拟合出来的公式满足临床要求,误差结果在1%~2%内。结论:对于Siemens Primus加速器,在应用动态楔形技术时,对于对称野在临床剂量计算过程中,可以不考虑EDWF值,即与常规剂量计算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楔形技术 动态楔形因子 对称野 临床剂量计算公式 剂量验证
下载PDF
电子束不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陈英海 杨月琴 +2 位作者 马玉红 郑进 邹丽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不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用电离室法对不同大小限光筒不同能量下3个特定照射野按照偏离中心轴不同距离实测其输出因子,计算不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与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的偏差。结果不对称照射野的输出因子... 目的探讨电子束不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用电离室法对不同大小限光筒不同能量下3个特定照射野按照偏离中心轴不同距离实测其输出因子,计算不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与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的偏差。结果不对称照射野的输出因子随着偏轴距离的变化规律与所对应限光筒标准方野离轴比的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提示不对称照射野的输出因子与标准方野的离轴比相关。限光筒和铅挡野大小对输出因子偏差值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电子束不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的变化主要与标准方野的离轴比有关,是否修正可根据标准方野离轴比的变化情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照射 输出因子 对称照射
原文传递
Chromatic Adaptation to Complex Field
6
作者 李为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1993年第2期134-140,共7页
Chromatic adaptation of human eyes to complex field is investigated using binocular asymmetric match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 of chromatic adapta- t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average color of adapting ... Chromatic adaptation of human eyes to complex field is investigated using binocular asymmetric match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 of chromatic adapta- t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average color of adapting field, whereas no obvious change oc- curs when the number of hues and their color differences vary in a complex field. The shifts of perceived color evoked by chromatic adaptation in CIE 1976 L U V color space are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l to the average col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dapting field and referenc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 vision chromatic adaptation / complex field binoculur asymmetric match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