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历史文脉在工业遗址景观中的再现研究——以晨光1865园区的两种对立文化为例 |
马曼.哈山
|
《建筑与文化》
|
2016 |
1
|
|
2
|
试论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与统一 |
方明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3
|
超越对立:论张隆溪的跨文化研究 |
孙华明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4
|
《印度之行》中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
张艳
|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
2011 |
0 |
|
5
|
在文化的对立中徘徊——《茫茫藻海》中的矛盾书写 |
甘小盼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7 |
0 |
|
6
|
论文化的包容性 |
戴圣鹏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7
|
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以S市实验中学为例 |
杨小华
|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8
|
跨文化交际中的批评性文化意识:由文化帝国主义走向文化共生 |
郭绍波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3 |
4
|
|
9
|
关于“非主流”青少年亚文化的思考 |
寸洋
|
《青年记者》
|
2009 |
3
|
|
10
|
“古今中西之争”下的学衡派——评《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 |
李欢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1
|
对性别、种族、文化对立的消解——从解构的视角看汤亭亭的《女勇士》 |
蒲若茜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0
|
|
12
|
在文化对立与文化自觉之间 |
赵旭东
|
《探索与争鸣》
|
2007 |
14
|
|
13
|
作为话语的文化与作为生命的实践——习近平“当代文化”和“现实文化”两个概念对于破除中西文化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意义 |
金惠敏
|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
2017 |
5
|
|
14
|
分化与断裂:两种文化对立的根由 |
周丽明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福斯特《印度之行》解读 |
马丽荣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1 |
2
|
|
16
|
“故乡”在《春天的荫影》中的呈现及其审美价值 |
张琼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2 |
0 |
|
17
|
中央之帝为浑沌──读《变徵之音──大众审美中的道德趣味》 |
刘成纪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8
|
差异与相似:翻译思想 |
吉迩.德拉诺瓦
北狄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9
|
阐释学和语用学视角下的花园 |
马如是・戈布布
克里斯托弗·马赫尔(英译)
马佳佳
|
《探索与批评》
|
2020 |
0 |
|
20
|
从跨语言编辑话全球出版 |
孟旭浩
|
《出版参考》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