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文脉在工业遗址景观中的再现研究——以晨光1865园区的两种对立文化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曼.哈山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12期169-170,共2页
在当今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许多工业遗产改造的创意园区的景观质量良莠不齐。在外部活动空间,大多忽略对原工业遗址历史文脉的深入挖掘,导致更新营造没有历史文脉的延续。本文对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的历史脉络进行挖掘,着重园区的流线组织... 在当今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许多工业遗产改造的创意园区的景观质量良莠不齐。在外部活动空间,大多忽略对原工业遗址历史文脉的深入挖掘,导致更新营造没有历史文脉的延续。本文对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的历史脉络进行挖掘,着重园区的流线组织、文脉的再呈现,造就一条有多个节点的游览路线,使园区景观改造能延续场地的历史文脉,旨在为同类型景观的改造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址 景观改造 历史文脉 对立文化
下载PDF
试论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与统一
2
作者 方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52-56,共5页
心理学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存在由来已久,它们贯穿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史.它们在科学观、人性观、本体论、方法论上存在对立,在对人的属性的理解、文化精神及具体研究方法上存在统一.两种文化将最终在既承认对立又承认统一的前提下走... 心理学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存在由来已久,它们贯穿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史.它们在科学观、人性观、本体论、方法论上存在对立,在对人的属性的理解、文化精神及具体研究方法上存在统一.两种文化将最终在既承认对立又承认统一的前提下走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历史演变 文化对立
下载PDF
超越对立:论张隆溪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华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98-102,共5页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些西方人把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无限扩大,乃至到了不可理解的地步。张隆溪在研究中对这种文化对立的差异性研究进行了质疑和批判。他的跨文化研究具有鲜明的平等意识,在语言的阐释中积极寻找中西文学中相通的主题...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些西方人把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无限扩大,乃至到了不可理解的地步。张隆溪在研究中对这种文化对立的差异性研究进行了质疑和批判。他的跨文化研究具有鲜明的平等意识,在语言的阐释中积极寻找中西文学中相通的主题。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应对西方话语而产生的某些结论上,而是要在中西文化的细微阐发中做到同中见异和异中见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隆溪 文化对立 平等意识 相通主题
下载PDF
《印度之行》中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4
作者 张艳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36-137,143,共3页
福斯特在《印度之行》里描写了殖民统治下的印度人和英国人之间的文化对立和冲突以及一些具有自由民主思想的英印人士寻求交流沟通,希望建立友谊的美好愿望,从而展示了不同文化对立的客观性及其融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 印度之行 文化对立 文化融合
下载PDF
在文化的对立中徘徊——《茫茫藻海》中的矛盾书写
5
作者 甘小盼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年第3期93-99,共7页
《茫茫藻海》讲述了两个异族女人被逼疯的过程。废奴法令颁布,她们是受此影响的第一代殖民者,袒露在不再受保护的殖民地。殖民者的衰弱自他们的父辈已见端倪,这三代殖民者是即将崩溃的异域殖民者社会在废奴法令颁布前后的缩影,在他们的... 《茫茫藻海》讲述了两个异族女人被逼疯的过程。废奴法令颁布,她们是受此影响的第一代殖民者,袒露在不再受保护的殖民地。殖民者的衰弱自他们的父辈已见端倪,这三代殖民者是即将崩溃的异域殖民者社会在废奴法令颁布前后的缩影,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殖民文化与被殖民文化、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殖民者后裔的文化身份的寻求。在相对立的文化阵营中矛盾的书写体现了在两种对立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作者真实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对立 矛盾书写 后殖民 《茫茫藻海》
下载PDF
论文化的包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戴圣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7,共6页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文化的多样性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性质的不同。在世界文化大家园中,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存在,是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的重要表现...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文化的多样性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性质的不同。在世界文化大家园中,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存在,是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化观的视野中,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并不意味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包容是绝对的、无限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是有条件的包容,是一种选择性的包容。在阶级社会中,体现不同阶级利益、反映不同阶级立场的核心文化内容,不但无法包容,还有可能是针锋相对与冲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对立与冲突 文化的包容性
下载PDF
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以S市实验中学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小华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23,共3页
新课程的发展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新旧文化对立、冲突和融合的过程。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对课堂文化的认识还存在误区。针对这一问题... 新课程的发展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新旧文化对立、冲突和融合的过程。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对课堂文化的认识还存在误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教师角度建立课堂文化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调研,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明确教师课堂文化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以供教师借鉴。一、调查样本体系及指标选择我们按照课堂物质文化、课堂精神文化、课堂职业文化、课堂行为文化、课堂制度文化五个类别,设计了调查指标体系(如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文化 中学教师 调研 实验 课程改革 指标体系 文化创新 文化对立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的批评性文化意识:由文化帝国主义走向文化共生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绍波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44-47,117,共5页
中国文化如何与西方强势文化互动并扩大自己的话语权,以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及繁荣发展,这是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从批评视角对反映东西方文化关系的相关语料所进行的语义分析表明,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仍然存在,原因之一是西... 中国文化如何与西方强势文化互动并扩大自己的话语权,以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及繁荣发展,这是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从批评视角对反映东西方文化关系的相关语料所进行的语义分析表明,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仍然存在,原因之一是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所力主的全球文化同质化与当前多元文化语境背道而驰。中国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应顺应文化反弹的思潮,努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让东西方文化从二元对立走向消解,实现文化共生与文化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际 东西文化二元对立 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反弹 文化共生
下载PDF
关于“非主流”青少年亚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寸洋 《青年记者》 2009年第16期47-48,共2页
在西方对于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中,为了避免纠缠于“青少年”这一概念界定的暖昧性,以上世纪70年代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研究者从“阶级文化”的角度出发,将青少年文化建立在一个同统治阶级文化对立的位置;并... 在西方对于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中,为了避免纠缠于“青少年”这一概念界定的暖昧性,以上世纪70年代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研究者从“阶级文化”的角度出发,将青少年文化建立在一个同统治阶级文化对立的位置;并通过将同“青少年”相关的“音乐”、“风格”、“生活方式”等符号表意结合、拼贴起来,呈现出一种青少年文化对于主流霸权文化的抵抗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亚文化 非主流 青少年文化 统治阶级 文化研究 70年代 文化对立 生活方式
下载PDF
“古今中西之争”下的学衡派——评《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
10
作者 李欢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I0019-I0019,共1页
“古今中西之争”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界未竟的思想命题。从清末的“国粹与欧化之争”,到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再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古今中西之争”,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这些问... “古今中西之争”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界未竟的思想命题。从清末的“国粹与欧化之争”,到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再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古今中西之争”,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其间,学衡派曾发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呐喊,终因不合时宜而被长期边缘化,甚至遭到不同程度的曲解。郑师渠教授的《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一书以翔实的史料为支撑,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为我们重新梳理了学衡派对此命题的思考。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梳理了一战后世界从东西文化对立走向对话,以及由此引起中国社会文化思潮变动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东西文化论战 社会文化思潮 思想命题 战后世界 文化对立 国粹 中国与西方
下载PDF
对性别、种族、文化对立的消解——从解构的视角看汤亭亭的《女勇士》 被引量:20
11
作者 蒲若茜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本文从解构的视角,立足于性别、种族、文化三方面去解读、阐释汤亭亭的<女勇士>,从而发掘汤亭亭作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对自己的性别、种族和文化所作的思考和质疑.指出汤亭亭并非一个单纯的'解构者':她在消解性别、种族、文... 本文从解构的视角,立足于性别、种族、文化三方面去解读、阐释汤亭亭的<女勇士>,从而发掘汤亭亭作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对自己的性别、种族和文化所作的思考和质疑.指出汤亭亭并非一个单纯的'解构者':她在消解性别、种族、文化对立之后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重建了对立概念间的互动和融合,并重新评价了这些互动和融合对于人类的伟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种族 文化对立 解构 汤亭亭 《女勇士》 美籍华裔女作家 戏剧文学
原文传递
在文化对立与文化自觉之间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旭东 《探索与争鸣》 2007年第3期16-19,共4页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是对文化相对主义所误导的“文化对立”姿态的一种超越。但“文化自觉”概念并无法消解依旧存在的“文化冲突”;且容易衍生为以“文化复旧”为表现形式的“民族的自我中心主义”。位于文化对立与文化...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是对文化相对主义所误导的“文化对立”姿态的一种超越。但“文化自觉”概念并无法消解依旧存在的“文化冲突”;且容易衍生为以“文化复旧”为表现形式的“民族的自我中心主义”。位于文化对立与文化自觉之间,或许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对立 民族的自我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作为话语的文化与作为生命的实践——习近平“当代文化”和“现实文化”两个概念对于破除中西文化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惠敏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5-15,共11页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学术界长久以来局限在一种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中,要么全盘西化,要么唯我独尊,在西方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或左右摇摆,或非此即彼。本文在对习近平"当代文化"和"现实文化"两个概念深入解读...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学术界长久以来局限在一种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中,要么全盘西化,要么唯我独尊,在西方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或左右摇摆,或非此即彼。本文在对习近平"当代文化"和"现实文化"两个概念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现实本位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一"用"的原则,并且能够理解到,从使用的观点看,一切文化,无论中国自己的文化遗产还是作为舶来品的西方文化,都是资源,都是话语,那么僵硬的中西文化二元对立将涣然冰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当代文化 现实文化 中西文化二元对立 话语
原文传递
分化与断裂:两种文化对立的根由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丽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3,共5页
世纪之交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景观,是人类生活陷入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类在经济、政治、知识全球一体化的大语境下,描绘着科技昌明、艺术繁荣的进化论的美好蓝图;但另一方面,却又陷入了人为制造的文化的牢笼,跌人生态、精神等重重危... 世纪之交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景观,是人类生活陷入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类在经济、政治、知识全球一体化的大语境下,描绘着科技昌明、艺术繁荣的进化论的美好蓝图;但另一方面,却又陷入了人为制造的文化的牢笼,跌人生态、精神等重重危机之中。我国科学文化名人张开逊说:人类最先创造的是三种“术”,生存技术、艺术和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对立 断裂 分化 人类生活 生存技术 全球一体化 文化景观 文化名人
原文传递
福斯特《印度之行》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丽荣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5-87,共3页
《印度之行》是英国小说家 E· M·福斯特最著名的一部作品。该作浸透着浓烈的人文主义气息 ,反映出爱情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本文采用无意识理论 ,以小说中心人物阿戴拉的婚姻问题为切入点 ,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对立 。
关键词 无意识理论 象征破译法 文化对立 后殖民主义 福斯特 《印度之行》 小说 英国 人物描写
下载PDF
“故乡”在《春天的荫影》中的呈现及其审美价值
16
作者 张琼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故乡对于劳伦斯的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他的很多小说当中都有他对故乡的自然山水、文化景观的描写。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重新解读《春天的荫影》这部作品,以审美心理为切入点进行文本细读,认为故乡... 故乡对于劳伦斯的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他的很多小说当中都有他对故乡的自然山水、文化景观的描写。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重新解读《春天的荫影》这部作品,以审美心理为切入点进行文本细读,认为故乡在小说中是通过自然投影和文化对立两种方式呈现的,并从审美想象、审美空间和审美张力三个方面探索故乡在小说中体现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自然投影 文化对立 审美价值
下载PDF
中央之帝为浑沌──读《变徵之音──大众审美中的道德趣味》
17
作者 刘成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大众审美 纯粹伦理学 世俗文化 当代审美文化 变徵 “五四”新文化运动 学术研究 文化对立 学术理想 道德理想主义
下载PDF
差异与相似:翻译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吉迩.德拉诺瓦 北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76,共13页
这是一篇思想随笔,我们节选出上下两篇。在自问自答、玲珑剔透的语言中,作者带我们游历了一次思想故国,中国的,西方的,是的,但他要告诉我们的:在欧亚大陆两端起源的思想王国也是我们共同的。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重读思想史的新路径,颠覆... 这是一篇思想随笔,我们节选出上下两篇。在自问自答、玲珑剔透的语言中,作者带我们游历了一次思想故国,中国的,西方的,是的,但他要告诉我们的:在欧亚大陆两端起源的思想王国也是我们共同的。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重读思想史的新路径,颠覆了两大文化板块静态对立的线性认知模式。法国汉学家、哲学家F.于连是文化对立模式的典型代表,作者因此将他的各种公设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差异与相似"从来不可分离,"普遍-特殊"并非如此这般地存在。他者的精神疏离提示我们未思的问题,发现虚假的显而易见,理解分类范畴的特点。局外者清。差异不意味着不可通约或不可翻译。相似不意味着一致。作者在类型学的差异之上描述了中西哲人及思潮的似与不似,指出不同情景中问题的相似性及主题的相似性。从罗马路径了解中国,从中国出发重新发现并重新表述中西方共有的,它们因各取所需而体现了不同的可选择性。作者从学术、形式、语言、沉思、生命、智慧的角度对思想之思想进行了有趣而必要的梳理,让我们看到那些被认为是中-西对立的现象,竟然与贯穿在西方历史内部的古代-现代之间的对立颇多相似。从只见树木到也见森林需要时间,需要更换眼镜,需要走出哲学,需要回到生活,那个人出生、活着、死亡的具体世界。普遍的人类状况生成的诗化的现实肯定比思想和意识形态更普遍。而符号(数学)语言的抽象世界也比历史文化空间更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思想 相似 思想随笔 欧亚大陆 认知模式 文化板块 文化对立 思想史
下载PDF
阐释学和语用学视角下的花园
19
作者 马如是・戈布布 克里斯托弗·马赫尔(英译) 马佳佳 《探索与批评》 2020年第2期203-213,共11页
此文阐述花园意象是欧洲传统的重要部分。关键思想是揭示这一概念的变化,从花园的意义到文学中石化的主题和风格问题,再到花园作为思考世界和文化的可变方式。由此,花园成为艺术表达的普遍方式,成为社会和主体意识的问题。作者聚焦启蒙... 此文阐述花园意象是欧洲传统的重要部分。关键思想是揭示这一概念的变化,从花园的意义到文学中石化的主题和风格问题,再到花园作为思考世界和文化的可变方式。由此,花园成为艺术表达的普遍方式,成为社会和主体意识的问题。作者聚焦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和现代时期,试图发现欧洲美学和社会观念变迁过程中的决定性时刻,它们影响了当下文化中花园的意义。作者的论点一方面是花园的概念建立于文化对立之上:“花园一自然”与“城市一自然”。在作者看来,这些对立如今更多地以石化常识而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和花园概念之间的动态替换,文学展示了这些对立的影响如何在话语中被消除。这一意义的运作揭示了作为跨文化比较问题的花园更深层、更普遍的特征。在这类语境中,花园成为演讲和塑造人类学的空间和场所。文章特别提及了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福柯的异托邦,以及弗里德里希•席勒和乔纳森•卡勒的现代抒情诗理论。该文是以波兰语出版的《隐藏的花园,缺席的空间:当代文学与文化隐喻》(2012)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 文化对立 社会与主体意识
下载PDF
从跨语言编辑话全球出版
20
作者 孟旭浩 《出版参考》 2001年第23期25-25,共1页
图书出版的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不同语言图书翻译之间的平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几乎有一半的翻译作品是从英语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而只有6%的翻译作品是从其他语言翻译成英语的。在美国和英国,只有不到3%的图书是从其他语... 图书出版的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不同语言图书翻译之间的平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几乎有一半的翻译作品是从英语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而只有6%的翻译作品是从其他语言翻译成英语的。在美国和英国,只有不到3%的图书是从其他语言翻译过来的。在当代出版文化中,英语无疑处于一种特权地位。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英语”这个标签是片面而具有欺骗性的:标签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多层次的文化对立和冲突。 加拿大多伦多的哈里昆公司(Harlequin)是一个跨国实体,在全球各地都设有办公室和下属代理,它号称是世界上最多产的大众市场出版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语言 语言翻译 翻译作品 当代出版 英语翻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图书翻译 文化对立 图书出版 大众市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