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对等互动”视角下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
作者 毛郭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8,共9页
“多元对等互动”观念是吴炫教授基于中国先秦唐宋文化经验重新解释”阴阳八卦”提出的原创性文化哲学观念,也是其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当代中国文化理论建设中的实践。从这一观念重新审视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家和作家... “多元对等互动”观念是吴炫教授基于中国先秦唐宋文化经验重新解释”阴阳八卦”提出的原创性文化哲学观念,也是其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当代中国文化理论建设中的实践。从这一观念重新审视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将改变不对等的指导、轻视、排斥等传统批评关系,以及文学文本和批评方法之间的强制阐释、错位阐释和浮泛阐释等关系,文学批评家之间也会消除“话语权力”构成的强弱关系。“多元对等互动”的文化批评理念,有利于形成文学批评彼此尊重对话、互为影响启发的现代健康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对等互动 文学批评 文学生态 人类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女性问题的多元文化对等互动——从《半边天》的“同题合拍”看女性命运共同体
2
作者 赵潞梅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半边天》作为"金砖国家"合作的以"女性"为主题的同题合拍片,连接着来自"天壤之别"的不同社会传统与生活情境的人生多幕剧,通过展现女性问题的"跨国性"表达、表征、诊断,尤其是"镜像化&q... 《半边天》作为"金砖国家"合作的以"女性"为主题的同题合拍片,连接着来自"天壤之别"的不同社会传统与生活情境的人生多幕剧,通过展现女性问题的"跨国性"表达、表征、诊断,尤其是"镜像化""木桶性"的比认、参较、缝合与同构,通过导演与角色接力式的多重切换与讲述,展现了不同文化"多元对等互动"的新型文化理念,是对女性命运共同体内在结构的艺术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半边天》 女性问题 多元对等互动 命运共同体 身份
下载PDF
重新理解中国文化——否定主义对等互动文化哲学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炫 刘鸣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0,共10页
中国学者依附儒道伦理文化去看世界,自然会产生主导性、功利性、群体性的儒道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窄化认知,并以此产生"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中西融汇"等非哲学创造性命题。中国文化的窄化认知忽略了盘古... 中国学者依附儒道伦理文化去看世界,自然会产生主导性、功利性、群体性的儒道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窄化认知,并以此产生"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中西融汇"等非哲学创造性命题。中国文化的窄化认知忽略了盘古三皇创造神所建立的非主导性、超功利性、个体性的信仰传统,一直在民间个体和文学经典中发挥着与儒道历史积淀文化对等互动的作用,并构成中国今天自信自豪文化的立足点。以尊重生命力创造力还是轻视生命力创造力为问题的核心,中国文化完整丰富的认知不仅可以发现中国自己的与西方现代性文化可以打通的优秀文化资源,也可以从中提炼出"对等互动"的中国文化哲学命题与西方"二元对立"不对等文化思维进行交流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窄化认知 生命力创造力信仰 对等互动的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动态互动对等——基于读者反应的翻译批评标准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莹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1年第1期142-144,共3页
本文旨在讨论翻译批评标准,并在分析前人研究和借鉴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一个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这一标准是基于读者反应的批评标准。它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研究读者反应,借助图式理论... 本文旨在讨论翻译批评标准,并在分析前人研究和借鉴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一个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这一标准是基于读者反应的批评标准。它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研究读者反应,借助图式理论,在奈达的"动态对等"基础上提出"动态互动对等",指出原文读者对原文形成的图式若能与译文读者对译文形成的图式达到互动对等,那么从读者反应角度来说,译文就是好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标准 图式 动态互动对等
下载PDF
中国创造性文化的特性及其存在形态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4,共14页
中国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可以打通的创造性体现在:一、伏羲"先天八卦""籍自然创人文符号"以及《史记》和《东坡易传》"尊儒道创个体哲学",都是一种"尊重现实又改造现实"的中国式隐性文化创造经... 中国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可以打通的创造性体现在:一、伏羲"先天八卦""籍自然创人文符号"以及《史记》和《东坡易传》"尊儒道创个体哲学",都是一种"尊重现实又改造现实"的中国式隐性文化创造经验,以"整体中的个体创造"区别于西方二元对立之创造。二、远古对生命力的崇拜、上古对生命的呵护为殷商文化艺术的创造奠定了基础,但在中国文化发展中一直未得到哲学的提升,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文化现代化中断了对自身"生命-生命力-创造力"的有机关系思考。三、从殷墟的"雌雄对等玉雕"到先秦诸子的"思想对等争鸣",再到唐宋的"文化对等交流",不仅可以提供解构西方"二元对立"的思路,而且可为中国现代哲学美学提供"创造关系多元对等"的文化哲学观念。四、中国"分与合"的历史演变,文学经典中作家深层的个体化理解内容穿越表层儒道文化内容的张力,是创造性文化与规范性文化"对等互动"的存在形态,启示我们可以用"对等互动的中国文化"替代百年来"主导决定的中国文化"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隐性创造 尊重性改造 生命与生命力 对等互动
下载PDF
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浅探
6
作者 陈莹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5期J0313-J0314,J0325,共3页
本文尝试建立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包含两个评价标准。一是在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动态互动对等"标准,它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主要基于读者反应。另一个是基于文本的并以"得体"为最高标... 本文尝试建立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包含两个评价标准。一是在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动态互动对等"标准,它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主要基于读者反应。另一个是基于文本的并以"得体"为最高标准并包含诸多参数的实用标准。两个标准构成一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批评标准 读者反应 动态互动对等 得体 参数
下载PDF
试论人类文化创造的多元对等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中国化建构思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炫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3,共10页
当代中国要为人类提供不同于西方文化冲突论和传统儒家大同论的文化哲学,就须以马克思主义方法批判中国传统哲学中人的创造性被抑制,改变西方哲学中个体与群体的不对等关系,建立起一种强调文化性个体之间的多元对等关系。由此,马克思主... 当代中国要为人类提供不同于西方文化冲突论和传统儒家大同论的文化哲学,就须以马克思主义方法批判中国传统哲学中人的创造性被抑制,改变西方哲学中个体与群体的不对等关系,建立起一种强调文化性个体之间的多元对等关系。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当代文化哲学所讲的人类整体性,就不再是任何文化中心论建构的文化不平等和文化同化论之对立、单一性整体,而是文化创造多元对等、彼此尊重和影响的生态整体;也不再是中国"变器不变道"的弱创造性个体和西方"个体至上"的自我中心的个体,而是尊重一切既定的文化创造又能创造性地加以改造的、相互对等的新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创造 对等互动 新整体 新个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