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杂交研究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在虾体内感染过程 被引量:8
1
作者 黄灿华 石正丽 +5 位作者 张建红 张吕平 吴雄飞 J.R.Bonami 陈棣华 吴清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2-246,共5页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syndromebaculovirus,WSSV)核酸探针 ,与人工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对虾组织样品进行原位杂交 ,以动态研究病毒从侵染至对虾发病死亡的过程。将典型感染WSSV的病虾组织投喂健康对虾 ,结果显...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syndromebaculovirus,WSSV)核酸探针 ,与人工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对虾组织样品进行原位杂交 ,以动态研究病毒从侵染至对虾发病死亡的过程。将典型感染WSSV的病虾组织投喂健康对虾 ,结果显示 :WSSV首先通过侵染消化道上皮进入虾体内增殖 ,此后随着细胞裂解、病毒粒子释放 ,游离的病毒粒子伴随血淋巴循环进而侵染其它靶组织 ,直至对虾发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斑节对虾 杂过程
下载PDF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丽美 王玮 杨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报道了利用DNA重组技术在一段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BacilliformVirus ,,WSBV)的基因组DNA片段中缺失 74bp ,重组得到的内标质粒作为竞争性内标模板 ,并与阳标模板或病虾DNA模板共同扩增 ,建立了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表明 ,定量... 报道了利用DNA重组技术在一段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BacilliformVirus ,,WSBV)的基因组DNA片段中缺失 74bp ,重组得到的内标质粒作为竞争性内标模板 ,并与阳标模板或病虾DNA模板共同扩增 ,建立了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表明 ,定量PCR方法检测灵敏度达 10病毒分子DNA/ μl,样品DNA模板制备回收率约 5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PCR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SBV 内标模板 检测
下载PDF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DNA聚合酶调控序列的克隆
3
作者 范礼斌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5-17,共3页
为了揭示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的致病机理,将该病毒基因组中推测的DNA聚合酶上游调控序列克隆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以便寻找一个能表达该病毒基因的细胞系统。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DNA聚合酶 调控序列
下载PDF
定量PCR法判定对虾白斑杆状病毒早期的感染和增殖 被引量:3
4
作者 兰永胜 章晓波 徐洵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7-780,共4页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又称白斑综合症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体,至今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充分了解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分子致病机理,是病害防治的根本途径,了解病毒的动态增殖特征是该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定量PCR技术,研究...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又称白斑综合症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体,至今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充分了解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分子致病机理,是病害防治的根本途径,了解病毒的动态增殖特征是该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定量PCR技术,研究对虾白斑杆状病毒人工注射感染后,早期的增殖规律以及感染致死对虾的病毒累积.并对对虾感染病毒后存活时间与个体大小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初期感染病毒含量有短期下降,然后才呈现递增的过程.死亡对虾病毒累积量大于1011病毒粒子/毫克组织(P<0.01).而在4.6~11.6g范围内,感染对虾存活时间与对虾质量不存在相关性(P>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感染 增殖 定量PCR 分子致病机理
下载PDF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对螯虾血淋巴原代细胞的感染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钫 杨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4-77,共4页
应用螯虾血淋巴细胞的原代培养系统 ,作为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bacilliformvirus ,WSBV )的替代宿主 ,进行体外感染实验。通过PCR及RNA点杂交的方法监测WSBV的DNA复制、转录情况。结果显示 ,来源于对虾的WSBV可以感染体外培养的... 应用螯虾血淋巴细胞的原代培养系统 ,作为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bacilliformvirus ,WSBV )的替代宿主 ,进行体外感染实验。通过PCR及RNA点杂交的方法监测WSBV的DNA复制、转录情况。结果显示 ,来源于对虾的WSBV可以感染体外培养的螯虾原代血淋巴细胞 ,并在其中增殖 ;WSBV感染螯虾原代血淋巴细胞后 6h左右病毒开始大量复制 ,感染后的细胞可以存活数日。在目前虾细胞系尚未建立之前 ,螯虾血淋巴原代细胞可以作为研究WSBV感染、转录和复制等机理的替代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SBV 螯虾血淋巴细胞 原代培养 病毒感染
下载PDF
对虾病害可望结束——中美将合作测定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
6
《中国动物保健》 1999年第1期13-13,共1页
中美两国4个科研机构近日签署一项合作协议,旨在今后一年里对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和cDNA进行全序列测定。自1992年以来,对虾病害连年爆发,其主要病源是"对虾白斑杆状病毒"。这种病毒感染范围广,爆发时受感染的对虾两三... 中美两国4个科研机构近日签署一项合作协议,旨在今后一年里对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和cDNA进行全序列测定。自1992年以来,对虾病害连年爆发,其主要病源是"对虾白斑杆状病毒"。这种病毒感染范围广,爆发时受感染的对虾两三天内几乎全部死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对虾病害 全序列测定 基因组 亚洲地区 科研机构 病毒感染 对虾养殖业 中美两国 合作协议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同源性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灿华 石正丽 +4 位作者 张吕平 解云礼 张立人 陈棣华 吴清江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1期81-84,共4页
比较我国沿海不同海域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三个分离株 :即唐海分离株 (渤海湾 ) ,宁波分离株 (东海 ) ,深圳分离株 (南海 )的同源性。三个WSSV分离株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酶 (SacI ,HindIII,PstI)酶切多态 (RFLP)以及病毒结构蛋白图谱... 比较我国沿海不同海域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三个分离株 :即唐海分离株 (渤海湾 ) ,宁波分离株 (东海 ) ,深圳分离株 (南海 )的同源性。三个WSSV分离株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酶 (SacI ,HindIII,PstI)酶切多态 (RFLP)以及病毒结构蛋白图谱完全一致 ,证实造成我国从南至北对虾爆发性流行病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为同一种病毒。利用高保真Taq酶 ,分别以报道的日本对虾杆状病毒 (RV -PJ =PRDV) ,斑节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 (WSBV =PmNOBIII)基因组核酸片段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结果均能从中国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SSV)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相应大小的PCR产物 ,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表明中国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SSV)与斑节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 (WSBV =PmNOBIII) ,日本对虾杆状病毒 (RV -PJ =PRDV)同源率分别为 10 0 %与 9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 WSSV PCR 同源性比较
下载PDF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PCR检测试剂盒研制成功
8
《渔业科技产业》 2004年第4期37-37,共1页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在海洋局和国家“863”计划有关部门的资助下,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DNA的全序列测定。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PWSBV)PCR...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在海洋局和国家“863”计划有关部门的资助下,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DNA的全序列测定。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PWSBV)PCR检测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PCR检测 基因组DNA 试剂盒 序列测定 “863”计划 实用价值 部门 国家 世界范围
原文传递
对虾抗病毒机理研究成果通过验收评审
9
作者 林岳夫 《海洋信息》 2007年第2期31-31,共1页
日前,福建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海洋三所承担的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对虾白斑杆状病毒感染机理研究”和“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专家 分子标记 海水 病毒 验收评审 感染机理
下载PDF
一种简便、快速从病毒感染鱼、虾组织中制备PCR模板的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新华 王小文 吴文忠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66-68,共3页
以虹彩病毒 (iridovirus)感染大黄鱼的脾组织、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syndromebaculovirus,WSBV)感染中国对虾的肌肉组织为材料 ,采用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获得了可满足病毒PCR检测的高质量模板DNA ,分别以针对虹彩病毒、WSBV的... 以虹彩病毒 (iridovirus)感染大黄鱼的脾组织、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whitespotsyndromebaculovirus,WSBV)感染中国对虾的肌肉组织为材料 ,采用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获得了可满足病毒PCR检测的高质量模板DNA ,分别以针对虹彩病毒、WSBV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均能有效扩增出预期的条带。与常规DNA病毒模板制备方法相比 ,具有简便、快速、提取率高、无污染等优点 ,尤其适用于水产动物病毒PCR检测试剂盒的商品化开发及生产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组织 制备 PCR模板 虹彩病毒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下载PDF
我国用基因技术防治对虾病
11
作者 海岩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年第8期9-10,共2页
科技部对海洋“973"项目“海水重要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进行了中期评估。12个课题设置合理,取得重要进展。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对WSSV感染、流行的宿主与组织特异性,... 科技部对海洋“973"项目“海水重要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进行了中期评估。12个课题设置合理,取得重要进展。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对WSSV感染、流行的宿主与组织特异性,完成了WSSV结构蛋白的分析与糖蛋白定位,cDNA文库建立、WSSV结构蛋白和对虾细胞膜的单克隆抗体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中国对虾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单克隆抗体 结构蛋白 凡纳对虾 糖蛋白 重要进展 组织特异性 中期评估
下载PDF
虾病防治原理介绍
12
作者 王克行 《中国动物保健》 1999年第3期13-13,共1页
我国对虾养殖发展迅速,病害也随之暴发,对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状况。本刊特约王克行教授,对虾病防治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读者认真研读本文后,必将对虾病防治树立信心,并能使我国对虾养殖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溶解氧 增氧机 浮游植物 虾病防治 对虾养殖 斑节对虾 光合作用 池塘 环境条件
下载PDF
侧足厚蟹有髓鞘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泊 黄丽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共4页
侧足厚蟹 (Helicelatimera)的有髓鞘神经纤维直径约在 5~ 1 2 μm之间 ,髓鞘厚约 2 μm左右。髓鞘由内外膜层和中间微管层组成。外膜层层数约 2 0层 ,排列紧密 ,微管层厚约 0 31 μm ,内膜层层数约 2 0层。轴突膜形成嵴 ,伸进轴腔内 ... 侧足厚蟹 (Helicelatimera)的有髓鞘神经纤维直径约在 5~ 1 2 μm之间 ,髓鞘厚约 2 μm左右。髓鞘由内外膜层和中间微管层组成。外膜层层数约 2 0层 ,排列紧密 ,微管层厚约 0 31 μm ,内膜层层数约 2 0层。轴突膜形成嵴 ,伸进轴腔内 ,在轴腔内还存在维管束和膜层束结构。在髓鞘结构中观察到两种类型的高嗜锇性区域 ,一种是由排列规则且明暗交替的膜层结构组成 ,另一种是非膜层结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足厚蟹 有髓鞘神经纤维 超微结构 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越冬宿主
下载PDF
蟹、虾、蛤混养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忠民 《齐鲁渔业》 2007年第3期10-11,共2页
1993年,全国各地同时爆发了毁灭性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疾病后,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1066.7hm^2(16000多亩)连片虾塘,在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相继构建了虾、蛎与鱼,虾、蟹与蛏、蚶,蟹、虾与蛤等多种混养、套养模式,引导广大... 1993年,全国各地同时爆发了毁灭性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疾病后,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1066.7hm^2(16000多亩)连片虾塘,在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相继构建了虾、蛎与鱼,虾、蟹与蛏、蚶,蟹、虾与蛤等多种混养、套养模式,引导广大虾农走上了一条投资风险小、产量高、效益好的路子。现就大官坂垦区梭子蟹、对虾与花蛤混养的经验和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 混养技术 梭子蟹 花蛤 科技人员 套养模式 投资风险 连江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