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言语法”和中国逻辑
1
作者 宋文辉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共14页
“对言语法”揭示了汉语语法的诸多核心特征,说明其依据的是对话逻辑,跟西方基于命题建构的演绎逻辑不同。本文梳理思想史的线索发现,与“对言语法”的认识一致,汉语和印欧语语法根本特征的差别、中西思想传统的差别都是命题是否占据核... “对言语法”揭示了汉语语法的诸多核心特征,说明其依据的是对话逻辑,跟西方基于命题建构的演绎逻辑不同。本文梳理思想史的线索发现,与“对言语法”的认识一致,汉语和印欧语语法根本特征的差别、中西思想传统的差别都是命题是否占据核心地位。西方思想传统以命题和表征论为根本,中国思想传统对此持消极立场,这是双方对“道”与“言”关系看法相左的结果。由此导致中西逻辑有别:中国逻辑重视实际观点的论证和类比推理,西方则将演绎推理视为理性的根本。前者对逻辑陈述的分析简单,后者则重视命题结构和范畴的系统分析。中国逻辑独立形成且具备特质,跟西方、印度逻辑体系三分天下,“对言语法”和对话逻辑继承并发展了上述传统,这是其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言语法 对话逻辑 演绎逻辑 协同演化
原文传递
从唐诗的顶真看汉语的语法
2
作者 孙杰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90,共16页
本文从唐诗的顶真来重新认识汉语的语法,对顶真的概念、认知结构、句法结构、逻辑结构和形成原因进行了考察,从修辞视角和语法结构视角比较了顶真的概念,提出二者的关联是用法塑造语法。顶真的认知结构是视窗的连续交叠,根据视窗的弹性... 本文从唐诗的顶真来重新认识汉语的语法,对顶真的概念、认知结构、句法结构、逻辑结构和形成原因进行了考察,从修辞视角和语法结构视角比较了顶真的概念,提出二者的关联是用法塑造语法。顶真的认知结构是视窗的连续交叠,根据视窗的弹性和注意力的广度可以把顶真分为词顶真、短语顶真、句顶真和章顶真。顶真的句法结构具有断连性、链接性和缩放性等特点。顶真的逻辑结构是“两元相关律逻辑”,单线顶真和多线顶真中的逆顶式是“二元共享”,多线顶真中的顺顶式是“二元倚变”。顶真的形成来源于对话,具有话语动因、交际动因和互动行为动因。顶真的上下句还是对言,一问一答,或者来言去语。前一句句末的信息焦点,成了后一句句首的话题。唐诗的顶真不仅可以佐证汉语的名词是“大名词”,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汉语的语法是“对言语法(大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顶真 链接对 大名词 对言语法
原文传递
从唐诗的迭映看汉语的语法
3
作者 孙杰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73,共16页
本文旨在从唐诗的迭映来重新认识汉语的语法,对迭映的概念、认知结构、句法结构、逻辑结构和形成原因进行考察,从语法学视角对迭映的概念重新进行界说。迭映的认知结构可以用视窗的提取与激活模型来解释,根据视窗的弹性和注意力的广度... 本文旨在从唐诗的迭映来重新认识汉语的语法,对迭映的概念、认知结构、句法结构、逻辑结构和形成原因进行考察,从语法学视角对迭映的概念重新进行界说。迭映的认知结构可以用视窗的提取与激活模型来解释,根据视窗的弹性和注意力的广度可以把迭映分为半句迭映和全句迭映。迭映的句法结构具有断连性、并置性和韵致性等特点。迭映的逻辑结构是“二元相关律逻辑”,属于成对关联词表达的二元倚变。迭映的形成来源于对话,可以看作是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接话,迭映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还是对言,听话人接续完成了说话人未说完的话,体现了语言的交互主观性。唐诗的迭映不仅可以佐证汉语的名词是“大名词”,而且还让我们认识到汉语的语法是“对言语法(大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迭映 有序对 大名词 对言语法
原文传递
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现象分析
4
作者 李学礼 《现代语言学》 2022年第12期3168-3182,共15页
评注性副词“何苦”可以韵律独立,且不作动词或形容词谓语的修饰语而单独成句或作谓语。“何苦”独用时,在句法、语义上均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单独成句时,“何苦呢”会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作谓语时,语义会因自足实化,发生语义表达功... 评注性副词“何苦”可以韵律独立,且不作动词或形容词谓语的修饰语而单独成句或作谓语。“何苦”独用时,在句法、语义上均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单独成句时,“何苦呢”会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作谓语时,语义会因自足实化,发生语义表达功能的偏移,产生语境的浮现义。从对言语法的角度重新审视副词“何苦”的独用,发现做单句和作谓语都是对话题的说明,这也能说明汉语是一种“话题–说明”型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苦 独用 虚实相对 对言语法 话题–说明
下载PDF
从会话互动看副词谓语句
5
作者 李学礼 《今古文创》 2022年第47期112-114,共3页
语言来自对话,对话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副词谓语句作为一种非常规句式,在语义表达上具有交际互动性,语句具有在线生成的动态性,并以对话关系为预设,经常出现在对话语体中。从对言语法中的指号学、语言学、逻辑学等角度看副词谓语句的... 语言来自对话,对话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副词谓语句作为一种非常规句式,在语义表达上具有交际互动性,语句具有在线生成的动态性,并以对话关系为预设,经常出现在对话语体中。从对言语法中的指号学、语言学、逻辑学等角度看副词谓语句的主谓结构,发现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宽泛、松散的“话题—说明”关系,这与汉语“动画型语言”的语法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谓语句 对言语法 在线生成 话题—说明
下载PDF
Combining ODM and OCL in ontology verification 被引量:1
6
作者 钱鹏飞 王英林 张申生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9年第5期723-729,共7页
In order to automatically find and conveniently rectify the structural conflicts appearing in a new ontology model version after a series of ontology evolution,we propose an ontology model verification approach,in whi... In order to automatically find and conveniently rectify the structural conflicts appearing in a new ontology model version after a series of ontology evolution,we propose an ontology model verification approach,in which the object constraint language (OCL) and an ontology definition meta-model (ODM) are used to complete the ontology verification.The ODM is composed of the ontology related elements and the definition rule related elements.The OCL i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elements in the ontology definition meta-model:OCL extension for the ontology related elements,and OCL extension for the ontological design patterns.All of the above OCL rules will describe the constrai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ontology elements.Associated with an example,the application of the ontology model verification approach based on OCL and ODM is introduced.Consequently,the conflicts happened in the ontology changing and evolution can be easily verified and rectified through this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tology verification OCL: ODM ontological desian oattern
下载PDF
主谓主语句还是主谓谓语句?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探宙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4-468,511,512,共17页
汉语里主谓结构可不可以做主语?“他说话很快”应该看成主谓主语句还是主谓谓语句?结构主义语法时期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马氏文通》系统引入西方语法的主谓概念时,遇到了主谓观念与汉语子句/短语边界不清的矛盾,于是借用传... 汉语里主谓结构可不可以做主语?“他说话很快”应该看成主谓主语句还是主谓谓语句?结构主义语法时期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马氏文通》系统引入西方语法的主谓概念时,遇到了主谓观念与汉语子句/短语边界不清的矛盾,于是借用传统诵读单位“读”“顿”来称说。结构主义语法原则不支持主谓主语句,而汉语论者又从未将其灭绝,原因就在于“主谓主语”反映了汉语的韵律现实。汉语里主谓关系不是第一性的,对言语法容纳了主谓主语和主谓谓语两种切分,更好地揭示了汉语特性跟语言共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主语 主谓谓语 对言语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