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艺术存在的独特性与自洽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永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136,104,共6页
宗教理念、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科学认识模式、语言概念思维、政治意识形态等实际都可以看作是人根据自性中的理性原则对世界的设定,也是对人自身进行异化的手段,只有艺术坚持人类的感性直观、感性敞露、感性显现的原则,在与理性进行... 宗教理念、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科学认识模式、语言概念思维、政治意识形态等实际都可以看作是人根据自性中的理性原则对世界的设定,也是对人自身进行异化的手段,只有艺术坚持人类的感性直观、感性敞露、感性显现的原则,在与理性进行永恒的对话过程中,对人类自身的异化进行抵抗,并试图将人类从已然分裂的异化性存在中还归到一种"天人合一"、"万物有情互感"的同一性中。因此,艺术存在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人的感性存在,是人永远秉具情感性一极的永恒的确证。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或文明状态之下,艺术也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表征,无限丰富的生成着,并始终遵循着艺术生成的方式——对话、交互理解、敞明真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的自洽性:自我存在,自我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艺术学 艺术哲学 艺术文化 交互理解 对话存在
下载PDF
舞台剧《盗墓笔记》的主体间性——对戏剧“存在”意义的再理解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磊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44,共5页
舞台剧《盗墓笔记》所引发的戏剧舆论冲突,归根到底仍然是戏剧本身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取向问题。《盗墓笔记》将主体间性理论作为构架舞台剧的灵魂,试图通过对话实现剧作者、舞台和观众的意义消解与重建,从而对舞台剧的"存在"... 舞台剧《盗墓笔记》所引发的戏剧舆论冲突,归根到底仍然是戏剧本身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取向问题。《盗墓笔记》将主体间性理论作为构架舞台剧的灵魂,试图通过对话实现剧作者、舞台和观众的意义消解与重建,从而对舞台剧的"存在"进行开放性的阐释,但是,它毫无掩饰的商业交换行为让戏剧的艺术特质暗淡无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对话存在 游戏 商业性 大众化
原文传递
对话的“第一哲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起 程广云 《前沿》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对话的"第一哲学"研究,是指将对话问题置于形而上学高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学的向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通过围绕作为当代对话理论主要代表的马丁.布伯、巴赫金和戴维.伯姆三者的理论,考察对话与主体、话语及思维之间的... 对话的"第一哲学"研究,是指将对话问题置于形而上学高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学的向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通过围绕作为当代对话理论主要代表的马丁.布伯、巴赫金和戴维.伯姆三者的理论,考察对话与主体、话语及思维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系统地阐释对话的存在论、语言学和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存在 对话的语言学 对话的认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