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在科技馆中的对话特点及先前知识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青紫馨 伍新春 《科普研究》 2013年第2期49-53,79,共6页
科技场馆在科普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大力发掘其教育功能是国内外科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研究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初中学生在参观科技馆过程中的典型对话类型和先前知识对对话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研究发现:(1)学生... 科技场馆在科普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大力发掘其教育功能是国内外科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研究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初中学生在参观科技馆过程中的典型对话类型和先前知识对对话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研究发现:(1)学生在科技馆中的学习对话类型主要包括描述、联系个人经验、解释、情感表达和行为指导,但学习对话数量较少;(2)先前知识能促进学生通过解释展品,来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3)先前知识丰富的学生在参观中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并更倾向于反思行为效果。同时,本研究建议从展品内容和参观形式两方面来促进学生科技馆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学习 对话特点 先前知识 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汉语口语对话的特点
2
作者 朱娜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8年第1期141-141,共1页
作为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准则,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针对西方交际的模式提出的。而中国历史文化与西方相去甚远,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无意识的违反"合作原则"。老舍的《茶馆》语言贴近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日常对话的... 作为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准则,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针对西方交际的模式提出的。而中国历史文化与西方相去甚远,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无意识的违反"合作原则"。老舍的《茶馆》语言贴近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日常对话的特点。分析其语言可探寻汉语口语对话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违反 口语对话特点
下载PDF
心灵对话的特征及其在情报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3
作者 赵维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14-215,共2页
心灵对话是指馆员与读者双方在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而进行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活动。创建馆员与读者心灵沟通的平台,在情报服务工作中,它具有相依性、创造性、差异性、目的性、教育性、和谐性等特点。它对情报服务工作水... 心灵对话是指馆员与读者双方在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而进行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活动。创建馆员与读者心灵沟通的平台,在情报服务工作中,它具有相依性、创造性、差异性、目的性、教育性、和谐性等特点。它对情报服务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都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心理 心灵对话 情报服务 对话特点
下载PDF
The Dialogue Between Cinema and Philosophy: Hannah Arendt by Margarethe Von Trotta
4
作者 Alessio Tommasol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4期400-410,共11页
Hannah Arendt, the new film by the German director Margarethe Von Trotta, does not seem just like another trying to represent philosophy through the classic cinematic storytelling. It builds instead a perfect dialogue... Hannah Arendt, the new film by the German director Margarethe Von Trotta, does not seem just like another trying to represent philosophy through the classic cinematic storytelling. It builds instead a perfect dialogue between these two practices that never encroach each other: There is not any doctrine that prevents cinema's freedom to create images and any philosophy claim that forces cinema to find in images an alternative way of expression. Von Trotta leaves any biopic form and stages a harmonic building where cinema fulfills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fulfills cinema. In this way she gets an outright practical exhibition of a theory, the "banality of evil". We want to comprehend the reasons of this perfect building analyzing this film, its characters with their acts, all the images their montage, and editing, everything that supports the Arendt's philosophical notion. We work on the film with the philosophical categories created by Gilles Deleuze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cinema in two essays, Image-mouvement and Image-time. In this way we can unfold how Margarethe Von Trotta represents a theory through images, without any word as intermedi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nah Arendt PHILOSOPHY Margarethe Von Trotta Gilles Deleuze film aesthethics CINE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