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弱有所扶”:对象甄别与制度框架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成文 陈建平 洪业应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100,共9页
要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民生建设目标,必须科学甄别"弱有所扶"的对象,正确构建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从社会结构意义上来看,可以从经济收入维度、社会地位维度、体质维度、精神维度、能力维度... 要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民生建设目标,必须科学甄别"弱有所扶"的对象,正确构建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从社会结构意义上来看,可以从经济收入维度、社会地位维度、体质维度、精神维度、能力维度将弱势群体划分为经济型弱势群体、社会型弱势群体、生理型弱势群体、心理型弱势群体和文化型弱势群体五大类。从社会结构意义上对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对象进行甄别,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政策意义:不仅可以避免目前对弱势群体的对象识别偏差,为新时代"弱有所扶"制度框架的构建提供客观依据,而且可以正确把握弱势群体的主导性制度需求,为提升制度框架的契合度提供客观依据。正确构建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必须以满足弱势群体的主导性需求为目标取向。从这个意义上看,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应该由社会保险制度安排、社会救助制度安排、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优抚安置制度安排和慈善事业制度安排五个方面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新时代“弱有所扶” 对象甄别 制度框架
下载PDF
扶贫对象精准甄别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标 艾凌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31-36,共6页
扶贫对象的精准甄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在利己动机支配下,出现争戴"贫困帽"、争当"贫困户"、急脱"贫困帽"等机会主义行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地解释了扶贫对象精准甄别困境的原因: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人... 扶贫对象的精准甄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在利己动机支配下,出现争戴"贫困帽"、争当"贫困户"、急脱"贫困帽"等机会主义行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地解释了扶贫对象精准甄别困境的原因: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人在自利动机驱动下,会寻求被列为扶贫对象的机会主义行为。家计调查、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是克服信息不对称,实现扶贫对象精准甄别的重要手段。提出完善扶贫对象精准甄别机制的路径:完善扶贫对象科学分类制度;完善扶贫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合理设置扶贫项目;建立多元协同扶贫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对象甄别 信息不对称 信号传递 信号甄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