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乙烯精馏残液中1,1-二氯乙烷提纯技术应用
1
作者 郭秀强 何伟 +4 位作者 全小辉 常万彬 何胜 李龙 张芳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6期37-39,共3页
分析了电石法氯乙烯合成精馏残液的组分,阐述了从残液中回收提纯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的技术原理和工艺流程,并对装置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精馏残液中回收的氯乙烯质量分数达到99.0%以上,1,1-二氯乙烷质量分数达到95.0%以上... 分析了电石法氯乙烯合成精馏残液的组分,阐述了从残液中回收提纯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的技术原理和工艺流程,并对装置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精馏残液中回收的氯乙烯质量分数达到99.0%以上,1,1-二氯乙烷质量分数达到95.0%以上,实现了精馏残液由危险废物向副产品的转变,节省了危废处置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精馏 残液 1 1-二氯乙烷 回收利用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催化裂解制氯乙烯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研究
2
作者 王滨 张洪洋 郭庆昌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60-62,共3页
本文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以SAPO-34分子筛为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催化裂解1,2-二氯乙烷(EDC)制氯乙烯的催化反应性能,考察了空速、反应温度、载体对催化裂解1,2二氯乙烷制氯乙烯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反应工艺条件:在350℃,常压,ED... 本文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以SAPO-34分子筛为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催化裂解1,2-二氯乙烷(EDC)制氯乙烯的催化反应性能,考察了空速、反应温度、载体对催化裂解1,2二氯乙烷制氯乙烯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反应工艺条件:在350℃,常压,EDC空速为2 h^(-1)时,EDC转化率达到57%,氯乙烯选择性达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催化裂解 氯乙烯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降解菌群的富集及关键降解菌Ancylobacter sp. BL0的分离鉴定
3
作者 张志梅 张彦猛 +4 位作者 谢东明 杨秀云 王浪 左梓涵 吴志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8-298,共11页
【目的】1,2-二氯乙烷(1,2-DCA)的污染会危害到人体的生命健康和环境生态安全。为获得高效的1,2-DCA生物降解种质资源,研究菌群特征并探索从中分离筛选高效1,2-DCA降解菌株的规律和方法。【方法】从受1,2-DCA污染的土壤中富集培养能以1,... 【目的】1,2-二氯乙烷(1,2-DCA)的污染会危害到人体的生命健康和环境生态安全。为获得高效的1,2-DCA生物降解种质资源,研究菌群特征并探索从中分离筛选高效1,2-DCA降解菌株的规律和方法。【方法】从受1,2-DCA污染的土壤中富集培养能以1,2-DCA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群,通过气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仪考察了不同批次菌群的生长和对1,2-DCA的降解情况,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批次富集液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丰度。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降解产物,分析菌株的降解途径。【结果】得到了降解菌群BG1,且实验结果显示第6-11批和15批富集菌群在24 h内对12.5 mg/L 1,2-DCA的降解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菌群生物量(OD_(600))可从0.03增长至0.095,但菌群中Ancylobacter sp.的相对丰度随着持续富集而降低。从第9批富集液中筛选出一株菌命名为BL0,鉴定为Ancylobacter sp.,能在6 h内降解120 mg/L 1,2-DCA,推测BL0降解1,2-DCA的途径为1,2-DCA水解为2-氯乙醇,2-氯乙醇再被氧化为氯乙酸,然后被彻底降解利用。【结论】本研究得到了高效降解1,2-DCA的菌群BG1和菌株Ancylobacter sp.BL0,同时发现1,2-DCA降解菌株的筛选分离需要的样品富集过程周期较长且微生物生长量较低,不适于过度富集。菌株Ancylobacter sp.BL0与富集菌群中的其他菌株之间以竞争关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生物降解 菌群富集 降解菌群 Ancylobacter 群落互作 代谢途径
下载PDF
PVC管道胶水中1,2-二氯乙烷检测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4
作者 郑姝倩 金崇崇 +2 位作者 蒋辉 郑涛 江恩赐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25-127,共3页
为了解PVC管道胶水中1,2-二氯乙烷在装修时对施工人员存在的潜在致癌风险,基于美国环境保护总局(EPA)的健康风险评价办法,建立了经呼吸途径下的暴露量计算模型和致癌风险评估模型。从市场上采集了30批胶水样本,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PVC... 为了解PVC管道胶水中1,2-二氯乙烷在装修时对施工人员存在的潜在致癌风险,基于美国环境保护总局(EPA)的健康风险评价办法,建立了经呼吸途径下的暴露量计算模型和致癌风险评估模型。从市场上采集了30批胶水样本,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PVC管道胶水中的1,2-二氯乙烷含量进行检测,22批样本有检出。结果表明,市面上大部分PVC管道胶水中1,2-二氯乙烷存在极高的致癌风险,比可接受值(10^(-4))高34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管道胶水 1 2-二氯乙烷 EPA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基于GMS的某污染区地下水1,2-二氯乙烷的自然运移规律研究
5
作者 仇奕沁 徐子茜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4期37-43,55,共8页
以上海市普陀区某1,2-二氯乙烷地下水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地下水污染相关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及抽水条件下的污染扩散趋势。根据场地前期环境调查结果,收集分析污染点位、浓度、深度及场地水文地质信息,利用GMS... 以上海市普陀区某1,2-二氯乙烷地下水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地下水污染相关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及抽水条件下的污染扩散趋势。根据场地前期环境调查结果,收集分析污染点位、浓度、深度及场地水文地质信息,利用GMS地下水模型系统中的MODFLOW与MT3DMS模型分别模拟该区域的地下水流场及1,2-二氯乙烷在不同抽提条件下的运移情况,分析污染物的运移规律。研究表明,初始污染浓度为7.2 mg/L的1,2-二氯乙烷在自然流场作用下,污染扩散主要受地下水流方向影响,经10 a扩散,污染点位中心污染物的浓度仍能达到2.7 mg/L,污染物扩散范围不断增大。抽提井的抽水作用能显著影响污染物的自然扩散,随着抽提井数量的增多,经700 d的抽提,污染羽中心污染浓度可降低至0.03 mg/L以下,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的第Ⅳ类筛选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数值模拟 GMS 地下水 运移情况
下载PDF
不同形貌二氧化铈催化降解1,2-二氯乙烷性能的研究
6
作者 秦晨研 林和萍 +4 位作者 黄水英 潘露潞 蓝丽红 彭博 郭佳文 《大众科技》 2024年第5期83-87,共5页
文章选择1,2-二氯乙烷(1,2-DCE)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含氯有机废气催化治理技术。合成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铈(CeO_(2)),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Raman(拉曼光谱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发现CeO_(2)晶粒越小,其催化降解1,2-DCE性... 文章选择1,2-二氯乙烷(1,2-DCE)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含氯有机废气催化治理技术。合成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铈(CeO_(2)),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Raman(拉曼光谱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发现CeO_(2)晶粒越小,其催化降解1,2-DCE性能越高;片状CeO_(2)对比立方块CeO_(2)和线状CeO_(2)具有更短的扩散路径,催化降解1,2-DCE性能更优。花球状CeO_(2)具有最优异的催化性能,T_(90)达到380℃,CO_(2)收率达到18%,CO收率达到9%,同时花球状CeO_(2)具有更稳定的催化能力。在催化治理含氯废气方面,花球状CeO_(2)相比其他3种形貌的CeO_(2)具有更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貌 二氧化铈 1 2-二氯乙烷 花球状
下载PDF
球磨硫化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1,2-二氯乙烷的研究
7
作者 卢景杨 王双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9期0013-0017,共5页
1,2-二氯乙烷(1,2-DCA)广泛存在与地下水污染中,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1,2-DCA是一种重非水相液体,溶解度低,密度大于水,当1,2-DCA因为各种意外事件进入地面后,其能穿透土壤不断往下渗透,并且以污染源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 1,2-二氯乙烷(1,2-DCA)广泛存在与地下水污染中,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1,2-DCA是一种重非水相液体,溶解度低,密度大于水,当1,2-DCA因为各种意外事件进入地面后,其能穿透土壤不断往下渗透,并且以污染源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使得后续处理1,2-DCA污染十分困难。故研究能对1,2-DCA进行高效经济的修复技术,治理氯代烃污染,具有实际价值。本次实验使用球磨法制备了硫化零价铁材料作为催化剂,活化PS体系(S-ZVI/PS体系)去除1,2-DCA,讨论了材料制备中不同S/Fe质量比、溶液初始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过硫酸盐 1 2-二氯乙烷 硫化零价铁
下载PDF
30例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琳 邱新香 +1 位作者 温绿琴 梁伟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30例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0例患者予综合治疗后,8例轻度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和体... 目的探讨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30例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0例患者予综合治疗后,8例轻度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全部治愈;22例重度中毒患者16例治愈,5例好转,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住院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予以高压氧安全护理,合理使用脱水药物和激素,加强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27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情况,未出现高压氧安全事故,仅3例患者较长时间使用甘露醇出现血管变硬,伴局部红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实施以防治脑水肿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 中毒性脑病 1 2-二氯乙烷中毒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某药企624名不同工龄1,2-二氯乙烷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分析
9
作者 文永思 朱春林 《江苏卫生保健》 2023年第4期240-241,共2页
目的 探讨某药企不同工龄1,2-二氯乙烷暴露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方法 收集某药企624名1,2-二氯乙烷暴露工人2022年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资料,按接害工龄分成4组,接害工龄≥10年、5~<10年、>1~<5年、≤1年4组,分析不同工龄组健康指... 目的 探讨某药企不同工龄1,2-二氯乙烷暴露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方法 收集某药企624名1,2-二氯乙烷暴露工人2022年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资料,按接害工龄分成4组,接害工龄≥10年、5~<10年、>1~<5年、≤1年4组,分析不同工龄组健康指标异常情况。结果 624名不同工龄1,2-二氯乙烷暴露作业工人检出异常率,以>1~<5年工龄组肝胆脾胰双肾彩超异常率最高(98.80%);耳鼻喉科异常率,≤1年、>1~<5年工龄组异常率分别为50.00%、49.27%,明显高于≥10年和5~<10年工龄组的39.02%、32.32%;不同工龄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氨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间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是>1~<5年工龄组异常率最高,分别为18.61%、10.95%、8.76%、16.79%、19.71%、16.42%。结论 长期低剂量接触1,2-二氯乙烷对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尤其是>1~<5年工龄组各项异常率较高。企业应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加强日常监测,将工作环境中1,2-二氯乙烷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职业暴露 不同工龄 健康状况
下载PDF
乙炔与1,2-二氯乙烷合成氯乙烯无汞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10
作者 张瀚 曹嘉伦 +4 位作者 于正浩 吴鑫权 葛翔 赵基钢 董志林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出不同氮化合物改性、金属氯化物负载的系列活性炭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催化剂对乙炔与1,2-二氯乙烷耦合反应的催化效果,考察了优选催化剂80 h运行稳定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出不同氮化合物改性、金属氯化物负载的系列活性炭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催化剂对乙炔与1,2-二氯乙烷耦合反应的催化效果,考察了优选催化剂80 h运行稳定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分析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结果表明:咪唑改性椰壳活性炭催化剂可有效催化乙炔和1,2-二氯乙烷发生耦合反应生成氯乙烯;在反应80 h过程中,1,2-二氯乙烷的转化率和氯乙烯的选择性随反应时间变化不大,但乙炔转化率降低了21个百分点;表面积炭及活性位点吡啶氮摩尔分数降低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无汞催化剂 乙炔 1 2-二氯乙烷 活性炭 催化剂改性 催化剂失活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致脑水肿过程中自由基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黄建勋 牛侨 +2 位作者 梁友信 杨利军 李来玉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共5页
目的 探索自由基在 1 ,2 二氯乙烷 (1 ,2 DCE)致脑水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在复制DCE脑水肿模型的基础上 ,检测动物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 (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的变化。结果 随着染毒浓度的增... 目的 探索自由基在 1 ,2 二氯乙烷 (1 ,2 DCE)致脑水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在复制DCE脑水肿模型的基础上 ,检测动物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 (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的变化。结果 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 ,血清中MDA的变化由低到高 ,除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余各组之间相比差异都具有显著性 (P <0 0 5) ;而SOD则先增加后降低 ,对照组的SOD活力在染毒前后变化不明显 ;低和中浓度组SOD活力在染毒后增加 (P <0 0 5) ;高浓度组SOD活力染毒后大幅降低 (P <0 0 5) ;GSH随着浓度的增加 ,含量逐渐降低 ,除低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 (P >0 0 5) ,其余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脑组织中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 ,MDA逐渐增加 ,除低浓度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外 (P >0 0 5) ,高、中浓度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SOD值逐渐减小 ,高、中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GSH先升后降 ,高、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1 ,2 DCE致脑水肿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脑水肿 自由基 作用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急性吸入染毒脑组织损伤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牛侨 杨利军 +2 位作者 梁友信 李来玉 杨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0-341,F004,共3页
为了研究 1 ,2 二氯乙烷 (1 ,2 -DCE)在静式吸入染毒条件下对脑组织的急性损害。采用连续静式吸入染毒大鼠 1 2h后 ,观察不同染毒剂量下受试动物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测定脑组织干湿重及含水量。结果显示 :染毒剂量为 2 .5g m3 时 ,脑... 为了研究 1 ,2 二氯乙烷 (1 ,2 -DCE)在静式吸入染毒条件下对脑组织的急性损害。采用连续静式吸入染毒大鼠 1 2h后 ,观察不同染毒剂量下受试动物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测定脑组织干湿重及含水量。结果显示 :染毒剂量为 2 .5g m3 时 ,脑组织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变化 ,含水量为 80 .41 % ,与对照组 (79.82 % )相比 ,无明显差异 ;5 .0g m3 染毒组在形态学上出现轻微脑水肿 ,脑组织含水量为 82 .1 4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1 0 .0g m3 组脑组织在形态学上水肿明显 ,其含水量 (83 .65 % )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结果提示 :1 ,2 -DCE在短期大量吸入的情况下可导致动物出现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脑组织损伤 形态学 1 2-DCE 吸入染毒 脑水肿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对离体神经细胞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牛侨 杨利军 +3 位作者 李来玉 梁友信 黄建勋 杨涛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9-380,397,共3页
[目的 ]探讨 1,2 二氨乙烷 (1,2 DCE)对培养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致脑水肿的机制。 [方法 ]首先培养神经细胞 ,分别用 1,2 DCE、2 氯乙醛、2 氯乙醇对生长良好的神经细胞进行处理 ,然后做相应的组织学观察和生化检测。[结果 ] 1,2 ... [目的 ]探讨 1,2 二氨乙烷 (1,2 DCE)对培养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致脑水肿的机制。 [方法 ]首先培养神经细胞 ,分别用 1,2 DCE、2 氯乙醛、2 氯乙醇对生长良好的神经细胞进行处理 ,然后做相应的组织学观察和生化检测。[结果 ] 1,2 DCE和 2 氯乙醛对神经细胞影响甚微 ,细胞在形态学上未见明显的变化 ;用 2 氯乙醇处理过的神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大、肿胀 ;Ca2 + Mg2 + ATP酶活性显著降低 ,最高剂量组与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1,2 DCE的急性神经毒性主要是引起神经细胞水肿 ,2 氯乙醇可以引起ATP酶活性下降继而引起“Ca2 + 超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研究 1 2-二氯乙烷 脑水肿 Ca^2+超越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自然衰减过程中模拟饱和含水层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大定 谢云峰 +3 位作者 柳晓娟 孔祥斌 曹云者 李发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98-1403,共6页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饱和含水层中1,2-DCA(1,2-二氯乙烷)的自然衰减过程及该过程中含水层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特征,利用室内连续水流土柱模拟饱和含水层,研究生物降解作用对1,2-DCA自然衰减的贡献以及饱和含水层环境条件的动态变化规律.初始...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饱和含水层中1,2-DCA(1,2-二氯乙烷)的自然衰减过程及该过程中含水层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特征,利用室内连续水流土柱模拟饱和含水层,研究生物降解作用对1,2-DCA自然衰减的贡献以及饱和含水层环境条件的动态变化规律.初始ρ(1,2-DCA)为50 mg/L,模拟地下水流速为450μL/min,模拟试验连续进行30 d,分别监测ρ(1,2-DCA)和水环境指标.结果表明,1,2-DCA自然衰减的一级速率常数为0.068 9 d-1,其中生物降解作用的贡献率为6.34%.1,2-DCA自然衰减过程中,NO3-首先充当生物降解的电子受体,随后Fe3+、SO42-依次发生反应,土柱内部不同高度出现了氧化还原分带,分别是硫酸盐还原带、铁盐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含水层 自然衰减 电子受体 氧化还原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和1,2-二氯丙烷在某污染场地包气带的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玉龙 缪德仁 +1 位作者 刘菲 陈鸿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5-191,共7页
1,2-二氯乙烷(1,2-DCA)和1,2-二氯丙烷(1,2-DCP)是某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检出最高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文中采用批试验方法,研究污染场地包气带中三种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对1,2-DCA和1,2-DCP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决定其吸... 1,2-二氯乙烷(1,2-DCA)和1,2-二氯丙烷(1,2-DCP)是某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检出最高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文中采用批试验方法,研究污染场地包气带中三种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对1,2-DCA和1,2-DCP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决定其吸附行为,三种土壤对1,2-DCA和1,2-DCP的吸附符合Henry线性等温方程,分配系数在20.49~22.43L.kg-1,1,2-DCA和1,2-DCP在三种土壤中分别具有相似的吸附能力;同一土壤中两种目标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为Kd(1,2-DCA)>Kd(1,2-DCP),但差别不大。1,2-DCA和1,2-DCP在三种土壤中的解吸可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解吸的难易程度与土壤中黏粒含量相关,黏粒含量越高,目标污染物的解吸越困难,第三层(地下4.9~5.1m)土壤的防污能力较强;两种污染物在三种土壤中的解吸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1,2-DCP的滞后指数比1,2-DCA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1 2-二氯乙烷(1 2-DCA) 1 2-二氯丙烷(1 2-DCP) 吸附 解吸 滞后效应
下载PDF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离子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志全 佟月红 +1 位作者 孙鹏 邵元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水 / 1,2 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分别以K4 Fe(CN) 6和 7,7,8,8 四氰代二甲基苯醌 (TCNQ)作为水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 ,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同离子 (TPAs+与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差 ...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水 / 1,2 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分别以K4 Fe(CN) 6和 7,7,8,8 四氰代二甲基苯醌 (TCNQ)作为水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 ,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同离子 (TPAs+与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差 ,实现了这一在热力学上通常不可能实现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给出的正负反馈信息 ,研究了界面电位差驱动的液 /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并进一步得到了在不同的共同离子浓度比时 ,此异相界面反应速率常数kf 为 1 3× 10 -31 8× 10 -2 cm/s(共同离子为TBA+)和 2 5× 10 -32 8× 10 -2 cm/s(共同离子为TPAs+) .验证了此反应速率常数kf 是由界面电位差所决定的 .在此实验条件下 ,此反应速率常数kf 与界面电位差的关系遵守Butler Volmer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学显微镜 液/液界面 反应 1 2-二氯乙烷 电化学
下载PDF
以肌阵挛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的重症1、2-二氯乙烷中毒1例报告 被引量:5
17
作者 路明 冯加纯 +2 位作者 张汉义 高凤琴 马历兵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0-560,共1页
1、2-二氯乙烷(1、2-DCE)是一种很少被关注的工业毒物,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从事接触,1、2-DCE的人员逐渐增多,虽有关于中毒的报告,但例数有限,而以肌阵挛癫痫持续状态,肺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患者尚属少见,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二氯乙烷中毒 重症患者 肌阵挛 首发 2-二氯乙烷 工业毒物 主要表现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对大鼠脑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润涛 邓莹玉 +3 位作者 宋向荣 唐小江 陈晓燕 阙冰玲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5-506,共2页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DCE)对大鼠脑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2组,在一定剂量下连续染毒10d,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时分别对各组的大鼠进行体重、主要脑/体比测定、脑病理检查以及Cl-通道检查。结果DCE在该剂量连续经口染毒可引起大鼠体重增...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DCE)对大鼠脑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2组,在一定剂量下连续染毒10d,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时分别对各组的大鼠进行体重、主要脑/体比测定、脑病理检查以及Cl-通道检查。结果DCE在该剂量连续经口染毒可引起大鼠体重增加减慢,脑/体比增大,部分脑组织受损,脉络丛Cl-通道不明显。结论一定剂量的DCE导致部分SD大鼠轻度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脑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强化抽出处理对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宾 伍斌 +3 位作者 曹云者 李慧颖 杜晓明 李发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27-1536,共10页
对于地下水中的1,2-DCA(1,2-dichloroethane,1,2-二氯乙烷),表面活性剂强化抽出处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修复技术.为明确表面活性剂浓度、介质粒径及抽出速率等因素对1,2-DCA修复效果的影响,选取石英砂作为多孔介质,1,2-DCA作为DNAPLs(d... 对于地下水中的1,2-DCA(1,2-dichloroethane,1,2-二氯乙烷),表面活性剂强化抽出处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修复技术.为明确表面活性剂浓度、介质粒径及抽出速率等因素对1,2-DCA修复效果的影响,选取石英砂作为多孔介质,1,2-DCA作为DNAPLs(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重质非水相液体)代表,SDBS(s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代表,在二维可视化砂箱中采用染色示踪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汇于凹陷弱透水层上的1,2-DCA开展SDBS强化抽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SDBS对1,2-DCA具有显著增溶作用.4组纯水试验的抽出液中ρ(1,2-DCA)最大值为219.15 mg/L,加入1倍CMC和3倍CMC(CMC为临界胶束浓度)的SDBS后,ρ(1,2-DCA)最大值分别升至650.95和800.44 mg/L.1,2-DCA去除总量随ρ(SDBS)的升高而增加,其中加入3倍CMC的SDBS条件下1,2-DCA的去除总量是纯水试验条件下的1.44-2.06倍.细粒径中的毛细力比粗粒径中更大,并且1,2-DCA的最大污染面积是粗粒径条件下的2.18-3.14倍,1,2-DCA与SDBS溶液接触面积的增大有利于提高SDBS对1,2-DCA的去除效果.同时增加抽出-回注流量可以扩大1,2-DCA与SDBS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1,2-DCA向溶液中的传质效率,进而提高1,2-DCA的去除效果.研究显示,SDBS强化抽出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地下水中1,2-DCA的去除总量和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抽出-回注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1 2-二氯乙烷 图像分析
下载PDF
亚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救治体会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风玲 李洁雅 +3 位作者 王小丽 陈新 张俊尚 傅宝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亚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的救治。方法对1例以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亚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采取以防治"脑水肿"为治疗重点的综合治疗。结果患者住院第4天由昏迷转为轻度意识障碍,出现头颈部、双上... 目的探讨亚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的救治。方法对1例以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亚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采取以防治"脑水肿"为治疗重点的综合治疗。结果患者住院第4天由昏迷转为轻度意识障碍,出现头颈部、双上肢不自主的震颤伴构音困难,住院第6天意识清醒,头颈部震颤缓解,双上肢持续性震颤,住院治疗1个月余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及时、恰当的脱水治疗是救治亚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中毒性脑病 亚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