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香豆酸和绿原酸对美拉德反应体系中5-羟甲基糠醛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江姗姗 梁恩 +1 位作者 于淼 欧仕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20,共4页
以谷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分别与葡萄糖反应构建美拉德反应体系,研究5-羟甲基糠醛(5-HMF)的形成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对-香豆酸和绿原酸对5-HMF形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时间内,模拟体系中5-HMF形成量由高到低排列... 以谷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分别与葡萄糖反应构建美拉德反应体系,研究5-羟甲基糠醛(5-HMF)的形成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对-香豆酸和绿原酸对5-HMF形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时间内,模拟体系中5-HMF形成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谷氨酸-葡萄糖模拟体系>赖氨酸-葡萄糖模拟体系>甘氨酸-葡萄糖模拟体系>半胱氨酸-葡萄糖模拟体系;对-香豆酸、绿原酸对美拉德反应中5-HMF形成均表现出抑制和促进的"双重作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对-香豆酸、绿原酸对5-HMF的影响趋势不同,相同质量浓度的同种酚酸对不同模拟反应体系中5-HMF的影响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对-香豆酸(对羟基肉桂) 绿原 美拉德反应
下载PDF
对-香豆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申炳俊 金丽虹 +5 位作者 张佳佳 刘荣娟 刘占伟 刘昱鑫 柴浩 田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59-1266,共8页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对对-香豆酸(p-C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A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并伴有非辐射能量转移。荧光光谱显示,在298,304,310 K下,p-CA与HSA的...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对对-香豆酸(p-C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A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并伴有非辐射能量转移。荧光光谱显示,在298,304,310 K下,p-CA与HSA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3.41×10~4,2.09×10~4,1.38×10~4L/mol,结合位点数(n)近似为1。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揭示,p-CA的酚基与HSA有效结合。标记竞争实验指出,p-CA在HSA上的结合位点主要在SiteⅠ。反应过程热力学参数表明,二者间的作用主要为静电引力,且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p-CA与HSA间的距离为5.11 nm。同步荧光光谱显示,p-CA的结合没有导致HSA构象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对-香豆酸 人血清白蛋白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比光谱-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对-香豆酸和阿魏酸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健 欧仕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9-193,共5页
根据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紫外吸收特点,确立得到两种酚酸稳定的紫外吸收图谱的条件,建立比光谱-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含量。在溶剂为乙醇或水或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时,调节溶液pH2.0,得到两种酚酸稳定的紫外吸收... 根据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紫外吸收特点,确立得到两种酚酸稳定的紫外吸收图谱的条件,建立比光谱-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含量。在溶剂为乙醇或水或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时,调节溶液pH2.0,得到两种酚酸稳定的紫外吸收光谱图,最大吸收峰分别为对-香豆酸308nm、阿魏酸320nm。运用比光谱-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二元混合物,回收率在93.40%~103.34%之间,结果良好。对蔗渣碱解提取的酚酸样品进行检测,阿魏酸检测受影响较大,而对-香豆酸检测结果较理想。本法对波谱严重重叠的两种酚酸能进行有效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光谱-导数分光光度法 对-香豆酸 阿魏
下载PDF
对-香豆酸、咖啡酸和绿原酸荧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米培培 张丽霞 +2 位作者 王日为 邱旭东 杨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5-370,共6页
以对-香豆酸、咖啡酸和绿原酸标准品为材料,研究溶液pH、溶剂、浓度对这三种酚酸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它们荧光图谱的因素为pH和溶剂种类,随溶液碱性的增强其荧光峰均发生了明显的红移;这三种酚酸与溶剂(水、甲醇、二甲基亚砜... 以对-香豆酸、咖啡酸和绿原酸标准品为材料,研究溶液pH、溶剂、浓度对这三种酚酸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它们荧光图谱的因素为pH和溶剂种类,随溶液碱性的增强其荧光峰均发生了明显的红移;这三种酚酸与溶剂(水、甲醇、二甲基亚砜)之间有明显的氢键效应,导致其荧光图谱不同:与水溶剂相比,当以甲醇或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时,其Stoke位移值均明显变小。影响这三种酚酸荧光强度的因素主要是pH和浓度,若以水为溶剂,对-香豆酸(λex/λem=350/440 nm)溶液在pH10、浓度为10 mg/L时的荧光强度最强;咖啡酸(λex/λem=385/465 nm)在pH8.5、浓度300 mg/L时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绿原酸(λex/λem=380/490 nm)在pH11.5、浓度90 mg/L时的荧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香豆酸 咖啡 绿原 荧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菟丝子中对-香豆酸含量 被引量:5
5
作者 谭喜莹 陆红柳 +1 位作者 赵陆华 许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3期918-920,共3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菟丝子中对-香豆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冰醋酸水溶液(25∶75),流速:1.0mL.m in-1,检测波长:308nm。结果对-香豆酸在2.0~4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菟丝子中对-香豆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冰醋酸水溶液(25∶75),流速:1.0mL.m in-1,检测波长:308nm。结果对-香豆酸在2.0~4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菟丝子中对-香豆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对-香豆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太白米中对-香豆酸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任瀛 赵丽 胡本祥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建立太白米中对-香豆酸的薄层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elch Materials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25:7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08 nm,柱温30℃。结果对-香豆酸在43.96... 目的建立太白米中对-香豆酸的薄层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elch Materials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25:7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08 nm,柱温30℃。结果对-香豆酸在43.96-263.7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1.2%。结论本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太白米中对-香豆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对-香豆酸 薄层色谱 HPLC
下载PDF
木质素相关合成酶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冉秀芝 雷波 +3 位作者 梁颖 李加纳 李波 柴友荣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29-35,共7页
以1对甘蓝型黄籽(L2)、黑籽(L1)油菜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木质素生物合成的部分关键酶4CL、F5H和CAD在黄、黑籽油菜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4CL、F5H和CAD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特别是在... 以1对甘蓝型黄籽(L2)、黑籽(L1)油菜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木质素生物合成的部分关键酶4CL、F5H和CAD在黄、黑籽油菜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4CL、F5H和CAD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特别是在种子中。其中,在同一组织器官中,4CL的不同种皮颜色之间的甘蓝型油菜中的表达差异明显;F5H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中的花与在30 d种子中的表达差异明显;CAD在种子的不同发育期中的表达差异明显。因此,这几种酶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种子中的表达差异,特别是在甘蓝型黄籽油菜的30 d种子中的表达都明显低于相应的黑籽油菜,说明这些酶的转录水平是导致木质素在甘蓝型黄、黑籽油菜之间存在表达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能是形成甘蓝型黄、黑籽油菜皮壳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对-香豆酸连接酶 5-羟基阿魏羟化酶 松柏醇脱氢酶 转录水平
下载PDF
白花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万仲贤 吴建国 +3 位作者 吴飞 郑良栋 覃鸿恩 吴锦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苷(2)、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原儿茶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4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数药用植物植物中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鬼针草 化学成分 槲皮素-3 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 奥卡宁4′-O-β-D-(2″ 4″ 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苷 4-O-(6″-O-对-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 4-O-(2″-O-乙酰基-6″-O-对-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 邻苯二甲异丙酯 原儿茶
下载PDF
中药荔枝核中两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兴前 刘博 聂晓勤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55-55,共1页
利用色谱分析方法从荔枝核里分离得到L 1和L 2两个化合物 ,经质谱、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鉴定 ,确定L 1为 5 氧 对 香豆酰基奎尼酸甲酯 ,L 2为原儿茶酸。它们均系首次从荔枝核里分出。
关键词 荔枝核 5--对-酰基奎尼甲酯 原儿茶 中药 化学成分 分离
下载PDF
灰毡毛忍冬LmC3H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与绿原酸含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娅 王安琪 +6 位作者 刘聪 龙雨青 刘霞 曾娟 李灿 刘湘丹 周日宝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7-175,共9页
目的:以灰毡毛忍冬为材料,克隆对-香豆酸3-羟化酶(LmC3H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合绿原酸含量,研究推测灰毡毛忍冬LmC3H1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RACE技术克隆LmC3H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 目的:以灰毡毛忍冬为材料,克隆对-香豆酸3-羟化酶(LmC3H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合绿原酸含量,研究推测灰毡毛忍冬LmC3H1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RACE技术克隆LmC3H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HPLC分别测定灰毡毛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中LmC3H1的相对表达量及绿原酸含量。结果:克隆得LmC3H1(GenBank:MN177695)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式为C2618H4134N718O727 S22,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5.32,等电点8.92,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具有跨膜区域LLLIPAVLFLISLVYPLI,含有细胞色素P450的保守结构域CYTOCHROME_P450(422-433 a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mC3H1在灰毡毛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花发育阶段,白色花蕾期相对表达量最高,花蕾初期及白色开花期次之;白色花蕾期花与茎、叶比,花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叶的最低;HPLC结果显示,从绿白色花蕾期到金黄色开花期绿原酸含量呈上升趋势,金黄色开花期含量最高,不同器官中,花中绿原酸最高,茎最低。结论:克隆得到灰毡毛忍冬LmC3H1基因,推测LmC3H1可能参与灰毡毛忍冬花绿原酸的生物合成。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探究灰毡毛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和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遗传改良灰毡毛忍冬品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对-香豆酸3-羟化酶(C3H)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的中药水蜜丸制剂二至丸多成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谭乐俊 王萌 +3 位作者 任晓亮 付姝菲 樊官伟 柴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260-2268,共9页
目的在遵循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制剂稳定性指导原则的指导下,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 目的在遵循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制剂稳定性指导原则的指导下,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中药传统水蜜丸制剂二至丸进行多成分定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二至丸长期稳定性和加速稳定性研究,并考察了制剂影响因素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 L/min,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在遵循ICH制剂稳定性指导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了18个月的长期稳定性试验[温度(25±2)℃,相对湿度(RH)(60±5)%],加速稳定性试验[温度(40±2)℃,RH(75±5)%]和制剂影响因素试验(包装材料类型和密封条件)。结果采用以上方法共鉴定出二至丸中20个化学成分(红景天苷、蟛蜞菊内酯、10-羟基木犀榄苷二甲酯、木犀榄苷-11甲酯、马钱苷酸、松果菊苷、女贞苦苷、橄榄苦苷酸、毛蕊花苷/异毛蕊花苷、女贞苷、特女贞苷、ligustroflavone、特女贞苷异构体、阿富汗丁香苷F、异女贞苷、女贞酸、橄榄苦苷、女贞苷-G13、青藤碱、3-O-顺式-对-香豆酰委陵菜酸),并对其进行定量及归一化半定量研究。在长期稳定性研究中,20个成分均保持稳定;然而在加速稳定性试验条件下,11种成分(10-羟基木犀榄苷二甲酯、松果菊苷、女贞苦苷、橄榄苦苷酸、毛蕊花苷、女贞苷、特女贞苷、ligustroflavone、女贞酸、女贞苷-G13、青藤碱)的量明显下降。制剂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采用钠钙玻璃包装材料替代现有市售聚酯包装,在密封或敞口条件下,制剂中各成分稳定性均显著提高。在采用相同包材时密封条件对制剂稳定性也存在显著性影响。结论通过较为系统的中药传统口服制剂类型水蜜丸的制剂稳定性研究,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水平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水蜜丸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长期稳定性 加速稳定性 包装材料 红景天苷 蟛蜞菊内酯 10-羟基木犀榄苷二甲酯 木犀榄苷-11甲酯 马钱苷 松果菊苷 女贞苦苷 橄榄苦苷 毛蕊花苷 异毛蕊花苷 女贞苷 特女贞苷 ligustroflavone 特女贞苷异构体 阿富汗丁苷F 异女贞苷 女贞 橄榄苦苷 女贞苷-G13 青藤碱 3-O-顺式-对-酰委陵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