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源寺寺额变迁考
1
作者 庆心 《中国佛学》 2021年第1期98-114,共17页
寺额是一座寺院的“名片”,它不仅是一种“身份”的标识,而且可以通过寺额了知寺院的部分功能指向。寺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发生变化,因而寺额也是历史变迁的一种佐证。东汉取鸿胪寺名置白马寺,以白马为额,是寺额命名之始。法源寺是... 寺额是一座寺院的“名片”,它不仅是一种“身份”的标识,而且可以通过寺额了知寺院的部分功能指向。寺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发生变化,因而寺额也是历史变迁的一种佐证。东汉取鸿胪寺名置白马寺,以白马为额,是寺额命名之始。法源寺是北京城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千年古刹之一,俗语有言“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说明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寺院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法源寺寺额的变化不仅能够体现寺院的发展史,也可以体现所历朝代的变迁。本文通过对法源寺寺额变迁的研究考证,以期探究寺额所体现的寺院整体发展变化以及与之相关历史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源 寺额 佛教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佛教寺额命名的主体、缘起及其特点——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洪斌 《前沿》 2013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中国古代佛教寺额命名的主体、缘起进行研究,分析了寺额命名的特点,揭示了佛教繁荣与政权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佛教传播的策略、佛教义学思想发展的轨迹、佛教信仰重心的演变,指出佛教寺额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佛教不断自...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中国古代佛教寺额命名的主体、缘起进行研究,分析了寺额命名的特点,揭示了佛教繁荣与政权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佛教传播的策略、佛教义学思想发展的轨迹、佛教信仰重心的演变,指出佛教寺额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佛教不断自我调适,融入中国本土化的过程,是佛教在中国两千年发展兴衰的缩影和风向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寺额命名 缘起 特点 浙江
原文传递
甘肃合水金代清凉禅院敕牒碑考释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仲明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1,共4页
甘肃合水金代清凉禅院敕牒碑是甘肃庆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载有金代寺额敕牒的碑刻,其所载的清凉禅院牒在历代金石著作中均未收录。该敕牒的发现,为了解金代佛教寺院管理制度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庆阳地区政治史、佛教史等具有重要... 甘肃合水金代清凉禅院敕牒碑是甘肃庆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载有金代寺额敕牒的碑刻,其所载的清凉禅院牒在历代金石著作中均未收录。该敕牒的发现,为了解金代佛教寺院管理制度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庆阳地区政治史、佛教史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原碑拓片对敕牒的内容进行了补释,对金代敕牒的格式、获取寺额的程序、缴纳钱数以及敕牒产生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水 金代 寺额 清凉禅院 敕牒
下载PDF
元至治二年《静明宫土地四至执照碑》解析
4
作者 郑好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49-152,共4页
元至治二年《静明宫土地四至执照碑》是元朝较为典型的执照碑,内容涉及土地纠纷案,寺观经济特权,刊刻的程序、作用、法律效力等较为突出的表明了其作为法律碑刻的制度属性。在元朝,执照碑跟公据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曾经并行过一... 元至治二年《静明宫土地四至执照碑》是元朝较为典型的执照碑,内容涉及土地纠纷案,寺观经济特权,刊刻的程序、作用、法律效力等较为突出的表明了其作为法律碑刻的制度属性。在元朝,执照碑跟公据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曾经并行过一段时间,随着语言的流变,公据碑的叫法逐渐减少,执照碑的叫法更为普遍。执照碑刊刻的背景、程序、作用、法律效力来源等,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体现了元朝对宗教的一贯统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照碑 寺额 公据 执照
下载PDF
隋大兴城佛寺辑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景亚鹂 刘莲芳 《碑林集刊》 2003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西汉末、东汉初。发展到隋唐,达到了顶点,成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最鼎盛时期。国祚虽短的隋代,对佛教极为推崇,奉为国教,上行下效,信仰之风浸润、渗透到各个阶层。在全国范围内,大兴佛寺,至大业末年修建佛寺达4000所...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西汉末、东汉初。发展到隋唐,达到了顶点,成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最鼎盛时期。国祚虽短的隋代,对佛教极为推崇,奉为国教,上行下效,信仰之风浸润、渗透到各个阶层。在全国范围内,大兴佛寺,至大业末年修建佛寺达4000所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到 范围 顶点 中国 兴城 信仰 阶层 寺额 上行下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