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根的小说与小说的寻根
1
作者 刘保昌 游燕凌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4期149-153,共5页
寻根派小说作为一个有着自觉意识的小说流派 ,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通过清理寻根小说的创作路径 ,寻求寻根小说的曲折行程 ,思索寻根小说的传统因素 ,分析寻根小说的现代转换 ,总结寻根小说的得失成败 ,解读寻根小说... 寻根派小说作为一个有着自觉意识的小说流派 ,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通过清理寻根小说的创作路径 ,寻求寻根小说的曲折行程 ,思索寻根小说的传统因素 ,分析寻根小说的现代转换 ,总结寻根小说的得失成败 ,解读寻根小说的本文结构 ,对寻根派小说进行综合论析 ,认为寻根派小说纠结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 ,暧昧的传统特色与模糊的现代特征导致寻根派小说具备着罗杰·福勒所说的“文本间性”的特征 ;寻找与背离 ,是寻根派小说的文本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 背离 寻根派小说 文体间性
下载PDF
寻根文学派探究
2
作者 李志远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寻根文学 民族文化 商州系列小说 寻根派小说 贾平凹 《棋王》 民族传统文化 作家作品 韩少功 文化小说
下载PDF
论苗长水和他的老区小说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06-111,共6页
论苗长水和他的老区小说张均不太熟悉苗长水,最初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那篇《非凡的大姨》,那是1989年很不错的几个中篇之一。后来又陆续找到《染房之子》、《犁越芳家》、《冬天与夏天的区别》等几篇作品。我很震惊。谈论一个作... 论苗长水和他的老区小说张均不太熟悉苗长水,最初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那篇《非凡的大姨》,那是1989年很不错的几个中篇之一。后来又陆续找到《染房之子》、《犁越芳家》、《冬天与夏天的区别》等几篇作品。我很震惊。谈论一个作家,莫过于他的特别之处,苗长水最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寻根派小说 民族 女性崇拜 作家 文化大革命 沂蒙山 革命历史小说 新写实主义 “根”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一个情势化的艺术世界
4
作者 蔡世连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1期72-75,共4页
1985年以来,新时期小说失去统一的潮头和流向,呈现出众水分流、多元发展的局面。尽管各流派的艺术符码显示出巨大差异,但由于统一的现实社会语境的制约,流派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以及艺术上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补充的现象却始终没有... 1985年以来,新时期小说失去统一的潮头和流向,呈现出众水分流、多元发展的局面。尽管各流派的艺术符码显示出巨大差异,但由于统一的现实社会语境的制约,流派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以及艺术上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补充的现象却始终没有中断。近几年来渐趋兴盛的新写实小说则呈现出一种艺术的综合趋势。新写小说的这种审美综合品格并不在于它的某些支离破碎的表面征象(比如它所表现出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贴近生活、关注现实的热情,寻根派小说的那种超脱的中国智慧和审美气韵,甚至结构主义小说的那种叙述技巧等等),而在于它所专注的对象世界及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整体上显示出的兼容并包趋向。客观、主观和形式,构成艺术的三维结构。但人们总是执拗地从某一维度探寻艺术的本质,艺术发展便呈现出再现主义、表现主义和形式主义三股主要潮流。如果仅从艺术的意蕴角度探寻,再现艺术追求对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关系、结构的揭示,创造的是—个理念化世界;表现主义偏重对创作主体主观世界的感觉、体验、情感、欲望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艺术世界 多元发展 关注现实 寻根派小说 互相融合 互相补充 理念化 中国智慧 新时期小说
下载PDF
探索小说三论
5
作者 赵国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21-24,共4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小说界出现了两股引人注目的探索思潮。一股思潮以李晓、刘索拉、莫言、马原、残雪等人为代表,一股思潮以阿城,贾平凹、郑万隆、韩少功等人为代表。前者我们一般称之为“现代派小说”,他们更多的是横向的借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小说界出现了两股引人注目的探索思潮。一股思潮以李晓、刘索拉、莫言、马原、残雪等人为代表,一股思潮以阿城,贾平凹、郑万隆、韩少功等人为代表。前者我们一般称之为“现代派小说”,他们更多的是横向的借鉴;后者我们称之为“寻根派小说”,他们更多的是纵向的继承。 这两股思潮在当时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们的作品曾在文学界内部引起过一阵又一阵的骚动。有些评论家还有“阿城年”,“莫言年”的提法,虽有些戏谑的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派小说 作家 三论 作品 叙述人 语言 内势 外势 本真世界 贾平凹
下载PDF
民族独特性和艺术精神——京派和寻根派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陈建新 《语文月刊》 1998年第12期2-4,共3页
文学作品愈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这已是人们的共识。积极提倡文学要有民族独特性并积极进行创作实践的,在20世纪的中国,前有二、三十年代的"京派",后有八十年代的"寻根派"。同样是为创造民族独特性的文学,二者所... 文学作品愈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这已是人们的共识。积极提倡文学要有民族独特性并积极进行创作实践的,在20世纪的中国,前有二、三十年代的"京派",后有八十年代的"寻根派"。同样是为创造民族独特性的文学,二者所走道路大不相同:京派除了受到一些现代"人性论"的影响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传统一些;寻根派则开出了"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各种表现手法"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特性 小说 寻根派小说 民族文化 文学作品 作家 民族文学 寻根文学 三十年代 八十年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