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贾宝玉与光源氏的“寻母”意识探迹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9-23,共5页
就原型意义而言,贾宝玉与光源氏二人都始于一个失母的悲剧人生的预设,而又都终于一个“寻母”的人生悲剧的结局。在他们情爱人生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一种“恋母情结”中的母性原型意味。对两位主人公的“寻母”历程追踪蹑迹,进行母性原型... 就原型意义而言,贾宝玉与光源氏二人都始于一个失母的悲剧人生的预设,而又都终于一个“寻母”的人生悲剧的结局。在他们情爱人生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一种“恋母情结”中的母性原型意味。对两位主人公的“寻母”历程追踪蹑迹,进行母性原型视角下的考察,可于中日文学文本间建立起新的对话质素,以显示中日邻邦异质文化间的同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结 性情怀 寻母
下载PDF
劈山救母与中国古代神话寻母意识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瑞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6-69,共4页
我国诸多神话传说中包含寻母意识的神话故事并不多见,劈山救母算是其中之一,其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不同故事的流传整合。这类故事在我国较为少见的原因,除了与男权支配下的婚恋观念有关外,还与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息息相关。
关键词 劈山救 二郎神 沉香 寻母意识
下载PDF
论《断鸿零雁记》中“三郎寻母”的精神内涵
3
作者 邱慧婷 《晋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断鸿零雁记》中的"三郎寻母"模式是近代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寻找信仰的精神历程的展现。从直观层面看",三郎寻母"是《断鸿零雁记》情节推进的动因,是小说得以展开的依托。但深层考究起来,三郎寻母只是一个表象,它... 《断鸿零雁记》中的"三郎寻母"模式是近代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寻找信仰的精神历程的展现。从直观层面看",三郎寻母"是《断鸿零雁记》情节推进的动因,是小说得以展开的依托。但深层考究起来,三郎寻母只是一个表象,它的实质是个体皈依中诸多困惑集结的呈现,母亲的寻得并不能真正使寻找者走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郎寻母 《断鸿零雁记》 皈依
下载PDF
幼年山羊和绵羊寻母叫声信号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祁飞 武佩 +2 位作者 宣传忠 马彦华 邬娟 《科技风》 2016年第11期93-96,共4页
近年来对于声音信号处理的技术日趋成熟,其中运用Matlab进行声音信号处理的研究和实验越来越多[1]。本文主要通过Matlab软件建立针对羔羊的寻母声音的分析系统,分别对出生20天的山羊羔和绵羊羔的寻母声音进行多次采集,并对采集的声音信... 近年来对于声音信号处理的技术日趋成熟,其中运用Matlab进行声音信号处理的研究和实验越来越多[1]。本文主要通过Matlab软件建立针对羔羊的寻母声音的分析系统,分别对出生20天的山羊羔和绵羊羔的寻母声音进行多次采集,并对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同年龄山羊羔和绵羊羔寻母声音信号所包含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分析系统可以扩展为其他不同年龄、种类羊的其他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和特征值提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母叫声 信号对比分析
下载PDF
朱寿昌辞官寻母故事叙考
5
作者 王长城 《文教资料》 2018年第12期57-58,共2页
朱寿昌,宋安徽天长秦栏人,字康叔。其父朱巽是宋仁宗年间工部侍郎。朱寿昌母亲刘氏是朱巽小妾,生下朱寿昌后刘氏便遭朱巽大老婆赵氏妒忌,经常在朱巽面前搬弄是非,刘氏终被朱巽遗弃。朱寿昌长大凭借自己的聪颖考取进士,走上仕途,后知生... 朱寿昌,宋安徽天长秦栏人,字康叔。其父朱巽是宋仁宗年间工部侍郎。朱寿昌母亲刘氏是朱巽小妾,生下朱寿昌后刘氏便遭朱巽大老婆赵氏妒忌,经常在朱巽面前搬弄是非,刘氏终被朱巽遗弃。朱寿昌长大凭借自己的聪颖考取进士,走上仕途,后知生母刘氏流落民间,于神宗熙宁初年,辞官刺血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母,得于同州(即陕西大荔)母子相见。本文从孝亲角度对朱寿昌寻母故事加以考证,以期人们对朱寿昌的孝亲义举有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孝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寿昌 辞官 寻母 弘孝
下载PDF
台语支口头传统中的“寻日”母题辨析
6
作者 李斯颖 《贺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3-48,共6页
台语支口头传统中常见的“寻日”母题,至今仍在民间活态传承。聚焦神话、史诗等不同叙事形式中的“寻日”母题,探寻其发展、演变的独特模式,可发现仪式演述应是“寻日”母题产生、传播的重要方式。由“寻日”母题演变来的“鸭驮鸡过河... 台语支口头传统中常见的“寻日”母题,至今仍在民间活态传承。聚焦神话、史诗等不同叙事形式中的“寻日”母题,探寻其发展、演变的独特模式,可发现仪式演述应是“寻日”母题产生、传播的重要方式。由“寻日”母题演变来的“鸭驮鸡过河”“鸡为鸭孵蛋”“鸡唤日”等民间故事亦是仪式演述内容在民众中流传的片段记忆。这些母题带有台语支群众对早期稻作农耕生活内容的记忆,并与其传统的太阳信仰一脉相承,呈现出独特的思维模式特征,背后蕴含着悠久的台语支历史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语支 创世史诗演述“ 日”
下载PDF
俄罗斯民族历史的“文化寻母”——乌利茨卡雅长篇小说《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中的女性话语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建华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61,共8页
乌利茨卡雅的长篇小说《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凸显了强烈的历史思绪,表现出作家鲜明的“文化寻母”意识———即在女性生命史中寻觅民族历史文化源头的审美追求。作家通过对古希腊神话原型文化历史意蕴的当代言说,对俄罗斯民族生存历史... 乌利茨卡雅的长篇小说《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凸显了强烈的历史思绪,表现出作家鲜明的“文化寻母”意识———即在女性生命史中寻觅民族历史文化源头的审美追求。作家通过对古希腊神话原型文化历史意蕴的当代言说,对俄罗斯民族生存历史的女性本源的探寻,对民族生存伦理中女性独具的道德自主理念的揭示,完成了女性形象由“他者”叙说向自主自为的女性当代创作意识和创作实践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利茨卡雅 文化寻母 女性话语
原文传递
儿行万里寻母17年
8
作者 张君 《民主与法制》 2010年第18期54-57,共4页
衣不遮体、风餐露宿、蓬头垢面、沿街乞讨。从英俊少年到一脸皱纹、华发早生,17年间行万里、寻千村、访万户的一段凄楚的寻母故事。直到今年7月6日儿子终于找到了被人拐卖到深山沟的母亲。
关键词 《儿行万里寻母17年》 故事 张君 新闻报道
原文传递
《孙维世之妹孙新世千里寻母》一文多处与史实不符
9
作者 秦九凤 刘震 《党史纵横》 2004年第1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孙维世之妹孙新世千里寻母 历史考证 党史 中国共产党 孙炳文 孙维世 周恩来 邓颖超 孙新世
原文传递
庾道愍千里寻母
10
《精神文明导刊》 2014年第7期13-13,共1页
庾道愍是南北朝时期颍川鄢陵人,他在还没满周岁时就遇到很大不幸:父亲去世,母亲被一场特大洪水冲走。庾道愍从此成了孤儿。
关键词 杂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庾道愍千里寻母
原文传递
福克纳家族小说的“寻父-审父”母题
11
作者 高红霞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在书写美国南方几大贵族家庭的家族历史、宗教信仰、妇道观念等主题时形成了一个清晰可辨的"审父-寻父"母题。本文结合南方独特的经济制度、家族文化和福克纳的俗世生活等方面研究... 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在书写美国南方几大贵族家庭的家族历史、宗教信仰、妇道观念等主题时形成了一个清晰可辨的"审父-寻父"母题。本文结合南方独特的经济制度、家族文化和福克纳的俗世生活等方面研究这一母题的内在矛盾性,进而探讨福克纳家族小说叙事的矛盾历史观及其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家族叙事 父-审父” 矛盾性
下载PDF
传奇与写实:两宋《金刚经》灵验故事的传播接受
12
作者 卢翠琬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54-163,共10页
《金刚经》灵验故事的大量出现,迎合了百姓的日常心理需求,是《金刚经》信仰走向世俗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两宋《金刚经》灵验故事的传播与接受,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传播载体的多样化,从唐五代的以佛教典籍为主变成以笔记小说、文人序跋... 《金刚经》灵验故事的大量出现,迎合了百姓的日常心理需求,是《金刚经》信仰走向世俗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两宋《金刚经》灵验故事的传播与接受,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传播载体的多样化,从唐五代的以佛教典籍为主变成以笔记小说、文人序跋杂著为主;二是注重义理性接受,由宣扬信徒虔诚诵经而得神奇福报转向阐发灵验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义理内涵,此是文人士大夫对灵验故事“主体性接受”的直接结果;三是“寻母”题材形成了聚焦效应,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两宋《金刚经》灵验故事的书写,既继承了前代的灵验传奇色彩,又与宋代士大夫佛学的勃兴、三教融合的发展及两宋之际战乱的时代背景相关联,是传奇与写实的典型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灵验故事 传播接受 义理性接受 寻母主题
下载PDF
化平淡为神奇——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开放式结局的艺术构思
13
作者 冯建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乔伊斯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结局部分的叙事视角转换使得故事从作者的客观叙述转向故事人物的主观表述,而其"开放式结局"则决定了其整体叙事结构是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其人物塑造则体现了乔伊斯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 乔伊斯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结局部分的叙事视角转换使得故事从作者的客观叙述转向故事人物的主观表述,而其"开放式结局"则决定了其整体叙事结构是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其人物塑造则体现了乔伊斯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技巧融为一体的特征。该书的"寻父"母题既反映了对现实感到失望的人对精神支柱的追寻,又暗示着处在精神"荒原"的人对精神"绿洲"的渴望。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结局部分,乔伊斯通过描写该小说主人公的心灵顿悟,艺术地表现了20世纪初期的一位都柏林青年从旧身份到新自我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角转换 开放式结局 父” 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