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与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羊敏俊 林江波 江建军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试验组采用JBT治疗,对照组采用JWT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管造影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边支最小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分叉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血流和边支严重影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影剂输入量、支架置入数量、受照射剂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下JBT治疗,可更好地保护血管形态与功能,减少造影剂、支架用量及手术时间,降低受照射剂量及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拘禁球囊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牵张导丝技术应用于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及价值
2
作者 朱洪江 屈长征 +2 位作者 赵鹏鹏 符延波 颜峰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6期462-465,479,共5页
目的评估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的17例中心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锐性开通技术、“穿针... 目的评估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的17例中心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锐性开通技术、“穿针引线”技术建立牵张导丝通路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PTA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统计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初级通畅率。结果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导丝开通闭塞血管时穿出血管而手术失败,其余16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4.12%。所有患者手术中无出血、纵膈血肿、心脏压塞及中心静脉破裂等相关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成功的16例患者手术后均正常行血液透析,上肢、面部肿胀均明显消退。随访时间6~25月,中位随访时间13.5(8.0,15.0)月。手术后6月及1年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3.75%、75.00%。随访期间均无支架移位。结论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闭塞 牵张导丝技术 透析
下载PDF
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 被引量:4
3
作者 余志国 刘映峰 +5 位作者 何维娟 李健洪 张秀丽 庄丛明 张培东 缪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3例常规前向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采取逆向导丝技术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患者进行随访,包括造影及电话随访。...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3例常规前向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采取逆向导丝技术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患者进行随访,包括造影及电话随访。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92.3%,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随访3~12个月,1例手术失败患者仍存在心绞痛症状,1例手术成功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心绞痛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余11例均进行了经电话和临床随访,无心绞痛及心血管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结论对于不能通过正向导丝技术完成的病变,采用逆向导丝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对经过严格选择的CTO患者进行逆行导丝介入技术是可行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导丝技术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下载PDF
锚定导丝技术在经桡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洪云飞 宋丽娟 +2 位作者 张仪坚 李建美 毕珍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64-2366,共3页
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6%-20%,其中30%~45%是真分叉病变。较低的手术成功率和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一直是PCI颇具挑战性的病变。目前在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治疗技术中较常使用、有较好临床效果的技术是Crush技术和C... 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6%-20%,其中30%~45%是真分叉病变。较低的手术成功率和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一直是PCI颇具挑战性的病变。目前在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治疗技术中较常使用、有较好临床效果的技术是Crush技术和Culotte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有效覆盖住分支血管的开口,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定导丝技术 单支架术式 双支架术式 分叉病变
下载PDF
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胡玉芳 王琳 +7 位作者 李春坚 杨志健 王玉如 陈桂花 何英 周燕 殷雪梅 周丽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术中护理。方法对15例CTO患者行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时,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的处置术中各种情况,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结果 15...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术中护理。方法对15例CTO患者行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时,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的处置术中各种情况,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结果 15例患者中,有6例因PTCA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而放弃介入治疗,另9例成功完成手术。15例患者中,有2例术中出现一过性心率、血压下降;1例穿隔支侧枝破损;1例慢血流。结论 CTO病变的逆向导丝介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心脏介入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专业的救治力,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导丝技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术中护理
下载PDF
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Fielder导丝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缪绯 刘映峰 +1 位作者 何维娟 傅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观察Fielder导丝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5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仔细阅读造影图像,合理选择侧支循环血管,在1.5mmOT... 目的观察Fielder导丝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5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仔细阅读造影图像,合理选择侧支循环血管,在1.5mmOTW球囊和1.25mm的Monorail球囊的辅助下,Fielder导丝通过侧支循环血管到达靶病变远端,为完成逆行导丝技术做准备。结果 Fielder导引导丝侧支循环通过率为96%,手术成功率为88%,无一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或死亡。支架的植入术后获得了良好的即刻血管造影结果。结论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应用Fielder导引导丝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侧支循环 逆行导丝技术 Fielder
下载PDF
联合小外径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缪绯 刘映峰 何维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75-2177,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1.25mm的快速交换型(monorail)球囊和1.5整体交换型(over the wire,OTW)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的应用。方法:20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 目的:观察联合1.25mm的快速交换型(monorail)球囊和1.5整体交换型(over the wire,OTW)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的应用。方法:20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在行逆行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前,仔细阅读造影图像,合理选择经间隔支形成的侧支循环血管,首先使用1.5mm的OTW球囊供血血管内行超选择造影,以便了解侧支循环血管的走行,指引导丝成功逆行通过侧支血管,然后采用1.25mm的monorail球囊全程顺序低压力(3~5atm)扩张侧支循环血管,从而减少侧支血管对导丝前行的阻力,为1.5mm OTW球囊或微导管通过创造条件,同时也为逆行扩张闭塞病变做准备。结果:所有1.25mm的monorail球囊均成功扩张侧支血管,1.5mmOTW球囊均逆行到达靶血管远端并完成靶病变的初次扩张,随后完成支架置入,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结论:结合目前现有的医疗器械,联合使用1.25mm的monorail球囊和1.5mm OTW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CTO中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快速交换型球囊 整体交换型球囊 逆行导丝技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侧支循环
下载PDF
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家安 汝磊生 +3 位作者 李俊峡 彭育红 席爱雪 刘红娜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期17-18,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例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治疗经过。患者出现间断胸痛3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左向右三级侧支循环,右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例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治疗经过。患者出现间断胸痛3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左向右三级侧支循环,右冠状动脉中段以远完全闭塞。多次尝试正向开通右冠状动脉不能成功,考虑患者侧支循环建立较好,试行逆向开通右冠状动脉。由于间隔支不能通过,最终选择心外膜侧支,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进入主动脉窦,但是逆向球囊送入困难,采用正向导管内球囊锚定法,操控逆向导丝进入正向导管内,并在导管内扩张球囊锚定逆向导丝以利于球囊通过。结果造影见右冠状动脉显影,正向送入WHISPER导丝成功到达右冠状动脉远端,反复扩张病变处,植入3枚药物涂层支架,慢性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开通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无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慢性完全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低,逆向导丝技术的出现明显提高了CTO病变导丝通过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正向管内锚定法 逆向导丝技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门卫”导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兵强 王耀辉 +1 位作者 宗雪梅 李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17-819,共3页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行PCI术中,应用“门卫”导丝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冠...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行PCI术中,应用“门卫”导丝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PCI术的患者4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随机分为A组(21例)、B组(20例);同时选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需行PCI术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随机分为C组(28例)、D组(24例)。A组及C组应用“门卫”导丝技术,导丝放置后行PCI术;B组及D组采用标准术式,通过靶病变血管放置指引导丝后,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分别统计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总时间、压力嵌顿次数、恶性心律失常例数、手术失败例数等相关指标。结果 B组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总时间、压力嵌顿比例较A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PCI失败情况,B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5例,PCI失败4例。D组对比剂用量、PCI失败比例较C组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PCI术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行PCI术中,应用“门卫”导丝技术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口部病变 “门卫”导丝技术
下载PDF
“门卫”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兵强 王耀辉 +1 位作者 宗雪梅 李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观察"门卫"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行PCI的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7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 目的观察"门卫"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行PCI的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7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41~75(64.9±3.9)岁。随机分为门卫导丝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常规组按常规方法行介入治疗,门卫导丝组介入治疗应用"门卫"导丝技术。记录两组X线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对比剂用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测定两组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脑钠肽(BNP)以及肌酐。结果与常规组比较,门卫导丝组X线曝光时间缩短,PCI成功率增加,对比剂用量减少,[(47.0±10.0)min vs.(40.0±5.1)min],(71.4%vs.91.4%),[(202.9±13.8)ml vs.(193.0±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组比较,门卫导丝组手术相关并发症降低(40.0%vs.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LVEF、6分钟步行距离、BNP以及肌酐均明显改善,其中门卫导丝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常规导丝技术比较,"门卫"导丝技术可明显提高CTO患者PCI成功率及心功能,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门卫”导丝技术
下载PDF
改良双导丝技术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锐 吴迎春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483-487,共5页
目的使用改良的双导丝技术行椎动脉起始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90例经DSA或CTA证实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并符合支架置入指征的患者,以改良的双导丝技术(V-18导丝+0.014导丝)行血... 目的使用改良的双导丝技术行椎动脉起始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90例经DSA或CTA证实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并符合支架置入指征的患者,以改良的双导丝技术(V-18导丝+0.014导丝)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并发症。按Malek评分在1、3、6、12个月随访。结果90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支架覆盖狭窄部位准确,形态良好,前向血流3级。全部支架到位顺利,且支架位置不理想、血管痉挛、血管夹层及术中斑块脱落等并发症大幅度减少;术后12个月内随访,所有置入支架无闭塞、移位及断裂,发生支架再狭窄6例,其中1例为症状性;术后第12月Malek评分78例为1分,12例为2分。结论改良双导丝技术行椎动脉起始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良好,安全,值得推广。远期预后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导丝技术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椎动脉起始部
下载PDF
Finecross微导管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缪绯 余志国 刘映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Finecross微导管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5例CTO患者,其中20例右冠闭塞,15例前降支闭塞,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35例均采用Finecross微导管支撑导丝进行逆... 目的观察Finecross微导管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5例CTO患者,其中20例右冠闭塞,15例前降支闭塞,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35例均采用Finecross微导管支撑导丝进行逆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Finecross微导管直接通过侧支循环为25例,经小外径球囊低压力扩张侧支循环血管后Finecross微导管通过侧支循环为8例,手术最终成功30例,3例逆行导丝未通过闭塞病变,无并发症发生;2例Finecross微导管因侧支循环血管迂曲故未通过,其中1例导丝通过后微导管无法通过,且发生心包填塞,经及时治疗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余34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结论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合理应用Finecross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逆行导丝技术 Finecross微
下载PDF
伴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根山 冯毅 +5 位作者 蒋益波 沈成兴 汤成春 戴启明 陈忠 罗丹 《现代医学》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评价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过程中利用导丝伴行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13例使用伴行导丝技术,23例予传统方法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心源性死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率(TLR)等情况。结果3... 目的评价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过程中利用导丝伴行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13例使用伴行导丝技术,23例予传统方法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心源性死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率(TLR)等情况。结果36例均手术成功,术中主支血管追加植入支架的情况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在12个月的观察终点,两组皆未出现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事件,但导丝伴行技术组的TLR明显低于传统技术组(7.7%vs43.5%,P=0.03)。结论支架植入时使用导丝伴行技术安全、可靠,且可以显著降低12个月TLR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支 开口病变 伴行导丝技术 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
下载PDF
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雪群 王丽姿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10期2651-2653,共3页
[目的]总结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护理经验。[方法]介入治疗术前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充分考虑术中出现各种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和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做好强化抗凝治疗期间... [目的]总结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护理经验。[方法]介入治疗术前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充分考虑术中出现各种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和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做好强化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鼓励病人饮水并做好尿量观察,预防造影剂肾病,做好病人出院指导并嘱病人定期复查。[结果]逆向导丝技术治疗93例取得成功,10例失败,总体手术成功率90.2%,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本组103例病人全部进行了随访,10例手术失败病人仍存在心绞痛和(或)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手术成功病人术后1年因肺部感染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死亡,余92例均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预见性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指导和定期复查是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 慢性 逆向导丝技术 护理
下载PDF
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公锐 荆全民 +4 位作者 董海 刘海伟 王耿 王效增 韩雅玲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7例常规前向导丝技术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失败或术前估测前向导丝技术极其困难并且有可用侧支循环交通血管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采取逆向导丝技...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7例常规前向导丝技术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失败或术前估测前向导丝技术极其困难并且有可用侧支循环交通血管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采取逆向导丝技术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96.3%,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手术失败患者仍存在心绞痛症状,未再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手术成功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心绞痛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支架内再狭窄(100%闭塞),并成功接受二次逆向导丝,手术成功;余25例患者进行电话和临床随访,均规律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无心绞痛及心血管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结论对于不能通过正向导丝技术完成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采取逆向导丝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对具有良好逆向通道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进行逆向导丝介入,可开通多数正向导丝技术无法完成的冠脉病变,实践证明安全、可行,并收到良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导丝技术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下载PDF
导丝技术在预防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太斌 刘光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导丝技术在预防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260例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30例... 目的探讨导丝技术在预防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260例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导丝技术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腹痛评分、腹胀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腹痛评分、腹胀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丝技术在预防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和预后,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技术 预防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胰腺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内镜导丝技术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魏莉 李新华 +2 位作者 刘国彬 傅燕 李俊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导丝技术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0个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管炎患者,按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治疗组在总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方面低于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导丝技术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0个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管炎患者,按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治疗组在总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方面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P<0.05),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内镜导丝技术在急性胆管炎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技术 急性胆管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多普勒导丝技术评价缺血预处理对短期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相关冠状动脉流速模式的影响
18
作者 杨煜 夏勇 +4 位作者 李雷 张勇 李先进 李东野 陈清枝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 闭胸法建立短期冬眠心肌(SHM)动物模型,评价缺血预处理(IPC)对模型相关冠状动脉流速模式的影响。方法 将12只中国小型家猪建立SHM模型,随机分为2组(n=6):①对照组(CON组),只进行SHM模型的制备;②IPC组,模型制备前给予缺血5min,复灌... 目的 闭胸法建立短期冬眠心肌(SHM)动物模型,评价缺血预处理(IPC)对模型相关冠状动脉流速模式的影响。方法 将12只中国小型家猪建立SHM模型,随机分为2组(n=6):①对照组(CON组),只进行SHM模型的制备;②IPC组,模型制备前给予缺血5min,复灌5min,重复2次行IPC。应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观察基础状态及冠状动脉狭窄后10min、30min、60min、120min时相关冠状动脉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值(DSVR)的变化情况。结果 SHM模型相关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APV、DSVR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IPC对模型相关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APV、DSVR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SHM模型相关冠状动脉的流速模式明显不同于正常状态,IPC对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导丝技术 缺血预处理 短期冬眠 动物模型 心肌 冠状动脉流速模式 SHM IPC 心内膜
下载PDF
分支导丝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19
作者 缪绯 刘映峰 +1 位作者 何维娟 傅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51-453,46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支导丝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CTO病变位于血管弯曲部位且闭塞段为长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采取分支导丝技术行经皮... 目的探讨分支导丝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CTO病变位于血管弯曲部位且闭塞段为长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采取分支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共对136例单支冠状动脉CTO病变的靶血管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第一根导丝均进入分支血管,125例第二根导丝进入主支血管,11例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进入主支血管,4例球囊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共植入支架176枚;血管开通121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达到3级,成功率89%。1例患者术中出现夹层,1例发生血管穿孔;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 CTO介入治疗根据其病变影像学特征,严格筛选患者,采取分支导丝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冠状动脉 分支导丝技术
下载PDF
伴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王晓群 黄燕妮 +4 位作者 李绪洪 吴少文 吴伟婷 马剑锋 卢帆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622-623,共2页
目的:探讨伴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介入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进行伴行导丝技术(Buddy... 目的:探讨伴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介入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进行伴行导丝技术(Buddy wire technique,BWT),对照组进行传统PCI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死亡、再发心梗、室颤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中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和较高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 伴行导丝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