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玉米导入系群体的3个农艺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郭晋杰 陈景堂 +3 位作者 祝丽英 胡利宗 张祖新 黄亚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回交育种程序结合SSR标记构建以玉米自交系农系531为受体亲本、10个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自交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在该群体BC3F3世代,利用GGT32图示基因型软件和Windows QTL IciMappingv1.0对导入片段进行检测、并结合田... 通过回交育种程序结合SSR标记构建以玉米自交系农系531为受体亲本、10个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自交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在该群体BC3F3世代,利用GGT32图示基因型软件和Windows QTL IciMappingv1.0对导入片段进行检测、并结合田间调查对控制玉米穗位高、穗上叶夹角和株高的QTL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导入系群体的创建在遗传结构上改良了农系531穗位偏高、穗上叶夹角偏大的不足,并得到基本符合育种目标的改良株系。通过QTL分析,在具有相同性状改良的单株上,分别检测到4个包含穗位高、4个包含穗上叶夹角和6个包含株高QTL的共同的导入染色体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导入系群体 穗位高 穗上叶夹角 株高 QTL分析
下载PDF
基于玉米导入系群体7个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
2
作者 席先梅 逯晓萍 +4 位作者 薛春雷 李俊伟 韩平安 张坤明 卢艳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3103-3113,共11页
对玉米导入系群体7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控制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选用玉米自交系PHB1M为轮回亲本,性状互补的四-287自交系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四代回交及二代自交,... 对玉米导入系群体7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控制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选用玉米自交系PHB1M为轮回亲本,性状互补的四-287自交系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四代回交及二代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了208个导入系为作图群体;利用70对SSR引物和64对SRAP引物进行多态性扩增,获得了793个多态性位点;采用JoinMap4.0软件进行连锁图谱构建,得到了长度为1917.2 cM、涵盖10个连锁群的连锁图谱,分别在和林县与呼和浩特市两个环境下进行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行数及百粒重7个农艺性状的表型鉴定;利用Map QTL4.0软件中MQM作图法对试验群体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两地共检测到100个QTL位点, 23个株高、16个穗位高、22个叶片数、10个穗长、16个穗粗、4个穗行数和9个百粒重QTL.其中,控制5个性状的8个QTL在两个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特别是株高和穗位高的3个QTL表达稳定性较高,为基因克隆以及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导入系群体 农艺性状 QTL定位
原文传递
利用导入系群体对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齐欢欢 段利超 +6 位作者 胡伟 黄娟 冯阳 黄亚群 祝丽英 张祖新 岳兵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7,32,共5页
利用一套以自交系综3为受体亲本的80个导入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在3个不同环境下对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进行表型鉴定。在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与8个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60个,其中至少在两个环境中被... 利用一套以自交系综3为受体亲本的80个导入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在3个不同环境下对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进行表型鉴定。在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与8个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60个,其中至少在两个环境中被检测的位点7个,一因多效位点12个,QTL富集区8个且大部分为一因多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导入系群体 产量相关性状
原文传递
小粒野生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韦宇 李孝琼 +4 位作者 黄克宁 陈颖 高国庆 邓国富 郭嗣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8-963,共6页
【目的】利用导入系群体检测来自小粒野生稻产量相关性状的有利QTL,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小粒野生稻与栽培稻IR24构建的高代回交导入系,通过早、晚两季的重复试验,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 【目的】利用导入系群体检测来自小粒野生稻产量相关性状的有利QTL,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小粒野生稻与栽培稻IR24构建的高代回交导入系,通过早、晚两季的重复试验,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进行每株穗数(PNR)、单穗长(PLH)、千粒重(TGW)、每穗实粒数(FGP)、每穗总粒数(SPP)、单株重(YGP)等6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检测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早、晚两季分别检测到20和17个与产量相关的QTL,其中,控制每株穗数、单穗长、千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和单株重的QTL分别有3、6、6、4、3和5个。两季均检测到的QTL有10个,分别为单穗长QTL q PLH-2、q PLH-5,千粒重QTL q TGW1.1、q TGW3、q TGW9、q TGW12,每穗总粒数QTL q SPP-1,单株重QTL q YGP-1.2、q YGP-3、q YGP-12,其平均表型贡献率分别为7.38%、10.01%、8.51%、14.66%、10.23%、17.00%、6.80%、7.69%、20.35%和16.23%。【结论】两季共检测到13个来自小粒野生稻的有利QTL,其中q PLH-2、q TGW-1.1、q TGW-9、q TGW-12、q SPP-1、q YGP-12等6个QTL在两季试验中均稳定表达,推测其可能在超高产育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野生稻 产量相关性状 导入系群体 QTL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