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李安馨 张松跃 +2 位作者 荣星 夏天和 吴蓉洲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对照组(n=32)。对照组实施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对照组(n=32)。对照组实施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舒张功能[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最大运动E'峰峰值之比(E/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峰值之比(E/A)]、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E/E'水平为(10.09±1.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1.37),E/A水平为(1.24±0.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为(1.69±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1个月的LVEDD、LVESD水平分别为(30.43±3.18)mm、(20.41±2.05)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90±3.20)mm、(23.23±2.50)mm,LVEF水平为(58.40±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03±2.91)%,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具有显著的疗效,改善舒张功能与心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介入封堵 舒张功能 心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买热依木•阿布都热依木 麦合布拜木•麦麦提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与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并治疗共计84例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外科开胸手术...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与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并治疗共计84例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导管介入治疗),每组各42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心脏功能、手术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输血量相对较少。且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脏功能相较于对照组更为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5.23%(40/42),对照组的85.71%(36/4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16.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导管介入治疗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可有效恢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导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颅脑动脉瘤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申猛 岳四海 陈清亮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903-904,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颅脑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90例颅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血管内微导管介入)和对照组(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血清指标、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颅脑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90例颅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血管内微导管介入)和对照组(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血清指标、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NF-kB、VEGF、sICAM-1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颅脑动脉瘤患者的短期预后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 颅脑动脉瘤 效果 预后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导管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林星鹏 孙孝仁 杨正钦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导管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连江县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患者为研究对象,利...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导管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连江县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抗凝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导管介入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溶解情况,静脉通畅率及消肿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血栓溶解情况、静脉通畅率及消肿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导管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溶栓效果、静脉通畅率及消肿率,并且安全性也有一定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静脉血栓 导管介入溶栓
下载PDF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胡赞 姚永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夹闭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 目的:分析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夹闭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治疗后,两组核因子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血清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 脑动脉瘤 夹闭手术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6
作者 张玉龙 郭俊晓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356-356,共1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外科开胸手术,实验组行导管介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外科开胸手术,实验组行导管介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用时、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介入 应用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的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琦 于子翔 马依彤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884-890,共7页
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治疗是解决瓣膜反流的主要方法,经导管治疗的出现为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近... 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治疗是解决瓣膜反流的主要方法,经导管治疗的出现为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近年来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发展势头迅猛,本文将对经导管介入治疗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的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三尖瓣反流 导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潘桂芳 唐超 李雯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197-2201,共5页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10例,均行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10例,均行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的栓塞率、术后1个月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出院后随访6个月,在末次随访时采用神经功能预后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栓塞率为96.36%(106/110)。术后1个月有效率91.67%(99/108)。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及发热各1例,脑积水和尿路感染各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8%(7/108)。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瘤颈宽度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瘤颈宽度等因素均是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若伴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 Hess分级Ⅲ~Ⅳ级、瘤颈较宽时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增高,在诊治过程中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 急性期 颅内宽颈动脉瘤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帆 刘海涛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33-434,共2页
目的 对比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对照组(夹闭手术治疗),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随访患者预后情... 目的 对比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对照组(夹闭手术治疗),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随访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NF-kB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血清学指标改善,但复发率高、费用多,夹闭手术术后不易复发,费用低,但死亡率高,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 夹闭手术 脑动脉瘤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人工主动脉瓣膜专利技术综述
10
作者 贾祥志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3年第5期54-62,共9页
本文从全球及中国角度,对经导管介入人工主动脉瓣膜的总体专利申请态势以及国内外申请人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针对框架技术、输送可控性,生物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瓣膜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技术路线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找出国内外研... 本文从全球及中国角度,对经导管介入人工主动脉瓣膜的总体专利申请态势以及国内外申请人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针对框架技术、输送可控性,生物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瓣膜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技术路线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找出国内外研发主体的技术发展情况,给出经导管介入人工主动脉瓣膜专利分析的主要结论,并从多个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人工瓣膜 导管介入 专利分析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
11
作者 王树水 张智伟 +5 位作者 钱明阳 王慧深 李渝芬 庄建 李江林 潘微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65-265,共1页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介入治疗 术后残余 心血管病变 心外科手术 导管介入技术 心血管疾病 CHD 治疗后
下载PDF
中国小型猪心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连达 张荣利 +3 位作者 冯新庆 宁可永 李贻奎 何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建立中国小型猪心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塞模型,为基础医药学研究尤其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与结果选用心脏及冠状动脉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相似的中国小型猪,应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将栓子定位植入冠状... 目的建立中国小型猪心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塞模型,为基础医药学研究尤其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与结果选用心脏及冠状动脉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相似的中国小型猪,应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将栓子定位植入冠状动脉,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心肌梗塞,形成与临床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建立了普遍适用于急性与慢性实验研究的中国小型猪心肌梗塞模型。结论该模型稳定,方法先进,可进行准确的定位、定量、动态观测,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广泛用于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细胞工程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介入 冠状动脉栓塞 心肌梗塞 中国小型猪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高龄和低龄患者心导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静 王素霞 +3 位作者 田大静 吕桂玲 王赏 高义双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导管介入 血管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管丽华 谢迪杨 +4 位作者 周达新 陈丹丹 张蕾 潘文志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4-778,I0003,共6页
目的评价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A)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共12例RSA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为(38.9+13.2)岁。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或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的方... 目的评价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A)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共12例RSA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为(38.9+13.2)岁。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或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的方法治疗,并随访6个月。结果主动脉造影检查显示,RSA最窄径为(9.9±2.9)mm,11例患者成功封堵,其中9例患者应用腰部直径大于RSA破口最窄2~4mm的PDA封堵器封堵,2例患者应用腰部直径大于RSA破口最窄径3~5mm的VSD封堵器封堵。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除1例患者外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反流均未增加,无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导管介入治疗RS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杰贤 张永勤 +1 位作者 柴云飞 李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18-272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PS13例,PA/IVS5例)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术。经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以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维持麻醉。术前及术中使用前列腺素E1开放动脉导管,吸氧浓度为40%~60%,监测SPO2、ECG、SBP、T、ETCO2、出血及尿量。PA/IVS患儿先行射频瓣膜打孔再行球囊瓣膜扩张术。结果 17例介入治疗成功,PBPV后血压由(47.9±4.8)mmHg降低至(41.2±3.6)mmHg,SPO2由术前(64.4±3.65)%上升为(87.6±6.6)%,至手术结束血压回升至正常,SPO2上升至(92.4±6.7)%。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CPS、PA/IVS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快,加强术中麻醉管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导管介入治疗 新生儿 麻醉
下载PDF
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家贵 焦念宝 +2 位作者 刘军 邱玉存 秦丽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应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1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并与对照组15例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新方法。
关键词 导管介入治疗 溶栓疗法 尿激酶 脑梗塞 治疗
下载PDF
导管介入治疗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元祥 张青 +2 位作者 提运幸 孟保英 丁以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介入治疗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优劣差异。方法:本研究系统性回顾2010年1月-2018年3于本院儿科确诊并收入院的1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试验组采用导管...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介入治疗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优劣差异。方法:本研究系统性回顾2010年1月-2018年3于本院儿科确诊并收入院的1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试验组采用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相关情况及LVEF、LVSV等左心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3个月后,试验组LVSV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切口感染率、术后胸壁畸形率、术中术后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介入较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同样的成功率,但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心脏功能显著增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介入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开胸手术 疗效对比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2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春光 陶海龙 +1 位作者 黄振文 秦石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介入 疗效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潘立东 洪云霞 +1 位作者 胡智勇 康健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无天性心脏病 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 麻醉
下载PDF
导管介入或镶嵌治疗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继军 张智伟 +3 位作者 钱明阳 王树水 李俊杰 谢育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或镶嵌治疗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随诊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术前诊断为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4.5...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或镶嵌治疗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随诊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术前诊断为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4.5岁。患儿分别经导管介入及镶嵌治疗,其中镶嵌治疗3例,经导管介入治疗24例。结果介入封堵组除1例因缺损小,未行治疗外,其他23例均介入治疗成功。室间隔缺损直径为(4.94±1.08)mm,选择6~10 mm肌部缺损封堵器,输送长鞘为6~9 F。镶嵌治疗组3例均成功治疗。随诊时间平均25个月。介入封堵组术后随诊有5例少量残余分流,2例中度三尖瓣反流。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应尽量减少三尖瓣的并发症。年龄小于1岁及体质量小于5 kg的婴儿,可考虑采用镶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肌部室间隔缺损 导管介入 镶嵌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