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恶变风险评估模型的创建及验
1
作者 刘学谦 蒋东 +3 位作者 贺良 刘振 赵义军 刘付宝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3-97,125,共6页
目的研究术前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IPMN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后纳人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PMN患... 目的研究术前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IPMN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后纳人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PMN患者98例,定为训练组;纳人同期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PMN患者52例,定为验证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训练组中筛选出与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基于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通过C指数、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训练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主胰管扩张≥1Omm、强化附壁结节、肿瘤最大直径≥30mm及血清CA19-9升高是IPMN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纳人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组C指数为0.834(95%CI:0.744~0.924),验证组C指数为0.847(95%CI:0.733~0.960)。绘制R0C曲线,约登指数最大时的模型总分最佳截止值为124.0分,此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71.0%。校准曲线表现出较好的拟合度,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和灵敏度。结论主胰管扩张≥10mm、强化附壁结节、肿瘤最大直径≥30mm及血清CA19-9升高是IPMN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IPMN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瘤 预测模型 列线图 恶变风险
下载PDF
超声鉴别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郑韦力 林济钦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7期1310-1312,1316,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tosis, BIDP)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就诊的126例疑似DCIS、BIDP患者... 目的:研究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tosis, BIDP)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就诊的126例疑似DCIS、BIDP患者,根据病理结果金标准,分为DCIS组(n=70)和BIDP(n=2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超声检查,对其病灶数量、分布、信号和形态,并对其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对比超声造影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对比DCIS组和BIDP组经超声图像特征情况发现,其形态、结节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和同侧腋窝淋巴结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经超声检查结果后显示,对DCIS、BIDP诊断的灵敏度为74.29%(52/70)、特异度91.67%(22/24)和准确率为78.72%(74/94),其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超声检测用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当中具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内原位 乳腺导管内乳头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勤学 陈振东 +2 位作者 赵亦军 陈良 董海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的CT及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48例IPMN,探讨CT及MRI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IPMN的特征性表现为胰...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的CT及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48例IPMN,探讨CT及MRI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IPMN的特征性表现为胰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可分3型;1)主胰管型4例(2例恶性),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2)分支胰管型23例(8例恶性),表现为胰腺分支胰管扩张,多位于胰头钩突部,可呈单囊或多囊形,和主胰管相通,恶性者可见分隔、壁结节;3)混合型21例(12例恶性),该型同时具有分支胰管、主胰管扩张的特点。IPMN诊断敏感性MRI及CT分别为90.9%(20/22)、77.3%(17/22),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8.5%(23/26)、76.9%(20/26),统计学无差异( P >0.05)。MRCP对IPMN与胰管相通的显示率高达93.7%(45/48),明显高于CT(79.2%,38/48),统计学有差异( P <0.05)。参考2012年新版IPMN诊治共识指南中的高危特征,良、恶性IPMN出现强化的实性成分分别为3/26 vs 13/22,其中1例良性IPMN壁结节及10例恶性IPMN壁结节大于10mm;主胰管直径大于10mm分别为2/26 vs 8/22,统计学有差异( P <0.05)。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诊断对其良恶性判断、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内镜诊治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蕾 张斌 +2 位作者 李长锋 邱云峰 刘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8-110,117,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内镜下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内镜对其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诊治的IPMN患者12例,总结并分析他们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下治疗...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内镜下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内镜对其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诊治的IPMN患者12例,总结并分析他们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下治疗等方面资料。结果 12例IPMN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发生部位为胰头或钩突部,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低密度影,其内可有壁结节,胰管扩张伴或不伴胆管扩张,2例侵及胰腺实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主要表现为胰管扩张,胰腺萎缩,胰头部圆形高信号影。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示十二指肠乳头膨大,开口扩张,可见胶冻样粘液流出,胰管造影显示胰管全程扩张或胰头部囊状扩张,3例伴胆总管、肝内胆管扩张。9例行ERCP治疗,清除粘液栓并置入胰管支架,3例同时置入胆管支架。结论 IPM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囊性疾病,影像学检查有其独特的表现,ERCP对其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瘤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常晓燕 姜英 +2 位作者 李霁 卢朝辉 陈杰 《癌症进展》 2009年第6期600-604,共5页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s)越来越多,是最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并与胰腺癌关系密切,是胰腺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之一,WHO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主胰管或其主要分支的一种分泌粘液的乳头状肿瘤。根据影像学表现,IPMN可...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s)越来越多,是最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并与胰腺癌关系密切,是胰腺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之一,WHO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主胰管或其主要分支的一种分泌粘液的乳头状肿瘤。根据影像学表现,IPMN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3种,主胰管型恶变率高;根据囊肿被覆上皮的形态分类,可分为4种类型:胃型、肠型、胰胆管上皮型及嗜酸细胞型,免疫组化MUC1、2、5AC有助于鉴别;根据导管上皮细胞的异型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可分为腺瘤、交界性肿瘤、非浸润性癌及浸润性癌4类,这个肿瘤发展谱系对研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IPMN需要与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鉴别。未发展为浸润性癌时预后良好。IPMN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多,许多胰腺癌中有意义的基因都在IPMN中进行了研究,DPC4与IPMN的发生发展关系不大,随着细胞异型性的增加k-ras基因的突变率增高;Johns Hopkins的研究机构比较研究12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和2例正常胰腺导管上皮,利用寡核苷酸微阵列的方法做全基因组表达谱检测,证实有673个基因表达高于胰腺导管上皮至少5倍,低表达的300个基因也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基因。但众多研究仍没有突破性进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瘤 诊断 分子病理学
下载PDF
MSCT与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价值和临床评估 被引量:6
6
作者 娄纪祥 夏阳 +1 位作者 詹雅珍 鲁君敏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5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MSCT及MRI影像诊断和临床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主胰管型3例,主要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胰管内多发结节影且均匀强化;分支胰管型...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MSCT及MRI影像诊断和临床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主胰管型3例,主要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胰管内多发结节影且均匀强化;分支胰管型4例,呈单房或多房样囊性病灶,部分有分隔;混合型5例,表现为胰头及钩突囊性肿块影呈多房样改变,轻度强化,并可见主胰管扩张。结论 MSCT及MRI对IPMN的诊断以及良恶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瘤 多层螺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良恶性的判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良恶性鉴别 被引量:2
7
作者 文侃 吴磊迪 +7 位作者 岑春媛 黄梦庭 杨红丽 悅笑斐 卢玉婷 马桂娜 李欣 韩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分析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CT和MRI特征,探讨其对于IPM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IPM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将70例IPMN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筛选分析与鉴别IPMN良恶... 目的分析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CT和MRI特征,探讨其对于IPM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IPM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将70例IPMN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筛选分析与鉴别IPMN良恶性相关的临床与影像特征,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良恶性IPMN的鉴别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0例中,良性组43例,恶性组27例。统计分析显示DWI弥散受限、CA199升高、主胰管径≥10 mm、病灶直径≥3 cm、肿瘤含实性成分、壁结节≥5 mm、肿瘤分型(主胰管型和分支胰管型)在良恶性IPMN中的分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ADC值、主胰管径、病灶直径鉴别良恶性IPMN的AUC分别为0.866、0.716、0.708(P<0.05),最佳界值为2.61×10^(-3) mm^(2)/s、10.5 mm、3.05 cm;弥散受限、CA199升高、实性成分鉴别良恶性IPMN的AUC分别为0.788、0.759、0.650。联合使用上述征象鉴别良恶性IPMN的AUC为0.964(P<0.001),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90.9%。结论影像学检查对IPMN的诊断、分型及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多征象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胰腺
下载PDF
超声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癌(IPMC)伴主胰管破裂穿孔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倪景远 谭文佳 +2 位作者 王辉 王琦美慧 孙志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9期1667-1668,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81岁,因血糖升高3年,加重半月,伴腹痛,明显消瘦,近期体重减轻约10公斤,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入院后超声:胰腺增大、轮廓欠清晰,胰头厚径37mm,胰体厚径32mm,胰尾厚径39mm,实质明显变薄,回声减低、紊乱,主胰管全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81岁,因血糖升高3年,加重半月,伴腹痛,明显消瘦,近期体重减轻约10公斤,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入院后超声:胰腺增大、轮廓欠清晰,胰头厚径37mm,胰体厚径32mm,胰尾厚径39mm,实质明显变薄,回声减低、紊乱,主胰管全程不规则扩张,较宽内径17mm,管壁不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胰管破裂 胰腺 粘液 乳头 导管内 穿孔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MSCT诊断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世杰 张岗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62-63,共2页
目的提高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认识,探讨IPMN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5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的资料,通过MSCT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多平... 目的提高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认识,探讨IPMN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5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的资料,通过MSCT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观察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主胰管型IPMN 4例:表现为胰腺轻度萎缩,主胰管均匀扩张;其中2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癌。分支胰管型IPMN 9例:表现单发或多发与胰管相同囊性病变,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癌2例,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1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6例。混合型IPMN 2例:表现为多囊聚合性病灶,主胰管扩张,其中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1例,2例均可见囊性病变和主胰管相通。结论 IPMN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SCT三期扫描,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建等对病变的诊断、分型,良恶性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巨大卵巢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癌二例
10
作者 刘俊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8-38,共1页
巨大卵巢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癌二例刘俊雄例1女,46岁。右下腹部疼痛,腹腔肿物40余天。初为右下腹一鸭蛋形肿物,光滑可滑动,10天后肿物增大加快且腹痛加重,逐渐向右肋下、左腹部扩展。体查:腹部膨隆,可扪及一巨大肿物,上界... 巨大卵巢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癌二例刘俊雄例1女,46岁。右下腹部疼痛,腹腔肿物40余天。初为右下腹一鸭蛋形肿物,光滑可滑动,10天后肿物增大加快且腹痛加重,逐渐向右肋下、左腹部扩展。体查:腹部膨隆,可扪及一巨大肿物,上界位于剑突下,下界于盆腔,有触痛,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 巨大卵巢 粘液性 乳头 低密度 占位性病变 腹腔内 囊性肿物 多囊肝 卵巢囊肿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龙 王涛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32-532,537,共2页
患者女,52岁。返酸并消瘦1年,上腹胀痛1月,加重1周。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无糖尿病、结核病史。血常规:白细胞9.28×10^9/L,中性粒细胞为80.2%;结核抗体阴性,血胰淀粉酶正常,血沉41 mm/h;血清学检查AFP1.75ng/ml,CEA 2.09ng/ml,C... 患者女,52岁。返酸并消瘦1年,上腹胀痛1月,加重1周。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无糖尿病、结核病史。血常规:白细胞9.28×10^9/L,中性粒细胞为80.2%;结核抗体阴性,血胰淀粉酶正常,血沉41 mm/h;血清学检查AFP1.75ng/ml,CEA 2.09ng/ml,CA12-5 22.80 U/ml,CA19-940.23 U/ml。外院胃镜示:十二指肠降段粘膜充血糜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癌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非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切除术手术切缘异型性增生和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98-398,共1页
背景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囊性肿瘤(IPMN)根据术后病理一般分为轻度异型性增生、、中度异型性增生、重度异型性增生、浸润性癌。非浸润性IPMN因有向浸润性癌发展的可能性,一般根据患者情况需手术切除治疗,但术后病理学常常提示切... 背景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囊性肿瘤(IPMN)根据术后病理一般分为轻度异型性增生、、中度异型性增生、重度异型性增生、浸润性癌。非浸润性IPMN因有向浸润性癌发展的可能性,一般根据患者情况需手术切除治疗,但术后病理学常常提示切缘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形性增生,关于切缘的阳性病理是否存在复发的危险目前仍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性增生 手术切缘 术后复发 非浸润性 粘液性 乳头 导管内 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英娜 肖新广 +1 位作者 李润华 韩宏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2期310-310,314,共2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以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总结CT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以及...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以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总结CT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影像图特征。结果:经多层螺旋CT扫描50例均诊断符合,诊断符合率100%;共检出21例主胰管型,17例分支胰管型,12例混合型;40例良性病变,10例恶性病变。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高,为临床分型、良恶性鉴别、与其他易混淆疾病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利于IPMN的早期检出、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聪 王霞 张筱凤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2期192-193,196,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例恶性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恶性IPMN均获取病理确诊,男S例,女2例;年龄58~82岁,平均73岁... 目的探讨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例恶性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恶性IPMN均获取病理确诊,男S例,女2例;年龄58~82岁,平均73岁。最常见症状为腹痛4例,黄疸2例。1例伴慢性胰腺炎,CA199>37 U/ml 3例,CEA>5 ng/ml 3例。患者完善腹部增强CT及超声内镜检查,病变均位于胰腺头部,均未见肿大淋巴结节。主胰管型4例,混合型2例,分支胰管型1例;发现强化实性囊内壁结节2例(28.6%),主胰管直径≥10 mm 4例(57.1%),病灶≥30 mm 4例(57.1%),增厚强化囊壁3例(42.9%),非强化的壁结节3例(42.9%),主胰管直径5~9 mm 2例(28.6%),主胰管直径突然改变伴远端胰腺萎缩2例(28.6%),无胰周淋巴结肿大;恶性IPMN满足:“高风险特征”≥1项或“令人担忧特征”≥2项。结论恶性IPMN好发于老年患者,常有临床症状,腹痛最常见。若影像学检查发现IPMN具有“高风险特征”或≥2项“令人担忧特征”,需要高度怀疑恶性可能。目前临床诊断IPMN良恶性主要联合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临床特征,诊断准确率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乳头粘液性肿瘤 恶性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乳腺轻、重度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中p16蛋白表达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铁菊 牛昀 +2 位作者 于泳 吕阿娟 杨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表达与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导管内癌、40例重度乳头状瘤病、40例轻度乳头状瘤病、2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蛋白在导管内癌组表达阳性率为40....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表达与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导管内癌、40例重度乳头状瘤病、40例轻度乳头状瘤病、2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蛋白在导管内癌组表达阳性率为40.0%,重度乳头状瘤病组为52.5%,轻度乳头状瘤病组为72.5%,正常乳腺组织为92.0%,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1.018,P<0.05;导管内癌组与重度乳头状瘤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257,P>0.05;导管内癌组与重度乳头状瘤病组合并与轻度乳头状瘤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424,P<0.05;p16基因蛋白表达强度在四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3.474,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表达异常在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为乳头状瘤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较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P16 乳腺 乳头瘤病 导管内 相关性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乳腺钼靶X线及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园 李香营 +3 位作者 陈建强 李海珍 梁其洲 符水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1877-188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及MRI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中的诊断价值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9年6月接受钼靶X线和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IDPC患者,分析其影像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对IDPC诊断准确...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及MRI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中的诊断价值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9年6月接受钼靶X线和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IDPC患者,分析其影像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对IDPC诊断准确率。结果:乳腺钼靶X线摄影:24例病灶呈肿块状,3例病灶呈不对称致密影伴钙化,1例病灶呈乳晕区大导管扩张,其中6例肿块的边缘可以看到短的毛刺。MRI扫描:28例病灶实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9例病灶呈囊实性肿块,囊壁见小结节,25例出现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MRI的诊断准确率为89.3%(25/28),钼靶X线检查准确率75.0%(21/28),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诊断准确率为96.4%,联合两种方法较单纯依靠钼靶X线诊断价值高(P=0.03)。结论:IDPC以小叶状或圆形肿块为特征,大囊肿合并小结节的管壁可能是这种癌症的一种特殊的MRI表现,联合乳腺钼靶X线及MRI可进一步提高IDPC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内乳头 乳腺钼靶X光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诊治:附22例报告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建国 仲雷 郭宝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s,IP)癌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收治的22例IP癌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2例IP癌变占同期收治IP患者的4.61%(22/477),占乳腺癌患者的5.96%(22/36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s,IP)癌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收治的22例IP癌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2例IP癌变占同期收治IP患者的4.61%(22/477),占乳腺癌患者的5.96%(22/369)。其中未曾行病理切片检查的20例患者术前均未确诊,术中冷冻切片确诊13例,7例未能确诊。22例中行区段切除2例,乳房单纯切除16例,改良根治术4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均无转移)。结论IP癌变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冷冻切片有助于确诊。治疗以选择性乳房单纯切除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头 管内 导管 乳腺/继发性 导管 乳腺/诊断
下载PDF
胰腺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附4例报告)
18
作者 毛立川 毛志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9-40,共2页
胰腺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附4例报告)毛立川,毛志文胰腺及壶腹周围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第4、5位[1],随着B超、CT扫描、腹腔镜等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广泛应用,对胰腺及其周围肿瘤、胰腺炎或钝伤后假性囊肿的术前确诊已较... 胰腺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附4例报告)毛立川,毛志文胰腺及壶腹周围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第4、5位[1],随着B超、CT扫描、腹腔镜等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广泛应用,对胰腺及其周围肿瘤、胰腺炎或钝伤后假性囊肿的术前确诊已较容易。胰腺粘液性囊腺癌较少见,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粘液性乳头
下载PDF
超声在鉴别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巩海燕 胡菊萍 +3 位作者 周文斌 栗翠英 王慧 杜丽雯 《肿瘤影像学》 2021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超声表现,并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the breast,BIDP)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后病...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超声表现,并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the breast,BIDP)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65例乳腺SPC及77例BIDP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并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乳腺SPC与BIDP在年龄、病变类型、病变距乳头距离、肿块大小、回声均匀度、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IDP相比,乳腺SPC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多表现为单发实性肿块,患者的触诊率高,肿块距离乳头距离较远,肿块偏大,多内部回声不均匀,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BI-RADS分类升至4类概率提高。而在内部回声、边缘、形态、方位、有无钙化、后方回声、Adler分级、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是否伴有导管扩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SPC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助于通过超声检查鉴别诊断乳腺SPC与BI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超声 实性乳头 乳腺导管内乳头
下载PDF
1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权毅 付华 左怀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8期2288-2289,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对1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特性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探讨。结果 1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主要表现为乳腺局部肿块或伴乳头溢血,...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对1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特性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探讨。结果 1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主要表现为乳腺局部肿块或伴乳头溢血,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扩张导管内不规则实性中低回声光团,部分病灶内可见沙粒样钙化点。免疫组化SMA、Calponin和p63显示肌上皮缺如或不连续;高相对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CK5/6在癌组织未见表达。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单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或伴导管内原位癌彻底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乳腺组织已属充分治疗,伴微浸润者宜按照浸润性导管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