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1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合并结肠癌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霍真 卢朝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 结肠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胰腺微小浸润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104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Nara S Shimada K +1 位作者 Kosuge T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6-446,共1页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病理分析 肿瘤临床 浸润型 浸润 WHO分类 5年生存率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于龙 王涛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32-532,537,共2页
患者女,52岁。返酸并消瘦1年,上腹胀痛1月,加重1周。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无糖尿病、结核病史。血常规:白细胞9.28×10^9/L,中性粒细胞为80.2%;结核抗体阴性,血胰淀粉酶正常,血沉41 mm/h;血清学检查AFP1.75ng/ml,CEA 2.09ng/ml,C... 患者女,52岁。返酸并消瘦1年,上腹胀痛1月,加重1周。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无糖尿病、结核病史。血常规:白细胞9.28×10^9/L,中性粒细胞为80.2%;结核抗体阴性,血胰淀粉酶正常,血沉41 mm/h;血清学检查AFP1.75ng/ml,CEA 2.09ng/ml,CA12-5 22.80 U/ml,CA19-940.23 U/ml。外院胃镜示:十二指肠降段粘膜充血糜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粘液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理诊断进展
4
作者 王婷 王朝夫 袁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胰腺导管腺癌重要的癌前病变。IPMN诊疗决策的制定首先基于对IPMN相关病理学的深刻理解。本文围绕IPMN宏观检查、微观检查、分子检测及鉴别诊断四个方面...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胰腺导管腺癌重要的癌前病变。IPMN诊疗决策的制定首先基于对IPMN相关病理学的深刻理解。本文围绕IPMN宏观检查、微观检查、分子检测及鉴别诊断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本综述详细阐述了IPMN大体类型分类、组织学分级与分化亚型、IPMN伴浸润性癌的组成模式和组织学类型、IPMN分子研究的新进展以及重要的鉴别诊断等。该分析肯定IPMN特殊的异质性和异时性的特点,为寻找新的方法帮助临床医师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前病变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合并神经内分泌微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徐琳 姜蕾 +2 位作者 王方 于国华 蔡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伴有神经内分泌微瘤(NE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胰腺IPMN合并NEMT的临床资料,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9岁。胰尾部占位,部分区可见多发囊腔。...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伴有神经内分泌微瘤(NE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胰腺IPMN合并NEMT的临床资料,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9岁。胰尾部占位,部分区可见多发囊腔。镜下主胰管及分支导管内衬黏液腺体,伴黏液分泌及导管扩张,扩张导管上皮下见一细胞团,呈梁状-网状排列,直径2.3 mm,与正常胰岛细胞形态类似。目标细胞团示CK阳性,Syn、Cg A弥漫强阳性,Glucagon弥漫阳性,Insulin、Somatostain及Gastrin阴性。结论胰腺IPMN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某些情况下共存,胰腺IPMN可能伴发NEMT,诊断IPMN时关注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是否够肿瘤,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的肿瘤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微瘤
下载PDF
双侧乳腺导管内实体性乳头状癌及乳腺黏液癌1例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耿建祥 徐文华 +2 位作者 黄书亮 张鸿莺 王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9-741,共3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 黏液 乳头
下载PDF
1例多灶性混合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行扩大全胰切除术病人的营养管理
7
作者 谢煜 赵海艳 +1 位作者 张俊娟 潘卫宇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3期4549-4554,共6页
总结1例多灶性混合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行扩大全胰切除术病人的营养管理经验。护理要点:以循证最佳证据为依据,开展营养筛查和综合营养评定,制订个性化营养目标,实施基于术前早期营养干预,术中营养评估及管道预留方案设计,术... 总结1例多灶性混合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行扩大全胰切除术病人的营养管理经验。护理要点:以循证最佳证据为依据,开展营养筛查和综合营养评定,制订个性化营养目标,实施基于术前早期营养干预,术中营养评估及管道预留方案设计,术后营养“三步走”的围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策略,在MDT团队的协作下实现以护士为主导的T3cDM血糖的目标调控,预防并及时干预常见并发症,做好出院与用药指导等措施。住院期间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病人营养状况改善,体重和营养指标稳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营养管理 血糖调控
下载PDF
MSCT与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价值对比分析
8
作者 曹晓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7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IPM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和MRI检查...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7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IPM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和MRI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时间以及良性与恶性患者IPMN分型、部位、长径、壁结节差异。结果:MSCT和MRI检查结果均显示,30例IPMN患者良性19例、恶性1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的30例IPMN患者良性19例、恶性11例的结果一致,即MSCT和MRI诊断IPMN良恶性的准确率均为100%,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变分型、部位、长径、壁结节的判定一致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的检查时间短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患者IPMN分型及病变部位与恶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性患者IPMN长径≤30 mm、无壁结节的比例高于恶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和MRI诊断IPMN正确率相近,但MSCT扫描时间较短,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最佳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良恶
下载PDF
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马艳飞 石铁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458例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中央区... 目的 探讨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458例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直径和、腺体外侵袭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微小乳头 单侧 多灶 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
下载PDF
CT对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杨健惠 倪城 +2 位作者 蒋华东 杨波 薛春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CT对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TMC)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经病理证实的45例(48个结节)PTMC患者(PTMC组)和63例(72个结节)MNG患者(MNG组),比较2组CT征象,分析CT对PTMC的诊断效能。结果:CT诊断... 目的:探讨CT对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TMC)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经病理证实的45例(48个结节)PTMC患者(PTMC组)和63例(72个结节)MNG患者(MNG组),比较2组CT征象,分析CT对PTMC的诊断效能。结果: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92.50%;PTMC组结节细颗粒状钙化、增强扫描结节轮廓模糊、边缘中断征比例均高于MNG组(均P<0.05);PTMC组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较平扫的增加幅度均高于MNG组(均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联合诊断PTMC的AUC为0.865,诊断效能最高(P<0.05)。结论:CT征象在PTMC与MNG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综合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各种CT征象,有助于提高PTMC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甲乳头 微小结节腺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癌合并Paget病1例
11
作者 黄倩 赵声春 +2 位作者 张莉英 牟海 陈小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90-590,592,共2页
患者,男,55岁,因右鼻阻伴头痛头昏1年入院。专科检查见右侧鼻腔下鼻道中鼻道及嗅裂区可见一肿物,质地稍韧,触之易出血,边界不清,鼻窦平扫+增强CT示右侧鼻道内可见一团片影,截面3.5 cm×1.6 cm, 考虑为肿瘤性病变,遂行手术切除并做... 患者,男,55岁,因右鼻阻伴头痛头昏1年入院。专科检查见右侧鼻腔下鼻道中鼻道及嗅裂区可见一肿物,质地稍韧,触之易出血,边界不清,鼻窦平扫+增强CT示右侧鼻道内可见一团片影,截面3.5 cm×1.6 cm, 考虑为肿瘤性病变,遂行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本研究经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批准(2024第15号)并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内翻乳头 细胞 PAGET病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一例
12
作者 贾西平 黄文君 +2 位作者 吴建霞 杨莹 敬文斌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83-2085,共3页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WHO)肺部肿瘤分类将细支气管腺瘤/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BA/CMPT)认定为腺瘤亚组中的一个新类型。本文患者因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后段胸膜下不规则状实性小结节,多次随访均未见明显变化,经人工智能(AI)肺结节CT影...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WHO)肺部肿瘤分类将细支气管腺瘤/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BA/CMPT)认定为腺瘤亚组中的一个新类型。本文患者因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后段胸膜下不规则状实性小结节,多次随访均未见明显变化,经人工智能(AI)肺结节CT影像辅助检测软件评估均为稳定型结节、高危结节。最终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CM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腺瘤/肺纤毛黏液结节乳头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黄雪春 周杨 李圆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51-52,55,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及外侧淋巴结清扫术的175例PTC患者,分析跳跃性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及超声特征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 目的:分析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及外侧淋巴结清扫术的175例PTC患者,分析跳跃性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及超声特征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PTC患者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率为1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微小钙化、存在血流、位于甲状腺上极是PTC患者发生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为0.814,预测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91.1%。结论:肿瘤微小钙化、存在血流、位于甲状腺上极是PTC患者颈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 跳跃转移 超声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陈丽阳 刘庆猛 杨帆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乳腺E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同时收集患者的随访信息。结果16例乳腺EPC患者中女15例,男1例;年龄41~81岁,中位年龄62岁;肿瘤最长...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乳腺E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同时收集患者的随访信息。结果16例乳腺EPC患者中女15例,男1例;年龄41~81岁,中位年龄62岁;肿瘤最长径0.3~4.5cm。肉眼观呈囊实性。镜下可见肿瘤细胞由纤维囊壁包裹,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囊内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送检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囊周及囊内乳头状成分肌上皮完全缺失。除1例病例ER强阳性且PR阴性外,其余病例ER和PR均呈强阳性表达。HER2阴性5例,HER2(+)7例,HER2(++)4例。其中HER2(++)的病例经FISH确认为HER2阴性。12例随访患者中有5例接受了内分泌治疗,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结论EPC好发于老年女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囊壁缺乏肌上皮,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包裹乳头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孤立性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张恒 潘婉婉 +1 位作者 张懿 宛凌峰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0期1263-1267,共5页
目的分析符合射频消融标准的孤立性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生隐匿性病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孤立性cN... 目的分析符合射频消融标准的孤立性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生隐匿性病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孤立性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隐匿性病灶组(62例)和无隐匿性病灶组(141例)。分析两组病理特征,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隐匿性病灶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2.687,95%CI:1.512~4.987,P=0.003)、肿瘤位于下极(OR=3.012,95%CI:1.568~5.684,P=0.007)、邻近被膜(OR=1.589,95%CI:0.987~2.321,P=0.019)、多发微钙化(OR=2.012,95%CI:1.569~3.123,P=0.021)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OR=3.456,95%CI:1.987~5.686,P<0.001)是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发生隐匿性病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肿瘤位于下极、邻近被膜、多发微钙化且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需谨慎评估后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术,以降低隐匿性病灶的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微小乳头 射频消融术 外科手术 孤立 隐匿病变
下载PDF
超声鉴别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研究
16
作者 郑韦力 林济钦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7期1310-1312,1316,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tosis, BIDP)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就诊的126例疑似DCIS、BIDP患者... 目的:研究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tosis, BIDP)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就诊的126例疑似DCIS、BIDP患者,根据病理结果金标准,分为DCIS组(n=70)和BIDP(n=2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超声检查,对其病灶数量、分布、信号和形态,并对其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对比超声造影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对比DCIS组和BIDP组经超声图像特征情况发现,其形态、结节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和同侧腋窝淋巴结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经超声检查结果后显示,对DCIS、BIDP诊断的灵敏度为74.29%(52/70)、特异度91.67%(22/24)和准确率为78.72%(74/94),其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超声检测用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当中具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内原位 乳腺导管内乳头
下载PDF
MRI影像学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相关性浸润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志涛 薛蕴菁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12期2193-2197,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相关性浸润癌周围浸润性的判断,其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6-2021年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40例IPMN患者资料,术前行MRI检查。分析影像学病变... 目的:利用磁共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相关性浸润癌周围浸润性的判断,其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6-2021年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40例IPMN患者资料,术前行MRI检查。分析影像学病变部位、导管累及类型、病变形状、病变直径、主胰管扩大程度、胆总管扩大程度、壁结节改变与IPMN相关性浸润癌发生的关系,分析MRI影像学检查预测IPMN相关浸润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例IPMN病例中,12例病理证实为IPMN相关浸润癌。病变主要与导管累及类型、病变的形态、胆总管的扩张程度、壁结节等与IPMN相关浸润癌发病密切有关。囊实性肿块预测侵袭性IPMN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8/12)和80.0%(8/10)。胆总管扩大预测侵袭性IPMN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6/12)和80%(8/10)。病变部位与IPMN相关浸润癌的发生无相关性(P=0.803)。IPMN浸润癌患者的主胰管直径大于无浸润癌患者。主胰管直径≥5mm预测浸润性IPMN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1/12)和43%(3/7)。对于分支型和混合型IPMN患者,浸润性癌的病变直径大于非浸润性癌。当主胰管最大径≥8mm时,其预测浸润性IPMN的灵敏性为75%(9/12),特异性为86%(6/7);当主胰管最大径≥10mm时,其预测浸润性IPMN的灵敏性为25%(3/12),特异性为100%(7/7)。结论:MRI影像学特征可以帮助预测IPMN相关的浸润性癌,在指导治疗、制定手术方案、预测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态增强MSCT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一平 马周鹏 陈建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PMC)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IPMC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主胰管型7例,表现为主胰管不规则明显扩张,胰管内呈较均匀低密度,多数可见...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PMC)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IPMC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主胰管型7例,表现为主胰管不规则明显扩张,胰管内呈较均匀低密度,多数可见管壁小结节,CT呈稍高密度;分支胰管型4例,表现为分叶状单发或多发囊性低密度病变,腔内见分隔及结节样突起或肿块,呈稍高密度,2例CT的MPR图像显示病灶与主胰管相通;混合型1例,表现为胰头部囊状病灶,内有附壁结节,合并主胰管轻度扩张,内呈较均匀低密度。8例病灶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4~68 mm),7例胰腺不同程度萎缩,4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膨大,2例见不规则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囊内分隔强化较明显,附壁结节强化稍弱且不均匀,以胰腺期较明显。结论 MSCT薄层扫描对IPMC诊断价值较大,结合MPR、CPR图像能够较清晰显示胰腺IPMC的病理特征,有利于显示胰管壁小结节及胰管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改变,多数可与胰腺导管内良性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叶开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88-0091,共4页
研究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疗效。方法 将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1月~6月的100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全甲状腺切除术)与观察组(50例,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研究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疗效。方法 将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1月~6月的100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全甲状腺切除术)与观察组(50例,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PTH、血钙水平差值、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疾病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转移率,但该手术过程漫长,失血量较大,易损伤甲状旁腺功能,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甲腺切除术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多灶乳头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伍翠云 方松华 +2 位作者 蔡学祥 宋琼 钟建国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48-650,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好发于老年男性的胰腺外分泌、囊性肿瘤.IPMN按导管不同的受累部位分为主胰管型(MD)、分支胰管型(BD)及混合型(MIX)三型.IPMN影像学上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等原因导致的...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好发于老年男性的胰腺外分泌、囊性肿瘤.IPMN按导管不同的受累部位分为主胰管型(MD)、分支胰管型(BD)及混合型(MIX)三型.IPMN影像学上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等原因导致的胰管扩张鉴别有一定的难度,且IPMN有恶变成胰腺导管癌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胰腺假囊肿 胰腺外分泌 胰腺炎 胰腺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