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相关癌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1
作者 许艺凡 蒋斐 陈洁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指胰腺导管系统乳头状增生的一种胰腺囊性肿瘤, 是胰腺癌前病变之一。IPMN相关癌根据恶性肿瘤来源主要分为浸润性IPMN和IPMN伴发胰腺导管腺癌。各类型IPMN相关癌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给临床...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指胰腺导管系统乳头状增生的一种胰腺囊性肿瘤, 是胰腺癌前病变之一。IPMN相关癌根据恶性肿瘤来源主要分为浸润性IPMN和IPMN伴发胰腺导管腺癌。各类型IPMN相关癌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给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带来挑战。现对各类IPMN相关癌的组织病理、进展机制、预后和生存状况等临床病理特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肿瘤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相关癌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理诊断进展
2
作者 王婷 王朝夫 袁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胰腺导管腺癌重要的癌前病变。IPMN诊疗决策的制定首先基于对IPMN相关病理学的深刻理解。本文围绕IPMN宏观检查、微观检查、分子检测及鉴别诊断四个方面...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胰腺导管腺癌重要的癌前病变。IPMN诊疗决策的制定首先基于对IPMN相关病理学的深刻理解。本文围绕IPMN宏观检查、微观检查、分子检测及鉴别诊断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本综述详细阐述了IPMN大体类型分类、组织学分级与分化亚型、IPMN伴浸润性癌的组成模式和组织学类型、IPMN分子研究的新进展以及重要的鉴别诊断等。该分析肯定IPMN特殊的异质性和异时性的特点,为寻找新的方法帮助临床医师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前病变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合并神经内分泌微瘤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徐琳 姜蕾 +2 位作者 王方 于国华 蔡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伴有神经内分泌微瘤(NE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胰腺IPMN合并NEMT的临床资料,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9岁。胰尾部占位,部分区可见多发囊腔。...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伴有神经内分泌微瘤(NE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胰腺IPMN合并NEMT的临床资料,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9岁。胰尾部占位,部分区可见多发囊腔。镜下主胰管及分支导管内衬黏液腺体,伴黏液分泌及导管扩张,扩张导管上皮下见一细胞团,呈梁状-网状排列,直径2.3 mm,与正常胰岛细胞形态类似。目标细胞团示CK阳性,Syn、Cg A弥漫强阳性,Glucagon弥漫阳性,Insulin、Somatostain及Gastrin阴性。结论胰腺IPMN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某些情况下共存,胰腺IPMN可能伴发NEMT,诊断IPMN时关注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是否够肿瘤,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的肿瘤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微瘤
下载PDF
1例多灶性混合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行扩大全胰切除术病人的营养管理
4
作者 谢煜 赵海艳 +1 位作者 张俊娟 潘卫宇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3期4549-4554,共6页
总结1例多灶性混合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行扩大全胰切除术病人的营养管理经验。护理要点:以循证最佳证据为依据,开展营养筛查和综合营养评定,制订个性化营养目标,实施基于术前早期营养干预,术中营养评估及管道预留方案设计,术... 总结1例多灶性混合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行扩大全胰切除术病人的营养管理经验。护理要点:以循证最佳证据为依据,开展营养筛查和综合营养评定,制订个性化营养目标,实施基于术前早期营养干预,术中营养评估及管道预留方案设计,术后营养“三步走”的围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策略,在MDT团队的协作下实现以护士为主导的T3cDM血糖的目标调控,预防并及时干预常见并发症,做好出院与用药指导等措施。住院期间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病人营养状况改善,体重和营养指标稳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营养管理 血糖调控
下载PDF
MRI影像学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相关性浸润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志涛 薛蕴菁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12期2193-2197,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相关性浸润癌周围浸润性的判断,其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6-2021年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40例IPMN患者资料,术前行MRI检查。分析影像学病变... 目的:利用磁共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相关性浸润癌周围浸润性的判断,其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6-2021年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40例IPMN患者资料,术前行MRI检查。分析影像学病变部位、导管累及类型、病变形状、病变直径、主胰管扩大程度、胆总管扩大程度、壁结节改变与IPMN相关性浸润癌发生的关系,分析MRI影像学检查预测IPMN相关浸润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例IPMN病例中,12例病理证实为IPMN相关浸润癌。病变主要与导管累及类型、病变的形态、胆总管的扩张程度、壁结节等与IPMN相关浸润癌发病密切有关。囊实性肿块预测侵袭性IPMN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8/12)和80.0%(8/10)。胆总管扩大预测侵袭性IPMN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6/12)和80%(8/10)。病变部位与IPMN相关浸润癌的发生无相关性(P=0.803)。IPMN浸润癌患者的主胰管直径大于无浸润癌患者。主胰管直径≥5mm预测浸润性IPMN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1/12)和43%(3/7)。对于分支型和混合型IPMN患者,浸润性癌的病变直径大于非浸润性癌。当主胰管最大径≥8mm时,其预测浸润性IPMN的灵敏性为75%(9/12),特异性为86%(6/7);当主胰管最大径≥10mm时,其预测浸润性IPMN的灵敏性为25%(3/12),特异性为100%(7/7)。结论:MRI影像学特征可以帮助预测IPMN相关的浸润性癌,在指导治疗、制定手术方案、预测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SCT与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价值对比分析
6
作者 曹晓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7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IPM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和MRI检查...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7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IPM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和MRI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时间以及良性与恶性患者IPMN分型、部位、长径、壁结节差异。结果:MSCT和MRI检查结果均显示,30例IPMN患者良性19例、恶性1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的30例IPMN患者良性19例、恶性11例的结果一致,即MSCT和MRI诊断IPMN良恶性的准确率均为100%,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变分型、部位、长径、壁结节的判定一致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的检查时间短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患者IPMN分型及病变部位与恶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性患者IPMN长径≤30 mm、无壁结节的比例高于恶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和MRI诊断IPMN正确率相近,但MSCT扫描时间较短,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最佳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良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术后腹泻合并IgG4相关性疾病1例
7
作者 张佳 施丽婕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63-66,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术后腹泻合并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诊断及治疗。腹泻是IPMN术后常见并发症,大部分腹泻为脂肪泻,会导致患者体重下降及严重的营养不良,给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带来较大负担,需要引起临... 本文主要探讨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术后腹泻合并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诊断及治疗。腹泻是IPMN术后常见并发症,大部分腹泻为脂肪泻,会导致患者体重下降及严重的营养不良,给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带来较大负担,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目前术后的慢性腹泻通常应用益生菌或止泻药等对症处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长期腹泻会影响患者生活。近年来中医药对缓解肿瘤术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针对IPMN术后腹泻的治疗经验较少。而IgG4-RD是2003年首次报道的临床罕见病,缺乏特异性表现,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将我院收治的1例IPMN术后腹泻合并IgG4-RD患者的诊断过程及辩证诊治经验报告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IGG4相关疾病 术后腹泻
下载PDF
胰腺微小浸润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104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Nara S Shimada K +1 位作者 Kosuge T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6-446,共1页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病理分析 肿瘤临床 浸润型 浸润 WHO分类 5年生存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伍翠云 方松华 +2 位作者 蔡学祥 宋琼 钟建国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48-650,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好发于老年男性的胰腺外分泌、囊性肿瘤.IPMN按导管不同的受累部位分为主胰管型(MD)、分支胰管型(BD)及混合型(MIX)三型.IPMN影像学上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等原因导致的...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好发于老年男性的胰腺外分泌、囊性肿瘤.IPMN按导管不同的受累部位分为主胰管型(MD)、分支胰管型(BD)及混合型(MIX)三型.IPMN影像学上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等原因导致的胰管扩张鉴别有一定的难度,且IPMN有恶变成胰腺导管癌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胰腺假囊肿 胰腺外分泌 胰腺炎 胰腺导管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征象 被引量:8
10
作者 岳奎涛 刘剑羽 +2 位作者 王智勇 李磊 刘从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PMN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或64层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7例接受ERCP检查。结果27例IPMN中,主胰管型11例,包括2例交界性肿瘤,4例原位癌,...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PMN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或64层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7例接受ERCP检查。结果27例IPMN中,主胰管型11例,包括2例交界性肿瘤,4例原位癌,5例腺癌;CT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萎缩,主胰管扩张,8例内部可见壁结节,1例见多发斑块状钙化。分支胰管型9例,包括腺瘤和交界性肿瘤各3例,1例原位癌,2例腺癌;其中7例位于胰头部,表现为与主胰管相通的囊性病灶,内见分隔和乳头状壁结节,呈"葡萄串"样,1例可见点状钙化;2例位于胰尾部,呈类圆形囊性病灶,增强无强化。混合型7例,包括交界性肿瘤和腺癌各3例,原位癌1例,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扩张伴腔内壁结节,3例病变内可见不同程度钙化。7例接受ERCP,其中5例明确显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结论 IPMN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结合ERCP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彬 胡先贵 金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30例IPM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IPMT的不同病理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将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IPMA)定为良性组,... 目的: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30例IPM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IPMT的不同病理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将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IPMA)定为良性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癌(IPMC)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IPMB)归入恶性组。结果:恶性组男性易患率高于女性(76.5%vs30.8%,P<0.05);30例患者中IPMA 13例,IPMB 4例,IPMC 13例;主胰管型14例,分支胰管型15例,混合型1例主胰管型恶性率显著高于分支胰管型(P=0.030)。30例患者中21例有腹痛、腰背痛或消瘦等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上,恶性组病灶囊内附壁结节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组(P=0.025);主胰管型IPMT的主胰管直径(MPD)≥10 mm与<10 mm者、分支胰管型IPMT的肿瘤最大径>40mm与≤40mm者恶性率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IPMT好发于60岁左右老年男性;对IPMT患者可将病灶囊内是否存在结节以及主胰管直径、肿瘤大小等方面作为术前对IPMT进行良恶性鉴别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伟 李兆申 高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025-2030,共6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IPMNs)是新近被认识的一种胰腺囊性肿瘤.在不同类型胰腺肿瘤中,IPMNs预后相对较好,具有与一般胰腺肿瘤不同的分子及临床病理特征;按照乳头状结构及黏蛋白的表达又可...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IPMNs)是新近被认识的一种胰腺囊性肿瘤.在不同类型胰腺肿瘤中,IPMNs预后相对较好,具有与一般胰腺肿瘤不同的分子及临床病理特征;按照乳头状结构及黏蛋白的表达又可将其分为多个亚型,不同亚型又具有不同的病理特点.病理学家提出IPMNs是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深入研究IPMNs及其不同亚型的病理特点及其所蕴含的分子变化,将能更好的揭示IPMNs的发病机制及生物学特征.本文回顾相关文献,从分子特征、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不同角度对目前IPMN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变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胰腺导管 黏液
下载PDF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叶彤 曾蒙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27-729,共3页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影像学诊断 病理 分支胰管逆行扩张 胰腺肿瘤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尚建辉 王莉 +4 位作者 陆建平 王雷 王飞 刘琦 彭雯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CT等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2~87岁,平均61岁。结果:50例IPMN患者多发于老年人,...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CT等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2~87岁,平均61岁。结果:50例IPMN患者多发于老年人,年龄大于60岁28例(56%),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或)胰腺炎。CT诊断主胰管型20例(35.7%),分支胰管型21例(25%),混合型9例(39.3%);术后病理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28例,胰腺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5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9例,胰腺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8例。2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中,其中3例胰腺钙化,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5例侵犯血管,2例肝脏转移。恶性的IPMN常发生在混合型和主胰管型中(n=14),而分支型多为良性肿瘤(n=18)。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对IPMN的诊断、分型和恶变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伴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思敏 王露 +3 位作者 高丽丽 王耀辉 黄玉洁 章宜芬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9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tubulopapillary neoplasm,ITP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收治的1例ITPN伴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tubulopapillary neoplasm,ITP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收治的1例ITPN伴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该例患者符合ITPN伴浸润性癌的诊断标准,ITPN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25~79岁),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扩张的胰管内见境界清楚的呈息肉样或实性结节状生长的肿物,常无明显黏液。光镜下见肿瘤由密集排列的小管状腺体组成,大部分区域腺体背靠背,局灶呈管状乳头状生长,可见筛状结构和粉刺样坏死,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伴中-重度非典型性;在导管内肿瘤周围的间质中出现细条索状细胞或成角的腺体时提示存在浸润性癌。肿瘤细胞常表达CK7、CK19、MUC1、MUC6,不表达MUC2、MUC5AC、CgA、Syn、CD56。结论 ITP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其术前诊断非常困难,影像学上很难与其他囊实性肿瘤鉴别,确诊主要依据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即使伴有浸润性癌,其预后也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肿瘤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附29例报告)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先贵 金钢 +3 位作者 刘瑞 张怡杰 邵成浩 唐岩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治经验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1993年5月至2006年8月,共29例IPMT病人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男17例,女12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分类以及术后随访情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治经验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1993年5月至2006年8月,共29例IPMT病人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男17例,女12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分类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本组共有11例是类腺瘤,2例交界性肿瘤,16例腺癌。其中,主胰管型11例,分支胰管型16例,混合型2例。2例病人由于病变累及全胰而施行全胰切除术,其余病人分别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胰体尾切除术(7例)及局部切除术(4例)。在腺癌病例中,有37.5%(6/16)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IPMT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主胰管直径≥10mm、肿瘤直径>40mm以及主胰管型病例,应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如术前考虑IPMT有恶性可能,则应施行合并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诊断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尚建辉 陆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2-1184,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位于扩张的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内、伴大量黏液分泌的肿瘤,易与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囊腺瘤混淆而延误诊断。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评...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位于扩张的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内、伴大量黏液分泌的肿瘤,易与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囊腺瘤混淆而延误诊断。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评价不同影像技术(US、CT、MRCP、ERCP)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病理学 诊断显像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组织中MUC1,MUC2,MUC5AC和TFF1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度 张秀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3423-3429,共7页
目的:了解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中MUC1,MUC2,MUC5AC及TFF1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PMN手术切除标本9例中MUC1,MUC2,MUC5AC及TFF1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性质IPMN之间黏液蛋白及TFF1表达的差异... 目的:了解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中MUC1,MUC2,MUC5AC及TFF1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PMN手术切除标本9例中MUC1,MUC2,MUC5AC及TFF1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性质IPMN之间黏液蛋白及TFF1表达的差异.结果:MUC1表达率为44.4%,MUC2为66.7%.MUC5AC和TFF1为100%.胃型IPMN黏液蛋白表达模式主要为MUC1-,MUC2-,MUC5AC+.肠型IPMN为MUC1-,MUC2+,MUC5AC+.嗜酸性细胞型IPMN为MUC1+.MUC2+,MuC5AC+.IPMN相关管状癌MUC1阳性,胶质癌MUC2阳性.MUC5AC和TFF1共同表达,在浸润癌中表达下降.胃型IPMN常与其他类型IPMN同时出现并且不同上皮之间出现移行过渡,提示胃型可能是其他类型IPMN的前期病变.结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IPMN具有不同的黏液蛋白表达模式.MUC1表达提示侵袭性生物学行为,MUC2与胶质癌浸润有关,MUC5AC与TFF1协同表达,可能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黏液蛋白 三叶因子1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术前鉴别 被引量:5
19
作者 匡天涛 王单松 +1 位作者 楼文辉 靳大勇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886-888,共3页
目的:比较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sms,IPMN)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总结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0例资料完整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 目的:比较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sms,IPMN)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总结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0例资料完整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例IPMN患者中,良性21例(腺瘤15例,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49例(原位癌8例,浸润癌41例);良恶性病例组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体质量下降、无症状患者、糖尿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癌抗原19-9(CA19-9)升高、血糖升高、血总胆红素升高)]及影像学特征(囊肿附壁结节病例所占比率及肿瘤和主胰管平均直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两者在性别、肿瘤部位、腹痛及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癌胚抗原(CEA)异常比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术前两者的鉴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双侧乳腺导管内实体性乳头状癌及乳腺黏液癌1例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建祥 徐文华 +2 位作者 黄书亮 张鸿莺 王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9-741,共3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 黏液 乳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