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
1
作者 戴以勒 黄侠鸣 张启瑜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58-759,766,共3页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一种产生黏液蛋白的胰腺潜在恶性囊性肿瘤,常伴有胰导管扩张,导管内乳头状实性成分,因缺乏卵巢样间质,区别于黏液性囊腺瘤。本研究报告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一种产生黏液蛋白的胰腺潜在恶性囊性肿瘤,常伴有胰导管扩张,导管内乳头状实性成分,因缺乏卵巢样间质,区别于黏液性囊腺瘤。本研究报告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巨大的胰腺IPMN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病损切除术
下载PDF
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宏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3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阳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IPMN患者,均行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鉴别诊断I...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阳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IPMN患者,均行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鉴别诊断IPMN良恶性的效果。结果:109例IPMN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65例,良性44例;动态增强螺旋CT共检出63例恶性;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IPMN恶性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3.18%、准确率为92.66%、阳性预测值为95.24%、阴性预测值为89.13%;Kappa检验显示,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的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49);恶性IPMN的肿瘤最大径≥50 mm、有胆管扩张、壁结节≥5 mm、主胰管扩张≥7 mm占比高于良性IPM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能够鉴别出IPMN的良恶性,而不同性质的IPMN患者,其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 良恶性 灵敏度
下载PDF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影像学表现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婧娟 肖雨 +6 位作者 杨爱明 费贵军 孙昊 王萱 陈钰 薛华丹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0-702,共3页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t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tract,BT—IPMN)是一种黏液高分泌性的胆管乳头状瘤病,在临床较为罕见。北京协和医院于2012年7月经影像学诊断并收治了1例BT—IPMN,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影像学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子皓 张杰 郝建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53-2357,共5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为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分化程度多样的胰腺肿瘤,位于主胰管或其分支内,可分泌黏液,为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区分IPMNs的良恶性对制定治疗方案,预估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为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分化程度多样的胰腺肿瘤,位于主胰管或其分支内,可分泌黏液,为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区分IPMNs的良恶性对制定治疗方案,预估患者预后意义重大.随影像学和内镜的发展,IPMNs发现率逐年提高,但目前仍无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的术前IPMNs良恶性评估标准.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IPMNs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必要性尚存在争议.本文对IPMN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文献中良恶性IPMNs可能存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良恶性评估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东斌 曹锋 +1 位作者 李非 孙家邦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707-711,共5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随着诊断手段尤其是影像学的进展已并非罕见病。IPMNs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恶性或潜在恶性与良性IPMNs预后相差甚远,因此就IPMNs良恶性进行有效评价对于选择合理治疗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随着诊断手段尤其是影像学的进展已并非罕见病。IPMNs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恶性或潜在恶性与良性IPMNs预后相差甚远,因此就IPMNs良恶性进行有效评价对于选择合理治疗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文献从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细胞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几方面就此问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肿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诊断
下载PDF
超声胃镜联合磁共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雪 林晔 +3 位作者 蔡洪 温建军 石柳 张静智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磁共振(MR)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68例,行MR和EUS检查。根据最终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单独及联合诊断IPMN的灵敏度...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磁共振(MR)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68例,行MR和EUS检查。根据最终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单独及联合诊断IPMN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168例患者中最终诊断IPMN 18例(10.71%),其中以患者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确诊15例,随访6个月作为最终诊断结果确诊3例;其他150例(89.29%)。根据患者最终诊断结果,EUS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33%、92.67%、91.67%,MR分别为50.00%、85.33%、81.55%,EUS+MR分别为100.00%、98.67%、98.81%,EUS和MR联合诊断IPMN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其单独诊断(P<0.05)。结论EUS联合MR应用于IPMN诊断中,能明显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胃镜 磁共振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术前诊断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曹锋 刘东斌 李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332-1335,共4页
随着影像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了很大的进步,文中就这一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诊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海良 沈健 何剑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8期86-8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表现。MRI扫描包括常规平扫、动态增强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扩...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表现。MRI扫描包括常规平扫、动态增强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每个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高异型性/侵袭性与低异型性IPMN的ADC值。结果主胰管型3例,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可见附壁结节;分支胰管型5例,呈分叶状或葡萄状扩张;混合型3例,主胰管和分支胰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高异型性/侵袭性IPMN的ADC值明显低于低异型性IPMN(P=0.03)。结论 MRI可以展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病理特征,测量ADC值有助于评估其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被引量:5
9
作者 唐宇 史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681-683,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殖形成的肿瘤。与经典的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少有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再发率低的特点。IPMN根据肿瘤累及的部位可分为主胰管型...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殖形成的肿瘤。与经典的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少有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再发率低的特点。IPMN根据肿瘤累及的部位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病理组织特征涵盖从单纯腺瘤到浸润癌等多个亚型,临床表现多样,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显示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的主胰管和囊状扩张的分支胰管,ERCP经扩大的乳头获取黏液和胰液,取胰腺导管内皮组织和壁结节供活检均有助于诊断。IPMN确诊后应积极手术,手术切除率高,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一般的胰腺癌。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分类、病理特征、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下载PDF
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计算机断层摄影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亮 常晓燕 +5 位作者 孙昊 王萱 陈钰 何泳蓝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讨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IPMN影像与病理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 目的探讨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IPMN影像与病理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交界性胰腺IPMN或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ntraducted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患者的术前CT影像(腹平扫+增强+三维重建),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非良性胰腺IPMN患者中4例为交界性IPMN,2例为非浸润性IPMC,6例为浸润性IPMC。IPMN患者临床表现腹痛无特异性,而体重减轻、黄疸和糖尿病主要见于浸润性IPMC。恶性IPMN的CT分型多为主胰管型(3例)或混合型(4例),分支胰管型较少(1例)。IPMN患者常见CT表现包括胰腺内囊性病变形成、胰管扩张、胰腺钙化、实质萎缩等,其中囊内密度增高和壁结节等在交界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中均存在,胰管扩张程度与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壁结节直径与病变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恶性病变囊内容物的CT值一般高于交界性病变,且多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浸润性IPMC患者中50%有周围组织受累,其CT表现和病理结果完全吻合。CT显示胆总管明显增宽的病变仅见于浸润性IPMC患者。结论多排螺旋CT对非良性胰腺IPMN的术前诊断价值较高,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对于IPMN病变恶性程度预测及周围组织受累判断的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良性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洁婷 宋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ZPMN)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4例,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IPMN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检查显示主胰管型共6例,其中弥漫型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ZPMN)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4例,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IPMN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检查显示主胰管型共6例,其中弥漫型4例,位于胰头部的节段型2例,MRI检查以主胰管弥漫性扩张或节段性扩张为主要表现,呈长T1低信号,同时呈长T2高信号;主胰管在MRCP图像上显示扩张呈中-重度,管径>9 mm。弥漫型病例均有胰腺实质萎缩伴发。分支胰管型18例,共中钩突部和胰头14例,胰体部4例;多房型16例,单房型2例。MRI检查显示为多个或单个囊性病变簇状组成,为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其间有短T2低信号分隔影存在,为线条状,MRCP检查显示主胰管同上述囊性肿瘤相通,其中主胰管伴轻、重度扩张8例。分支胰管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主胰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诊断中,MRI具有较高有效性,并具无创特点,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技术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胰管支架在老年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毕军 周鸿鲲 +4 位作者 钟征翔 陆其明 阮水良 沈亦珏 陈徐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第3期289-290,共2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ms,IPMN)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胰管内来源的肿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因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在老年患者中常不能或者被拒绝实施。本次研究对收治的13例老年IPMN...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ms,IPMN)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胰管内来源的肿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因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在老年患者中常不能或者被拒绝实施。本次研究对收治的13例老年IPMN患者行胰管支架治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老年患者 胰管支架 应用 早期手术治疗 管支架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晋伟 郭东强 戴苏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影像特征,以鉴别其良恶性。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经MRCP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中,主胰管型2...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影像特征,以鉴别其良恶性。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经MRCP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中,主胰管型2例,分支型2例及混合型1例。肿瘤病灶位于胰头或钩突部2例,胰体尾部2例,胰尾部1例,在CT及MR像上表现为胰管扩张呈圆桶状的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囊壁可见结节状突起,增强扫描壁结节呈轻中度强化或呈多囊状葡萄串样低密度影,MRCP清晰显示了扩张的胰管及分支的形态,胰管分支与主胰管相通。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有明确的影像特征,有助于良恶性鉴别,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2例特殊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别里克 郝立校 龚彪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6期655-657,共3页
病例:例1,男,5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3年余”收治入院。患者曾多次于外院查血淀粉酶(200—300μmol/L);遂行“胰腺假性囊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上腹部CT提示为慢性胰腺炎,胰腺萎缩。磁共振胰胆... 病例:例1,男,5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3年余”收治入院。患者曾多次于外院查血淀粉酶(200—300μmol/L);遂行“胰腺假性囊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上腹部CT提示为慢性胰腺炎,胰腺萎缩。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示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开口变异并炎性狭窄。患者入我院时,拟诊为慢性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内镜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华兵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12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主胰管型和分支胰管型的MRI表现。结果研究证实,12例中有主胰管型3例和分...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12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主胰管型和分支胰管型的MRI表现。结果研究证实,12例中有主胰管型3例和分支胰管型9例。主胰管型MRI表现为主胰管节段性或弥漫性扩张,可伴有胰腺实质的萎缩;分支胰管型MRI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型囊性病变,并与主胰管相通。结论 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是一种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治疗进展
16
作者 刘东斌 曹锋 +1 位作者 李非 孙家邦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9期645-647,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起源于主胰管或分支胰管上皮,肿瘤形成乳头状结构,并可伴有胰管扩张。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IPMNs的检出率有所增高,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本文回顾近年来文献,就IPMNs手术指征,术...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起源于主胰管或分支胰管上皮,肿瘤形成乳头状结构,并可伴有胰管扩张。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IPMNs的检出率有所增高,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本文回顾近年来文献,就IPMNs手术指征,术中切缘冰冻病检与胰腺切除范围,全胰切除适应证,以及术后随访等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对IPMNs的治疗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手术 随访
下载PDF
MDCT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晴柔 陈克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6期573-575,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einotls neoplasm.IPM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IPMN起源于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内的导管上皮.向胰管内呈乳头状生长并分泌大量黏液.进而导致胰管扩...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einotls neoplasm.IPM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IPMN起源于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内的导管上皮.向胰管内呈乳头状生长并分泌大量黏液.进而导致胰管扩张或囊性灶形成。IPMN具有潜在恶变可能.可由良性腺瘤逐步进展为交界性肿瘤、原位癌或浸润性腺癌.前二者预后相对较好,而一旦发展为浸润性腺癌.则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胰腺囊性肿 MDCT
下载PDF
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对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盛彧 边云 王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讨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在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于长海医院诊治的112例IPMN患者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由2位主治医师观察病灶壁结节的影像... 目的探讨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在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于长海医院诊治的112例IPMN患者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由2位主治医师观察病灶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并分析良、恶性IPMN的壁结节大小、位置、个数、边界和强化程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壁结节大小、个数、边界在鉴别IPMN良恶性中的作用,并确定壁结节大小的最佳诊断界值和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在影像学检查中明确观察到壁结节的IPMN患者61例,病理检查结果示良性36例、恶性25例;主胰管型15例、分支型为13例、混合型33例,良、恶性患者IPMN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壁结节大小对判断IPMN良恶性有临床意义(P<0.01),其鉴别良、恶性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35 cm,AUC为74.7%,敏感度56.0%、特异度91.7%、准确度77.5%。良、恶性患者的壁结节个数(P=0.02)、边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鉴别良、恶性的AUC分别为64.2%、72.1%。所有患者壁结节强化程度均为渐进性强化,良、恶性患者的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壁结节影像学表现对IPMN良恶性的鉴别具有敏感性,对术前评估和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附壁结节 磁共振成像 螺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侯照成 丁建 姚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运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运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25例患者中,13例主胰管型,7例分支胰管型,5例混合型。MPR和CPR能清晰显示胰管扩张状况、肿块邻近脏器受侵情况以及肿块与胰管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定性诊断较常规的CT扫描有显著提高,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医学影像学诊断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磊 徐覃莎 +1 位作者 张海涛 宋宇飘 《实用医技杂志》 2013年第3期271-272,共2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通常发生于老年人,发病年龄均在71岁以上。具有复杂病理改变,可分为胰管内上皮乳头样增生、腺瘤样形成,并伴有大量黏液...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通常发生于老年人,发病年龄均在71岁以上。具有复杂病理改变,可分为胰管内上皮乳头样增生、腺瘤样形成,并伴有大量黏液分泌阻塞继发胰管及其分支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影像学诊断 NEOPLASMS 医学 胰腺囊性肿 乳头样增生 发病年龄 病理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