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附5例报告)
1
作者 杨春雪 许海敏 笪倩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瘤(pancreatic intraductal oncocytic papillary neoplasm,IO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我院5例IOPN,女3例,男2例,年龄(60.0±10.4)岁。分析临床特征、肿瘤大体和镜下表现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瘤(pancreatic intraductal oncocytic papillary neoplasm,IO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我院5例IOPN,女3例,男2例,年龄(60.0±10.4)岁。分析临床特征、肿瘤大体和镜下表现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结果:2例伴腹部隐痛,其中1例半年内体重减轻5 kg。3例体检发现。胰腺肿瘤位于头部2例,位于头体部、颈部、体部各1例。1例血清CA724升高,其他血清学指标均正常。肿瘤呈多房囊性、囊实性或实性。实性区灰白色、质脆,囊内壁光滑或伴乳头样突起。镜下见导管内生长,囊内具有复杂的分支乳头状结构。乳头衬覆的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富含嗜酸性颗粒。细胞异型性大,核仁明显。肿瘤细胞间可见杯状细胞,黏液分泌不显著。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细胞角蛋白7阳性(3/4),MUC1、MUC6阳性(4/4),MUC5AC阳性(3/3),肝细胞抗原Hep Par 1阳性(3/4)。个别肿瘤细胞CK20或MUC2阳性,SYN及CgA阴性(2/2)。其中4例获得随访,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IOPN是较罕见的胰腺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IOPN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中分离出来,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由于IOPN罕见,需进一步研究和加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良恶性
2
作者 陆晓宁 牛磊 何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对评估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5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低危组,收集纳入者术前CT增强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 目的 探究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对评估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5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低危组,收集纳入者术前CT增强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利用Lasso-Logistic回归进行特征选择,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绘制预测ROC曲线。结果 临床及一般影像特征中仅筛选出一个指标即有强化壁结节进入预测模型(OR=5.980,95%CI:1.678~21.311)。于动、静脉期图像分别筛选出2、3个纹理特征,并分别构建了预测模型。临床及常规影像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AUC为0.667,动脉期的纹理模型AUC为0.801,静脉期的纹理模型AUC为0.830,动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为0.847,静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为0.859。结论 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可以更好的鉴别良恶性IPMN,静脉期联合模型鉴别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 影像组学 鉴别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3
作者 李倩茹 刘振华 金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3-96,109,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3种不同预后的组织学亚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旨在提高病理医师诊断水平,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收集本院2019—2023年1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梳理诊断重点。结果3种组织学亚型为...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3种不同预后的组织学亚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旨在提高病理医师诊断水平,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收集本院2019—2023年1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梳理诊断重点。结果3种组织学亚型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导管内嗜酸细胞乳头状肿瘤(IOPN)和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TPN)。三者临床特征相似,但预后差异较大,伴浸润时IPMN预后较差,ITPN其次,IOPN最好,组织学形态是其主要鉴别要点,免疫表型对其鉴别起辅助作用。结论病理组织学形态是区分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组织学亚型的关键,免疫表型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 导管内乳头黏液性肿 导管内酸细胞乳头 导管内乳头
下载PDF
乳腺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效果
4
作者 宋方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效果。结果: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的符合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乳腺超声检查(P<0.05);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检出恶性17例,良性35例;乳腺超声检出恶性16例,良性36例;联合检查检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高于乳管镜、乳腺超声单一检查(P<0.05)。结论: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或乳腺超声检查,且联合检查方式有助于区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对临床明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超声 乳管镜检查 乳腺导管内乳头
下载PDF
鼻咽部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琴 李勇 +2 位作者 何文斌 刘增平 徐百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期62-63,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因“咽干、咽痒伴睡眠打鼾5年余”于2021-10-07入院。既往体健。专科查体:外鼻端正,鼻腔黏膜慢性充血,鼻中隔S形偏曲,双侧下鼻甲轻度肥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喉部间接喉镜检查未见下咽及喉部异常,耳部物理...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因“咽干、咽痒伴睡眠打鼾5年余”于2021-10-07入院。既往体健。专科查体:外鼻端正,鼻腔黏膜慢性充血,鼻中隔S形偏曲,双侧下鼻甲轻度肥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喉部间接喉镜检查未见下咽及喉部异常,耳部物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普通可见光模式下于鼻咽部正中可见类椭圆形红色片状隆起,大小约1.2 cm×1.0 cm,边缘与周围黏膜界限不清边界不清,右侧咽鼓管圆枕处可见一大小约0.5 cm×0.5 cm圆形褐色片状隆起,边界较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Papilloma) 鼻咽(Nasopharynx) 酸性细胞乳头(oncocytic schneiderian papilloma)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杰 刘彤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28-329,T094,共3页
目的 报道 2例罕见的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对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及分析。结果 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的特点为多发生在大导管内 ,呈乳头状 ,瘤细胞浆嗜酸性、细颗粒状。结论 ... 目的 报道 2例罕见的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对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及分析。结果 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的特点为多发生在大导管内 ,呈乳头状 ,瘤细胞浆嗜酸性、细颗粒状。结论 此瘤根据其衬覆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良性者称为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腺瘤 ;交界性者称为交界性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腺瘤 ;恶性者称为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癌。本文报道的 2例均为恶性 ,1例为非浸润性癌 ,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 酸性乳头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肝内胆管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卢珊珊 沈丹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1例发生在肝内胆管的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3岁。腹痛寒战1个月。CT显示左侧肝内胆管内可见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1例发生在肝内胆管的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3岁。腹痛寒战1个月。CT显示左侧肝内胆管内可见3 cm×3 cm大小结节。镜下肿瘤位于扩张的囊腔内,呈分支状乳头结构,乳头被覆复层嗜酸性细胞,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免疫组化:CK8、CK18、Hep Par-1和MUC5AC(+),CK7、CK20、MUC1和MUC2(-);Ki-67增殖指数为25%。结论肝原发性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为罕见肿瘤,以男性患者居多,肿瘤一般体积较大(平均最大径12 cm),非浸润型完整切除后、可长期生存,而浸润型整体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 酸性特征 肝内胆管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候雪琴 刘怡彬 +1 位作者 李智铭 高军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比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的不同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22例,及... 目的 通过对比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的不同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22例,及同期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患者32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1例,回顾分析3组病例超声造影的定性及定量指标特征。结果 (1)超声造影定性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快速向心性高增强,增强后范围扩大比率高于纤维腺瘤组(P<0.05);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内部充盈缺损,增强后范围扩大,周边汇聚征,向心性增强比率(9.1%、27.3%、4.5%、54.5%)均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48.4%、90.3%、48.4%、87.1%),造影剂分布较浸润性导管癌组更均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的上升支斜率(K)及梯度(Grad)均小于浸润性导管癌组,峰值强度(A)高于纤维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较好的超声造影特征,超声造影对提高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有价值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内乳头 浸润性导管 纤维腺
下载PDF
MRI鉴别诊断结节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黎星 肖兰 朱丽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MRI表现和特征,提高MRI对IDP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的患者31例和术前MRI误诊为乳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P的患者18例,采用χ^(2)及秩和...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MRI表现和特征,提高MRI对IDP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的患者31例和术前MRI误诊为乳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P的患者18例,采用χ^(2)及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MRI形态学参数,包括病灶边缘、强化方式、T2WI信号、TIC类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MRI功能学参数,包括ADC值、峰值信号强度、EER(%)、ERmax(%)、TIC斜率、峰值时间。结果两组患者MRI形态学参数中,病灶边缘、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状、强化方式、T_(2)WI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RI功能学参数中,ADC值、峰值信号强度、EER(%)、ERmax(%)、TIC斜率、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肿块型IDP与IDC的MRI表现有重叠,病灶的边缘、TIC类型、ADC值、峰值信号强度以及TIC曲线达峰时间、斜率、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对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 浸润性导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璐娴 潘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中43例实施传统乳头状瘤病变区段切除... 目的:分析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中43例实施传统乳头状瘤病变区段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37例实施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除标本质量、切除标本直径);比较两组治疗总费用及术前、术后12、24 h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比较随访6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长度、切除标本直径均更短,切除标本质量更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均更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治疗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乳管镜应用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中,可明显缩小手术范围,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 乳管镜 术后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1
作者 穆晓伟 原瑞霞 +2 位作者 滑少华 王肖辉 曾庆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7-852,共6页
目的:探讨依据临床资料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对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肿块型乳腺DCIS患者185例(185个病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3例(193个病... 目的:探讨依据临床资料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对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肿块型乳腺DCIS患者185例(185个病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3例(193个病灶)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指标的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肿块型乳腺DCIS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结果应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10折交叉检验评估该模型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和校准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评价临床受益。结果:鉴别肿块型乳腺DCIS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结节长径、距乳头距离、钙化、内部血流(P<0.05),依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AUC为0.778(95%CI:0.732~0.824),敏感度80.3%,特异度61.1%,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10折交叉检验显示该模型的平均AUC为0.659,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P=0.231)。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鉴别预测概率与实际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C-index:0.759)。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基于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肿块型乳腺DCIS与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良好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 列线图
下载PDF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误诊为肝门胆管癌一例
12
作者 罗凡 牛肖雅 +1 位作者 刘洋 叶辉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1-183,共3页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s,IPNB)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导管内生长的肿瘤,由乳头状和绒毛状结构组成,并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覆盖,其特点为胆管黏膜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目前认为IPNB是一...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s,IPNB)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导管内生长的肿瘤,由乳头状和绒毛状结构组成,并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覆盖,其特点为胆管黏膜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目前认为IPNB是一种癌前病变,通常具有高度恶性潜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导管内乳头 误诊 肝门胆管癌 病理诊断
下载PDF
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7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兴 袁宇 熊琴 《微创医学》 2017年第4期550-551,共2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鼻息肉3例,鼻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霉菌1例,单纯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鼻息肉3例,鼻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霉菌1例,单纯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2例,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根尖同囊肿1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结果该病在形态和外观上表现为多样性,CT对其无特异性诊断,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手术较为理想。术中出血量20~800 m L,平均180 m L,随访8个月至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也易引起误诊和漏诊,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手术是切除肿瘤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 鼻窦 酸性细胞乳头 鼻内镜 等离子
下载PDF
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盛贤 陈易华 +4 位作者 何建春 徐光 曾星 简燚 范严严 《西南军医》 2010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分析罕见病例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OSP)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组化方法 ,结合文献对2例OSP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镜下见2例病变一致,瘤组织主要为乳头状结构,瘤细胞梭形、短梭形、圆形... 目的分析罕见病例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OSP)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组化方法 ,结合文献对2例OSP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镜下见2例病变一致,瘤组织主要为乳头状结构,瘤细胞梭形、短梭形、圆形、柱状,胞质内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深染,无异型。乳头的瘤细胞2~10余层,灶性区域细胞呈实体团状,有的表层细胞有纤毛,底部细胞多有明显的细胞间桥,密布充满黏液的细胞,形成微囊和微脓肿。乳头间可见退变细胞、细胞分泌物和陈旧性出血形成的无结构之坏死;有的乳头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透明变性。细胞微囊内黏液AB染色呈强阳性、PAS阴性;瘤细胞CK显强阳性,Vim间质阳性,Ki67阳性细胞<5%,Cga、Syn、阴性。结论 OSP罕见,易复发,恶变率高,系潜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对本瘤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细胞乳头 鼻腔鼻窦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前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15
作者 曹新河 杨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前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术前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浆细胞性乳腺炎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均为非哺乳期女性,均以单侧乳腺...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前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术前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浆细胞性乳腺炎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均为非哺乳期女性,均以单侧乳腺内肿块、乳腺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伴乳头溢液9例,皮肤局部红肿、皮温升高7例,乳头凹陷5例,乳腺局部压痛5例,可触及同侧腋下淋巴结增大8例。初步诊断为乳腺癌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择期行乳腺病灶切除术治疗,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示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时间5~7 d。遂10例改行乳腺区段切除术,4例改行乳管切除术,术后均一期愈合出院,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发病率低,早期表现常不典型,未行病理学检查前极易误诊。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必要时及早行细针穿刺活检,以提高本病术前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误诊 乳腺肿 导管内乳头 超声检查 乳头溢液 浆细胞浸润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小涎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
16
作者 岳晓蕾 曹石 +2 位作者 席晓霞 张淑艳 陈永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152-1153,共2页
患者,女,36岁,半年前发现上腭约“米粒”大小无痛性肿物,伴发痒,未进行任何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至“蚕豆”大小就诊。查体:患者颌面部对称,上腭右侧可见大小约3.5 cm×3.0 cm的肿物,活动度较差,质地中等硬度,无触压痛,与周围组织界... 患者,女,36岁,半年前发现上腭约“米粒”大小无痛性肿物,伴发痒,未进行任何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至“蚕豆”大小就诊。查体:患者颌面部对称,上腭右侧可见大小约3.5 cm×3.0 cm的肿物,活动度较差,质地中等硬度,无触压痛,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晰。完善相关检查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部病损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不整形组织一块,大小2.0 cm×1.0 cm×0.6 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韧,局部呈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 导管内乳头 病例报道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间质瘤并发肝内胆管细胞癌、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的多原发肿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秀美 徐伟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4期2013-2015,共3页
多原发肿瘤(multiple primary tumors,MPT)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发肿瘤之间无相似组织病理学的病例。本文介绍1例因查体发现胃、肝脏及胰腺病变患者,通过完善能谱CT增强检查提示MPT,最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肝内胆管细胞癌、胰腺导管内黏... 多原发肿瘤(multiple primary tumors,MPT)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发肿瘤之间无相似组织病理学的病例。本文介绍1例因查体发现胃、肝脏及胰腺病变患者,通过完善能谱CT增强检查提示MPT,最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肝内胆管细胞癌、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肿瘤,临床罕见。对于MPT,临床易误诊为转移瘤,希望本文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 肝内胆管细胞癌 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 多原发肿 能谱CT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外科治疗现状及乳腺癌预防的新策略与新思路
18
作者 刘延泽 李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7期165-168,共4页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是一种良性肿瘤,可合并非典型增生,并具有复发、癌变风险,进一步发展为乳腺癌后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就IDP外科治疗及乳腺癌预防性内分泌治疗策略作一综述,为今后IDP诊治及乳腺癌预防提...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是一种良性肿瘤,可合并非典型增生,并具有复发、癌变风险,进一步发展为乳腺癌后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就IDP外科治疗及乳腺癌预防性内分泌治疗策略作一综述,为今后IDP诊治及乳腺癌预防提供思路,对存在风险的IDP及时干预,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 导管内乳头 乳腺癌 外科治疗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误诊分析
19
作者 查珣 姥义 +1 位作者 吴晓燕 杨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0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超声特点及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IDP 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超声误诊,8例确诊。结果19例中以单纯乳头溢液就诊3例,以乳房肿块就诊13例,以乳头溢液...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超声特点及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IDP 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超声误诊,8例确诊。结果19例中以单纯乳头溢液就诊3例,以乳房肿块就诊13例,以乳头溢液合并乳房肿块就诊3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突起型5例未误诊;导管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结节型9例中3例未误诊,误诊6例,误诊为乳腺癌3例、单纯导管扩张2例、纤维腺瘤1例;囊实性结节型1例,误诊为乳腺癌;实质性结节型4例,误诊为纤维腺瘤3例、乳腺癌1例。19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IDP。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预后良好。结论IDP早期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临床医生熟知IDP超声表现,仔细观察肿物边缘及其包膜情况,必要时可局部扩大观察并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仔细鉴别诊断,结合临床,可一定程度避免早期超声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 误诊 乳腺导管扩张 纤维腺 乳腺癌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病理学 分子
下载PDF
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1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会峰 葛霞 +1 位作者 王龙飞 陶仪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3-1414,共2页
患行男性,57岁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涕,在外院就诊、经鼻内镜行鼻息肉摘除术。1个月前,无明鼎诱因下出现头昏感,尢鼻塞、流脓涕及鼻出血,遂于2011年11月7日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鼻窦CT示:右侧,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 酸性细胞乳头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