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对导管型乳腺癌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意义及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小霜 张晓东 +1 位作者 郑碧玉 王羽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9期1734-1736,共3页
目的:超声诊断导管型乳腺癌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DP)的价值与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2018年1月-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导管型乳腺癌的患者与40例IDP患者,探讨超声对其鉴别诊断意义与超声图像特... 目的:超声诊断导管型乳腺癌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DP)的价值与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2018年1月-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导管型乳腺癌的患者与40例IDP患者,探讨超声对其鉴别诊断意义与超声图像特征。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40例导管型乳腺癌患者中,确诊39例、诊断符合率为97.50%,1例为误诊,误诊率为2.50%;40例IDP患者中,确诊40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两种疾病超声图像在导管形态、导管走行、导管壁回声、钙化灶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种疾病血流分级、血流分布情况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对于鉴别诊断导管型乳腺癌与IDP患者具有显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导管型乳腺癌 超声图像特征
下载PDF
超声对导管型乳腺癌与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崔红 刘沅林 陈亮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对导管型乳腺癌(DBC)与导管内乳头状瘤(IDP)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BC患者59例,IDP患者5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情... 目的 探讨超声对导管型乳腺癌(DBC)与导管内乳头状瘤(IDP)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BC患者59例,IDP患者5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情况之间的差异,分析及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结果IDP以及DBC患者的导管形态(χ^(2)=25.69.2,P<0,001)、导管走行(χ^(2)=20.321,P<0.001)、导管壁回声(χ^(2)=6.052,P=0.014)及钙化灶情况(χ^(2)=34.552,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流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41,P<0.001),但两组血流分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患者的导管、导管走行、导管壁回声、钙化、血流分布均是DBC诊断的重要因素。结论超声对DBC与IDP患者具有较强的鉴别诊断意义,导管增粗、导管走行不规则、导管壁回声不清晰、钙化不明显、血流分布均是DBC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型乳腺癌 导管内乳头状瘤 超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
3
作者 刘芳 刘海涛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A01期125-125,共1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9例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9例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测定组织学分级。结果34例患者ER、PR、CerBb-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59%,44.12%,50.00%;随着组织学分级的递增CerBb-2的阳性表达率随之增加。结论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不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CerBb-2的表达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 组织学分级 ER PR CERBB-2
下载PDF
超声诊断导管型乳腺癌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4
作者 金宏江 蔡燕娥 周剑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2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导管型乳腺癌(DBC)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特点,探讨超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BC患者及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P且超声分型为导管扩张型的患者60例作回... 目的通过观察导管型乳腺癌(DBC)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特点,探讨超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BC患者及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P且超声分型为导管扩张型的患者60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DBC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7.4%(48/62),6例误诊为IDP;60例IDP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7%(55/60),5例提示为恶性病变。DBC与IDP患者乳腺癌导管内径比较[(5.6±4.7)mm VS(5.4±4.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C与IDP在导管的走行、形态、壁回声、钙化灶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831、32.004、31.732、47.550,均P<0.05);两者血流分布中导管周边和导管内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756、25.442,均P<0.05),而血流分级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增粗、沿导管周围有微小钙化灶、管壁模糊且不规律中断、走行僵硬且导管周围有丰富血流信号是DBC的超声特征,对鉴别DBC与IDP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导管型乳腺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对导管型乳腺癌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冬玲 陈廷财 陈漫清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导管型乳腺癌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型乳腺癌44例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6例患者的超声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导管型乳腺癌组导管扩张... 目的探讨超声在导管型乳腺癌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型乳腺癌44例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6例患者的超声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导管型乳腺癌组导管扩张、有钙化灶几率分别为38.64%、63.64%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15.22%、6.52%,导管走形规则、导管壁清晰的几率分别为34.09%、36.36%明显低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76.09%、7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型乳腺癌血流分布于导管周边的几率为54.55%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17.39%,分布于导管内部的几率为11.36%明低于显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54.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从导管扩张、导管壁是否清晰、导管走形、有无钙化灶及血流分布等方面对导管型乳腺癌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型乳腺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超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中金属硫蛋白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瑜 俞乔 《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3(MT-3)在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MT-3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和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手术标本112例,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3(MT-3)在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MT-3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和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手术标本1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3的表达,并分析MT-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T-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3%)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5.9%)(P<0.05)。MT-3表达与乳腺癌组织的TNM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及其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MT-3低表达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83.3%)相比,MT-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性降低(62.8%)(P<0.05)。[结论] MT-3在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中过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为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的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 金属硫蛋白3 预后
原文传递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genes in cancer development in atypical hyperplasia of the mammary duct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敏 米小轶 +4 位作者 李柏林 朱继江 高英贤 崔爽 宋继谒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8期1221-1225,155,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elomerase gene expression in precancerous mammary lesion, such as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nd breast cancer an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an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elomerase gene expression in precancerous mammary lesion, such as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nd breast cancer an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an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METHODS: Expression of human telomerase genes (hTR) and human reverse transcriptase gene (hTRT) in 76 cases of mammary tissue was evaluated us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ncluded 50 cases of mammary hyperplasia, 6 of which were benign hyperplasia, 9 were mild atypical hyperplasia, 12 were moderate atypical hyperplasia, 23 were severe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26 were mammary cancer. 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hTR and hTRT mRNA were much weaker or negative in benign hyperplasia (16.6%, 0), weak to mild moderate in atypical hyperplasia (22.2%, 11.1%, 33.3%, 25.0%), strong in severe atypical hyperplasia (60.9%, 52.1%), and significantly strong in mammary cancer (88.5%, 80.8%).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ld-moderate atypical hyperplasia,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and severe atypical hyperplasia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elomerase genes (hTR and hTRT) expressions are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atypical hyperplasia. Activated telomerase may play a role in mammary cance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Breast Neoplasms DNA-Binding Proteins Female Gene Expression Humans Precancerous Conditions RNA RNA Messenger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TELOMERA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