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5年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导管末端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俊 刘勇 +3 位作者 李灼 李军 周兆群 缪红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有创导管末端培养分离菌菌谱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 2013-2015年所分离的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和导尿管等有创导管末...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有创导管末端培养分离菌菌谱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 2013-2015年所分离的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和导尿管等有创导管末端细菌菌株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年共获得218例阳性培养标本,分离菌株256株,其中菌G-菌179株(69.92%),G+菌60株(23.44%),真菌17株(6.64%);前6位分离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2.42%)、肺炎克雷伯杆菌(17.58%)、粪肠球菌(4.69%)、白假丝酵母菌(4.30%)、铜绿假单胞菌(4.30%)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91%)。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主要分离菌均呈多重耐药特性,对亚胺培南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显示高度耐药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可达100.00%;仅有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对G+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可达100.00%。结论:PICU有创导管末端培养分离菌以G-菌为主,细菌呈多重耐药特性。粪肠球菌和MRSA在G+菌中比例较高,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末端培养 分离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超声波裂解法在中心静脉导管尖端行细菌培养中的敏感性研究
2
作者 吕欣哲 冯忠军 +2 位作者 秦瑾 宋春蒙 闻海丰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4期2189-219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波裂解法应用在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的效果,探讨该方法在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22份中心静脉导管尖端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所有标本均来自我院ICU病房住院并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治疗的患者。所... 目的观察超声波裂解法应用在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的效果,探讨该方法在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22份中心静脉导管尖端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所有标本均来自我院ICU病房住院并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标本均同时应用导管尖端滚动培养法和超声波裂解液血培养瓶增菌培养法进行细菌培养,并对两种培养方法的敏感性和培养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种培养方法中超声波裂解液血培养瓶增菌培养法有35例导管尖端培养结果为阳性,得到37株病原菌。导管尖端滚动培养法敏感性较低,出现17例标本培养结果为阳性,只培养得到病原菌18株。2种培养方法的培养敏感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波裂解培养法的敏感性明显好于导管尖端滚动培养方法(P<0.05)。超声波裂解液培养法的培养阳性生长时间明显缩短,导管尖端的细菌培养效率明显好于滚动接种培养法(P<0.05)。结论应用超声波裂解液培养法相比导管尖端滚动培养法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并且超声波裂解培养法表现出更好的培养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结果。我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确诊率可能比实际情况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尖端培养 超声波裂解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下载PDF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 被引量:66
3
作者 吴安华 罗晓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875-877,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循证医学 诊断 导管定植 导管培养 治疗 静脉装置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ICU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病原菌调查
4
作者 王晶 韩丽霞 张凤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4-1315,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病原菌调查 ICU病房 静脉导管培养 导管相关性 ICU病区 导管技术 血流感染
下载PDF
57例重症感染新生儿阳性培养结果分析
5
作者 吴晓玉 屈菊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22期71-72,共2页
目的:研究痰培养、气管导管培养、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的主要菌种类别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本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3年内收治的共57例重症感染新生儿阳性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痰培养33例,气管导管培养15例,血培养16例,脑脊液... 目的:研究痰培养、气管导管培养、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的主要菌种类别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本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3年内收治的共57例重症感染新生儿阳性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痰培养33例,气管导管培养15例,血培养16例,脑脊液培养3例,以菌种类别、药敏试验、是否调整治疗及预后为参考对象,分别比较痰培养、气管导管培养、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结果:痰培养78%为G-杆菌,对于耐药菌,均未调整治疗,全部治愈;气管导管培养93.3%为G+球菌,对于耐药菌,调整10例,未调整4例,全部治愈出院;血培养G-杆菌及G+球菌各为50%,其中放弃3例,5例耐药,调整4例,未调整1例,敏感8例,调整1例,全部治愈,未调整7例,1例预后差;脑脊液培养3例,G-杆菌2例,1例放弃,1例调整,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近3年来本科57例重症感染新生儿阳性培养结果及临床预后分析,提示痰培养阳性率较高,但对重症感染新生儿临床指导意义较小,气管导管培养对临床有71%的指导意义,血培养敏感时,对临床有75%指导意义,耐药时,有80%指导意义,脑脊液培养结果对临床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感染新生儿 培养 气管导管培养 培养 脑脊液培养 疗效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血与外周静脉血同时培养对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沈婷 杨薇 +2 位作者 李陈芳 张振 向赟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血与外周静脉血同时培养对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CVC 1-7天的非脓毒症患者,每天一次从患者外周静脉与CVC同时抽血做细菌培养,对第1-6天...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血与外周静脉血同时培养对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CVC 1-7天的非脓毒症患者,每天一次从患者外周静脉与CVC同时抽血做细菌培养,对第1-6天出现CRBSI及第7天全部剩余患者均取出CVC做导管半定量培养、定量培养、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按使用外周静脉血与CVC血同时阳性且CVC血阳性时间比外周静脉血早2 h(A)、导管半定量培养≥15 CFU(菌落形成单位数)同时外周静脉血与CVC血培养为同一微生物(B)、CVC血与外周静脉血菌落数比≥5∶1(C)、外周静脉血和CVC出口部位脓液培养为同一株微生物(D)4种诊断方法同时诊断所有疑似CRBSI患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86例患者,其在使用CVC的第1-7天外周静脉血阳性64例,CVC血阳性79例,A、B、C、D诊断CRBSI人数分别为58例、55例、51例、36例,实验室加临床综合诊断CRBSI人数为60例。A与B、C诊断CRBSI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与D诊断CRBSI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价值方面,A与B相当相近(敏感性93.33%vs.91.67%、特异性99.81%vs.100%、Youden指数0.93 vs.0.92);A与C、D的特异性相近(均〉99%),但A的敏感性更高(93.33%vs.76.67%和58.33%),Youden指数也更高(0.93 vs.0.76和0.58)。结论 CVC血与外周静脉血同时培养对CRBSI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培养 导管培养 诊断
原文传递
1992~2001年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范华 周俊 张嵘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了解近10年烧伤病区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方法 比较1992~1996年和1997~2001年两组烧伤病人的创面培养、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培养结果,对细菌检出及葡萄球菌的药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占第一位... 目的 了解近10年烧伤病区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方法 比较1992~1996年和1997~2001年两组烧伤病人的创面培养、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培养结果,对细菌检出及葡萄球菌的药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占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也在增加,尤其是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培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很高的抗菌活性,敏感性为100%,其次是复方新诺明,其余抗生素对MRSA的抗菌活性较差。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烧伤病区的主要病原菌,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可靠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2-2001年 烧伤病房 病原菌 葡萄球菌 耐药性 创面培养 培养 静脉导管培养
下载PDF
血培养阳性时间差法对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青 王东浩 +5 位作者 张文芳 白长森 郑珊 刘坤彬 李丁 张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9-493,共5页
目的:评估血培养阳性时间差法(DTTP)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实体肿瘤患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ICU送检的615例患者61... 目的:评估血培养阳性时间差法(DTTP)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实体肿瘤患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ICU送检的615例患者615对中心静脉导管血和外周静脉血培养标本,采用DTTP法和(或)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法进行培养。中心静脉导管与外周静脉血培养分离出相同病原菌且DTTP≥2 h(120 min)时诊断为CRBSI;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菌落数≥15 cfu诊断为CRBSI。以临床诊断为依据,比较DTTP和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两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对CRBSI诊断的可靠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两种方法单用或联用对CRBSI的诊断价值。结果615例患者配对血培养标本中,有440例因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皆为阴性而被排除CRBSI;有8例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而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阴性,提示导管为非感染源;有57例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而外周静脉血培养阴性而被排除;有68例因多处留置导管和重复采集标本而被排除。42例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血培养均为阳性的标本中,有2例因检出不同菌种被排除,有10例因没有导管尖端标本送检被排除,13例确诊为非CRBSI。在17例确诊为CRBSI的配对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血培养标本中,有14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配对血培养DTTP≥120 min,漏诊3例;而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法阳性者有13例,漏诊4例;其中有2例患者同时被两种方法漏诊。DTTP法与导管尖端培养法单用及联用诊断CRBS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0.882和0.941。单用DTTP法诊断CRBS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5%、92.31%、93.33%和80.00%,均高于单用导管尖端培养法(分别为76.47%、84.62%、86.67%和73.33%);而两种方法联合诊断CRBSI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可达100%,敏感度(88.24%)和阴性预测值(86.67%)也有所提高,但与单独应用DTTP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χ^2=0.00,P=0.98;χ^2=0.00,P=0.98;χ^2=0.00,P=0.98)。结论 DTTP法诊断ICU实体肿瘤患者CRBSI具有可接受的敏感度及较好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可推荐用于辅助诊断CRBSI;如将DTTP与其他临床症状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不仅可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移除,也可帮助患者及时获得最佳治疗时间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实体肿瘤 阳性时间差 导管半定量培养
原文传递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特殊临床表现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耿辉 左丽宏 +2 位作者 陈煦 南虹 郝炜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0-280,共1页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抗菌药物 培养 导管培养 菌血症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导管定植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玉芳 马晓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63-2765,共3页
目的调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定植菌感染发生率,分析PICC尖端感染定植菌的分布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于PICC拔除的患者常规进行导管尖端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11... 目的调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定植菌感染发生率,分析PICC尖端感染定植菌的分布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于PICC拔除的患者常规进行导管尖端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112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18 500导管日,发生PICC导管定植菌感染9例,感染发生率为0.486/1000导管日,感染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清酒假丝酵母菌及沃氏葡萄球菌各1株。结论明确PICC定植菌感染分布特征,可为今后导管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定植菌感染 导管尖端培养 肿瘤患者
原文传递
长期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贵忠 满立波 黄广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53-155,159,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耻骨上膀胱造瘘细菌谱及其药敏分析以及尿路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尿常规检查及尿细菌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 目的:探讨长期耻骨上膀胱造瘘细菌谱及其药敏分析以及尿路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尿常规检查及尿细菌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路相关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1本组患者53例,共100例次送检,尿培养阳性患者86例次,阳性率86%。共培养出23种86株病原菌,其中球菌25例(29%),杆菌56例(65%),真菌5例(6%);大肠埃希菌占27%,肺炎克雷伯杆菌7%,铜绿假单胞菌占6%,奇异变形杆菌5%;表皮葡萄球菌占10%,溶血葡萄球菌占5%,粪肠球菌10%。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例17例(占大肠埃希菌7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6例(占肺炎克雷伯菌100%)。2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药敏结果;呋喃妥因、利福平、万古霉素等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3未发现对美洛培南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而常用抗生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未发现对呋喃妥因、利福平等药物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而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庆大霉素、苯唑西林和复方新诺明普遍耐药,耐药比例均在70%以上。4本组发热患者17例,发热与尿常规白细胞阳性正相关(r=0.2,P=0.045)。细菌数与留置导尿管时间长短呈正相关(r=0.4,P=0.01),尿常规白细胞阳性与是否有细菌呈显著相关(r=0.4,P〈0.01),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球菌相比两者引起尿常规异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菌种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较大,对常用抗生素喹诺酮类及头孢类大部分不敏感,应根据药敏结果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尿培养:导管相关菌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