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患儿效果分析
1
作者 左超 陈智 +4 位作者 肖云彬 杨舟 王祥 王野峰 向金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3.1)岁;主动脉窦轻中度脱垂83例,VSD为(4.12±0.97)mm,重度脱垂11例,VSD为(4.95±0.51)mm;VSD类型为膜周部54例,嵴内以上40例。分析VSD大小、主动脉窦脱垂程度与ADO-Ⅱ选择的关系,以及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残余漏变化,明确ADO-Ⅱ对此类患儿的适用性。结果术后中期最终存留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多发于使用4-4 mm、5-4 mm型ADO-Ⅱ封堵器;残余漏10例,主要发生于使用5-4 mm、6-4 mm型封堵器。结论ADO-Ⅱ封堵器在置入形态良好状况下,适用于VSD<6 mm伴主动脉窦脱垂患儿。术后有一定的残余漏和主动脉脉瓣反流发生,但能满足介入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窦脱垂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
下载PDF
用Amplatzer导管封堵器介入闭合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15
2
作者 任森根 康康 +6 位作者 吴丹宁 施红 吴锦章 杨梅 韩飞舟 周菲 朱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 研究Amplatzer导管封堵器 (ADO)介入闭合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确定其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经导管闭合先天性膜周部VSD 4 1例 ,VSD直径 4~ 1 2 .8(平均 6... 目的 研究Amplatzer导管封堵器 (ADO)介入闭合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确定其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经导管闭合先天性膜周部VSD 4 1例 ,VSD直径 4~ 1 2 .8(平均 6 .0 )mm ,其上缘距离主动脉右冠瓣 4 .5~ 1 2 (平均 6 .6 )mm。心导管资料示QP/QS 1 .4~ 2 .6 (平均 1 .7) ,肺动脉收缩压 1 9~ 34(平均 2 5 )mmHg。 4 1例膜周部VSD中 ,1 8例伴有膜部膨出瘤。结果  4 1例VSD均顺利闭合成功 ,选用的ADO尺寸为 6 / 4~ 1 6 /1 4mm。术后心脏杂音立即消失 ,选择性左心室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均无明显残余分流。胸片示肺血管影较术前减少。心电图有 1 2例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均在 1~ 2周内自行消失。随访 2~ 2 1个月 ,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一步改善 ,未见ADO移位、主动脉瓣或三尖瓣返流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用ADO介入闭合先天性膜周部VSD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导管封堵器 介入治疗 闭合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适应证 并发症 心脏导管插入术
下载PDF
国产动脉导管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杰 徐岩 +6 位作者 程自平 陈斌 林先和 伍梦佐 陈旭华 陈刚 史学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动脉导管(PDA)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7月,21例先天性膜周部VSD患者[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5~40(21.3±10.2)岁]成功接受了封堵治疗。膜周部VSD... 目的评价国产动脉导管(PDA)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7月,21例先天性膜周部VSD患者[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5~40(21.3±10.2)岁]成功接受了封堵治疗。膜周部VSD的直径均先经经胸心脏彩超检查(TTE)测量,并经左心室造影进一步明确。封堵操作完成10min后再次予TTE及左心室造影评估封堵效果。术后心电监护1周,出院前及出院后1、3、6个月随访复查TTE及心电图。结果21例患者均全部封堵成功,国产PDA封堵器尺寸为6/8~18/20mm。封堵后,2例新出现微量主动脉瓣反流,1例出现少量的三尖瓣反流;3例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不完全右束支合并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除2例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6个月内随访时未恢复外,其他3例均在出院前恢复正常;4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其中3例在7d后复查超声时消失,另1例在1个月随访时消失。术前TTE估测肺动脉压力为28.0~46.7(33.4±9.2)mmHg,术后肺动脉压力为16.0-30.2(19.2±7.6)mmHg,6个月随访时肺动脉压力进一步下降为15.3-26.7(17.3±6.9)mmHg。结论对部分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应用PDA封堵器进行封堵是可行的、安全的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国产导管封堵器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应用二代动脉导管封堵器ADO Ⅱ介入治疗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梁永梅 金梅 +4 位作者 王霄芳 顾燕 李强强 王志远 梁云婷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应用二代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介入治疗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PDA,≤3mm)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2011年5月至2019年4月,应用ADOII封堵治疗118例小型PDA,其中男性49例,女性69例;年龄6个月~18岁,中位年龄3.8岁;体质量5.8~5... 目的:应用二代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介入治疗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PDA,≤3mm)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2011年5月至2019年4月,应用ADOII封堵治疗118例小型PDA,其中男性49例,女性69例;年龄6个月~18岁,中位年龄3.8岁;体质量5.8~54 kg,平均(20.0±12.1)kg。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体检、心电图、胸X光片及超声心动图确诊。封堵后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造影结果显示:PDA最窄处内经0.6~2.4 mm,平均(1.51±0.45)mm,按Krichenko分型:A型(漏斗型)34例,C型(长管型)70例,D型(串珠型)7例,E型(不规则型)7例。主肺动脉压力(26.92±4.56)/(13.9±2.17)mm Hg(1 mm Hg=0.133kpa),118例患者介入治疗手术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即刻封堵率98.3%;2例即刻封堵时有少许残余分流,术后1 d复查超声心动图分流消失。共释放ADOII封堵器118枚,ADOII经动脉途径传输117例,经静脉途径传输1例;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同时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同时行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结论:应用ADOII介入治疗小型PDA手术效果安全、可靠,残余分流少,血管损伤小并发症少。更适合于细长管型、串珠型、不规则形、PDA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第二代动脉导管封堵器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斌 徐岩 +2 位作者 程自平 许邦龙 朱润硕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439-440,共2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大于40 mm)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选用的封堵器直径8~40 mm,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病例无残余分流.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经导管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导管封堵器 临床研究 介入治疗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导管置入 技术成功率 严重并发症 X线透视 治疗效果 残余分流 心脏大小 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ASD 72h 收缩压 患者
下载PDF
气管切开患者导管封堵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文凤 王显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对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堵管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因外伤导致肺挫裂伤、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共62例,根据所采用导管封堵器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37例,采用胶布缠绕...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对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堵管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因外伤导致肺挫裂伤、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共62例,根据所采用导管封堵器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37例,采用胶布缠绕棉签或纱布自制成软塞做为封堵器进行气管切开患者导管封堵;实验组25例,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作为封堵器进行气管切开患者导管封堵,比较2组在堵管操作时间、堵管器具脱出、呼吸道再次感染、气道异物发生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堵管护理操作时间上少于对照组(Z=6.7,P=0.000),堵管器具脱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7),2组在呼吸道再次感染、气道异物的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自制成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导管封堵克服了传统方法许多缺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管导管封堵器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陈斌 徐岩 +2 位作者 程自平 许邦龙 朱润硕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597-598,共2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单纯PDA患者采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皮经股静脉封堵治疗PDA,应用X线造影术观察即刻疗效,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X线主动脉造影测量...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单纯PDA患者采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皮经股静脉封堵治疗PDA,应用X线造影术观察即刻疗效,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X线主动脉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的直径平均6.8±1.1(3~12)mm,封堵器直径平均12.6±1.3(6~18)mm.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0 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29例无残余分流,3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3个月随访,未发现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溶血、血栓或主、肺动脉狭窄.结论应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PDA) 动脉导管封堵器 导管介入治疗 临床研究 肺动脉平均压 X线造影术 技术成功率
下载PDF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栓塞囊状肺动静脉瘘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子川 黄连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66-1366,共1页
关键词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 囊状肺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影像学检查 选择性主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经皮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奕高 黄涛 +2 位作者 詹贤章 黄新胜 何亚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导管封堵器 治疗
下载PDF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涛 黄亦高 +2 位作者 李国业 杨向太 陆骊工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探讨其经验及评价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的29例患者,经导管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并于术后24~48小时行彩色多普勒心脏B超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9例全部成功,无严重...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探讨其经验及评价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的29例患者,经导管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并于术后24~48小时行彩色多普勒心脏B超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9例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彩B检查动脉水平分流面积由术前6.95±3.78cm^2降至术后0.36±0.86cm^2(P<0.0001)。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封堵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封堵器 治疗
下载PDF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涛 张戈军 +6 位作者 徐仲英 蒋世良 万俊义 胡海波 金敬琳 郑宏 徐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评价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在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应用ADO Ⅱ治疗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28例,年龄中位数5岁(5个月~42岁),体重中位数19.3 kg(... 目的:评价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在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应用ADO Ⅱ治疗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28例,年龄中位数5岁(5个月~42岁),体重中位数19.3 kg(4.2~91.0 kg)。封堵后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封堵效果。结果:28例患者应用ADO Ⅱ封堵手术均成功。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14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封堵患者10例,其他适合应用ADO Ⅱ封堵的患者4例。28例患者未发生与股动脉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溶血和血栓栓塞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ADO II形态小、可控性好,容易输送,对血管损伤小,适用于小型膜部室间隔缺损、粗大迂曲体肺侧支血管及一些少见的结构性心脏病,封堵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心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祥 陈智 +3 位作者 肖云彬 杨舟 向金星 王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9期498-501,共4页
目的总结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ADO-Ⅱ进行封堵的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 目的总结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ADO-Ⅱ进行封堵的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8例、室间隔缺损(肌部)2例以及冠状动脉瘘4例。术前经临床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术中心导管造影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即刻和随访,观察术后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以及并发症。结果 16例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无并发症;2例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封堵时有少许残余分流,无其他并发症。3例冠状动脉瘘封堵器无残余分流,1例冠状动脉瘘封堵处术后1个月少许线样分流。2例室间隔缺损均即刻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心电图未见明显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ADO-Ⅱ封堵器以其操作相对简便、成功率高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在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介入封堵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云彬 陈智 +2 位作者 黄希勇 王祥 杨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53-856,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在小儿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采用PDA封堵器进行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儿,年龄(4.1±3.8)...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在小儿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采用PDA封堵器进行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儿,年龄(4.1±3.8)岁,右冠状动脉起源5例,左冠状动脉起源3例,分流入右心房、右心室各4例。所有患儿均成功进行封堵治疗,术后随访(2.2±1.2)年,无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心肌缺血表现。结论 PDA封堵器应用于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下载PDF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鉴 陈笋 +3 位作者 孙锟 杨健萍 沈加 武育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1-1853,共3页
目的介绍使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封堵冠状动脉瘘的经验,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使用ADOⅡ经导管介入封堵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及术后短期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平均年... 目的介绍使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封堵冠状动脉瘘的经验,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使用ADOⅡ经导管介入封堵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及术后短期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平均年龄3.8岁。4例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患儿中,3例选择4 mm×6 mm ADOⅡ,5F输送鞘;1例选择4 mm×4 mm ADOⅡ,4F输送鞘。1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患儿选择4 mm×4 mm ADOⅡ,5F输送鞘。术中造影及术后心脏超声均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第2日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平均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ADOⅡ的主要优势是输送鞘尺寸小、柔软,容易到达瘘口并能够有效封堵冠状动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达新 葛均波 +1 位作者 张峰 陈灏珠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6期808-809,共2页
目的 :评价国产PDA封堵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年龄 5~ 6 5岁 ,男性 11例 ,女性 2 2例 ,PDA的直径为 2~ 12mm(5 .5 3± 3.38mm) ,肺动脉压力为 38.5 0± 14 .82mmHg(1mmHg =0 .133kPa) ,使用PDA封堵... 目的 :评价国产PDA封堵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年龄 5~ 6 5岁 ,男性 11例 ,女性 2 2例 ,PDA的直径为 2~ 12mm(5 .5 3± 3.38mm) ,肺动脉压力为 38.5 0± 14 .82mmHg(1mmHg =0 .133kPa) ,使用PDA封堵器的直径为 9.72± 4 .2 2mm ,患者在手术前 1d服用肠溶阿司匹林 2 0 0mg/d ,手术后 1个月后改为 10 0mg/d ,手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X线 ,体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手术中和随访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 ,未见残余分流 ,经过 3~ 6个月的随访未见栓塞性疾病。结论 :国产PDA封堵器封堵治疗PDA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疗效 安全性 动脉导管未闭
下载PDF
Ⅰ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文辉 杨呈伟 +5 位作者 刘光锐 李铁铮 蒲俊舟 李炯佾 徐仲英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60-163,170,共5页
目的:探讨Ⅰ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PDA Occluder I)应用于膜部室间隔缺损(pm VSD)封堵术的安全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5月,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pm VSD患者接受封堵治疗,14例单独应用1枚PDA封堵器,4例同时应用1枚PD... 目的:探讨Ⅰ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PDA Occluder I)应用于膜部室间隔缺损(pm VSD)封堵术的安全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5月,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pm VSD患者接受封堵治疗,14例单独应用1枚PDA封堵器,4例同时应用1枚PDA封堵器和1枚VSD封堵器。患者年龄3.5~51岁,中位数17岁,随访时间3~72个月。对封堵成功率,术后相关并发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例pm VSD均合并膜部瘤,13例右心室面单发破口,5例2处或多发破口。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2例封堵术后少量残余分流,1例随访至第12个月残余分流消失。结论:Ⅰ代PDA封堵器应用于部分选择性合并膜部瘤的pm VSD,短-中期随访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心脏外科手术 随访
下载PDF
自制新型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本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堵管时的使用效果。方法将37例患者作为传统封堵器组,34例患者作为自制新型封堵器组。比较2组平均堵管操作时间、堵管器脱出率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使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 目的探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堵管时的使用效果。方法将37例患者作为传统封堵器组,34例患者作为自制新型封堵器组。比较2组平均堵管操作时间、堵管器脱出率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使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进行封管医护人员操作简便、封堵器具脱落减少、肺部感染率低,能按预期时间拔管。自制新型封堵器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封堵器组。结论使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导管封堵克服了传统方法许多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管导管封堵器 应用
原文传递
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刚 泮思林 +3 位作者 孙宏晓 王葵亮 纪志娴 杜占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总结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采用ADOⅡ介入封堵治疗的15例pmVSD(9例伴发膜部瘤)、1例法洛氏四联症VS... 目的总结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采用ADOⅡ介入封堵治疗的15例pmVSD(9例伴发膜部瘤)、1例法洛氏四联症VSD修补术后残余漏、1例pm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儿。术后随访观察是否存在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17例患儿中男10例,女7例;中位年龄3.25岁(1.7~8.0岁),中位体质量16.0 kg(10.5~31.0 kg);中位室间隔缺损为3.0 mm(2.0~5.0 mm),中位肺血管阻力为1.4 Wood U/m^(2)(1.1~2.2 Wood U/m^(2)),中位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为1.29(1.0~1.7)。11例患儿接受顺行路径释放ADOⅡ,6例为逆行路径,术中均无封堵器脱落、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6.6个月(1~40个月),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反流。结论pmVSD与残余漏解剖结构多变,选择ADOⅡ介入封堵治疗在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尤其适用于pmVSD伴膜部瘤患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仍然是术后需持续关注的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残余漏 介入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肾切除术后肾动静脉瘘的疗效观察(附2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恒讳 常光其 +1 位作者 王冕 贺海朋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利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治疗肾脏切除术后继发性肾动静脉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例肾脏切除术后继发性肾动静脉瘘的患者用PDA封堵器封堵肾动脉残端,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肾动静脉形态。结果 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 目的观察利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治疗肾脏切除术后继发性肾动静脉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例肾脏切除术后继发性肾动静脉瘘的患者用PDA封堵器封堵肾动脉残端,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肾动静脉形态。结果 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肾动静脉瘘被完全隔绝,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术后1个月,CT血管造影及血管彩超检查证实封堵器定位确切,肾静脉管腔显著缩小并且腔内无血栓形成。2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由术前的49%和51%上升到术后的65%和69%。随访时间超过2年,未见并发症。结论对于继发性肾动静脉瘘,利用PDA封堵器单纯对动脉残端进行封堵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切除 肾动静脉瘘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下载PDF
第二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下腔静脉中断1例报告
20
作者 黄洁 严文华 +4 位作者 孙凌 吕海涛 徐秋琴 盛茂 高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2-792,共1页
目前,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技术已在国内外临床广泛开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常规方法封堵PDA需要建立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PDA-降主动脉的轨道。然而,对于PDA合并下腔静脉中断的患儿,无法通过以上途... 目前,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技术已在国内外临床广泛开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常规方法封堵PDA需要建立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PDA-降主动脉的轨道。然而,对于PDA合并下腔静脉中断的患儿,无法通过以上途径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合 下腔静脉中断 介入封堵治疗 第二代 降主动脉 PDA 国内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