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导导管在气管插管导管更换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吴战 刘卫庭 石媛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48-50,53,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引导导管在气管插管导管更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改造后的雾化吸入导管作为气管插管引导导管,收集需要进行经口气管插管导管更换病例40例(Ⅰ类)和经口改经鼻气管插管导管更换病例60例(Ⅱ类),将Ⅰ类随机分为A、B两... 目的:探讨一次性引导导管在气管插管导管更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改造后的雾化吸入导管作为气管插管引导导管,收集需要进行经口气管插管导管更换病例40例(Ⅰ类)和经口改经鼻气管插管导管更换病例60例(Ⅱ类),将Ⅰ类随机分为A、B两组,即使用喉镜的A组和使用引导导管的B组,将Ⅱ类随机分为C、D、E三组,分别为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C组和保留原气管导管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D组以及使用引导导管的E组。记录气管导管更换前(T_(0))、更换即刻(T_(1))、更换后5 min(T_(2))的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O_(2))、导管更换时间、导管更换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Ⅰ类患者中:B组患者在T_(1)时心率、指脉氧饱和度更接近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低,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导管更换成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类患者中:E组在T_(1)时心率和缩短导管更换时间方面要优于C、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两组在升高T_(1)时指脉氧饱和度方面均要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两组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要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的一次性引导导管在引导气管插管导管更换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气管插管的更换提供了一个既安全又简便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引导导管 导管更换
下载PDF
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更换原因及并发症处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白亚飞 陈汝满 +4 位作者 徐明芝 安娜 贺纪清 王春莉 李洪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分析近六年单中心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更换的原因、更换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处理结果,为TCC更换提供安全有效的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海... 目的分析近六年单中心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更换的原因、更换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处理结果,为TCC更换提供安全有效的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TCC更换术的149例次患者的临床人口学信息、换管原因、更换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处理方法及处理结果。结果149例次TCC更换患者中男性63例次,女性86例次。131例次TCC位于右颈内静脉,18例次TCC位于左颈内静脉。原穿刺点行导管更换129例次,更换穿刺点重新穿刺20例次。因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涤纶套完全脱出/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更换TCC分别为71例次、30例次、25例次、19例次。结论导致TCC更换的常见原因依次是: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涤纶套完全脱出/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在TCC更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尖端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嵌顿、导管错行、导管残端掉入上腔静脉等并发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透视指引、造影、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等介入手段的运用是解决TCC更换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导管更换 介入技术
下载PDF
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透析导管行原位导管更换致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宏 鄢成静 +2 位作者 熊楠楠 于洋 崔天蕾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9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dialysis catheters,TCC)行原位导管更换时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因TCC功能障碍在DSA(digital subtracti... 目的观察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dialysis catheters,TCC)行原位导管更换时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因TCC功能障碍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行原位导管更换的、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1例。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24h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急性肺栓塞相关症状的发生例数,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胸部血管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平均年龄(64.16±15.77)岁,女性23例(74.19%),男性8例(25.81%)。出现急性肺栓塞相关症状的病例共9例(29.03%):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其中,2例合并胸闷症状,1例合并心率增快及一过性的血氧饱和度降低;3例心率增快;无患者发生胸痛、咯血及血压降低情况。行胸部血管CTA检查仅发现1例(1/9)存在肺栓塞。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无1例死亡。结论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TCC在DSA引导下进行原位换管是相对安全的,其所致的症状性肺栓塞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 导管功能障碍 原位导管更换 上腔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下载PDF
PDCA和护理程序在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朱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5期242-244,共3页
目的通过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方法利用两个责任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对比,分别采用常规和PDCA、护理程序对外周静脉导管留置进行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际完成172例:对照组82例,试验组90例。外周静... 目的通过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方法利用两个责任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对比,分别采用常规和PDCA、护理程序对外周静脉导管留置进行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际完成172例:对照组82例,试验组90例。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试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DCA和护理程序对留置外周静脉导管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能明显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护理程序 延长 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
下载PDF
球囊扩张在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侯西彬 詹申 +2 位作者 侯方 崔锐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6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存在纤维鞘和(或)上腔静脉狭窄、闭塞时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指征和球囊直径的选择,并分析上腔静脉狭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患者130例次,未应用球囊扩张导致导管... 目的探讨存在纤维鞘和(或)上腔静脉狭窄、闭塞时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指征和球囊直径的选择,并分析上腔静脉狭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患者130例次,未应用球囊扩张导致导管置入困难的患者12例次,观察置管困难原因及处理过程。结果(1)事先未应用球囊扩张导致撕脱鞘置入困难的患者共68例次,导管留置总时间(导管在同一血管内纤维鞘中)2.5~16.0年,中位时间5.0年;(2)拔管困难患者12例,均出现撕脱鞘置入困难,应用球囊扩张纤维鞘后才能置入撕脱鞘;(3)奇静脉显影患者28例次,均伴有上腔静脉或者腔房交界处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球囊扩张病变部位后置入导管23例次,导丝引导置入导管5例次;(4)扩张纤维鞘球囊直径范围6~12 mm;扩张上腔静脉和腔房交界病变球囊直径范围7~12 mm;(5)之前没有置管史,也没有更换过导管的21例患者中,原导管尖端在右心房的9例患者中有6例上腔静脉无明显狭窄,12例原导管尖端在腔房交界处和上腔静脉的患者均出现腔房交界处或上腔静脉狭窄;(6)所有病例术后均无血管破裂、症状性肺栓塞、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1)撕脱鞘置入困难是球囊扩张纤维鞘的绝对指征,拔管困难以及导管留置时间2.5年以上的患者可能需要球囊扩张纤维鞘后才能置入撕脱鞘;(2)上腔静脉近心端或腔房交界处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尤其是伴有奇静脉显影的患者建议事先用球囊扩张病变部位后再置管;(3)扩张纤维鞘建议首选8 mm直径球囊,扩张上腔静脉和腔房交界狭窄,建议首选10 mm直径球囊,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需逐级扩张;(4)导管尖端放置在右心房时上腔静脉狭窄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 纤维鞘 中心静脉狭窄 球囊扩张
下载PDF
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不良致导管更换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白亚飞 陈汝满 +4 位作者 徐明芝 安娜 贺纪清 王春莉 李洪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因自身血管不能满足动静脉内瘘手术条件、左心室射血分数<30%或预期生存时间短等原因而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作为MHD血管通路。在TCC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导致TCC更换,当TCC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导...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因自身血管不能满足动静脉内瘘手术条件、左心室射血分数<30%或预期生存时间短等原因而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作为MHD血管通路。在TCC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导致TCC更换,当TCC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涤纶套完全脱出/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等情况时均需更换TCC^([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中心171例更换TCC患者的相关指标,探讨因TCC功能不良导致其更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功能不良 导管更换
原文传递
应用引导管芯更换气管内导管三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宝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95-495,共1页
关键词 导管 导管更换 气管内导管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应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更换血液透析长期导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继强 陈峥 +3 位作者 常保超 尹晓丽 刘磊 陈卫东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更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例MHD合并TCC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数字显影血管...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更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例MHD合并TCC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数字显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原导管腔内和(或)狭窄段血管球囊扩张术并行新导管更换术。观察术后即时和6个月内导管功能情况。结果:12例患者在行导管更换时发现6例导管嵌顿,经PTA治疗后顺利拔管;全部患者PTA后均成功行再置管术,术后导管即时透析血流量>250 ml/min,术后随访3个月时初级通畅率为100%,6个月初级通畅率为75%。结论:腔内治疗TCC并发症患者行拔管和再置管手术创伤小,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较好,能很好解决MHD患者通路不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术 更换导管 长期导管功能不良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下载PDF
更换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西胜 苏伟 尚有全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1976-1977,共2页
目的研究原位通过导丝更换导管治疗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例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无... 目的研究原位通过导丝更换导管治疗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例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无效则更换导管;B组10例,原位通过导丝更换导管。结果 A组治愈率为20%,未愈患者更换导管后全部治愈;B组治愈率为100%,高于A组;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通过导丝更换导管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 更换导管
下载PDF
脑室造口术感染:584例病人监测持续时间和更换导管的作用
10
作者 张威廉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脑室造口术 感染 监测持续时间 更换导管 作用
下载PDF
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新生儿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雪华 昌晓军 王继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216-6217,6220,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探讨降低新生儿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300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 目的探讨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探讨降低新生儿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300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100例,A组更换敷料频率为每3d1次,B组更换敷料频率为每5d1次,C组更换敷料频率为每7d1次,对比分析3组新生儿的感染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 3组的穿刺部位感染率分别为12.0%、10.0%和14.0%;3组的导管病原菌定植发生率分别为7.0%、6.0%和5.0%;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2.0%和1.0%,3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的敷料更换频率每7d1次较为合理,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能有效降低感染率,注意敷料潮湿、松动时,应及时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导管置入术 导管更换频率 感染
原文传递
预防输注胺碘酮致外周静脉炎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露 谢彩霞 +2 位作者 肖莉 吴悦 刘梦姣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9,共5页
目的总结和评价预防输注胺碘酮所致外周静脉炎的证据,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针对预防输注胺碘酮所致外周静脉炎的问题,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最佳实践、临床决策、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检索时... 目的总结和评价预防输注胺碘酮所致外周静脉炎的证据,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针对预防输注胺碘酮所致外周静脉炎的问题,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最佳实践、临床决策、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最终在静脉炎评估、静脉导管置管、静脉导管更换、输液管理、静脉炎处理、监管及培训6个方面总结18条最佳证据。结论对预防胺碘酮输注所致静脉炎最佳证据的的总结,形成具体的推荐建议,可为护理人员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胺碘酮 静脉输液 静脉炎评估 静脉导管置管 静脉导管更换 输液管理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一种改良型可通气性气管导管交换芯及其临床应用
13
作者 李平 刘鲲鹏 +5 位作者 薛富善 李成文 孙海涛 张国华 刘毅 许亚超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6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 可通气性气管导管交换芯是呼吸道管理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己被广泛用于各种临床情况。为了克服临床上现有此类器具的一些缺点,我们研制了一种改良型可通气性气管导管交换芯(modified ventilating tubechanger,MVTC),共有5... 目的 可通气性气管导管交换芯是呼吸道管理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己被广泛用于各种临床情况。为了克服临床上现有此类器具的一些缺点,我们研制了一种改良型可通气性气管导管交换芯(modified ventilating tubechanger,MVTC),共有5种型号。本文前瞻性临床研究的目的是介绍MVTC,并评价其在气管导管更换操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24例ASAⅠ~Ⅱ级,年龄16~50岁,需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在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之后,首先通过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在气管插管成功后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10min后通过MVTC用另1根新气管导管来更换现存气管导管。记录更换气管导管的操作时间和困难程度。结果 在采用MVTC更换气管导管时,全部患者均是经过1次试操作获得成功,操作时间为(21±5.16)s,操作中无患者出现沿MVTC退出现存气管导管或推送更换气管导管困难的情况,并且手术后随访无患者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结论 MVTC具有以下优点:有5种型号可供选择、可为新更换的气管导管提供足够的引导作用和并且操作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可通气性气管导管交换芯 气管导管更换技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