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危险因素的Cox回归模型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胡明明 顾平 +2 位作者 陈璐 沈小芳 陈湘玉 《护理学报》 2016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6—8月南京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外周浅静脉穿刺留置针相关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相关因素进... 目的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6—8月南京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外周浅静脉穿刺留置针相关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建立模型。结果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渗透压(HR=7.243,95%CI:4.590~11.429,P〈0.001)、p H〉9(HR=4.683,95%CI:2.274~9.642,P〈0.001)、p H〈5(HR=1.840,95%CI:1.043~3.246,P=0.035)、在肘窝处置管(HR=4.109,95%CI:1.808~9.338,P〈0.001)、每日输注液体总量〉1 500 m L(HR=1.753,95%CI:1.105~2.782,P=0.017)为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静脉炎危险因素模型预后指数(PI)为PI=7.243高渗透压药物+4.683 p H〉9药物+1.840 p H〈5药物+4.109在肘窝处置管+1.753每日输注液体总量〉1 500 m L。PI值越小,静脉炎发生危险性越低;PI值越大,静脉炎发生危险性越高。结论影响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高渗透压(〉600 m Osm/L)、p H〉9、p H〈5、肘窝处置管、每日液体总量〉1 500 m L,并建立回归模型,为正确实施预防静脉炎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 导管相关性静脉炎 神经内科 COX回归模型
下载PDF
危险因素评估下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PICC静脉炎预防效果分析
2
作者 杨丽娟 徐兵 +2 位作者 戴明红 黄辉芳 杨丽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究危险因素评估下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2019年1164例经外周置入PICC病人资料信息,根据是否发生PICC静脉炎分... 目的:探究危险因素评估下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2019年1164例经外周置入PICC病人资料信息,根据是否发生PICC静脉炎分为静脉炎组142例,无静脉炎组1022例,经单因素分析发生PICC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选取2020-2021年PICC置管中出现任何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的78例PICC置管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置管成功后予以常规维护护理,观察组置管成功后根据置管过程采取危险因素评估下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PICC静脉炎发生率。结果:有静脉炎组置管时体质量低于无静脉炎组(P<0.05),导管尖端位置异位率、送管困难率、置管前未使用0.9%氯化钠溶液20 mL+地塞米松5 mg浸泡导管发生率高于无静脉炎组(P<0.05~P<0.01),2组穿刺静脉位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ICC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危险因素评估下针对性护理干预能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静脉炎 新生儿 针对性护理干预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