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1例肺癌根治术后出现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分析患者无症状CRT的形成原因,对抗栓治疗过程中的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参与抗栓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药师对1例肺癌根治术后出现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分析患者无症状CRT的形成原因,对抗栓治疗过程中的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参与抗栓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血栓得到较好控制,经复查颈内静脉彩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后出院。临床药师应以临床治疗矛盾为药学服务的切入点,参与到抗栓治疗中,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抗栓方案,提升患者在用药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展开更多
目的:构建血液净化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RT)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行血...目的:构建血液净化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RT)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建模集,根据是否发生CRT分为CRT组和非CRT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检验模型的预测效能;同时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行血液净化治疗的70例患儿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年龄(OR=1.063)、管路凝血(OR=3.420)、导管功能障碍(OR=2.097)、导管留置时间(OR=1.131)、抗凝不达标(OR=1.838)是血液净化患儿CRT的独立危险因素;小儿危重症评分(OR=0.431)是血液净化患儿CRT的保护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11.354,P=0.182,建模集AUC为0.765,95%CI(0.709,0.820),约登指数为0.477,最佳截断点为0.369,敏感度82.30%,特异度65.40%;验证集AUC为0.745,95%CI(0.627,0.863),最佳截断点0.578,灵敏度为64.50%,特异度为76.90%。结论:该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合临床实际可为临床评估血液净化患儿CRT的发生风险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尽管PICC导管具有诸多优点,但对于静脉而言,导管仍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尽管PICC导管具有诸多优点,但对于静脉而言,导管仍是异物,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其中以静脉血栓最为严重[1]。静脉血栓是指纤维蛋白、红细胞以及不等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在静脉内聚集、形成凝块。展开更多
文摘临床药师对1例肺癌根治术后出现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分析患者无症状CRT的形成原因,对抗栓治疗过程中的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参与抗栓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血栓得到较好控制,经复查颈内静脉彩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后出院。临床药师应以临床治疗矛盾为药学服务的切入点,参与到抗栓治疗中,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抗栓方案,提升患者在用药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摘目的:构建血液净化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RT)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建模集,根据是否发生CRT分为CRT组和非CRT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检验模型的预测效能;同时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行血液净化治疗的70例患儿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年龄(OR=1.063)、管路凝血(OR=3.420)、导管功能障碍(OR=2.097)、导管留置时间(OR=1.131)、抗凝不达标(OR=1.838)是血液净化患儿CRT的独立危险因素;小儿危重症评分(OR=0.431)是血液净化患儿CRT的保护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11.354,P=0.182,建模集AUC为0.765,95%CI(0.709,0.820),约登指数为0.477,最佳截断点为0.369,敏感度82.30%,特异度65.40%;验证集AUC为0.745,95%CI(0.627,0.863),最佳截断点0.578,灵敏度为64.50%,特异度为76.90%。结论:该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合临床实际可为临床评估血液净化患儿CRT的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文摘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尽管PICC导管具有诸多优点,但对于静脉而言,导管仍是异物,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其中以静脉血栓最为严重[1]。静脉血栓是指纤维蛋白、红细胞以及不等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在静脉内聚集、形成凝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