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钙辅以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治疗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永辉 李云霞 郑晓拓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5-59,105,共6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辅以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对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DVT患者进行研究,随机...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辅以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对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DVT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70/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3%(61/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前列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7%(8/75)vs.8.00%(6/75),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辅以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对DVT患者溶栓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炎性反应,治疗安全性较好,可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 低分子肝素钙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导管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黄燕波 吴科 +1 位作者 程洪涯 苏林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67-70,共4页
目的比较导管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研究组... 目的比较导管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导管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机械取栓,导管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机械取栓 导管血栓抽吸技术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经导管血栓抽吸术在介入术后桡动脉内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李巍 杜大勇 +6 位作者 毛燕 柳杨 薛毅 冯攀 韦伟 李沫言 李运田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F0003-F0004,共2页
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于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心脏中心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共46例,入选标准为:(1)具有心绞痛的临床症状;(2)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3)术前桡动脉通畅,术后2周内发现穿... 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于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心脏中心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共46例,入选标准为:(1)具有心绞痛的临床症状;(2)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3)术前桡动脉通畅,术后2周内发现穿刺部位近心端桡动脉搏动消失;(4)经桡动脉超声检查提示桡动脉闭塞;(5)术前进行Allen试验确定为阴性;(6)闭塞侧桡动脉远端(鼻烟壶区)搏动可触及患者。排除标准:(1)既往有严重凝血异常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血栓抽吸 桡动脉 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血栓性阻塞的紧急处理 被引量:30
4
作者 邱来招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血栓性阻塞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余敏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情况(一次发生、再次发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一次发生率、再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可有效减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 纤维鞘
下载PDF
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文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4期271-271,共1页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以及并发症情况。...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分别为78.13%和62.50%,研究组的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分别为43.75%和28.13%,且具有明显差异(χ~2=6.286,P〈0.01)。结论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的患者进行诊断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干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其能有效降低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血液透析 导管血栓 纤维鞘 护理 效果
下载PDF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锁骨下静脉插管(CVC)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研究
7
作者 杨青艳 计彦新 +2 位作者 孙红燕 葛虹 马东周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820-821,共2页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锁骨下静脉插管(CVC)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的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 2014年 4 月-2015年 5月我院的 72 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6...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锁骨下静脉插管(CVC)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的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 2014年 4 月-2015年 5月我院的 72 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血检及纤维鞘形成的干预护理,即采用低分子肝素封管,尿激酶溶栓,配合其他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检及纤维鞘的首次形成率、再形成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血栓和纤维鞘形成率41.67%;再次血栓和纤维鞘形成率27.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00%、6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感染 1 例, 出血3 例 , 导管皮下隧道扭转1例,导管打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感染5例,出血4例,导管皮下隧道扭转4例,导管打折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干预护理,能降低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应推广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昏迷 锁骨下静脉插管 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 护理
下载PDF
导管血栓捣碎与局部溶栓术治疗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8
作者 徐建红 王蓓 张华 《上海护理》 2004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导管血栓捣碎 局部溶栓术 联合治疗 肺动脉栓塞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导管血栓吸出术在处理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血栓中的应用
9
作者 马礼坤 余华 +4 位作者 褚俊 冯克福 韩晓萍 严激 顾统元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血运重建术 (PCI)过程中处理冠脉内血栓的简单方法 ,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管 ... 目的 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血运重建术 (PCI)过程中处理冠脉内血栓的简单方法 ,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管 ,普通 0 0 14″冠脉导丝通过病变后 ,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e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 ,反复抽吸至血栓消失 ,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病变扩张结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12例急性心梗造影显示冠脉内大量血栓者接受了上述治疗。血栓吸引后即刻血栓影消失者 8例 ,血栓明显减少 4例。 8例完全闭塞者中经血栓吸引后 7例血管直接开通 ,前向血流明显改善。支架术后前向血流TIMI 3级和TMP 3级者 9例。 3例血流稍减慢 ,TMP 2级。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出院前平均LVEF为 (6 4 1± 9 3) %。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吸出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血栓吸出术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内血栓 经皮血运重建术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经导管血栓吸出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附9例报道)
10
作者 马礼坤 余华 +4 位作者 褚俊 冯克福 韩晓萍 严激 顾统元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 冠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后经导管血栓吸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 目的 冠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后经导管血栓吸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管 ,导丝通过病变后 ,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 ,反复抽吸至血栓消失 ,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病变扩张结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9例急性心梗造影显示冠脉内大量血栓者接受了上述治疗。 8例吸引导管直接通过病变 ,1例使用了球囊预扩张。血栓吸引后即刻血栓影消失 8例 ,血栓明显减少 1例。支架术后残余狭窄均消失 ,前向血流完全正常者 7例 ,2例血流稍减慢。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达TMP3级者 7例 ,TMP2级 2例。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无心力衰竭发生 ,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4 6 %~ 72 %。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吸出术可能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血栓吸出术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内血栓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经皮导管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春良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2期47-47,49,共2页
经皮导管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依然备受质疑,文章通过分析最近的AT相关报道,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经皮导管血栓抽吸术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术
下载PDF
采用超声筛查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书翰 谢钦 +3 位作者 赵玉乾 张雪艳 李志峰 彭志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筛查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周围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12月入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且经锁骨下静脉置入CVC(SCCVC)... 目的通过超声筛查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周围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12月入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且经锁骨下静脉置入CVC(SCCVC)或经颈内静脉置入CVC(IJCVC)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置管部位的不同分为IJCVC组(35例)和SCCVC组(88例),按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85例)和非手术组(38例),按是否使用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5例)和非抗凝组(98例)。在患者住ICU期间每日通过超声观察患者体内CRT的发生率。结果纳入123例患者中11例(8.9%)发现CRT,发生率为22.1例/千日。所有CRT均在导管置入后3d内形成,9例(81.8%)在置管后1d发现,另2例(18.2%)在置管后3d发现。SCCVC组CRT发生率〔5.7%⑸88)比17.1%(6/35),PV0.05〕和千日CRT发生率(例/千日:12.6和59.4)均明显低于IJCVC组。手术组与非手术组CRT发生率〔11.8%(10/85)比2.6%(1/38)〕、抗凝组和非抗凝组CRT发生率[8.0%(1/25)比9.2%(2/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结论IJCVC的CRT发生率为SCCVC的3倍,抗凝剂或外科手术对CRT的发生率会有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T通常发生在导管置入后早期,置管后前3d频繁进行床旁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颈内静脉导管 锁骨下静脉导管 超声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蒋幸丽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及纤维鞘...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的患者进行诊断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干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其能有效减少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血液透析 导管血栓 纤维鞘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对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玉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究对进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1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4例... 目的 :探究对进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1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2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内,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进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缩短其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血栓抽吸术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体会
下载PDF
单纯导管血栓抽吸快速恢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关怀敏 解金红 +4 位作者 陈玉善 罗明华 王贺 邱承杰 王鹏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39-42,61,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导管抽吸血栓方法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并恢复“再灌注”治疗的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STE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病例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动脉(IRA)...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导管抽吸血栓方法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并恢复“再灌注”治疗的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STE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病例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动脉(IRA)高血栓负荷患者共60例,其中18例为导管抽吸组,患者单纯通过反复抽吸血栓IRA血流已达到TIMI3级,待10~14d后再做冠脉造影以确定是否进行PCI治疗;另42例为强化介入组,除使用血栓导管抽吸外,一次性完成IRA的支架置人手术。观察两组术后即刻的TIMI分级,以及两组术前、术后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记录两组从穿刺进针至手术结束的时间;化验术前及术后1周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术后1周的心脏超声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观察术中及术后消化道出血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结果单纯导管抽吸组经反复抽吸后,17例(94%)达TIMI3级血流程度,而强化介入组最终30例(71%)达TIMI3级血流程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抽吸组发生“无再流(no—flow)”相对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导管抽吸组从进针至手术结束时间均较强化介入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即刻胸痛缓解率、STR、术中心肌酶及其他生化指标、术后白细胞计数、心脏超声LVEF及LVEDD等指标,单纯抽吸组均优于强化介入组(P〈0.05)。单纯导管抽吸组术中1例呕出混有血性呕吐物,术后1例出现心绞痛发作;强化介入组术中有2例、术后1例呕出混有血性呕吐物,术后3例出现心绞痛发作,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纯使用导管反复抽吸血栓可使部分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恢复正常冠脉血流,在强化抗栓治疗保护下,即刻和近期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导管 无复流
下载PDF
全程跟踪护理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及对预防导管血栓形成 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冰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466-469,共4页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肾脏疾病,会使得肾功能出现不可逆、进行性衰退,直至发展到完全丧失,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挽救或延续患者的生命,其中常用到的导管是决定维持...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肾脏疾病,会使得肾功能出现不可逆、进行性衰退,直至发展到完全丧失,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挽救或延续患者的生命,其中常用到的导管是决定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导管血栓、血管狭窄及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患者预后改善尤为关键[2]。全程跟踪护理主要通过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及增强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专业且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进而维护治疗的安全性,使患者取得最佳疗效。鉴于此,本次研究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全程跟踪护理的效果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衰退 慢性肾衰竭 生存质量 护理行为 维持血液透析 导管血栓 血管狭窄 肾脏疾病
下载PDF
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争 宋建涛 梁乐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53-2156,共4页
目的探讨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足背静脉导管溶栓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足背静脉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行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消肿率、静脉再通评分及静脉通畅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腿消肿率、大腿消肿率均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均趋于正常值,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P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经脉再通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静脉顺行溶栓 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 腔内血管成形术 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血栓性堵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薛萍 王正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155-156,共2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指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需长期经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以及需反复输血、采血等的患者。但PICC使用过程中,...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指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需长期经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以及需反复输血、采血等的患者。但PICC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静脉炎、感染、堵塞等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血栓性堵塞 尿激酶 护理
下载PDF
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9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2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无菌技术操作、健康...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2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无菌技术操作、健康教育、溶栓护理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血栓及纤维鞘的一次形成率、再形成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栓及纤维鞘的一次形成率分别为28.13%、31.25%,低于对照组的53.13%、6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血栓及纤维鞘的再形成率分别为12.50%、21.88%,低于对照组的34.38%、5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低于对照组的4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能有效降低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血液透析 导管血栓 纤维鞘 护理 效果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东 李宁 《中外医疗》 2019年第7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选择98例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选择98例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配合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08%、2.04%,对照组分别为16.32%、14.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8,9.995,P=0.004,0.001),而试验组出血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为8.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8,P=0.228);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为81.63%,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6,P=0.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效果满意,建议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